滕衛(wèi)雙
摘 要:高校思政課“導師制”實踐教學是實現(xiàn)德育目標、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當前為了使高?!皩熤啤惫ぷ鞒晒\行并取得較好的成效,需要相關主體做好保障工作,即要求學校(行政主體)、導師及大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和具備相應的能力要求。
關鍵詞:思政導師;實踐教學;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8-0214-02
為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使思政課緊跟形勢變化,更加貼近學生實際,許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院領導的支持、鼓勵下,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開創(chuàng)了本?!八枷胝谓逃龑熤啤被顒印T摶顒影疡R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老師分配到各個院系,任院系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導師,每位導師根據(jù)院系學生特點,圍繞近期熱點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知識競賽、論文競賽、舉辦思政課觀摩教學、學習英雄人物演講會、觀影、邀請專家學者報告等形式進行主題教育,以此提高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當前為了使許昌學院“導師制”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需要相關主體做好保障工作,即要求學校(行政主體)、導師及大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和具備相應的能力要求。
一、學校構建高素質的導師隊伍,完善導師工作制度,拓展實踐活動平臺
1.組建高素質的思政導師隊伍
只有選聘優(yōu)秀思政導師,才能保障導師制工作的有效實施。當前要想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教師也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能夠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并且在學生中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學校要制定較科學的思政導師實施方案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探索師生交流互動平臺,營造良好的思政導師互動交流環(huán)境,創(chuàng)新思政導師的工作途徑和方法,提高思政導師的工作水平。同時,學校還要注重思政導師的交流與培訓,組織導師參加不同級別的工作培訓,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使思政導師能夠按照大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指導工作。
2.合理制定思政導師的職責與工作內容
確立思政導師的工作職責與內容,使思政導師認清自己的責任與分工??梢悦繉W年開學召開思政導師的集體會議,進行思政導師的工作計劃匯報會,保證思政導師工作的有效開展。思政導師的職責重點包括:首先,與學校團委、輔導員相互配合,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制,為學生提供細致、周到的思想政治服務工作。其次,熟悉大學生學習手冊、人才培養(yǎng)方案,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風,確定正確的學習目的,提升學生思想境界與人生價值觀,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打下基礎。再次,思政導師要關注和指導大學生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生活和心理等各個方面,引導大學生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積極樂觀的高尚人格,積極傳播正能量。
3.制定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
為了避免思政導師制流于形式,這種實踐教學方式也要與課堂理論教學一樣,建立科學的思政導師考評制度。考核的依據(jù)一方面是思政導師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記錄和工作效果??己私Y果計入教師的年度工作量,建立思政導師工作檔案,作為評定優(yōu)秀導師和教師年終考評的重要內容,對工作突出的還要給予表彰獎勵。考核的另一方面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表現(xiàn)。主要評估學生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活動的積極主動性;根據(jù)實踐調研寫出的調查報告或論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否正確等。通過這兩個方面,積極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活動的規(guī)律和運行模式,提高思政課的教學實效。
4.加強思政導師實踐活動平臺建設
為了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導師制實踐教學規(guī)范進行,還要建立起與思政課性質與特點相聯(lián)系的實踐活動平臺,引導思政導師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首先,學校主管部門要加大統(tǒng)籌協(xié)調力度,有效整合校內外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開展思政專題的社會調查。比如,學校主動與城市社區(qū)、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部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相聯(lián)系,讓學生掌握一手資料,認識并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其次,思政導師可以通過專題報告、座談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社會上的熱點、難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最后,思政導師還可以開設思政主題日活動,導師通過對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活動的認識與把握,讓學生通過觀影、演講、辯論等方式,圍繞思政內容的不同主題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思政導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1.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
一般認為,導師制是高等教育體系下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模式,往往就是單一的“導學”模式?,F(xiàn)在,在大學本科階段開展導師制活動,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的導師制育人方式,對大學生實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以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高層次要求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因此,思政導師要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熟悉、掌握學校本科教育的指導思想、培養(yǎng)目標和要求,從全面了解、掌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入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學生的專業(yè)教育與日常生活中,指導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實踐與生活全過程,使學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在學生全面發(fā)展上發(fā)揮積極的主導作用。
2.提高思政導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
作為大學生的思政導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感悟和踐行,對問題形成比較深入透徹的認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導師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扎實的理論功底、廣博的知識視野,在人格魅力等方面都要有突出的表現(xiàn)。因此,作為大學生的思政導師,就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習,積極參加積極參加各類相關的業(yè)務培訓,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完全有能力勝任導師這一職位。一方面思政導師要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刻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科學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社會現(xiàn)實中存在的重大問題,解決學生的各種疑惑,使自己真正成為“人生導師”。另一方面,思政導師要注意搜集最新的、貼近學生年齡和心理的事例來充實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論的魅力,增強了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
3.創(chuàng)新導師制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
首先,根據(jù)“90后”思想活躍、實踐操作能力強等特點,思政導師要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自選實踐課題,引導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探究、討論,在課下查閱相關資料,實地走訪,設置調查問卷并整理調研結果,最后在思政導師的指導下完成調研報告。在這個過程中,導師要注意做好價值導向和思想方向的引導,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大學生的心靈有所觸動,思想上有所提高。其次,導師也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與大學生真心地進行情感交流,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調查和了解,幫助解決學生學習、生活、心理上的困惑,指導學生實現(xiàn)人生愿望。最后,指導大學生的社團活動,搭建導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把握社團活動和發(fā)展的正確方向,讓社團真正成為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實踐的有效載體。
三、學生要樹立主體意識,積極參與師生互動,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
1.學生要樹立主體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的最終受益者。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才能有效地提高實踐教學效果。首先,大學生有效利用校內優(yōu)質資源,依托開放實驗室、社區(qū)、工廠等平臺,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專業(yè)技能實踐、專題實踐、學科競賽等活動,使自身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的。其次,要求學生積極地展示自己。通過在活動中發(fā)言、表演、游戲、辯論等多種形式,把學生關注的熱點、現(xiàn)實問題共同加以探討,可以找到與其他同學思想的契合點,鍛煉思維、提高技能,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最后,完善學生參與本科生導師制的規(guī)范。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各項活動,最終學生的實踐表現(xiàn)和業(yè)績考評記入學籍檔案,優(yōu)秀同學能夠獲得一定的物質和精神鼓勵。
2.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道德實踐活動
自我教育主要指的是德育領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內容內化為學生的自覺價值追求,從而提高和完善自我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一方面,大學生要塑造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生活,在宿舍交流思想、發(fā)表不同看法,有利于大學生開闊視野、啟迪思維、活躍思想;還要在宿舍形成相互關心、愛護、理解、謙讓的生活氣氛,把宿舍當作自己的小家,處處體現(xiàn)文明禮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選擇適合學生自身的思想政治讀物。開展課外讀書實踐活動,開拓學生們的理論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發(fā)現(xiàn)歷史進程的規(guī)律,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在思想的碰撞中可以讓學生自己的理論知識得到深化,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理論的嚴謹性、邏輯性和說服力,進而理解現(xiàn)實,思考人生和反思自己。
3.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
導師制實踐教學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要求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嘗試解決問題,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知識,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體來說,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導師制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要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并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的政治理論知識去觀察社會現(xiàn)實問題,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發(fā)展個性,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意識。高校思政課導師制很多時候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團隊合作能力。這是因為,學生開展專題調研時通常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研究,小組中設有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開展社會調查調研活動,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資料,撰寫研究報告或研究論文,和其他小組分享調研的信息和成果。所以,整個研究過程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和才能,而且需要小組成員的集體合作與配合,需要學生有集體主義觀念以及團結、互助、合作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楊輝.以思想導師制為契機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8):68-71.
[2]任宇涵.本科生思政導師制的實踐探索[J].文教資料,2015(32):82-83.
[3]張衛(wèi)萍.高校實行思想導師制有效性的探析[J].教育探索,2012(1):133-135.
[4]張慧琪.本科生專業(yè)導師與思政輔導員雙重培養(yǎng)機制優(yōu)化探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2(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