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嶺
閑章,猶如少女唇邊的一抹微笑。它不像傳國玉璽,象征著絕對的權(quán)力,也沒有將軍、司馬、太守一般的威嚴(yán);更沒有貴婦名媛的矜持,也不像草民百姓姓名章印證身份、鈐印契約的板滯。一軸畫卷,一幀書法,有一顆紅紅的閑章,原來寂寥的境界,便立即鮮活靈動。即便在一冊書的扉頁鈐上一枚閑章,也像茫茫雪野中一枝紅梅,醒人眼目。
依托于中國古老漢字的篆刻藝術(shù),是像書法、京劇一樣滋生在古老東方文明中的獨(dú)有國粹。它熔詩詞、書法、繪畫、雕刻諸種藝術(shù)于一體,其博大精深,不可方物。從材質(zhì)的金玉木石,到布局章法的“看似疏可走馬,實則密不透風(fēng)”;從刀法切沖的蠻辣,到圓朱文筆畫的婉轉(zhuǎn)柔美,方寸之間,無不映現(xiàn)大千世界的天光云影。清高鳳翰聯(lián)云:“開池納天影,種竹引秋聲?!遍e章,正是古人開鑿的一方塘陌,植下的一叢幽篁。
閑章如詩。詩言志,閑章最能披露古人沖淡平和的心態(tài)、磊落曠達(dá)的胸襟?!疤斓兰捎?、人貫知足”“所欲不求大、得歡常有余”,是古人樂天知命的寫照;“抱松柏之堅心”“心境如冰”“閉門讀奇書,開門延高客,出門尋山水”,也無不反映出古人“吾善養(yǎng)吾浩然氣”的胸懷。晉陶淵明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佳話,但后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刻“為五斗米折腰”閑章,細(xì)細(xì)品覽,似乎可見杜工部“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無奈,透露出為生計所迫不得不趨炎附勢的悲涼。
閑章如畫。古人常常嘯傲林泉,風(fēng)流山水間,所篆印章,三五字間,竟能豁顯出生動的意境,明艷的圖畫。品“聽鸝深處”,猶如置身森森林木間,聽黃鸝鳴春;觀“寒香深處”“梅花作伴”,似有一縷暗香,正從籬邊的蠟梅邊播散縷縷清芬。至于“家藏七十二峰”“三十六峰常周旋”,甚至“萬水千山獨(dú)往來”,自是古人縱情山水師法自然的表現(xiàn),既可體味“山靜如太古,日長如小年”,又可以“看盡落花能幾醉”以“占斷煙霞不老身”自豪。那些“紙窗竹屋燈火青熒”的幽雅,“亭映江月”的靜謐,怎能不使“身在綠竹翠柏黃花紅藥之間”的人忘卻塵世的煩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閑章如史。潘奕雋以“兩登泰岱再游黃海三宿五臺”的閑章,表現(xiàn)他“看盡九州山水”的豪邁情懷??涤袨樵诰S新運(yùn)動失敗后,以一方“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jīng)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的4厘米見方的朱文印章,把一生重大的政治活動,囊括在印文里,堪稱“印史”。齊白石注《憶羅山往事詩》曰:“余學(xué)刊印,刊后復(fù)磨,磨后又刊,客室成泥,欲就干,移于東,復(fù)移于西,移于八方,通室必成泥底。”他把自己喜愛篆刻、刻苦自勵的往事,刻成一方印章“夜長鐫印忘遲睡”。
《為五斗米折腰》清.趙之謙
《讀了唐詩讀半山》陳巨來
書酒相伴,最可見古人雅致。蔣仁有“左經(jīng)右史”印,奚岡則“以山水文籍自娛”。陳鴻壽更是“好書到手不論錢”。更甚于有自號“書淫”者,感嘆“書味是真”。而“壺中日月長”“深得酒仙三昧”,更把古人“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情態(tài)描摹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