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匠人當中,有一群特別的“匠人”,他們曾經(jīng)被稱作“教書匠”。他們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其他匠人打造的是產(chǎn)品中的精品,而他們培育的是德才兼?zhèn)渲恕?018年教師節(jié)宣傳慶?;顒拥闹黝}就是: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
對于教師職業(yè),韓愈在他的《師說》中早有定位:“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p>
所謂“傳道”,說的是傳道修德。“德者,本也?!闭\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說:“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fā)達,適足助其為惡。”由此可見,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的意義,因為做人的首要是崇德修身,育人的根本是以德為先。只有去教育學生加強道德修養(yǎng)、注重道德實踐,才能讓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才能讓他們的學識用得其所;只有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大德者,他們才能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才能成其大業(yè)。
所謂“授業(yè)”,說的是教授勤學。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人類需要通過教育不斷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授已知、更新舊知、開掘新知、探索未知,從而更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創(chuàng)造人類的美好未來。教師既要教“專攻”,也要教“博覽”;既要讓學生懂得“非學無以廣才”,又要教學生懂得“非志無以成學”。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鉆研、貴在有恒、貴在致用,讓學生在走上社會以后能夠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所謂“解惑”,說的是解答疑惑。面對世界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各種思潮的相互激蕩,面對紛繁多變、泥沙俱下的社會現(xiàn)象,學生一時會產(chǎn)生疑惑、彷徨乃至失落,都是正常的經(jīng)歷。關鍵是,我們的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進而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wěn)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只有把學生心中的疑惑解答清楚了,學生對于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丑,就會洞若觀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選擇。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傳道需要“匠心”,需要“身為世范,為人師表”,才能以品行之師的人生價值去展示時代精神的力量,才能以品行之師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學生的心靈;授業(yè)需要“匠心”,需要“博采眾長,術有專攻”,才能以學問之師的學而不倦精神去影響學生心無旁騖地求知問學,才能以學問之師的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解惑同樣需要“匠心”,首先要求自己守住信仰、明辨是非,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才能教育學生夯實思想根基、邁穩(wěn)人生步子,勇于而且樂于去擔當社會責任。
教書育人見“匠心”。
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一副對子“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既道出了其中最大的欣慰,也道出了其中最多的艱辛。
為學莫重于尊師,在又一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讓我們向所有為教育事業(yè)嘔心瀝血的教師們說一聲:“老師,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