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娜(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 100029)
藝術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系統(tǒng)的人文學科形成于19世紀中葉,藝術學之研究更是與藝術息息相關,探討藝術實踐、藝術活動的規(guī)律和特點,以人為中心,探尋藝術對于人的價值、意義以及存在為己任。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藝術學從依附或混雜于哲學、美學等其它學科到逐漸走上自足、自立的體系化,經(jīng)過了漫漫之途,更是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邏輯的方法論體系,對其他學科以及各界研究學者的學術體系提供了重要的經(jīng)驗。
任何一門成熟、獨立的學科的都有其系統(tǒng)的方法和體系,藝術學也不例外。藝術學的研究區(qū)別于其他學科而善于采用抽象思辨的哲學方式,并在“形而上”哲學視域范圍內(nèi)形成了“形而下”的方法論。
在當代藝術學科的建構下,藝術學理論的研究一般是從“藝術范式”和“文化范式”兩種基本方法論來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轉型的發(fā)展。所謂的“藝術范式”就要梳理清楚藝術與哲學、科學、經(jīng)濟、文學、美學等各學科之間的關系,探究藝術自身的特質(zhì)、方法?!八囆g學研究中,眾多學者對于藝術范式的運用熟稔于胸。他們從傳統(tǒng)藝術學科分類和藝術本體性這兩個維度出發(fā),探討藝術學科的獨特性,討論藝術學何以成為藝術學科背后的原因?!盵1]而“文化范式”則是在中華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探討具有中華特色的藝術學建構體系,在中國藝術本體及不同藝術形態(tài)下把握研究中國文化藝術特征。同時,基于中國本土文化,“文化范式”的藝術研究會將歷史學、人類學、經(jīng)濟學、數(shù)字技術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與藝術學的方法進行結合形成一套新的方法體系。
在藝術學研究范式的視域下,藝術學無論是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還是基于現(xiàn)代文化背景下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方法,給我們提供了一套理論體系下的學術研究方法。對于建筑空間藝術來講,在學科體系上即屬于建筑學的一個分支,也屬于設計藝術學的一個分支。藝術學理論研究的的“藝術范式”和“文化范式”兩種方法論對于筆者所研究的方向提供了直接性的幫助。對于這一學術方向而言,運用藝術學的方法來講,我們應厘清建筑空間本體在藝術學范疇下的特征、范圍、研究目標等方面,
目前,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在整個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像是社會進步道路上的指明燈,思想的先進性是帶領人類向前發(fā)展的前提,而對于詮釋人類思想的重要步驟——學術寫作,則顯得尤為重要。在中國學術活動活躍,參與人數(shù)較多,但針對如何在藝術學視角下撰寫規(guī)范的學術論文的規(guī)范則望而卻步,很少人談及。
何謂學術論文?《辭?!方缍椤皩iT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2];《現(xiàn)代漢語詞典》界定是“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3]二者的釋義過于籠統(tǒng),不細化。社會上的理論學者也曾這樣定義,尹玉吉(1996)認為:“學術論文就是用系統(tǒng)的、專門的知識來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形成的研究成果的學理性文章”,而“社會科學學術論文就是研究主體針對社會領域某一學科或?qū)W科的某一方面進行調(diào)查、研究和思索,并把這一過程的結果按照一定形式與規(guī)范用文字等記錄下來表述為學術成果的理論文章?!盵4]另外在理論界還有其他的一些聲音,頗多的學者皆站在自己的學術角度以及研究領域?qū)Α皩W術論文”的定義進行界定。在藝術學的學術視域下,筆者結合自身做博士論文的情況以及著名授課教師侯樣祥老師對學術論文寫作獨到的見解來淺談下學術論文寫作如何進行。
從事學術研究,所撰寫的選題一定是具有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的,只有這樣才能被學術界認可以及受到社會的關注。在進行學術論文的撰寫之前需要厘清論文撰寫的角度、價值、意義以及此篇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否則將如同泡沫消逝在學海之中。對于選題應如何尋找呢?正如候樣祥老師所言“優(yōu)秀的選題一定來自于成功的質(zhì)疑”?!百|(zhì)疑”的學術態(tài)度給論文的寫作提供了一種學術思維方式。質(zhì)疑經(jīng)典,從經(jīng)典的學術著作中發(fā)現(xiàn)新的線索,從而站在一個新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質(zhì)疑常識,尋找到做學術的方式方法,并在人文學科的背景下進行進行疊加式的研究;質(zhì)疑導師,導師可以說是我們學術道路的領路人,但對于做學術而言,更應該做到“不惟上,不惟書,不惟權”。
眾所周知,科學研究是一個嚴密的邏輯推理以及多次試驗反復驗證的過程,不容的意思的馬虎。作為人文社科的藝術學研究也是需要對于論題進行反復推敲、論證、歸納、整理等一些的步驟才能形成一篇具有價值的論文。針對筆者所研究的非遺博物館展陳而言,田野考察以及跨學科交叉研究應該是最有力的兩大方法。目前,博物館在功能上已有所轉變,國內(nèi)外多數(shù)博物館在功能上已從傳統(tǒng)以收藏為主變?yōu)樾蓍e娛樂學習的場所,更多關注人在重要性。藝術人類學是將藝術學和人類學結合研究的學科,其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田野考察,決定某項研究是否屬于“人類學”范疇的重要標準實際上就是看研究者做了多少“田野”。(古塔·弗格森,2005:2)博物館學的研究興起較早,但針對我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館的研究則相對較少,更沒有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所以“田野”考察所收集的證據(jù)對于筆者的研究非常重要,考察的范圍、資料的整理更是一項龐雜的工作。
對于跨學科的交叉研究,主要表現(xiàn)為對相鄰學科的借用和改造,意為通過多學科的交叉研究為論文的選題提供新的視角以及研究范疇。同時,對于文獻資料有限,考據(jù)較少的論題,這種學科的交叉有待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正所謂“團結力量大”,正是多學科的力量才能為學術問題順利解決提供一個方法和角度。
結論為一篇學術論文的總結、概括的要點,百度百科對“結論”一詞這樣解釋:“從邏輯學來看,結論是從一定的前提推論得到的結果,對事物做出的總結性判斷。詳細解釋:從哲學觀點來看,結論是相對一定條件而言的,結論與條件互為因果關系,條件(原因)是引起一定現(xiàn)象的現(xiàn)象,結論(結果)是由于條件作用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盵5]也就是說,結論在整個論文撰寫的過程中,屬于論文框架的結尾或結語部分,一是需要對前文所論述的論點進行概括總結;二是在整個學術研究的大背景下學術論文撰寫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可謂“精而簡”的部分。
藝術學這一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為我們進行學術研究提供了一套完整、系統(tǒng)的方法論。然我們需要尋找到屬于我們自己的方法,也就好比一套熟能生巧的工具,根據(jù)不同的研究方向選擇不同的工具進行研究。同時我們還可以進行工具的改良來解決一些新的問題,這也許就是一篇具有革新性的學術論文??傊?,學術研究之路任重而道遠,既需要占我一定的方法,有需要遵循一套系統(tǒng)的邏輯知識系統(tǒng)儲備,需要莘莘學子的共同努力,為提升中國學術研究水平而不懈努力。
注釋:
[1]傅才武,《從藝術范式到文化范式的轉型—21世紀初藝術學研究的新趨向》,藝術百家2014年第4 期總第139 期,p52.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4]尹玉吉.社會科學學術論文寫作方法論綱[J].中國石油大學:社會科學總論,1995(12):75-77.
[5]https://baike.baidu.com/item/結論/1424322?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