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 劉劍
近年來,共享單車快速發(fā)展,更好地滿足了公眾出行需求,有效解決了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交通部《關于鼓勵和規(guī)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將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定位為分時租賃營運非機動車,是城市綠色交通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共享單車企業(yè)運營中主要有哪些收入,稅務如何處理?本文擬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共享單車通過平臺的高效運營,實現單車使用權的快速切換轉移來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其收入更多依賴訂單數量。共享單車采用分時租賃模式,取得的收入即用戶每次騎行所支付的費用,目前市場價格一般為每半小時收費0.1元到1元不等。分時租賃收入是共享單車運營企業(yè)的主要收入。
分時租賃收入在稅收上應界定為何種類型的收入,可以從分析共享單車的使用過程入手。用戶打開APP,查看附近可租用自行車分布圖,找到自行車后,用手機掃二維碼即可開鎖騎車。騎行結束后,將車輛停放在道路兩側可以停放自行車的區(qū)域,鎖車即可完成使用。由上述過程不難看出,共享單車運營企業(yè)提供給用戶的是有形動產經營租賃服務,在約定時間內將單車這一有形動產的使用權轉讓給用戶,但租賃物(單車)的所有權未改變。增值稅方面,共享單車運營企業(yè)取得的共享單車分時租賃收入,屬于有形動產經營租賃收入,適用稅率為17%。企業(yè)所得稅方面,提供單車經營租賃服務取得的收入,應按租金收入處理。
共享單車運營企業(yè)的廣告投放,分車身位廣告和平臺廣告兩類,類似于公交車車身廣告。與政府公共單車相比,共享單車由于沒有固定存放站點,其最基礎的廣告投放資源在單車車身。
目前,共享單車仍處于用戶習慣培養(yǎng)時期,車身設計本身承擔著推廣和彰顯品牌特色的功能,車身廣告投放極少。但前不久摩拜單車與京東合作推出618活動,在車身印上京東廣告,變身“流動廣告牌”。
車身位廣告分兩種情形,一種是共享單車運營企業(yè)自行提供廣告服務;另一種是共享單車運營企業(yè)將車身位出租給廣告公司,由廣告公司制作發(fā)布廣告。增值稅方面,第一種情形,共享單車運營企業(yè)按提供文化創(chuàng)意服務——廣告服務,適用增值稅稅率為6%;第二種情形,則屬于有形動產經營租賃服務,適用增值稅稅率17%。企業(yè)所得稅方面,分別按照提供勞務收入和租金收入處理。
除車身外,共享單車結合互聯網運營模式,通過在運營過程中形成人們交通出行大數據,可以構建精準廣告媒體平臺。手機APP是共享單車的重要廣告資源,可結合大數據服務提供精準廣告推送。APP內展示類廣告和廣告推送將成為共享單車重要的廣告收入來源。增值稅方面,屬于廣告服務業(yè),適用稅率6%;企業(yè)所得稅按照提供勞務收入處理。
此外,對于上述提供廣告服務行為,應按提供廣告服務取得的計費銷售額和3%的費率,計算繳納文化事業(yè)建設費。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計費銷售額包含增值稅在內,具體是指繳納義務人提供廣告服務取得的全部含稅價款和價外費用,減除支付給其他廣告公司或廣告發(fā)布者的含稅廣告發(fā)布費后的余額。繳納義務人減除價款的,應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或國家稅務總局規(guī)定的其他合法有效憑證,否則,不得減除。
共享單車的押金與車費儲值,會產生數量可觀的資金沉淀。目前大部分共享單車運營企業(yè)在用戶注冊環(huán)節(jié)收取一定數額的押金。押金不可用于消費,用戶可隨時申請退還。共享單車在收取押金時,并非按單車數量收取,而是依據用戶數,即“一車多押”。
《指導意見》規(guī)定,企業(yè)應建立完善用戶押金退還制度,積極推行“即租即押、即還即退”等模式。雖然押金可以“即還即退”,但一般用戶考慮需再次用車通常不會申請退還,所以大量押金會沉淀在共享單車運營企業(yè)。押金在財務核算上屬于其他應付款,押金不同于會員費,在稅務處理上,既不征收增值稅,也不征收企業(yè)所得稅。
資金沉淀的另一個來源是預付使用費。摩拜單車、小藍、ofo等先充值后消費的單車品牌,用戶可以選擇1元起自定義充值,但APP未設立充值余額退款的專用通道,用戶無法取回充值的車費。即便今后再也不用該共享單車品牌,預充值也不退還。
押金和車費儲值形成的沉淀資金在銀行賬戶中均會產生利息收入。增值稅方面,存款利息屬于不征收增值稅項目,無需繳納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方面,利息收入需納入企業(yè)收入總額計算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通過上面的分析得知,共享單車企業(yè)涉及不同增值稅稅率的收入——分時租賃和車身廣告位出租屬于有形動產租賃,適用17%稅率;廣告發(fā)布屬于廣告服務,適用6%稅率;資金存款利息收入屬于不征增值稅收入。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收入一定要分開核算,否則將從高適用稅率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