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子翔
迄今為止,香港黑幫電影的概念仍然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定義,這些電影或揭示社會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或透過黑幫題材傳遞價值觀念,都將幫派故事推到最后。從20世紀八十年代的《英雄本色》《省港旗兵》,到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系列電影,香港黑幫電影日益興盛,都以刻畫草根人物的邊緣生活狀態(tài)為主,表現(xiàn)極致的暴力斗爭最終獲取權力,將黑幫元素貫穿全片。
時至今日,“草根”這一概念已經被大眾所接受,它被用來形容大眾化、平民化的事物?!安莞币辉~作為形容詞被廣泛用于各種名詞之前。在香港黑幫電影中,草根英雄人物形象眾多,他們堅守道義,甚至為了道義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他們沒有顯赫高貴的出身,成長在普羅大眾的社會環(huán)境中。而香港黑幫電影眾多的草根英雄就是從鄉(xiāng)土民間奮斗起家,以暴力或者權力的斗爭為手段,以此來塑造香港黑幫草根人物的形象。
以《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為例,究其人物的誕生,其實可以從社會和歷史背景兩方面來看。在這部影片中,通過一個搖鏡頭展示了20世紀八十年代一處棚戶區(qū)住宅的面貌,并且以文字交代了故事背景:“1956年,石硤尾大火,香港政府為安置貧民,大量興建徙置區(qū)。隨著戰(zhàn)后一代迅速成長,數(shù)以萬計家庭生活在狹小單位中,加上父母為口奔跑,填鴨式制度又不完善,很多少年因此走上歧途,徙置區(qū)球場是他們發(fā)揮精力的英雄地,也是培養(yǎng)古惑仔的溫床?!边@便足以說明古惑仔人物誕生的草根背景。首先,在20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安置區(qū)來安置貧民,構成了草根人物誕生的特定地緣環(huán)境,陳浩南與山雞等人便是在此出生并成長。其次,由于父輩為了生計在外務工,使得年幼的小孩少了家庭的管教,更多的是自由的成長空間,這是“古惑仔”這一群體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最后,從社會環(huán)境來看,黑社會大亨是虛榮的、無情的惡棍,但是在電影神話中,他們卻是被小人物崇拜的、令人敬畏的英雄。長期受街頭混混欺負,處在魚龍混雜的社會之中,這群年輕人將進入黑道、江湖作為出人頭地、獲得美好生活的一種途徑。
暴力是黑幫文化的一種標志,也是黑幫實現(xiàn)自己目的的一種方式。在絕大多數(shù)的黑幫片中,“槍”作為黑幫人物打拼天下的武器,使用頻率頗多。例如在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中,“小馬哥”在槍林彈雨中死去,子彈飄過、血肉橫飛的場面就展示了暴力美學。但在《古惑仔》系列電影中,以陳浩南為首的古惑仔群體又用起了刀。《古惑仔》系列電影以導演設置的刀戰(zhàn)場面為主,從《古惑仔之人在江湖》開始,影片的意圖就旨在為觀眾交代主角人物的草根出身,他們沒有槍和強大的背景,只有依靠赤手空拳的原始暴力打拼來謀求生存。再如《古惑仔之勝者為王》中山雞表哥的死亡,運用了三個定格的鏡頭來突出死亡的瞬間,定格的鏡頭使得畫面的細節(jié)可以被觀眾捕捉到,山雞表哥死亡瞬間睜大的眼睛、流淌的血液都能夠為觀眾所見,其實反映的是漂泊不定、游離在生活邊緣的黑幫人物的命運。
例如《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中大佬B全家遇害一段,受過家法的陳浩南,哪怕頂著數(shù)十人的拳打腳踢也要為自己的大哥上一炷香。這種拳打腳踢的暴力動作,加上黑幫的權力文化,使得陳浩南在進入靈堂之時,有了形式感,更是十分感人。在這一橋段中,被幫派驅逐的陳浩南為給自己的大哥上香,跪著走到靈臺前,忍受著毒打,這是片中所要表達的“兄弟之情”和“江湖之義”。雖然《古惑仔之人在江湖》故事背景處于1996年,但陳浩南他們這一群體代表的仍是中國最古老的俠義觀,講義氣、講忠貞是他們的原則與底線。
《古惑仔》系列影片的成功不僅表現(xiàn)在票房上,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爭相模仿片中人物的服裝造型,甚至是舉手投足間的話語和行為,這也讓陳浩南等電影人物成為成功的草根英雄形象。探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在《古惑仔》系列電影中,塑造的是陳浩南和山雞等人的正義形象,雖然黑幫人物都或多或少從事著法律不為允許的勾當,但他們堅守道義并有著自己正義善良的底線。而這種正面的正義形象的塑造,往往經過對比才會更加鮮明。反派角色是黑幫片中必不可少的,他們?yōu)榱藸帄Z利益而不擇手段。例如《古惑仔》系列電影里的“烏鴉”這一反派角色在幫派中背信棄義,親手殺死自己的大哥。在香港黑幫電影中,反派的作用往往是襯托主角人物的正義形象。雖同為黑幫,陳浩南一派堅守道義和兄弟情義,反派角色一派做事不擇手段,黑道英雄們對于“兄弟情義”的堅守往往將他們置于道德制高點的位置,在與反派角色的對比中,突出了以陳浩南為主的草根形象的道義,他們更接近普通人,而這種形象也更容易被廣大觀眾所接受。
古惑仔群體的俠義觀為大多數(shù)年輕人所接受,恰恰是中國古老俠義觀的反映,即“重友情,輕個人”。大概每個男孩心中都曾有過一個江湖夢,《古惑仔》系列無疑是教科書一般對于俠義觀進行了闡釋,最直接地通過動作、暴力和生命的犧牲來維護“兄弟之情”。古惑仔的義氣在年少的美好時光中,淳樸、真摯而又簡單。正是這種“俠義觀”激發(fā)了青少年群體的江湖夢,使得“草根英雄”的形象得到觀眾的認同。
《古惑仔》系列電影塑造的是最貼近觀眾現(xiàn)實生活的黑幫草根人物的形象,他們在特定的歷史社會背景中成長起來。以陳浩南的外形為例,通常穿著夾克、牛仔褲、襯衣,是千萬年輕男性的普遍穿著,紋身則成為陳浩南乃至黑幫的一個符號。他們從徙置區(qū)走出來,通過典型的黑幫暴力爭奪而獲取權力,俠義觀的表現(xiàn)使古惑仔這一群體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在物質紛繁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俠義”之道也逐漸淡化,但俠義卻從未被大眾所遺忘,《古惑仔》系列電影折射的俠義觀,則反映了人性中友情的光輝。
香港黑幫電影中的俠義精神賦予了黑幫人物以人性的光輝,塑造的是重情重義、黑幫秩序下的“正義”形象,雖然這種“正義”來自于黑幫的內部秩序,并不受法治的約束,但其產生的根源是中國社會傳統(tǒng)的俠義觀。在《古惑仔》系列電影中,陳浩南和山雞等人物通常通過暴力解決事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生命置于幫派秩序和俠義精神之中。而這種俠義觀,就是塑造“英雄形象”的支撐。
由于種種原因,《古惑仔》系列電影沒有拿過大獎,但它在社會上曾經掀起了持久熱烈的古惑仔熱潮,眾多觀眾效仿學習古惑仔的形象,讓少年歲月壯懷激烈。不可否認,《古惑仔》系列電影的推出給廣大觀眾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不少青年觀眾爭相學習片中人物的暴力打斗行為,但是不同的觀眾對電影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古惑仔》系列電影的主題是“忠義”,作為草根出身的片中人物依靠自己的打拼獲得成功,他們互相幫助,并非濫殺無辜或為所欲為,通過塑造堅守道義的一幫兄弟形象,傳遞了中國古代俠義觀中重情重義的道德觀念。
1.趙衛(wèi)防.建構、解構與再建構——再探香港黑幫電影[J].當代電影,2015(12):79-84.
2.趙麗娜.人在江湖:經典黑幫電影大紀錄[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3.
3.楊一行.亞文化視域中的《古惑仔》系列電影[D].華中師范大學,2011.
4.杜梁.幫派邏輯控制下的命運浮沉:香港黑幫電影類型演變[J].電影新作,2013(06):57-62+66.
5.[新加坡]張建德.香港電影額外的維度[M].蘇濤 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6.劉明月.當代中國草根文化研究綜述[J].棗莊學院學報,2012(01):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