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與編輯部的親密接觸

      2018-04-02 11:41:10
      法治新聞傳播 2018年3期
      關鍵詞:日報檢察稿件

      我與檢察日報社二三事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檢察院 吳旻

      2015年1月,我被選調進寧波鎮(zhèn)海檢察院的辦公室,負責宣傳工作,從此開始了“為文一個字,愁斷數根絲”的日子。

      初來乍到的我,想著是如何盡快進入角色,盡快開展工作。可是檢察宣傳是什么?如何采寫新聞?如何投稿?我一概不知。

      一、進群。凡事只要有了興趣,許多困難都可以得到克服。

      一天我翻閱《檢察日報》的時候,在《基層采風》的左下角偶然看到了“本版交流QQ群號”,果斷入了群,暗中“觀察”著編輯老師發(fā)布任務,通訊員接受任務。兩周后,翟蘭云老師在群里發(fā)布了一個報道任務:《說說那次下鄉(xiāng)》。我剛好手頭上有不錯的素材,就在群里接了任務。

      “新人”接了任務,編輯老師的心其實都是懸著的,翟老師將稿件要求和同題文章樣稿通過QQ傳給了我,囑咐我按著樣稿寫就行。當天夜里,我便將稿件趕了出來,自我感覺良好,第二天一大早就把稿件發(fā)給了翟老師。沒多久,翟老師聯(lián)系我,指出了稿件存在很多問題,并將改好后的“面目全非”的稿件發(fā)給了我,囑咐我以后要多寫。

      該稿件最終以《幫幫“大眼睛”》為題刊出,這就是我和檢察日報社編輯的第一次“交往”。這之后,嘗到甜頭的我陸續(xù)加入了“明鏡周刊”“綠?!薄巴ㄓ崋T郵報”等檢察日報社的QQ群,寫稿興趣也隨著編輯老師的鼓勵和群友的幫助越加濃烈。

      二、反面典型。2016年夏天,我參加了檢察日報社在北京舉辦的34期優(yōu)秀通訊員培訓班。一堂課上,編輯老師將我的兩篇稿子當作案例進行點評。

      一篇是關于我院整合人力資源,推行辦公室、政治處、案管等部門有司法資格行政人員參與辦案制度,有效減輕案多人少矛盾的稿件。課堂上,老師點評說,這篇稿件報道的是實實在在的好事,從新聞報道的切入點、寫法上都沒什么問題,但是這篇稿件出現的時間點不對。司改的導向、趨勢是檢察官專業(yè)化,司法和行政兩條路分開,但是這篇稿件恰恰與這個導向相反,所以這篇稿件不會被《檢察日報》采用。如果這篇稿件早出現半年,那么可以上二版“亮點”欄目。

      另一篇是我之前投的圖片新聞,照片描述的是我們院“五一”開展法律咨詢的場景。編輯老師點評說,這張照片把需要表達的場景都表現出來了,取景可以,角度可以,照片中人物的神態(tài)、表情、動作都非常好,當時很想把這張照片放到一版去,可是仔細一看有個細節(jié)不對,里面檢察官的著裝不規(guī)范!最后,只能棄之不用了。

      編輯老師在上面講,我在下面恨不得找個洞鉆進去。雖說兩篇稿件都被當成了反面典型,但著實讓我吸取了教訓。從那以后,不管是寫新聞稿,還是寫材料,我都非常注意這兩方面。

      三、周刊?!稒z察日報》的周刊內容豐富精彩,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也是通訊員刊發(fā)稿件的重要陣地。我和《明鏡周刊》編輯老師的“交往”始于那年我將一篇未檢辦案札記投給了當時還是見習編輯的操余芳老師,經過她的妙筆生花,稿件以《回撥》為題刊出。這之后,我開始陸陸續(xù)續(xù)給《明鏡周刊》投稿,也寫過編輯老師的約稿,感謝編輯老師給我和鎮(zhèn)海檢察的幫助。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的幫助對一個基層檢察院產生了多大的作用。舉個例子,我們院先后有四名公訴人被評為“鎮(zhèn)海區(qū)十佳政法干警”,《明鏡周刊》“公訴風采”欄目對他們的報道都成了他們的加分項。

      限于篇幅,腦中浮現的還有好多關鍵詞,比如“檢察日報記者站”“一字千金”“通訊員郵報”“法治隨手拍”“法律人詩社”等等,這里只好作罷,期待下次相約,扺掌而談。

      感觸最深的一篇稿件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qū)檢察院 俞慧敏我的“大學”■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檢察院 孟慧敏

      2014年6月5日,檢察日報《明鏡周刊》封面刊發(fā)的《“老好人”也會落馬》,這是我從檢多年以來感觸最深的一篇稿件。

      記得是5月27日,《明鏡周刊》編輯馬菲菲在QQ群向通訊員征稿,愛湊熱鬧的我突然想起我院辦理的寧都縣房地產管理局局長曾濱華受賄案,于是向馬老師提供了這一素材,她簡單問了案情和判決情況后,表示這素材可以寫,叮囑我參照《明鏡周刊》的用稿風格寫,字數4000字以上。當時,群里還有不少通訊員積極提供素材,并準備著手寫稿。

      “有通訊員反饋,在5月30日前能交稿,其他人什么時候可以交?”當天,馬老師在群里發(fā)出了交稿時間信息。天哪,寫稿時間這么緊,4000多字的長文,我能交得出稿子來嗎?我沒有回答她的問話。

      退出QQ群后,我冷靜地理了理一下思緒。該案承辦人有七八位,向誰要素材?經反復篩選后,我選擇了有文字功底的偵查員郭昌明,于是便撥打了他的手機,卻不在服務區(qū),反貪的同事告訴我:“小郭去看守所提審了,手機被屏蔽了。”

      在無法向辦案人了解案情的情況下,我只好靜下心來讀報,盯著《明鏡周刊》封面稿,一篇篇閱讀,一篇篇領悟,并有選擇性地打印了幾篇,預備推薦給小郭閱讀,同時整理出了與小郭交流的幾個問題。

      下午下班后,小郭提審結束來到我辦公室。我簡單向其說明情況后,與其交流了五個問題:一是本案案發(fā)經過,二是涉案人的性格特點,三是涉案人認罪態(tài)度,四是什么原因誘使其犯罪,五是案件起訴和判決的情況。初步交流后,我有些失望,該案案情簡單普通,無懸念,你送來,我收下,沒有什么特色,一時不知如何下手。再思考后,我“另辟蹊徑”,向小郭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你們在取證過程中,開發(fā)商、單位下屬對他是如何評價的?”“他在縣里口碑好?!?/p>

      一聲“口碑好”,讓我瞬間來了靈感,咬住“口碑好”這一問題,與小郭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馬上構思了“老好人”這個形象。

      考慮到自己未參與辦理此案,對案件的許多細節(jié)不了解,我在整理羅列出四點提綱后把撰寫初稿的任務交給了他,要他按照“本案偵破過程——村民眼里的‘好干部’——開發(fā)商眼里的‘好朋友’——下屬眼里的‘好領導’”這一脈絡寫出初稿,次日交我修改。

      第二天上班,小郭只交給我兩頁文稿,大概有七八百字的樣子。本指望找個幫手,自己修修補補,潤潤色,可現在卻行不通了。于是,我再次翻看了案件材料,把昨天構思的提綱又捋了一遍,便開始硬著頭皮一點一點地寫。一整天,我從上午10點至晚上11點,除了吃飯、上廁所,沒有離開電腦半步。

      5月29日上午,在對文稿反復研讀并幾經修改后,我投出稿子。幾分鐘后,我的手機響了,馬老師打來電話了:“稿子我看了,寫得不錯,結構很好,請傳照片過來。”??!太好了,我瞬間如沐春風,心花怒放。

      6月5日,《“老好人”也會落馬》見報了,我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回想《“老好人”也會落馬》的成稿經歷,從采集素材、構思提煉、形成文稿到變?yōu)殂U字,其中雖然有糾結、有壓力,但更多的是寫作的充實感和對文字魅力的體悟。不少人問我,寫稿的感受是什么。我的體會是:要與編輯多溝通,弄清對稿件的要求;堅持自己的寫作風格,不瞎模仿;認真把握每一段文字,寫細寫深寫透;行文真誠樸實,不盲目追求語言美;把握刊物用稿特點,不偏離方向;多看多寫多交流,積聚寫作資源。

      我沒上過大學,也沒學過中文和新聞專業(yè),中專學的是法律。但是從曾經一字也難發(fā)的菜鳥,到時常也能上稿的通訊員,我認為,我的“大學”學習就在投稿途中,編輯們就是我的教授。

      20年前,我投了許多稿件給《檢察日報》的“信息快車”“社會萬象”,但都失敗了。當時我真不知道怎么辦。后來研究了《綠?!贰皺z察院的故事”欄目的特點,開始向《綠?!吠陡濉D菚r候,投稿方式還是通過郵局寄信。稿子發(fā)表了,編輯改得很多,我便對比原稿,從改動之處揣摩編輯的用心。這是最初編輯給我的教導。

      碰巧的是,有一次,檢察日報社內部一個雜志的編輯,舉了一個關于我的例子,說我寫完故事之后加一句口號——“法律監(jiān)督的天職在呼喚我”,顯得格外生硬。這是一個反面的例子,我從中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寫作上的缺陷,下定決心改掉這個毛病。

      后來,投稿次數多了,我與編輯的交流也多了。有的編輯說著稿子修改的意見,就會帶出新聞的寫法。比如,有一位編輯老師說,能一個字寫清的,絕對不用三個字;還有一位編輯老師說,傳遞信息量要大,要曲折;還有編輯老師在改稿時給我講,要把最近發(fā)生的事情放在稿件開頭講,要把事情的時間、地點、經過、結果都交代清楚;還有一次,我投了一篇案件報道,編輯打電話告訴我,案件報道不能只談案子本身給人帶來的感受,還要表現檢察官的智慧。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

      時間久了,我也喜歡研究《檢察日報》各個版面和欄目的定位,琢磨開頭、結尾的寫法,以及詳略的安排。編輯精心編排的版面,都像是高級的新聞教科書。有時候,我想向哪個欄目投稿,就比照該欄目以往刊發(fā)的稿子來選素材去寫,果然很對路子。如果遇到稿子沒怎么修改便刊發(fā)的情況,我就思考為什么這篇稿子能一遍成功,總結以后寫類似稿件的經驗。

      很感謝檢察日報社的編輯老師們,他們的鼓勵、指導、批評、講解,都化為了我的“大學”中各種各樣的機緣,催促我思考,鼓勵我前進,推動我邁向新聞寫作自由王國的彼岸。

      編輯老師教我寫稿

      ■河南省孟州市檢察院 王立朋

      說起來和檢察日報社編輯高歌老師結識不算久,但在心中她總像一個老朋友一樣親切。

      初次見到高歌老師的時候,著實有些意外,一是沒想到過去我們口中的這位“高老師”竟然如此年輕,二是她在工作中處處散發(fā)著那種與自身年齡不相符的嚴謹態(tài)度。那是2017年4月,她來我院實地采訪我院偵查監(jiān)督部門的經驗做法。她并不像我平日里寫材料做功課那樣,簡單地查看業(yè)務科室提供的案例和經驗材料,而是對每個案例的細節(jié)、每個創(chuàng)新做法的特色都仔細向承辦人詢問了解。特別是在對一起智障未成年人遭性侵案件進行了解時,她就承辦人因何懷疑有同案犯未逮捕,案件告破后如何救助被害人等辦案細節(jié),進行了詳細詢問,認真態(tài)度令我刮目相看。

      當時我有幸接到那次寫作任務時,心情很是忐忑,擔心自己的作品達不到檢察日報社的要求。寫作過程中多次與高歌老師請教,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就這樣,我把自己的“五一”小長假給了這篇文章……

      經過幾晝夜的“奮戰(zhàn)”,洋洋灑灑4000余字的文章出來了,我把它發(fā)給了高歌老師。滿以為憑著自己多年的寫作經驗,完成這樣的宣傳文章不說信手拿來,起碼也八九不離十。但高歌老師在修改中還是委婉地指出了文章的不足:文章語言過于“板正”,不夠鮮活、生動,更傾向于公文。我也進行了反思,這種寫作習慣可能跟我常年的文秘工作經歷有關,按照高歌老師的指點,我及時地對自己的思路和文風進行調整。

      “五一”過后不久,《“三三二”走實走好每一步》一文以整版篇幅刊登在檢察日報《基層采風》上。在文章里,高歌老師云淡風輕地把在孟州幾天的所見所聞所想融入這篇稿件中,通過她的重新編排,整個文章框架耳目一新。短短的幾天時間,我從高歌老師那兒看到了自身差距,也明白自己在寫作這條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拔覀円獙懶侣劯?,目的不僅僅是要把檢察機關的先進做法和經驗說出來、講清楚這么簡單,關鍵是要能吸引讀者的閱讀欲望,用最樸實的話講最鮮活的故事!”高歌老師的話至今對我的工作仍有指導意義。

      尋找工作報道的“金鑰匙”

      ■江蘇省揚州市檢察院 梅靜

      作為一名檢察宣傳工作者,將本單位的創(chuàng)新舉措、亮點經驗總結并推廣出去,是不容推辭的分內之責。但是,與案件、人物報道相比,采寫這類稿件時,通常會遇到原始素材雜亂、生動性不足、表現形式難以出新等問題,最終導致產出的稿件質量不高,宣傳效果打了折扣。

      比如,我所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檢察院這兩年虛假訴訟監(jiān)督工作成效明顯,尤其是出臺的“辦案指引”在業(yè)內獨創(chuàng),領導和我本人都想在更大范圍內提升其知曉度,于是今年年初,我開始著手撰寫這篇稿件。

      然而,擺在我面前的只有一堆簡報和一份制度。我首先將這些材料作了認真研讀,并結合平時對該部門工作的了解,理出這項工作在揚州市檢察機關的“路線圖”,又去民行部門找辦案人員“聊天”,收集了一些典型案例和最新數據,作為給這盤“菜”提鮮的“佐料”。

      幾天后,我將這篇題為《辦案指引成虛假訴訟監(jiān)督“金鑰匙”》的稿子投給了檢察日報社總編室。誰知第二天,編輯就給我打來電話,說稿子還有三點提升空間:一是由頭不夠“近”、不夠“吸睛”;二是“辦案指引”的作用沒講清楚;三是案例有堆砌之感,沒有捧出真正有說服力的“大菜”。記得這位編輯還引用了一句典故:“鳳頭豬肚豹尾,創(chuàng)新經驗類新聞也適用哦!”

      按照編輯的指點,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稿件,發(fā)現確實“火候不足”?!傍P頭”必須先聲奪人,我決定用具體時間和具體數據說話?!柏i肚”意指豐富翔實、生動具體,但這并不代表內容的簡單填充。我深度梳理材料,從中提煉出最為核心的主干和起支撐作用的支干,其余則予以剔除或簡化,使之既脈絡清楚又枝葉有致。文章結尾部分,由于我想充分展示工作實效,接連列舉了兩個案例,兩者相較,后一案件顯然更具“驚堂一拍”的作用,于是,我將它保留,作為了“豹尾”。

      2018年1月28日,這篇稿件發(fā)表在《檢察日報》二版“亮點”欄目,隨后多家網站、公眾號予以轉載。這把“金鑰匙”,不僅為揚州檢察虛假訴訟監(jiān)督工作開啟了廣闊之門,也讓我在創(chuàng)新經驗類新聞寫作上開始了新的出發(fā)。

      編輯是最好的老師

      ■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qū)檢察院 王成艷

      對于一名檢察機關的文字工作者來說,寫作法治時評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一者是我們親身經歷感受了這個時代的法治足跡;二是有一批關心我們寫作的熱心腸、高水平的編輯老師。

      《檢察日報》對法治時評極為重視,除每周固定的《法治評論》周刊之外,還在每天的四版開設“法治時評”欄目,其他版面也設有評論欄目。

      更為重要的是,這里聚集了一大批寫作法治評論的高手。以王松苗老師為例,不僅寫作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時評稿件,還寫出了專著《法治評論道與技》。另外,李曙明、李國民、姜洪、王地、王心禾等老師,也一直是法治時評領域孜孜不倦的耕耘者。

      跟編輯老師學習,除了溝通寫作方向、理念之外,更多的還是要學習編輯老師親手編輯和寫作的文章。透過這些文章,我們可以跟編輯老師學到他們的寫作精髓所在。

      一是學選材。在我剛剛開始寫作時評的時候,面對每天撲面而來的大量新聞信息,往往不知道如何選擇,導致的結果就是,我所選擇的素材,在第二天的報紙上幾乎無人評論、無人關注。通過研究已發(fā)表的文章發(fā)現,檢察日報社選稿的方向聚焦在全國有影響的、與民生相關、可以從法治角度評論的個案。而此類新聞素材,可以在當天的《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北京青年報》《南方都市報》等幾大紙質媒體,以及澎湃新聞、中新網、中廣網、新浪滾動新聞等網絡媒體進行搜尋。

      二是學角度。法治時評最大特點就是從法治的角度來剖析問題,但如何運用法治的武器來解剖新聞事件?我們的武器有兩個:一是法律原則,二是法律規(guī)則。比如,在我寫的《合約機偷流量凸顯契約精神缺失》一文中,雖然可以羅列合同法等條文,但我覺得涉事方不是不懂法,而是缺失法治社會應有的契約精神,所以我專門從這一角度來論述。另外,雖然都是從法律角度來評析,但如果能跳出眾人的第一知覺,也會起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比如,《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修訂草案)》規(guī)定,禁止由他人替代記分,禁止替代他人記分,禁止介紹替代記分。介紹替代記分,處罰金額最高達2萬元。眾多寫手撰文為這一條例叫好,但《檢察日報》刊登的《立法嚴懲“買賣分”與上位法沖突怎么辦》一文,則獨辟蹊徑,從上位法沖突的角度來看待此問題。

      三是學情懷。學情懷的完整表達是“學習表達情懷”。檢察日報《法治評論》周刊成立伊始,就把“法眼看天下,慧心暖人間”作為辦刊宗旨,并一直按照這個風格堅持下來?!斗ㄖ卧u論》并非簡單地用法律條文來衡量法治個案的正確與否,也不僅僅是參透其中蘊含的法治價值,還要在明對錯、知是非的同時,用暖暖的文字給讀者傳遞人文情懷、民生情懷,達到讓讀者心悅誠服、心酸動容的效果。

      限于篇幅,筆者不能一一詳述。其他諸如結構框架的搭建、語言風格的選擇、標題的制作等等,都可以從編輯老師的文章中看到端倪、學到妙招。

      《檢察日報》讓我有了舞臺和目標

      ■云南省水富縣檢察院 李義梅

      對于檢察宣傳人員來說,最大的榮光就是自己的文字在《檢察日報》上散發(fā)油墨清香。為此,我一有空,就拿著《檢察日報》認真研讀,研究版面,揣摩用稿要求……我不放過每一期《檢察日報》,通過“臨摹”方式學習寫作,反復對比,不斷提高新聞敏感度……不知道在投出了多少稿件后,終于,有一則信息被《檢察日報》中縫采用!這于我個人而言,是一個零的突破,對水富縣檢察院來說,同樣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因為在那之前,我院還沒有稿件上過國家級的報刊。這給我?guī)砹司薮蠊奈韬托判摹?/p>

      之后,我開始找到了“感覺”,慢慢地揣摩《檢察日報》各個版面的用稿特點、要求,時不時地就會有稿件在《檢察日報》上刊發(fā)。當每一次凝聚著心血的稿件發(fā)表了,我都會像小孩子得了最心愛的糖果一樣喜不自禁,在心里高興好幾天,甚至會高調地和同事分享。同事看到我的名字出現在《檢察日報》上,也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我,陪著我高興,給我鼓勵。

      宣傳稿件的數量上去了,進軍頭版,甚至頭條,就成了我新的目標。于是我圍繞檢察業(yè)務和檢察干警采寫稿件,積極向《檢察日報》投稿,2008年我參加檢察日報社舉辦的“我說廉政”有獎征文比賽,出乎意料地獲得了第一名。這更加堅定了我為檢察宣傳刻苦鉆研的信心。

      2012年6月4日,《我們出門不再“步步驚心”》登上了《檢察日報》的一版;2013年1月17日,《一堂法制課講了三場》登上了《檢察日報》一版頭條,我的夢想實現了,這在昭通市是第一次,我也因這篇稿件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宣傳云南頭條工程獎”。

      我也因為寫作得到了報社中很多編輯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幫助,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和他們永遠都無法見面“認識”,但是他們在我心里早已是我充滿敬意的恩師,他們猶如明燈指引著我前進的道路。

      溝通是打磨稿件的必經工序

      ■黑龍江省大慶市檢察院 何其偉

      版面是土壤,素材是秧苗,要求得好收成,與編輯的溝通便是不斷修剪小苗、讓其茁壯成長的必經工序。

      《檢察日報》分別于2014年6月5日四版“新聞眼”和7月3日五版《明鏡周刊》封面刊登了我撰寫的《丟失的原油去哪兒了》和《偷油吃下不來》兩篇涉油案稿件。這兩篇稿子,如同姊妹篇,寫出了不同的韻味。這兩篇稿件的成稿過程,值得總結。

      《丟失的原油去哪兒了》成稿后,報社總編室楊波編輯在看稿時發(fā)現了一個大問題,就是稿件寫得混亂,由于涉案人員、時間和空間跨度大,沒有一條線來貫穿,看上去很雜亂。按照楊編輯的指點,我又重新翻看了案卷,重新整理思路……第二天,當我再度把稿件發(fā)給楊編輯時,她給我點了“贊”。

      寫《偷油吃下不來》一文前,我先把這個案件大到什么程度、涉案人數是多少、當地影響有多大等情況向《明鏡周刊》編輯馬菲菲介紹了一下。在得到了編輯的回應后,我才動手寫稿。但是《偷油吃下不來》成稿一個月后才發(fā)表,這是為什么?因為,寫此稿時案件雖開庭但無果。案件報道要為結果而文,看它的最終定性。沒有判決結果,寫出后容易影響案件判決,也會帶來負面影響。6月30日,我把判決結果告訴馬編輯,又經過溝通核實一些細節(jié)后,稿件終于在7月3日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每一篇稿件的成功都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在此特別感謝細摳慎改的編輯們,每一位通訊員的前行,都有你們精心的呵護!

      猜你喜歡
      日報檢察稿件
      錄用稿件補充說明
      65歲,《焦作日報》正青春
      檢察版(五)
      檢察風云(2020年10期)2020-06-29 07:55:26
      檢察版(四)
      檢察風云(2020年8期)2020-06-09 12:25:47
      檢察版(十)
      檢察風云(2019年20期)2019-11-06 02:59:01
      檢察版(九)
      檢察風云(2019年18期)2019-10-18 05:05:59
      靈感日報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12-09 17:32:36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靈感日報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02-07 03:34:47
      對《朝鮮日報》涉藏報道的思考
      新聞傳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
      石门县| 东城区| 浑源县| 巢湖市| 佛教| 庆云县| 堆龙德庆县| 延吉市| 清水河县| 安乡县| 柘城县| 临澧县| 崇礼县| 礼泉县| 长沙市| 巫溪县| 邢台市| 鲁山县| 五寨县| 原平市| 忻州市| 禄丰县| 双柏县| 确山县| 灵璧县| 顺昌县| 罗田县| 桦南县| 雷波县| 黔江区| 阿拉尔市| 枣庄市| 凯里市| 思茅市| 京山县| 松桃| 山丹县| 陵川县| 通辽市| 葵青区|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