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豐順縣留隍第一中心小學 蔡培清
我于2003年畢業(yè)于嘉應學院,參加工作至今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歷時十五年,時間雖然不算很久,但在工作中我一直認真探索小學教育工作的方法,當學生的良師益友,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營造 “尊師、守紀、團結(jié)、奮進”的良好班風。我做班主任的體會是:堅持教書育人,德、愛、信、導和諧統(tǒng)一。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靈魂的工作,是一項能夠影響學生一生的道德素養(yǎng)及人生觀的工作。作為德育工作者,我們?nèi)沃囟肋h。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不僅要 “言傳”,向?qū)W生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還要做到 “身教”,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因此,作為小學德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身正為范,這是教育工作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小學生年紀小、模范性強、可塑性大,他們把班主任看作是最崇高、最可信賴的人物。班主任的言行舉止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影響。因此班主任要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樹立良好的形象。我也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在與學生德接觸中,說話得體,舉止大方,嚴格紀律,在學生中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作為一名長期扎根山區(qū)的教育工作者,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留守兒童的問題,在山區(qū)學校,留守兒童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往往占據(jù)全班總?cè)藬?shù)的三分之一乃至一半左右。他們由于父母外出務工,長期缺乏父母的關(guān)愛、家庭的溫暖,往往表現(xiàn)出內(nèi)向、自卑、叛逆、不愛學習、自暴自棄等特點及行為。面對這一群體,作為班主任,這個時候我們?nèi)绻吒咴谏?,發(fā)號施令,或是過多地批評指責,那么將適得其反,令學生產(chǎn)生畏懼、厭惡甚至排斥的心理。丁有寬老師說過: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郏墙逃脑慈?。因此,我對留守兒童傾注了很多的關(guān)愛,用母愛般的溫暖去教育和感化他們。
學生小珊,從滿月起被留在奶奶身邊,父母外出務工,幾年后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從此,父親便很少回家。由于長期缺乏父愛、母愛,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從小便性格內(nèi)向,少言寡語,不合群。于是我便多次找她促膝談心,找機會接近她、關(guān)心她,時不時地從家里帶些我孩子的課外讀物給她看,并經(jīng)常送她一些作業(yè)本、圓珠筆之類的學習用品。漸漸地,她越來越喜歡跟我聊天了,經(jīng)常到辦公室來找我談心以及請教問題,學習有了明顯的進步,性格也越來越開朗了。這樣的事情有很多很多……這些孩子的遭遇使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我更加體會到教師對待學生就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對孩子來說,老師的愛是潤物的細雨,是暖暖的春風。
對學生不但要以 “愛”為本,還要以 “信”為源,師生互相信任,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師要信任學生,不要動不動就懷疑學生,對待學生的錯誤行為開口就是嚴厲的批評,尤其是對待那些所謂的 “學困生” “惹禍精”等 “問題學生”,這樣做容易使他們破罐子破摔,與我們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馳。我們應該用信任的語言和真誠關(guān)愛感染他們,讓他們知道老師相信他們能改正過來,從而樹立信心,打開心靈之窗,釋放出蘊藏的正能量。
我曾經(jīng)遇到過一個學生,不僅無心向?qū)W、成績差,還經(jīng)常違反紀律、惹是生非。作為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他的行為處處體現(xiàn)出青春期的叛逆。我經(jīng)常對他進行教育,道理講了一大堆,卻無濟于事。于是我決定從他身上找到 “閃光點”來激勵他。通過多方了解,我得知他喜歡踢足球,每天下午放學后都要去球場踢到天黑才回家,連下雨天都不例外。于是在班會上鼓勵他把這份熱情與堅持用在學習上。一學期后,他的成績排到了班級中間位置,并且還改掉了以前的種種 “劣行”。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能夠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更加茁壯健康地成長;師生關(guān)系不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他們的進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要靠師生的共同努力,作為班主任,我一直努力地在師生之間架設情感之橋,使彼此之間能夠互相理解,互相體諒,教學相長。疏導是溝通學生心靈的橋梁。因此,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我堅持 “疏導”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教育。疏導必須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向老師敞開心靈的大門,自覺地接受教育。師生的心靈是否相通關(guān)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因此,我把 “疏導”看作是一把開啟通向成功之門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