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鹽田區(qū)林園小學 李佳燁
第一,身體緊張。焦慮癥的孩子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松下來,全身緊張。他面部繃 緊,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嘆氣。
第二,過分機警。焦慮癥孩子每時每刻都像一個放哨站崗的士兵對周圍環(huán)境的每個細微動靜都充滿警惕,不容易相信別人的話,由于他們無時無刻不處在警惕狀態(tài),影響了他們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響他們的睡眠。
第三,有可能有身體的反應。焦慮癥的孩子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經系統(tǒng)常常超負荷工作。這類的孩子癥狀加重時有些會有出汗、暈眩、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身體發(fā)冷發(fā)熱、手腳冰涼或發(fā)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過頻、喉頭有阻塞感等,這些表現(xiàn)都是典型的精神焦慮癥的癥狀。
第四,對周圍事件和未來無名的擔心和沒有信心。他們對沒有做過的事情缺乏信心,不敢去嘗試,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人就會感到緊張。甚至很多不愿意上學,擔心沒有發(fā)生過的事情。舉個例子,正常的小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未知和好奇,他們的句式就是 “這是什么?這是為什么?”而焦慮的孩子則通常會說: “如果……怎么辦?”“如果那樣……怎么辦?”
1.行為獎勵。即使只是很小的事情,也要給他獎勵。大的成功給大獎勵,部分的成功給部分獎勵。要讓孩子知道很多正面的情感的詞,比如說: “寶貝,你剛才表現(xiàn)很好,你很勇敢,你現(xiàn)在表現(xiàn)的行為就是探索。”他知道了這些詞才能找到成就感。比如,小明同意了媽媽的建議,答應讓她晚回。媽媽就可以說:“你很棒,你剛才的行為叫什么知道嗎?這是懂事。你懂得體貼媽媽,懂得關心媽媽,媽媽很愛你?!碑斈惆押玫氖虑楦嬖V他,他會有成就感,并且能堅持。如果總是靠發(fā)火,責罵來控制,久而久之,孩子們會習慣責罵和發(fā)火。他會有種感覺,哦,責罵了,這事不能干了。這個時候他會更焦慮,更沒有自信。
2.消除過度焦慮的行為方式。無論怎么擔心,都不要對孩子的行為作出過度的反應,就是越過度關心他的焦慮行為,孩子就會越強化此事。比如小明不愿意和我打招呼,他媽媽會覺得很丟臉,并呵斥, “快來打招呼!”這時孩子就會很緊張,這個其實會讓孩子以后更不愿意打招呼。因為這個行為強化了他的焦慮行為,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是:摸摸她的頭,替他介紹。也不用像小明媽媽一樣解釋他為何會這樣。當父母不斷解釋:“他就這樣,他不愿意見人”等,孩子就記住這個標簽。父母此時只需要正常的處理這些事情。當他愿意見人打招呼的時候,肯定表揚他,告訴她這件事情是對的。為什么?但也不用過度表揚,否則孩子會覺得有點怪。
3.家長學會管理自己的焦慮。父母的焦慮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父母可以多學習家庭溝通的技巧,民主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大喊大叫的方式,或者誰比誰更強硬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感受,跟孩子說: “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緊張,你很難受?!?/p>
第二步,給焦慮的大腦重新貼標簽。比如有天跟小明談話,我說: “你體內有一個 ‘恐慌先生’。他一臉茫然地說: “什么啊?”我繼續(xù): “你很可愛,特別懂事體貼,但是當你的 ‘恐慌先生’出來的時候,你就要需要媽媽的陪伴,就要罵人耍賴,那么 ‘恐慌先生’出來的時候,你想想該怎么辦?”他說, “我想勸他回去?!弊詮哪谴握勗捄?,小明變化特別大,幾乎沒有出現(xiàn)粘人的現(xiàn)象。因為他只要一生氣,他媽媽就按照我說的:“恐慌先生來了哦!”他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且能好好地控制自己。這個方法其實就是幫他貼一個標簽,你跟他說焦慮他聽不懂,你跟他說有一個 “恐慌先生”,他在想象自己能看到那個 “恐慌先生”的時候,他就學會控制了。
第三步,學會放松的練習—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去感受呼吸。據說南懷瑾在晚年的時候每天晚上坐在房間觀察自己的一呼一吸至少10分鐘。
第四步,學會讓孩子做主,給孩子空間。
第五步,學會鼓勵,在幫助孩子做出這些事情的時候,給孩子更多正面的能量。一個充滿肯定的家庭,孩子會自信很多,不要擔心孩子表揚多了會翹尾巴。孩子大量的犯錯,是因為不敢做,讓你的孩子能夠感受你的愛,是很重要的,告訴孩子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了也會去做。
第六步,不要設定太高的要求,就讓孩子自由的發(fā)展。因為太高的要求就會帶來不安全,感受到不安全的孩子就會尋找安全,進而產生焦慮??偨Y起來,核心就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只有當你對孩子有無條件的愛的時候,孩子才不會因為某些狀況而感覺你不愛他,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這樣他遇到任何情況都是淡定的,才不會焦慮,從而擁有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