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事證據與行政證據轉化的可行性分析

      2018-04-02 16:46:48
      福建質量管理 2018年7期
      關鍵詞:民事當事人證據

      (湘潭大學10530 湖南 湘潭 411100)

      在訴訟領域中用來確定案件事實一般借助于各種證據材料,所以證據制度在訴訟中處于十分核心的地位,關乎事實的真相。在民事訴訟中為了證明事實的真?zhèn)萎斒氯颂峤坏淖C據材料經過質證后得到固定證據就是民事證據。行政證據在理論上分為程序性證據和訴訟性證據,一般來說在行政程序階段行政主體根據程序規(guī)范為了自己的主張收集證據是程序性證據,而在訴訟過程中對立的雙方為了證明自己主張的事實真?zhèn)翁峤坏淖C據材料是訴訟性證據,也包括法院調取收集的證明經一切客觀事實的證據。但兩者是相互聯系的,行政程序性證據是潛在的行政訴訟性證據,前者一般在訴訟中作為證據提交經由法庭質證轉化成為后者訴訟性證據,所以本文對此不做嚴格區(qū)分。

      一、民事證據與行政證據轉化的障礙

      (一)民事證據與行政證據的差異

      基于調整法律關系的不同,民事領域與行政領域內的證據制度也存在明顯的差別。第一、證明的對象不同。民事訴訟中證明對象是當事人主張的案件事實和程序規(guī)則。案件事實則是當事人發(fā)生權利義務關系糾紛涉及的客觀情況,程序規(guī)則是圍繞案件事實涉及的具體事項。在行政訴訟領域內,根據行訴訟第6條內容可以知道行政訴訟的證明對象是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即當事人所證明的對象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涉及的事實和程序合法性問題。在行政執(zhí)法程序里行政主體作出具體行政處罰時,證據要證明的對象是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法律法規(guī)的事實,側重于其客觀違法行為及后果上。第二、證據收集主體差別。民事領域內證據舉證責任的劃分使得證據的收集義務人為當事人即原被告。“在實行辯論主義的民事訴訟中,法院不主動調查當事人未主張的案件事實,也不得以當事人未主張的事實作為裁判的基礎”[1]。人民法院雖然也收集證據,在一般情形下不會主動去收集證據除非當事人申請或者法院認為需要收集。而在行政程序過程中,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行政相關人都應當為自己所主張的事實提出相應的證據材料加以支持。無論是處于行政程序階段還是訴訟階段,能夠收集證據的主體根據權利義務的不對等,行政機關、行政相對人、行政相關人需要收集證據證明涉及的事實。第三、舉證責任的不同。民訴法中舉證責任規(guī)定在第64條,遵循的是原被告雙方都對自己提出的具體事實提交證據作出證明。在一些特殊的領域則施行舉證責任倒置是為了保護弱者的權利。行訴法第34條規(guī)定舉證責任是由被告承擔即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否則就舉證不能承擔敗訴的風險。誠然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有時候原告也需要提交一定的證據來證明所遭受的損害事實。

      (二)民事證據與行政證據轉化的難題

      經過前文的分析,民事證據與行政證據理論上存在巨大的差異,現實中也存在很大的操作難題。具體而言筆者主要例舉了如下三方面。第一、沒有明確具體細化的法條進行依照。通常在司法實務中,一旦法官遇到在民事訴訟中需要對行政證據進行審查認定或者在行政訴訟中需要考慮民事證據的合法性問題時,為了順利的解決糾紛法官們存在的不同做法:直接采信事故認定書的結論?!敖^大多數法院對事故認定書只進行形式上的審查一旦程序合法、形式上真實便予以采納,極少遇到法院不予采信的情形”[2];綜合鑒定意見、專家證人等其他證據決定是否采信。法官為了充分查清案件事實、增強其內心確信的做法;直接否認事故認定書,這種情形比較少見。法官對認定書的否定基于認為行政機關對責任的劃分不必然導致民事賠償責任的多寡。綜合來看,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訴訟法對證據轉化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細則,目前只有行政與刑事證據的轉化,具體適用的轉化規(guī)則處于空白地帶。第二、證據材料審查方式不同導致了證據客觀標準存在差異。民事證據材料的審查是由法院主審法官進行的,因為法院作為一個居中裁判者,依據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審核證據,一旦質證完畢則完成了審查具有終局性。相反在行政程序中證據審查主體具有單方性。在行政許可、復議、處罰程序中主要由行政主體審查證據且不具備終局性,一旦提起訴訟則證據材料必然進入訴訟中則接受法院的第二次審查,審查的主體也由行政機關變?yōu)榉ㄔ?。第三、證據排除采納標準各異?!白C據的排除性問題主要是指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即指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因其取證程序嚴重不合法而喪失證據能力”[3]。證據材料一旦收集程序形式內容不合規(guī)定在認定證據環(huán)節(jié)就予以排除。民事證據的舉證責任在于當事人之間只要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經過質證確定證據的“三性”后一般能夠得到法庭的認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在進行證據收集時對程序的要求其實并不那么嚴格,也并不需要必須規(guī)定相應的在場人數、記下筆錄等等,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如果一方當事人不提出反駁意見那么法院也不會主動去審查以用非法取證方式否定證據能力。行政程序中為了保證具體行為的合法性,首先要求收集證據的手段方式等合法,才能作為證據使用,所以行政程序要求的程序性標準為訴訟中證據的實質合法性奠定了基礎。所以證據收集即取證門檻的高低使得民事證據與行政證據在認定采納時標準也不一樣。民事訴訟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對等,一般采用高度蓋然性標準和特殊情形下的排除合理懷疑標準。根據民訴法及其司法解釋相關法條可知民事訴訟中法官要全面、客觀的審核證據,對證據進行嚴格的質證后沒有民訴司法解釋第106條規(guī)定的情形出現時才可以作為定案的依據。行政訴訟當事人之間的權利需要達到清楚而有說服力的證明標準。

      二、民事證據與行政證據相互轉化的可能

      盡管兩大領域中對證據的規(guī)定不一,隨著民行領域交叉愈多的局面,在不同時期的同種、異種訴訟文書等證據可能成為各當事人在下一個訴訟中用來支持自己主張的證據。根據我國相關法條的規(guī)定和司法實踐可以看出,民事證據和行政證據是有相互轉化的基礎的。

      (一)證據的屬性基礎

      證據即是證明案件事實或者與法律事實緊密相關的根據,具有較強共通性,都具備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標準。在民行交叉的案件糾紛中往往為了了解具體的案情需要對異種領域內的證據進行考查,即是審核證據材料的證據能力和證明力,是否需要排除證據等。只要民事訴訟當事人使用合法的行政證據達成證明事實主張的目的,法院在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為了證明證據材料的真?zhèn)蝸聿槊靼讣聦?,所以采納認定行政證據是無可厚非的。就證據本身而言,不管在民事訴訟還是在行政訴訟中,與案件有密切聯系且可以證明待證事實的都可以提交為證據材料。只要行政證據或者民事證據具備證據的三性,那么就可以作為證據提交,這是首先基于證據能力考量的?!靶姓C據向民事證據轉化最本質的問題是證據能力”[4]。因此一些訴訟中要借助于其他領域內形成的證據材料才能夠查清案件的事實,允許證據之間的轉化是有利于法官了解案情的,對于當事人來說也是進行舉證責任的一種體現。

      (二)法條的關聯印證

      我國法條并未規(guī)定民行證據之間的相互轉化采納,但是有學者提出基于其他法條的規(guī)定來看是否可以推定兩者存在轉化的基礎。在民訴法第69條、證據規(guī)定第77條等規(guī)定內容可以看出經過法律程序承認的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予以認定,將其作為案件事實的基礎依據。當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進行舉證時提交行政機關作出的公文文書,記載的事項也與訴訟爭議的事實相關聯,那么法庭對該證據材料是直接予以認定但是也允許當事人有相反的證據進行推翻。在證據的證明力大小方面,此種行政證據材料的證據能力還大于其他證據的證明力。行訴證據規(guī)定第68條第4項“已經依法證明的事實”根據字面解釋應該指的法律法規(guī)程序上予以證明的事實,也包括訴訟中證明的事實。按照學理來說只要證據材料能夠證明案件的真?zhèn)文敲醇纯勺鳛樽C據采納。此外根據訴訟中止的理論,承認一案須以另一案結果為依據,于是在民事訴訟中還是在行政訴訟里只要訴訟的審理結果需要以其他訴訟裁判為依據那么用來支撐該裁判的證據材料也可用來作為對案件事實的高度證明證據。

      (三)證明標準的變化

      證明標準的變化為證據轉化提供了條件?!白C明標準即為在訴訟中法官對于認定案件事實,當事人提供證據所要達到的證明程度”[5]。學術界和實務界一般都認可行政訴訟的證明標準高于民事訴訟,低于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存在使得一開始行政機關收集證據時所達到的證明標準就比較高,必須能夠證明事實與法律合法,否則可能引發(fā)訴訟承擔敗訴風險。故在行政機關收集的證據材料在民事糾紛中作為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材料提交時在程序上一般來說是推定為真實可信的,且與民事爭議具有關聯,那么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就完全符合民事證據的證明標準。隨著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分類,逐漸在理論上使民刑訴訟的證明標準保持一致,證明標準門檻的提高為民行證據轉化提供了可能契機。證明標準的意義在于要求證據證明能力達到最大可能性來排除其他結果,所以證明標準的提高意味著待證事實的真實性的提高,這是對證據能力和證明力的一種高標準要求。

      (四)轉化的現實需要

      實踐中允許民行證據轉化可以有效防止證據滅失風險,尤其是在環(huán)境侵權、食品安全、人身損害的案件中最為突出。在環(huán)境污染致害的案件中受害者需要對自己所受損害的事實承擔證明。鑒于環(huán)境侵權案件的取證具有較強專業(yè)性,技術性,受到侵害的當事人可能無法證明自己所受到的環(huán)境損害程度等,使得在進行損害賠償時無法明確。證據是由一定的載體表現出來的,如果證據的載體被銷毀或者證據本身存在的客觀條件發(fā)生了變化時,受害人進行取證時就存在困難。但行政機關收集的證據材料往往能全面反映行政相對人的違法加害行為,且收集的證據可靠性較高,若允許將行政證據作為證據材料提供給受害人適用,那么在證明損害事實上是具有較大的益處的,保障了受害人主張賠償的權利得到及時實現。

      (五)刑行證據的啟發(fā)

      我國刑訴法第52條第2款、刑訴司法解釋第65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試行)第64條明確規(guī)定行政與刑事證據轉化的操作標準。明確規(guī)定下來的法條內容使得行政證據與刑事證據的轉化成為了現實,這也為行政與民事證據的轉化提供了參照的摹本。分處于不同證據領域的刑事與行政證據相互轉化的基礎在于規(guī)定了法院對證據進行審查的標準、程序。所以筆者認為如果要實現民行證據的轉化,是否可以仿照刑行證據的轉化根據民行證據的特點建立起良好的審查標準,實現解決兩大證據領域中交叉的難題。

      三、民事證據與行政證據轉化的完善

      (一)分類建立證據適用規(guī)則

      民事證據與行政證據種類除了行政證據多了一個現場筆錄這種特殊情形外,其他種類都是相同的。鑒于不同領域內的行政證據和民事證據證明標準的不同,所以證據轉化審查時應該分類型細化證據的采納辦法。第一書證、物證。書證、物證往往是案件的關鍵證據,一般具有固有的性質和形態(tài),內容上也比較獨立存在,其性質決定其真實性一般是比較高。即使書證、物證沒有原件只要與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制件也是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的。書證、物證等作為實物證據在證據轉化領域中應當經過嚴格的程序。證據轉化時首先對證據進行形式上的審查,一旦程序合法則可考慮其進入實質中的審查予以采納。形式審查通過的,即向行政機關辦理調扣法律手續(xù)并直接調取。形式審查未予通過的,要求行政機關依法予以補正或者做出合理解釋后,再依法調取轉化為民事證據;相反一旦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作出解釋,那么法院就應該對證據進行排除不調取轉化。第二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視聽資料主要是法律規(guī)定下按照電子技術記錄案件信息的一種證據材料,且法律上對其證據能力強弱存在保留。電子數據在民訴法和行訴法中都是新增加的一類證據種類,主要是指數字化的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數據,具有脆弱性、技術性、隱蔽性的特點。正如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是一種以科學技術方式來進行存儲的證據種類,容易在技術上遭受修改且不易被一般人發(fā)覺。因此在對這兩種證據材料進行轉化時筆者認為應該要慎重對待。一般情形下不應該直接進行采納,要重新進行證據的收集。但如果該證據對案件事實具有關鍵性,必要時要組織專家進行技術上真實性鑒定后予以轉化。這也是由我國立法上對此種證據種類持慎重態(tài)度所影響。第三勘驗筆錄、現場筆錄。兩者作為證據使用時一般被認為證據能力比較真實。但基于它描述事實的特性規(guī)定其一般是作為間接證據與其他證據種類一起證明案件事實。同時根據我國立法的規(guī)定,勘驗筆錄的取得是對現實情況的客觀描述,也必須遵守程序上的規(guī)定。由于勘驗筆錄、現場筆錄的收集主體就是執(zhí)法人員,所以形成的證據材料一般具有公信力的。因此其證據價值比較穩(wěn)定可信,一般可予以采信。第四鑒定意見。在鑒定意見中,不論是民事程序還是行政程序,都對鑒定意見的委托主體、鑒定內容、鑒定采用的相關的技術,形成鑒定意見的分析過程都做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證據轉化中筆者認為可以直接采納,除非是不同的訴訟中對需要進行鑒定的內容不同或者是鑒定中出現了法律排除的情形。作為第三方的鑒定機構擁有專業(yè)的技術,也必須符合法律的程序要求才會在相應的領域中被采納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第五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這類屬于言辭證據,具有相當大的主觀性其真實性不穩(wěn)定,有時甚至出現前后矛盾的說法。不論是在民事訴訟中,還是行政訴訟中對言詞證據的認定都比較慎重,運用了較多的法律條款來進行規(guī)范其證明力大小。具體可知,當言辭證據在后續(xù)的訴訟中能夠繼續(xù)收集到的,應該按照規(guī)范重新收集。因為訴訟類型的不同對證據程序的規(guī)定不一致,所以導致證人當事人面對不同的收集主體產生的言論可能存在差異。此外重新收集還可以保障當事人陳述辯論權利。

      (二)明確證據材料審查標準

      基于我國司法權與行政權的關系,在訴訟中需要保持必要的謙抑性。證據的轉化情況一般出現在民行交叉案件中,在理論上就出現了對“行政先決”“民事先決”問題的探討,關系到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審查。如果單一采用形式審查,則可能造成作為證明當事人主張的證據不被采納對認定的結果產生影響。如果采取實質審查,則可能會跨過行政權與司法權的界限?!八痉m然有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有終局裁決權,但是在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材料出現的行政行為證據載體,由于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無當事人地位,行政機關無法對自己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舉證和辨認,這顯然有違程序公正”[6]。一個證據能否被用來定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證據能力,二是具有證明力。通常情形下,可以用證據的“三性”即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表示出來。這在兩大訴訟中都是通用的證據屬性規(guī)則。在民事訴訟中,行政證據材料重要的是它是由行政主體制作的,真實性較高,如前文所述行政程序和行政訴訟中證據材料一般是符合法律要求的,因為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就需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在司法實踐中,為了避免司法權和行政權的沖突,法院在對合法性進行審查時也只是在形式上進行有限的審查,只要具有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則即排除具有特別明顯的程序錯誤或者違法行為不予采納外,具有很大的關聯性時一般都會納入到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鏈中,避開直接對合法性的審查。所以為了避免矛盾,對行政證據與民事證據的轉化可從證據的關聯性進行突破。證據關聯性審查能夠發(fā)揮法官的主觀能動性。主要內容是指如果行政行為和民事爭議問題的構成要件不同,兩者不具有真正的關聯,就不存在行政決定和司法裁判統(tǒng)一性的要求,行政相關的證據就可以當做一般的證據進行審查。[7]同理在行政訴訟中需要對民事證據材料進行審核時,也只要在堅持本訴的立場下考慮證據的關聯性,審查證據時不具有關聯性則排除。判斷的條件主要有三個:其一是判斷提交的民事證據是否是當事人實施一定行為的依據。其二是判斷作出行為是否是確定案件爭議的權利的唯一證據。其三證據材料一定與待證事實存在邏輯關聯。綜上筆者認為在關聯性審查中

      對各類證據材料之間做出關聯性強弱的劃分:一是有絕對關聯性的證據材料,包括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裁決、民事裁決、公證文書。二是具有相對關聯性的證據材料,包括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買賣合同、損害等鑒定意見。根據關聯性的強弱,法院對證據材料做出不同的判斷。

      (三)嚴格加強證據收集程序

      證據材料能在庭審中被采納的關鍵在于自身符合證據要件,證據合法性要件要求證據收集主體和方式合法。但是筆者認為這一要件不構成證據合法性的一般化規(guī)范。因為法定人員依法定程序收集、獲取證據,僅是對公權力機關所提出的程序性要求,有關立法及司法解釋通常并未對非公權力主體在收集、獲取證據上提出程序性要求,或者設定法定程序。也就是說,行政程序中的行政相對人、行政相關人、民事訴訟上的雙方當事人,這些非公權力主體在收集、獲取證據時,只要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或者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就能滿足證據合法性的最低要求。前提是這里的行政證據必須要符合一般合法性要求,若有關行政機關在收集、獲取證據的方法或程序上存在違反有關程序法或者證據法上禁止性規(guī)定的情形,則通常導致該行政證據在法律上喪失證據能力。還能證明證據合法性的標準是證據經過法定程序的檢驗。“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決定時對行政證據進行了審查和認定,轉化為民事證據時,也要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進行審查”[8]。當民事證據向行政證據轉化時,由于不確定收集證據的程序是否合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可以賦予對方當事人對證據收集的過程進行合理的解釋說明,從而加強證據材料的被采納可能性,增強法官的內心確信。

      【參考文獻】

      [1]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06.

      [2]陳亞.沖突與協(xié)調:行政機關的事故認定書對民事審判的影響[J].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2011:660.

      [3]王國征著.民事證據的提供和收集專題研究[M].湘潭大學出版社,2013:289-290.

      [4]湛潘.論行政證據向民事證據的轉化[J].懷化學院學報,2016(09).

      [5]李漪.論我國的證明標準——兼議與自由心證的關系[J].法制博覽,2014(12).

      [6]彭艷.論民事訴訟中的行政先決[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0(02).

      [7]何海波.行政行為對民事審判的拘束力[J].中國法學,2008(02).

      [8]畢玉謙著.證據制度的核心基礎理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393-402.

      猜你喜歡
      民事當事人證據
      我不喜歡你
      派出所工作(2022年3期)2022-04-20 18:50:05
      民事推定適用的邏輯及其展開
      論民事共同訴訟的識別進路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5:18
      美國就業(yè)歧視當事人的訴訟權保障
      反歧視評論(2019年0期)2019-12-09 08:52:34
      什么是贊揚激勵法?
      兵團工運(2018年11期)2018-01-22 09:32:17
      加強民事調解 維護社會穩(wěn)定
      紅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5:54
      對于家庭暴力應當如何搜集證據
      紅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22
      手上的證據
      “大禹治水”有了新證據
      手上的證據
      榆中县| 白沙| 东安县| 梓潼县| 闸北区| 阿瓦提县| 遂溪县| 曲阳县| 佳木斯市| 同心县| 沁水县| 米泉市| 达孜县| 方正县| 东平县| 左权县| 鹤山市| 聂荣县| 蒲江县| 绩溪县| 和田市| 眉山市| 庆阳市| 马关县| 德格县| 泽州县| 虎林市| 玉树县| 淳化县| 屯留县| 黑龙江省| 卫辉市| 微山县| 寿光市| 吉林市| 礼泉县| 军事| 东至县| 綦江县| 中卫市|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