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刑罰學的學科獨立性—一種橫向的比較

      2018-04-03 05:34:31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8年2期
      關鍵詞:犯罪學二者刑罰

      韓 辰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一、問題的提出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中國的刑法學研究也在以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著,并由此誕生了多元化的研究層次,如比較刑法學,刑法教義學等。但是不僅僅是刑法學本身在隨著時代需要轉型,從刑法學科中也誕生了很多新興的研究科目,如犯罪學。毋庸置疑,犯罪學在繼近代刑法學研究轉向實證化后正式成為了一種獨立的學科門類,并在新時代背景下為社會發(fā)展需要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視角。但是作為另一門獨立化的學科——刑罰學卻一直被人們所忽視,這種情形不禁使人扼腕。中國國內(nèi)第一位對刑罰學獨立展開研究的當屬邱興隆教授,然而繼教授駕鶴西游后,對刑罰學繼續(xù)深入研究的學者確實倆寥寥無幾,更何況在其專著《刑罰學》中,對刑罰學做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論證也未加深入。本文就是想在此種背景下通過橫向比較和縱向思考的方式闡述刑罰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批判性意義,也借此表達對邱興隆教授的紀念與哀思。

      二、刑罰學與犯罪學

      作為問題的開端,首先應當就刑罰學與犯罪學之間的區(qū)別問題作出說明。在近代近代龍勃羅梭出版了《犯罪人論》,此書標志著刑法學的研究逐步的從康德黑格爾時期的思辨化邁向了實證化,并由此誕生了一門新興學科——犯罪學。犯罪學在龍勃羅梭的后續(xù)研究者菲利、李斯特等人的深入鉆研下不斷發(fā)展壯大。然而,因為犯罪與刑罰總是一并出現(xiàn)的兩個范疇,根據(jù)康德的批判哲學,作為范疇出現(xiàn)的概念之間是有著先天聯(lián)系的,因此犯罪學的獨立也將預示著刑罰學的興起,但是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這作何解釋呢?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對刑罰學和犯罪學之間的區(qū)別闡述不清,導致了刑罰學與犯罪學之間的界限模糊,使得很多原本屬于刑罰學研究的問題,落入了犯罪學的研究范疇,正如菲利對犯罪學的研究導致其將刑法學也歸入犯罪學的范疇之中一樣,最后形成的結局是刑法典的消解,使獨立學科之間的互動和批判消失,這在學術上將造成很可觀的損失。因此應當先就刑罰學和犯罪學之間模糊點作出如下說明,以便區(qū)分:

      首當其沖的就是二者的研究對象的模糊性。犯罪學的研究對象在于對犯罪這一社會現(xiàn)象現(xiàn)象進行研究,因此其研究對象是具有社會評價性質的犯罪,而不同于刑法中的從法益侵害角度定義的犯罪。而刑罰作為與犯罪同一范疇的概念卻往往因為人們不假思索的邏輯推導而墜入怪圈,即如要對刑罰進行深入的研究,刑罰學首先需要解決什么是刑罰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提就要解決何為犯罪的問題,因為無犯罪則無刑罰,因此作為刑罰學,首先要研究犯罪,讓對犯罪的研究成為刑罰之奧援。這一邏輯的背后體現(xiàn)了此種模糊性的本質,即對犯罪和刑罰之間的聯(lián)系過于簡單化,導致刑罰學的研究過于依賴犯罪學,甚至有一種先天的內(nèi)化于犯罪學的趨勢,其最終結果會消解其獨立性。對此筆者的觀點是應當對刑罰與犯罪之間的聯(lián)系作出更加深入的解釋。從本質而言,刑罰的前提并不是犯罪,而是刑事責任。一個人實施了犯罪行為,但是承受刑罰并不是其必然結局,他仍然可能因為有責性的缺失而免于承擔刑罰后果??梢娦塘P并不是犯罪的必然結果,而是犯罪的一種可能結局。若再往上追溯,正確的邏輯推論應當呈現(xiàn)為如下形式:犯罪?刑事責任?刑罰。這樣理解不僅可以更加的契合刑法入罪判斷的一致性要求,而且也能使刑罰學掙脫犯罪學的束縛,使其回歸到針對刑罰本身的研究上來,不至于被形形色色的“犯罪前提”遮掩方向。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二者在研究方式上的相似性。對于犯罪學的研究目前而言主要分成兩大類,即犯罪生物學和犯罪社會學。前者系用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包括心理要素等)對犯罪人進行研究,后者主要依據(jù)社會學的理論體系,將犯罪視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或社會疾病,對犯罪展開研究。從上述情形不難發(fā)現(xiàn)犯罪學的研究大多從實證處入手,無論是生物學的實驗報告還是社會學的大數(shù)據(jù)調(diào)查,其研究結論必須有龐大信息實證的支撐。再反觀刑罰學的主要研究方式卻有著自身獨特的邏輯,即從定性分析再到定量分析。前者即根據(jù)某一先念的原理和前提并綜合刑罰學在現(xiàn)實中的研究素材進行深入的歸納和演繹,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從素材到論點再到論據(jù)的知識體系。后者則是從量上去研究刑罰,運用對各種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分析,從而更精確的使刑罰得到合理配置并發(fā)揮出其最大效用[]。綜合比對上述刑罰學和犯罪學的研究方式,相似點是顯而易見的,即二者的研究都體現(xiàn)了實證主義傾向,都需要運用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調(diào)查來支撐論點。其實二者從刑法中的獨立也就詔示了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必然有著內(nèi)在的實證化傾向,但是這并不代表著二者的研究方式趨于混同無法鑒別。先從研究方式的廣度來看,犯罪學與非刑事法學課的聯(lián)系更加廣泛,如生物學,心理學等學科,這就使得犯罪學能夠更加簡便的進行跨學科研究,而如果對刑罰學本身進行跨學科研究則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原因就在于刑罰學研究之刑罰在一定程度上與刑法條文的規(guī)定緊密相連,這就使其帶有了天然的詮釋學特征,想要輕易的進行脫離在理論上有著一定的困難。再從研究方式的邏輯結果上看,犯罪學的邏輯結果是呈現(xiàn)一個與研究方式緊密相連的結論,相比于體系性的建構更加注重研究過程的科學性和數(shù)據(jù)篩選的合理性。但是對刑罰學研究素材的演繹和歸納雖然邏輯結果也是呈現(xiàn)出結論,體系性的建構卻更為重要,因為刑罰脫離不開對前述犯罪?刑事責任?刑罰的邏輯推導,因此必須要注重結論在體系上的一致性才能彰顯其合理性。

      最后二者在研究目標上也存在隱約而含糊的聯(lián)系。一個學科的研究方向是由這一學科的邏輯起點決定的,而且這一邏輯起點往往與研究目標重合。犯罪學研究的首要目標即是犯罪的防治效果,可以說犯罪學的初衷和終點都是圍繞著如何防治犯罪來展開的,如果達不到這一目的,那整個學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刑罰學的研究目的在表象上與犯罪學有著一致性,即關注刑罰的適用效果。造成這種表征上的一致性的原因就在于二者的實證化傾向決定了二者對功利化思維模式的依賴,如果無法從功利上對效果進行衡量,那二者的研究將難以深入,因為最重要的標準缺失了。但是刑罰學研究目的的深層次意味是更加值得挖掘的。誠然,刑罰學的研究的確在密切關注著刑罰的適用效果,但是如前所述,刑罰學有著自身內(nèi)在的邏輯性、體系性,因此刑罰學的研究目的與刑罰的目的又是緊密相連的。從康德第一次提出報應刑論到邊沁第一次提出一般預防和特別預防,可以看出刑罰的目的越來越脫離其本身的道德倫理韻味而逐漸轉向作為刑罰承受的主體——人的本身。這種變遷與當代公民本位的思想是高度契合的,因此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刑罰學的研究目的自然而然也得從此入手考量。在現(xiàn)代國家二元對立的結構中,公民和國家處在難以逾越的兩端遙望彼此,而犯罪的出現(xiàn)更是將這一距離拉大,將二者對立為敵我的廝殺。但是這與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模式不相符合。從社會功能論的角度來看,社會的各個部分應如生物的各個細胞一樣緊密結合且相互調(diào)和,和諧運行與整體之中。應此就需要一種手段機制的出現(xiàn)來調(diào)和公民與國家間的對立關系,而這種機制就是以教育為目的的刑罰。從上所述可以看出,刑罰學的研究目的已經(jīng)不僅僅在于刑罰的效果問題,其根本性的目的植根于調(diào)節(jié)國家與公民間的矛盾,使刑罰作為社會控制的手段能在社會運行中發(fā)揮出最大的效益。

      三、刑罰學與刑法學

      劃定了刑罰學和犯罪學之間的界限之后,再回到最初的分立起點:刑法學。無論將刑罰方向的研究深入到何種地步,都不可能將刑罰學和刑法學二者完全隔離,因為相關刑罰的概念依托于刑法體系的建構。但是這也并不代表著刑罰學的研究在刑法學面前完全失去了獨立性,與對二者進行徹底分離相似,對二者進行無差別的混同也是一種矯枉過正的做法。那么二者的界限到底在何處?或者說在刑法學極具包容性的龐大體系面前刑罰學又從何處找來自己的“安身之所”呢?正所謂存在未必合理,但存在一定有其原因,與其臧否其好壞不如弄清楚他的來龍去脈。因此筆者認為對這一問題的解答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弄清楚二者之間模糊產(chǎn)生的根源為何。正如上述所說,刑罰的概念依托于刑法的體系建構,其本質就是因為刑法概念的界定與刑罰是脫離不開關系的。刑法理論界對刑法的定義不可勝數(shù),但是總體而言可以進行以下歸類:第一類是中國國內(nèi)理論對刑法的定義。中國國內(nèi)刑法理論界對刑法的定義大多是從犯罪和刑罰以及二者的關系出發(fā)的,如陳興良教授在《本體刑法學》中寫道“刑法,作為一門部門法,是規(guī)定犯罪與刑罰以及二者間關系的法律?!薄5诙愂堑聡腿毡纠碚搶π谭ǖ亩x。德國及日本刑法理論對刑法的定義大多圍繞著刑罰展開,如西原春夫教授對刑法作出如下定義:“刑法,是規(guī)定刑罰的法律?!保鸬禄粢翝蔂柦淌诟菍@刑罰和安保措施對刑法做出定義:“所謂刑法就是人們利用刑罰或安保措施、矯正措施來進行威脅的那些舉止方式,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和會造成哪些后果?!睆纳鲜鰞深愋谭ǖ亩x可以看出,刑法本身概念的界定是脫離不開刑罰的,對此,羅克辛教授敏銳地指出“在形式的意義上,刑法是由它的懲罰方式進行定義的?!庇纱丝梢姡诙x上的相互糾纏是兩者界限不明的根源。

      在弄明白模糊產(chǎn)生的本源后,筆者認為劃分二者的界限首先需要從實質上即邏輯思考的模式入手。刑法學是一門體系性極強的學科,這也決定著其邏輯的貫穿具有一致性,近年來發(fā)展迅猛的刑法教義學更是如此。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劃分刑法學的邏輯體系:刑法的根基與原則?行為論?犯罪論?刑罰論(當然也有學者認為行為論應涵攝于犯罪論之中,但對該問題此處不做多余探討)。這一邏輯體系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單向性,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誕生的充分必要條件,而且此種推倒不可逆,究其原因在于它體現(xiàn)了整個刑事司法實踐活動的定罪量刑的流程,如果逆推則會與實踐割裂,背離刑法理論研究的初衷即說服法官。而反觀刑罰學的研究,可以看出刑罰學對于刑罰的研究并不是嚴格的按照某一邏輯體系單項推進的,更多體現(xiàn)的是從對結果的追求再到手段的探索,比起對理論一致性的追求,刑罰學更加注重社會效果的實現(xiàn),因此在邏輯的思考方式上并不是學者思維,而是一種法官思維,即對某一結果有一個模糊的是非觀,再去遵循這一直覺提供的方向反復驗證,最終才得出體系化的結論。這一邏輯思考模式與刑法學研究中的模式有著顯著不同,存在著一種先天的實證化傾向。

      最后再從形式的角度即研究方式入手去檢視二者的界限。刑法的研究方式也有著廣泛性,并隨著近年來實證化的發(fā)展越來越開闊。但是刑法學的研究脫離不開一個基本點——刑法典的規(guī)定。正是因為刑法學對于刑法條文的忠誠和教義化的傾向[],所以使得刑法學的研究必須要在法律規(guī)定的前提下展開,至少無法脫離太遠。反觀刑罰學,其研究對象和方式則不僅僅停留于對現(xiàn)存刑罰規(guī)范的解釋說明,而是可以靈活的在規(guī)范與應然間進行視野的跳躍,從而更加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四、刑罰學的邏輯體系

      從以上橫向的比較可以清晰的看出刑罰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自身獨特的研究對象、研究手段和內(nèi)在邏輯,而這些都顯著區(qū)別于刑法學和犯罪學,但是這僅僅在邏輯上通過什么不是刑罰學證成了刑罰學的獨立性,對于刑罰學學科獨立性的思考也應從其自身特性入手才更具有說服力。如上述對刑法學的邏輯體系的劃分,每一個獨立的學科都有著一個共同點的特征,即擁有自身的學科體系。刑罰學也是一樣,至今為止,國內(nèi)學者對刑罰學學科體系的探索不勝枚舉,但總體說來有以下幾種模式。

      第一種是由邱興隆教授和許章潤教授共同執(zhí)筆的《刑罰學》所提出的刑法學體系。此體系分為四個部分即緒論篇、哲理篇、量刑篇、行刑篇。這四個部分邏輯緊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現(xiàn)了刑罰學深邃的邏輯脈絡。而且本書是我國大陸學者第一次攥寫的關于刑罰學的學術專著,因此對我國大陸學者具體展開刑罰論的研究有著深遠的意義。

      第二種是由臺灣林山田教授所攥寫的《刑罰學》所開創(chuàng)的刑罰體系。本書講刑罰學的體系劃分為三部分,即緒論部分、刑罰理論部分以及刑罰制度部分。這一刑罰學學科體系的劃分較為簡便,但是基礎理論奠基的意義極強。

      第三種體系由美國學者約翰·維列斯·齊林在《犯罪學與刑罰學》一書中提出。他將刑罰學劃分為三部分即刑罰史、近代刑罰制度以及司法上的工具。從這一體系可以看出他對刑罰體系的思考著眼點主要在于學術史的追溯,并且兼顧了比較研究的方式。

      綜合上述三種體系模式,筆者認為刑罰學的體系應當兼具邏輯性和實證性的特點同時應盡量區(qū)分于其他學科,而這就要緊緊圍繞研究對象進行展開。在邏輯起點上應當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刑罰,刑罰何以可能的問題,于是就引發(fā)了刑罰根據(jù)論的探討。其次在刑罰誕生根據(jù)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弄清楚什么才是符合社會需要的刑罰,刑罰到底應當,于是就有了刑罰價值論的問題。再次弄清楚了刑罰存在和評價的問題后緊接其后就需要從實證的角度對刑罰配置的問題進行探討,即刑罰該如何配置才能最大實現(xiàn)刑罰的功用呢?于是就誕生了刑罰配置論的問題。最后在合理配置刑罰的基礎上,還應注意對刑罰適用問題的探究,即刑罰該如何執(zhí)行才能發(fā)揮配置所期待的最佳效果呢?于是就產(chǎn)生了刑罰適用論的問題。應此,筆者認為整個刑罰學體系應當圍繞一條邏輯主線上的四個基本點來構建,即刑罰根據(jù)論?刑罰價值論?刑罰配置論?刑罰適用論。如此既能保證刑罰學的體系性和邏輯性,又能保證刑罰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劃分,使其具有獨立的批判意義。

      結語

      前述通過橫向的比對和縱向的探究在邏輯上完整證成了刑罰學的學科獨立性。在此基礎上筆者想對刑罰學作如下總結。

      第一,刑罰學的研究對象具有命題性。刑罰學專注于對各式各樣的刑罰現(xiàn)像進行探討,并且抽象出刑罰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再深入研究其中的問題,最后從不同的命題層次來揭示研究對象后隱藏的規(guī)律。

      第二,刑罰學的研究方式具有實證性和邏輯性。不同于犯罪學的偏重實證研究,刑罰學不僅僅需要依靠實證的手段對刑罰進行大數(shù)據(jù)的研究,還需要在素材的演繹歸納的基礎上形成邏輯體系,以保證自身理論的連貫性。

      第三,刑罰學的內(nèi)在邏輯具有靈活性。刑罰學的視野在研究過程中需要靈活的在事實與理念之間輪換,做到以理念為指向,以事實為準繩。

      綜上所述,刑罰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其研究中不僅應留心其與相關學科間的相關性,更應當注重對其獨立性的反思,在獨立批判的意義上對其進行剖析將更具有學術價值,也更符合刑事法科學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謝青松.近代西方刑法哲學的追尋——從孟德斯鳩到李斯特[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166.

      [2]鄧曉芒.德國古典哲學講演錄[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78.

      [3]陳興良.本體刑法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4.

      [4]賴正直.機能主義刑法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6~77.

      [5][日]西原春夫著,顧肖榮譯.刑法的根基與哲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5.

      [6][德]烏爾斯·金德霍伊澤爾著,蔡桂生譯.刑法總論教科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3.

      [7][德]克勞斯·羅克辛著,王世洲譯.德國刑法學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3

      [8]馮軍.刑法教義學的立場和方法[J].中外法學2014(1).

      猜你喜歡
      犯罪學二者刑罰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搖曳
      刑罰威懾力的刑法學分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9:24
      代運為名行詐騙 構成犯罪獲刑罰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許春金先生
      斷鹽也是一種刑罰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張荊先生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張荊先生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張黎群先生
      刑罰的證明標準
      人間(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8
      德清县| 普兰县| 大悟县| 赫章县| 富顺县| 南城县| 巴林左旗| 杂多县| 和林格尔县| 鹤庆县| 沈丘县| 仁寿县| 乐亭县| 盐池县| 尚义县| 桃园市| 金川县| 长治市| 泽普县| 长阳| 额济纳旗| 金堂县| 盐山县| 崇阳县| 滦南县| 高安市| 平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沾化县| 什邡市| 南丹县| 前郭尔| 绥芬河市| 新田县| 五华县| 项城市| 宁陵县| 石河子市| 苍溪县| 温州市|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