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余平
(江西省分宜第一中學 336600)
在高中階段化學是一門最基礎的學科,化學與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關,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進行實驗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升實踐能力,鞏固所學到的知識.但目前化學實驗在教學期間的效果并不理想,高中化學實驗因各種因素制約了前進,如實驗所用設備落后、化學實驗模式不符合及管理方式落后等,知識化學實驗教學沒辦法順利操作.目前,高中化學實驗與課程并未區(qū)分開,并且只有在基礎教學下進行化學實驗才可以進行,為了將這一局面轉變,應當將提高課堂中的化學教學,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應當加強學生對高中化學的創(chuàng)新研究思維,激發(fā)學生對高中化學的興趣,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
目前,高中化學實驗在教學中存在較多的問題,教師如果想要提升化學實驗的有效作用,要善于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在實行一對一的解決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教師需要將其的思維認識提升,在提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化學實驗,是學生能夠發(fā)現其中的樂趣,并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課堂中的氛圍.另外,教師應當多加設計實驗中的問題、實驗內容及選擇化學實驗器材,將生活中的化學物質與課文中的基礎知識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跟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在化學實驗中的重要性,使得學生不再盲目的進行化學實驗,降低危險性.經過教師詳細講解化學實驗的操作規(guī)程,幫助學生解決操作過程中的問題,提升對化學實驗的愛好.在整個實驗操作過程中,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實驗的操作規(guī)程,并且掌握了理論基礎,更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化學在生活中的意義,充分提升了學生對化學的興趣,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比如,在講到“原子結構與性質”中的鈉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運用火可將酒精燈點燃,那么用水是否可以點燃呢?”學生會在生活經驗中得出答案,這時,教師可將水滴到酒精燈上,酒精燈就會燃燒起來,使得學生對其充滿好奇心,對之前的觀點有所改變,學生的研究心理就會上升,教師即可進行解釋,這是因水中添加了金屬鈉,此時學生就會問“為什么金屬鈉會有這種作用呢?”從而提升學生對金屬鈉的性質的興趣,教學過程也會方便很多.在如教師講到“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時,教師可根據生活中出現的腐爛現象,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為什么食物在夏季會更加容易腐爛?”學生在自己思考與他人探究的情況下就會得到答案,因夏季溫度較高,化學反應的速率也就越快,所以,食物就容易腐爛.
在化學實驗課堂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目前在我國還存在這種現象:教師在課堂上演講實驗操作規(guī)程,之后得出結論,學生就在下面看并做筆記,這樣的教學方法缺乏了動手能力得不到鍛煉,化學知識就不會有所提升,只是在考試時完成相關的理論性試題即可,沒辦法機會將學生的素質提高.這樣的實驗教學方法,根本沒辦法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在學習期間仍處于被動的位置,教師要想改變這種狀態(tài),必須討提升學生的思維意識,使其參與進來,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的機會,親身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可能有部分學生的理論知識并不是很好,經過操作有誤的步驟而沒辦法達到想要的結果,但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了整個實驗就會明白到底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了問題,從而提升學生面對問題的應對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而不是單單在課堂上演講實驗的整個操作過程,要多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期間與實際操作過程相結合將學生的實驗技能提升,教師也可在課余活動之余開展相關化學實驗的學習競賽活動,可有效提升課堂中的氛圍,學生經過大量的實驗操作過程,提升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與技能.
比如:在學到“氯氣”時,水與氯氣結合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生成氯水,化學方程式為:Cl2+H2O——HCl+HClO.教師可對氯水進行研究,學生可依據化學反應方程式來推測氯水中的成分,可能含有H+、Cl2、HClO、Cl-.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設計實驗對策研究氯水中是否存在有以上成分.這種研究方法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學生在自主操作實驗中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會更加深刻,從而提升研究性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學習過程中總會發(fā)現諸多的問題,經過一些問題的假設、研究.結論,尋找出科學性的解決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且教師要有耐心的解決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思緒,引導學生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多提問與課堂相關的問題,切勿讓學生擾亂課堂中的秩序.如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了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致使實驗無法進行,沒辦法靜下心來學習時,教師應當跟學生進行溝通,鼓勵其說出內心的想法,之后正確引導,提升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欲望,調動學生思想能力,通過實驗將問題解決.
比如,在學到“化學能與電能”時,教師可創(chuàng)建專題進行研究,因該專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的積極性也較高.各小組成員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研究,通過相關渠道找尋相關資料,綜合考慮交通條件、地形、原料距離等方面,組間收集完成之后在進行研究探討、溝通,并不斷完善,使得在研究期間能夠體現出專題性質的意義,并且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高中化學是一門研究性的課程.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在傳輸理論知識時均屬被動狀態(tài),致使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失去興趣.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化學實驗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對策應對,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其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到真正的知識,學會利用化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紅偉. 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 2016, 2(7):167.
[2]李曉安. 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讀寫算:教師版, 2016(3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