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楊,楊麗婷
(同濟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0092)
理查德·福特(Richard Ford, 1944—)是當代美國著名作家,創(chuàng)作了《體育記者》(The Sportswriter)等8部長篇小說及《石泉城》(Rock Springs)等4部短篇小說集,榮獲普利策獎、美國藝術文學院獎以及??思{獎。大凡讀過福特作品的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其洗練的敘事技藝?!都~約時報書評》就指出福特精通對話藝術,能將普通生活描寫得極其精準。應當說,這種文筆與福特的極簡主義創(chuàng)作理念與原則息息相關。羅伯特·克拉克(Robert Clark)在其專著《美國文學的極簡主義》(American Literary Minimalism)中特別提到福特等當今代表作家:“像理查德·福特、雷蒙德·卡佛或弗雷德里克·巴塞爾姆,用平淡的、‘不為所動的’、被修剪成最樸實無華的語言來寫作。他們剝?nèi)フZ句的裝飾,完全掌控著想讓讀者看到的簡單事物?!盵1]5伊安·麥克圭爾(Ian McGuire)也認為福特的“很多故事體現(xiàn)了極簡主義和海明威式傾向”[2]7。
的確,《石泉城》契合約翰·巴思(John Barth)對極簡主義的定義:“形式為簡短的語詞、段落和故事謀篇;風格為不加修飾的詞匯、句法和非情緒化語調(diào),避免詞句重復和復雜的從屬結構;選材為小人物、最少情節(jié)和最低限度闡述?!盵3]2基于“簡即繁”(Less is more) 的極簡主義圭臬,它奉行集約美學理念,用福特的表述即相當“程度的張力、簡約的語言、最大的效果”[4]77,以若有似無的開篇、開放留白的結尾、淡漠超然的語氣、不事雕飾的遣詞、失意潦倒的凡人展示了美國西部蒙大拿經(jīng)濟蕭條的背景下孤獨冷漠、厄運揮之不去的困頓人生,將福特的觀察、感悟、思考以及對文學敘事所應有形態(tài)的理解隱藏于寥寥字里行間。在他心目中,這種不施鉛華的方式更能貼近時代,述說故事人物悲歡,直逼問題本真,積聚事件沖擊力,追求藝術效果最大化。這部作品出版后大獲成功,《紐約時報書評》在頭版刊載評論,著名作家喬伊絲·歐茨(Joyce Carol Oats)給予高度評價,稱“福特是天生講故事高手,其抒情聲音無可模仿,《石泉城》是現(xiàn)實主義詩篇”[5]71,作家約翰·瓦德曼(John Wideman)贊揚福特“從日常語言中創(chuàng)制出凝練、柔和、反諷式風格”[4]77。這種風格特色鮮明,引人入勝,可謂是福特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標識,也為奠定他當代美國優(yōu)秀小說家的地位做出了貢獻。
《石泉城》從形式建構、謀篇布局即貫徹了極簡主義的美學理念,節(jié)儉求真,渾然天成。在故事第一個重要技術步驟——開篇,福特就似乎無意苦心孤詣,企望敘事人甫一亮相便一鳴驚人,或精辟闡發(fā)對人生、世界的感悟或鄭重導入人物、環(huán)境、事件,助力故事高開高走,像托爾斯泰、狄更斯等那樣,留下世代傳誦的名句,而是突破過去固有的設計套路,形成自己的迅捷開啟模式。本應具有介紹、導入功能的開篇在故事里往往被明顯弱化或近乎跳過,若有似無,即使出現(xiàn)場景或人物背景描述,也多三言兩語或延后提供,敘述人更傾向開門見山,即刻入戲,盡量減少可能導致故事行進拖沓、滯重的環(huán)節(jié)。
《甜心》(Sweethearts)的第一句話就直截了當:“我站在廚房里,艾琳在客廳和前夫鮑比話別?!盵6]51[注]本文出自Rock Springs,各故事內(nèi)所有引文均由本論文作者根據(jù)1987年The Atlantic Monthly英文版譯成中文,所注頁碼均為該處在短篇小說集中的總頁碼。故事中文標題及人名沿用了人民文學出版社譯本?!堆婊稹?Fireworks)開篇則是:“埃迪·斯達令中午坐在餐桌旁讀報。外面街上鄰居的小孩在放鞭炮。”(193)這兩例中依稀可辨的鋪墊痕跡大概只有首次出現(xiàn)的身份標記“前夫”和斯達令的全名,否則,它們乍看上去難言有開篇的專屬性?!洞笃俨肌?Great Falls)則劈頭一句:“這故事令人不快。我先警告你們。”[6]29“我”是誰,敘述人按下不表。即使在類似背景介紹里也常簡明扼要用速寫筆觸勾勒出大輪廓,如這本小說集的標題作品《石泉城》第一句話“我和埃德娜從卡利斯佩爾出發(fā),開車去坦帕和圣彼得,那里有幾個我在昔日好時光里交下的朋友,他們不會把我出賣給警察”[6]1,將主人公厄爾偷車帶著情人、女兒穿越懷俄明逃往佛羅里達,投奔可靠朋友,躲避警察抓捕的一連串信息壓縮在里面,故事梗概一目了然。被視為美國極簡主義小說先驅的斯蒂芬·克蘭、厄內(nèi)斯特·海明威在開篇仍大致循規(guī)蹈矩,其經(jīng)典之作《無篷孤舟》(The Open Boat)、《一個干凈、燈火通明的地方》(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分別以波濤洶涌的大海、清冷孤寂的咖啡館夜景開場,再將鏡頭聚焦海上落難掙扎的船員、記者及獨自飲酒的老人,向故事主體過渡,也為總體氛圍定下嚴峻清冷基調(diào)。顯然,就敘事開篇簡約性而言,福特走在這兩位文學前輩前面。這表明他堅持以真取勝,撥去雜冗浮華,直接呈現(xiàn)最必不可少的元素—堅實的行動,以期刻畫出生活質感,讓人似乎觸手可及。美國作家喬納森·佩納(Jonathan Penner)對福特的用意心領神會,這么評價《石泉城》:“福特的故事像陽光般坦率。……使你相信他的每個詞。”[7]67《體育記者》的巴斯克姆仿佛附和了這一評價:“我有自己真實的聲音,坦誠、接地氣的語言……直接講真相,以不加粉飾的聲音揭示簡單真理?!盵8]12當然,這樣的形式也難免突兀,令人措手不及。但快節(jié)奏開啟故事能產(chǎn)生沖擊效能,隱約傳達出敘述者疑似不堪承受生命之重,迫切向人傾訴的渴望,而且開篇背景省略或留白不啻是欲擒故縱的策略,易于激發(fā)好奇心,促使讀者迅速進入閱讀狀態(tài),想知道后事如何,試圖找回缺失的信息。
至于結尾,福特則模糊以對,以算不上結局的描寫將其做成開放留白式,無果而終,不提供問題解決方案,不交代人物最終命運,簡言之,一切盡在不確定?!妒恰纷詈髨鼍笆嵌驙栐谄嚶灭^停車場守著偷來的車,原以為能到佛羅里達開始新生活,不料女友要離他而去,戴罪在身,還帶著女兒,南方之行要泡湯,不知該何去何從。《賽狗》(Going to the Dogs)中,勞埃德在妻子和人私奔后想遠走高飛以忘掉不堪回首的往事??杉磳⒊虝r卻發(fā)現(xiàn)皮夾里的車票不翼而飛,他頓時意識到厄運才剛開始,故事戛然而止?!稑诽炫伞?Optimists)里,弗蘭克和母親十五年沒見后偶遇,交談片刻后母親和男友開車揚長而去,將他孤零零丟在那里,故事立即收筆。這是極簡主義小說的慣常結尾?!洞笃俨肌分兄魅斯坪跆娓L仃U明了結尾留白出于何種考慮:“事情從不只以一種結尾告終?!盵9]69應當說,結尾留白不單純是福特的藝術處理,其背后是他的人生觀:“藝術為生活圓謊的一種方式就是為所有故事提供結局。人生好像有終點。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知道其實它沒有,事情并不因為某人死去或離開而停止?!盵9]69就是說,他是反結局論者,認為這違背客觀規(guī)律,所謂結局并非天造地設,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生活長河綿延不斷,一直向前延伸,沒有終點。如果出現(xiàn)終點,那就是人為虛構,藝術加工。《石泉城》《賽狗》《樂天派》的開放式結局給讀者充分想象空間及參與情節(jié)構思機會,對主人公之后的境遇作出猜想和展望,也傳達出福特對人生、世界的認知:世事難料,人生無常,它們受偶然性驅動,由一系列難以預判的事件組成,沒人知道明天發(fā)生什么,但無論如何,時光照常流逝,厄爾、勞埃德、弗蘭克所能做的就是在無垠的茫然中不斷尋找路徑,躑躅前行。
若用開篇—發(fā)展—高潮—結尾的傳統(tǒng)范式衡量,《石泉城》總體情節(jié)結構顯然不符合標準,未一應俱全或即使有這些組成要素,形態(tài)也不明朗,相互界限難以區(qū)分。福特無意善始,無意善終,即不試圖在開篇、結尾過度著墨,以消解人工斧鑿痕跡。故事中間也鮮有跌宕起伏的沖突或高潮,而尋求故事自如推進,情節(jié)間可能不連貫,甚至破碎、偶然,福特聲稱,人生本不完整井然,何必勉強。他的作品往往就是“素材的隨意堆積”,他只是“盡力將具有文學感染力的細小、幾乎不相干的原始信息勾連起來”[10]97,不相信也就不刻意建立事情的邏輯關聯(lián)、格式框架,正如有評論家指出“他不太依賴復雜故事梗概或情節(jié)結構”[11]93。但這樣做亦別有洞天,故事不再宛如刻板、節(jié)點分明的竹干,而更像連續(xù)不斷的生活溪流中隨機舀出、截取的片段,令人感覺故事開始前生活就已開始,故事結束后生活還將繼續(xù),增強了故事的自然性、原生態(tài)、逼真度。
如果說節(jié)儉率真的謀篇布局搭起了《石泉城》的基礎框架,則凝練淡漠的語言鑄就了其敘事風格,致力解放、調(diào)動、擴張語言的潛能,強化其單位表現(xiàn)力,向簡潔、暗示要效益,將語言使用提升到新的境界。如此,結構、風格兩者相得益彰,共同壘砌了這部作品言簡、意賅交織,明晰、模糊并存的意義迷宮,實現(xiàn)了他的集約美學理念。
福特深知“語言風格是作家的識別標志”[10]93,要用句子、詞匯打造,坦承其基本原則是寫出漂亮句子:“我一直覺得只要專心寫好單句,其他水到渠成?!盵12]44他甚至像詩人那樣字斟句酌,將詞語的音節(jié)、重音及句子的抑揚頓挫都考慮進寫作去[11]86—96。他寫好句子的評價標準或終極目標一言以蔽之:“用節(jié)儉方式寫對話……用較少句子獲得較大效果?!盵10]99在此,他以極簡主義(又譯最低限主義)方式道出極簡主義精髓:以最低限形式制造最高限能量,等于是“簡即繁”的翻版,體現(xiàn)了鮮明的集約性。要驗證他這話的可信性,可參閱《樂天派》中弗蘭克人到中年回望自己年少經(jīng)歷時那段敘述,看句式究竟多節(jié)儉:“我要講的故事都發(fā)生在我15歲那年,1959年。那年父母離婚,那年父親殺人坐了大牢,那年我離開家,離開學校,為了糊弄部隊招兵,年齡上撒了謊,從那再沒回來……”[6]171這樣的句式安排緊湊高效,一句跟一句,提取了他充滿辛酸痛苦甚至影響、改變了他價值觀和人生軌跡的幾個重大事件,將其舉重若輕、輕描淡寫地以排比結構依次擺出,但件件驚心,攜帶的沖擊力至少不亞于文采華麗的句式。
在構思句子選擇措詞時,福特可謂惜字如金?!妒恰防锸畟€短篇中對話占據(jù)很大比重,主要由名詞、動詞和代詞等實義詞組成,形容詞和副詞不多,即使用也多為常見詞匯。仍以弗蘭克的回憶為例,里面排除了在福特看來多余的成分,甚至無一修飾語。當然,福特并非一味機械地為“簡約”而“簡約”。在這段多一字見多,少一字顯少的述說里,他一反常態(tài)三次點出“那年”,強烈暗示那個時間使他刻骨銘心,永難忘懷。無獨有偶,《少年》(Children)中,克勞德兩句話就輕而易舉道出喬治的家庭狀況:“他老子在鐵路上干,也是個色鬼。他媽已經(jīng)跑了。這里是個瘋狂的國度,都不安全。”[6]81—82“瘋狂”是對話中唯一形容詞,畫龍點睛,令場景頓時視域大開,將喬治個人家庭慘象與整個生存大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言明問題實質在于這是個道德墮落、混亂無序的世界,覆巢之下無完卵,喬治也就難逃家庭分崩離析的厄運。可見,福特的“簡約”是以藝術感染力為最高宗旨,集中強化所用詞匯的表現(xiàn)力,力爭字字珠璣,最大限度擴充其意義容量。
“《石泉城》總體寫作風格扁平直率(甚至可以說屬于極簡主義)?!盵2]15這是學界對這部作品一個總體的突出印象。它不只行文簡潔,其敘述語氣也與他很多作品像《體育記者》的巴斯克姆如出一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人生發(fā)生什么變故,一直平靜講述,極少動情,“內(nèi)斂”[13]61是其眾多敘事人的招牌聲音。似乎千篇一律的聲音暗藏玄機,經(jīng)與相關人物、事件、語境的有效對接,不是抽去而是豐富了其表現(xiàn)力,派生出揭示自我及自我與他人關系的雙重意義維度:反映敘述者看破紅塵的人生態(tài)度(他們都仿佛遭受了太多磨難,參透了人生真諦,洞察了世界本質,無論經(jīng)歷什么均泰然處之),也暴露了與他人咫尺天涯的隔膜,也就是福特再三引用的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所說的人之間“無限遙遠的距離”[14]120。在《寒冬凍死人》(Winterkill)中,諾拉患心臟病的丈夫對她不忠,和情婦準備私奔時心肌梗塞而死。她在酒吧向兩個男人講述這段經(jīng)歷時始終不動聲色,沒有悲傷幽怨,“她冷冷地說”[6]151“她平靜地說”[6]151“她聲音平靜地說”[6]153“她冷冰冰地說”[6]156。這種聲音是她和那兩人萍水相逢,相互利用,逢場作戲的真實寫照,也表現(xiàn)出她的釋然,至少顯出她對婚姻的失敗雖無法忘記,但并不耿耿于懷,而將其視為一縷過眼煙云。而《樂天派》的弗蘭克提及父親近況時一種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口吻:“他丟了鐵路的工作,和母親離了婚……聽說他酗酒,賭博,侵吞錢財,甚至隨身帶槍。這都和我無關?!盵6]188他43歲時和十五年沒見的母親偶遇,走向她打招呼:“你好,多蘿西,我是弗蘭克?!盵6]188這種聲音既令人瞠目,無法理喻,又在情理之中。顯然,因多年未見,家庭、親情對弗蘭克已十分陌生,與父母形同路人。當年父親失手釀下的家庭禍端留給他無法愈合的心靈創(chuàng)傷。淡漠的語氣、超然的態(tài)度大概是他的真情實感,幾十年來怨憤孤獨的折磨煎熬已使他心如死灰。這種語境里,奔放的情感宣泄,無盡的思念表達反倒像矯揉造作的表演。弗蘭克冷漠的聲音和人們心目中“樂天派”應有形象反差鮮明。一般講,“冷漠”與“樂天”仿佛并不兼容,卻在福特作品中硬性雜糅。兩者別出心裁的并置形成了錯位怪誕的反諷效果,使人五味雜陳,感慨“樂天派”是這樣煉成的。這種矛盾性是其中很多人物的共同表征。他們既相信命運的威力,又不得不做出應對,正如有評論家指出:“福特作品的人物,就像作者本人,都是鐵桿宿命論者,快樂過好每一天,沒有動蕩不安和悲劇發(fā)生?!盵13]61
換一個角度看,諾拉、弗蘭克淡漠的語氣也為人們洞察其內(nèi)心世界制造了懸疑,引發(fā)不同解讀,或許這是不可靠、虛假的聲音:所謂“樂天”,是他們在挫折磨難下無奈的生存選擇,言不由衷,口是心非;他們戴上淡漠平靜的面具時,心底可能涌動著說不出的悲涼,說不定就是雙面人生?這種現(xiàn)象在《體育記者》中已有先例。巴斯克姆子亡妻離,一個人形影相吊,寂寞難耐時就翻看五光十色的商品郵購廣告,捕捉一切尚好的感覺聊以自慰,而在外面則受迫性擺出欣欣然模樣,向鄰居、車庫、草坪謙卑諾諾。要知道,當諾拉得知丈夫和印第安女人有染時可是怒不可遏。曾經(jīng)的聲嘶力竭和現(xiàn)在的平心靜氣究竟哪一個為真?福特留下一個謎題。也許前者可能性更大。她醉生夢死,自甘放縱的現(xiàn)狀就是對婚姻失敗的極端回應,道是無情卻有情。單一甚至疑似麻木的聲音不一定象征情感的缺場,反倒提示其隱形、強烈的在場。諾拉、弗蘭克表面的克制可能欲蓋彌彰,袒露他們長期壓抑在那里的痛苦辛酸。相較于喜怒溢于言表,這種平靜直白的敘事聲音包涵表層、深層兩條線,看似“扁平”、空洞,實則“立體”,言猶未盡。明暗相間,撲朔迷離的奇異方式一如故事的開放式結局那樣創(chuàng)造了潛在寓意的延展性和增生機會,賦予其內(nèi)涵的層次感和多重性,將更多時間、空間交給人們,激活他們的反應,促使其對水面下隱藏部分進行探索,想象,推測,填補或建構。
如上所述,福特在語言使用質量上精益求精,在其功能開發(fā)上不懈探索,使其迸發(fā)出不同凡響的能量,使人進一步意識到語言的作用無極限,關鍵在對其怎樣取舍、集成。但這不是“為藝術而藝術”的偏執(zhí)。他說“對語言精益求精就是愛的體現(xiàn),有助于將人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度生存難關”[15]vii,宣示語言就是態(tài)度,無異于重申“形式就是思想”的極簡主義理念,即語言形式的構建和思想內(nèi)容的表達不可分割,而非形式服務于內(nèi)容的主從關系,將語言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傳統(tǒng)文學理論中,形式和內(nèi)容是兩個范疇,既對立又相互作用。福特等于對其進行了再審視,合二為一。就《石泉城》而言,其核心內(nèi)容就是再現(xiàn)深陷生活泥淖的普通人對愛的期盼及一次次愛的幻滅。
極簡主義文學致力強調(diào)世俗經(jīng)驗的美學價值[1]9,其故事主人公一般都是“凡人”,而不是權貴階層[1]1,這是其定律。福特也不例外。他對易被忽視遺忘的凡人及看似了無意思的瑣事情有獨鐘,將其當作他一貫的觀測對象,他也被稱為“描述日常生活個體的絕望的散文詩人”[7]66。而且,他對微小、普通的潛在價值提出了自己的具體論述:“我覺得小事很重要,所有事情都始于微觀層面。”[10]93在提及《石泉城》時,他講得更加清晰:“我深信,正是那些微小時刻,人之間微小、幾乎看不見,肯定會被忽略的關聯(lián)可以決定人生能否得到拯救,如果養(yǎng)成抓住這些微小時刻的習慣,我認為人生就可以繼續(xù),就可能更美好。”[11]96這可視為福特就普通人、平凡事的意義發(fā)表的微型宣言書,做出的哲學詮釋和升華,闡發(fā)了其在世界的位置與意義,將其定位為人類生存的關鍵方略,確立了他的寫作方向,也豐富、深化、發(fā)展了極簡主義創(chuàng)作理念。
《石泉城》的選材就定格在藍領階層,身份卑微,用福特的話說是所謂“下等人”(lowlifes)[16]110:飛機維修工、馴狗員、鍋爐工、酒吧招待等。而且時運不濟,他們大多失業(yè),挫折、打擊、失敗接踵而至。更嚴重的是,他們看不到未來,“孤獨、心力交瘁,踉踉蹌蹌走在死胡同里”[12]45。三種情況疊加,他們幾近山窮水盡。在福特看來,這是生活最真實的一面,且人皆凡人,本質并無貴賤之分。他們是人人的化身,“因為你和他們一樣……因為他們就在你身邊”[16]110。
他們泡吧,釣魚,打獵,玩牌,男歡女愛等行為無一例外似乎沒有形而上的精神理想追求,只能歸類于形而下的庸人俗事?!妒恰费永m(xù)極簡主義敘事模式,與故事保持情感距離,不公開說教,探討社會、政治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但福特并未就此止步。他有價值向背,倡導同情關愛,堅信“故事應指向生活要事”[10]99,借助零碎瑣細的表象靜水流深地折射時代沖擊、倫理消散、私欲橫流、人性泯滅的嚴肅主題,送出人文關懷,是對常被視為只訴諸感官體驗,唯有形式,沒有思想的極簡主義的改良,正名?!堆婊稹防铮惯_令離過婚,失去母親和一個孩子,靠妻子供養(yǎng),而妻子和前夫藕斷絲連,他郁郁寡歡。妻子燃放焰火安慰他。這舉動看似微不足道,但支持了福特在故事里埋下的中心意念“似乎能拯救他們的就是愛”[11]96。夜空里璀璨的景色似乎只為他的觀看與傾聽,幻化成冥冥中降下的神諭,預示精疲力竭的現(xiàn)實孕育著生機,一掃他的萎靡。他感到?jīng)]被世界拋棄,有了一份堅毅、憧憬,“光亮最終熄滅后,只有他仍會在那里等待”[6]214?!逗瑑鏊廊恕芬彩怯眯∏楣?jié)做大文章,異曲同工。萊斯本人失業(yè),父親坐牢后一蹶不振,母親另尋男友同居。他在單身公寓心情沮喪,徹夜不眠,室內(nèi)冰箱和室外吊車噪音構成塵世交響曲,仿佛讓他聽出生活在繼續(xù)的弦外之音,心理得到暗示和寬慰,醍醐灌頂:“雖然我生活暫時轉差,停滯不前,但它對我來說還是有意義的,很快會再出發(fā),充滿希望?!盵6]170上述兩例中福特使用了類似“頓悟”手法,將不值一提的瑣事抽象、哲理化,滋潤復蘇人的心田,傳輸生活真諦:斯達令、萊斯從轉瞬即逝的焰火里,從機器噪聲中捕捉到一絲希望,提振了困境里難以自拔的他們堅持下去的勇氣,是對他們的拯救。這種“頓悟”似乎屬于他們個人的微型解決方案,但又是關乎生存還是毀滅的大命題,沒有比它們更重要,更具普世意義。
《石泉城》選取的事件除了偶爾的對峙、沖突,大都波瀾不驚,基本呈扁平狀而非曲線式推進,缺乏常規(guī)意義的戲劇性、精彩性,但這不等于其沒有撼人心魄的審美體驗。對于何謂戲劇性,福特以小人物為參照提出自己的主見:“我自小就體會到他們?yōu)椴幌橹驴赡馨l(fā)生而惴惴不安,擔心使他們雪上加霜。我認為這就是戲劇性。”[16]110顯然,他無意借助一般看點引人入勝,而以他對凡人小事的哲學思考為坐標,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破碎崩潰的家庭、孤獨無助的個人上發(fā)力,用白描、理智的手段撩撥最原始的情感,把世間的冷漠寫到近乎極致,動人心弦,令人意識到使人生死相依的愛正處于最嚴重的危機。若有似無的開篇、開放不定的結局、樸素凝煉的詞句、淡漠扁平的語氣等合力釀制的就是故事里最勢不可擋的魅力之源。敘述人雖不直接插言做道德引領或解讀評判,但其所講故事令人情不自禁做出這種評判。弗蘭克時隔十五年意外看到母親時走去打招呼,她的回答是地球人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套話“啊,弗蘭克,你好?很久沒見你了。很高興見到你”[6]188—189,聊了片刻便將他孤零零丟下和男友走人。此處福特未多置一詞,他自信全然不必。一段平鋪直敘,于無聲處就淋漓盡致道盡人生蒼涼,世界最偉大的母愛、舐犢之情幾乎蕩然無存。這足以催人心靈顫抖。事實上,歐茨在為《石泉城》作書評時就用了“撕心裂肺”(heartrending)一詞。
《石泉城》奉行集約美學理念,崇尚簡潔,注重隱喻,追求高效,力爭優(yōu)化語言配置,充分利用語言資源,減少不絕對必需的環(huán)節(jié),掌握理性控制與感性顯現(xiàn)最佳平衡點,將意蘊交付未言說的留白,“那些沒說出來的——沉默的、省卻的、刪除的,似乎表達了最多”[1]5,實現(xiàn)效益最大化。故此,節(jié)儉率真的情節(jié)結構設計,精煉淡漠的語言風格構筑的敘事看似骨感,其實飽滿,語言精度、意義深度、情感強度一樣都不少,具備典型的詩性,歐茨稱《石泉城》是現(xiàn)實主義詩篇,并非虛言。此外,《石泉城》從轉瞬即逝、平淡渺小的人與事尋找素材和靈感,認為他們構成了生活主旋律,是文學命題的價值所在。它在遵循極簡主義傳統(tǒng)時又與眾不同,融道德取向、哲學思考、審美再現(xiàn)于一體,通過集約美學理念下講述的故事重申人文關懷,力爭使其具有啟示撫慰作用,加厚了極簡主義的表現(xiàn)力。
相較當今美國文壇一些激進、前衛(wèi)的實驗,《石泉城》的極簡主義可謂素面朝天,甚至顯得有些本色。它屬于返璞歸真。貌似情感被清空的聲音以簡約語言展示人生困境,揭露人性之殤,所講述的一個個窮困潦倒、命運多舛的小人物,一幅幅混亂、灰暗的普通人生片段,以其獨特的意域深遠,可能引發(fā)多重解讀的無聲畫外音增強了故事的思想、藝術張力,使人們強烈、真切感受到這些被邊緣化的厄爾、弗蘭克、克勞德、喬治們孤獨冷漠、迷惘無奈、徒勞掙扎,一切盡在不確定中的生存形態(tài),振聾發(fā)聵,促人警醒,思考該如何收拾這破碎的精神家園。福特真誠、持續(xù)地將他們推入人們視野,鍥而不舍,表明他理想里文學創(chuàng)作的原則究竟是什么:對日常生活抱敬畏之心,對普通人懷悲憫之情,因為你和他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