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
剛登上“50年勝利號”時就聽說,抵達北緯90度后有個活動,叫“北極點之泳”——所有參加者都將得到一張北極點冰泳證書,以資紀念。到達北極點那天,眾人立于浮冰之上,完成一系列規(guī)定儀式。之后解散,自由行動,蓄勢待發(fā)的冰泳參與者們,一窩蜂向艉部跑去。
為什么泳場選在艉部?
此地海冰呈鐵壁合圍之勢,破冰船駛過的航路,留有百多米寬的冰裂帶,可看見水波蕩漾,尚未再次凝凍。探險隊事先做好勘測,將一塊與流動水面相鄰的冰區(qū),劃為游泳準備區(qū)。一溜小紅旗,醒目地標出安全范圍。綠色纖維地毯鋪就通往“跳臺”的小徑。所謂“跳臺”,是一架鐵扶梯,半截扎入冰水中,半截倚靠在海冰上。當然,你若有本領、有信心、有本錢,關鍵是有勇氣,可以從冰塊上直接跳進冰海。如果含糊,可順著扶梯走下去,游幾米遠,就算大功告成。有人更是一米都不游,倚著扶梯,浸濕泳衣,照個相,趕緊上岸,算是完成“到此一游”的壯舉。
船方再三告誡,一般人入北極點冰水,絕不能超過3分鐘。如超時,人體會急遽失溫,性命堪憂。最佳策略是在水中浸泡少于40秒,以確保安全。冰泳還有一項特殊規(guī)定:為了防止牙齒矯正器凍結于嘴中,下水前,要取下金屬牙箍。
船方在冰泳區(qū)配了攝影師,給大家留下難得的冰裝照,作為日后給勇士們發(fā)證書的憑據(jù)。此外還擺放了必不可少的助推劑——正宗的伏特加。當然,最重要的步驟,是教練給冰泳者系上牢固的安全帶——萬一凍僵了,教練就直接將其從冰水中拽出來。
我原以為伏特加是下水前喝的,咱古老傳說中的好漢,都是飲幾口烈酒才下水。北極點的規(guī)矩卻是下水前不能喝,酒是留著上岸后喝的。原來,是怕有些人不勝酒力,卻為了驅(qū)寒,不管不顧地先喝了再說,萬一醉暈在冰水中,弄巧成拙,易出危險。因為喝船方準備的酒規(guī)矩多,有好酒量的人大多提前做了準備,自帶烈酒。一哥們兒仰脖喝了幾大口二鍋頭,飛身魚躍入冰海。
“怎么樣?是不是有點效用?”事后我充滿仰慕地問他。
“不知道。裸著胳膊腿站在岸邊時,非常非常冷。后悔??!逞能啊!不過眾目睽睽之下,沒有回頭路可走。唯有猛灌酒,深呼吸,一閉眼,入海!北極點的海水很急,我劈頭灌了一大口,準確地講,是灌了一大鼻子。冰水如萬把鋼刀,齊刷刷地扎過來,全身就像摔入布滿玻璃碴的罐籠。等到身體完全沒入冰水后,直接轉(zhuǎn)麻木。沒有冷的感覺,也沒有疼痛的感覺,只有猛烈致命的麻木,我以為要死在北極點了……”
我聽著都猛打哆嗦。
說時遲,那時快,勇敢者一個挨一個,撲通撲通跳下冰水。最遠的游了10多米,最近的就在冰水里沾濕,趕緊上岸。對后面這類冰泳,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叫作“涮拖把式”。
我對所有敢在北極點冰水中游泳的人,即使不是同胞,也抱以崇高敬意。為何這么說?
每天按時按點給我打掃房間的俄羅斯大媽,也來到冰泳現(xiàn)場,開始脫外套。冰泳處并無更衣室,所有準備入水者,都要在船艙內(nèi)換好泳裝。出水后,船方備有浴巾、浴袍。沒想到,這位服務員大媽將外套脫完,里面并不是泳衣,而是一套家常秋衣褲。我正訝然——她不會就這樣下水吧?她就已然這樣下水了。
實事求是地說,她老人家游得相當好——正宗的自由泳,姿勢正規(guī),泳速甚快。在我駐岸觀泳這段時間內(nèi),男女老少,數(shù)她游程最遠,泳姿最美。
最后是探險隊隊員怕老婦人有閃失,強行拉她上岸。大媽意猶未盡地登岸,趕緊從同伴手里拿過手機,忙著給自己來了個自拍。
那一刻,我心中涌起感動。這位老婦人,原本沒想在北極點冰泳吧?不然,她會帶上泳衣,而不是裹著在冰水中變得如半熟洋蔥皮一般略帶透明的家常內(nèi)衣。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她的身世,今生今世很可能再也不會見到她。她一定不知道,自己水中的身影,已鮮活地存入我的記憶錦囊,在我以后的生命中,在某個困厄難熬的夜晚,我會因想起她在藍白色冰海中劈波斬浪的矯健身姿而大受鼓舞。
離開北極點返航途中,有位女“極友”說,她也要申請一張冰泳證書,可官方的名單里并沒有她。我開玩笑:“冰泳池里沒見你啊!莫非你自己找了個冰窟窿,一咬牙跳進去了?”
沒想到女“極友”很鄭重地回答:“我就是掉到冰窟窿里了,不過不是自愿的?!?/p>
北極點的冰面,會有局部融池。極晝期間日光持續(xù)照耀,冰層表面會出現(xiàn)大約20厘米深的融水,藍汪汪清澈透亮,名曰融池。人站在融池中留影,不但美麗,而且有不可思議之感——人在水中,卻不會沉下去,無論男女,一概如凌波仙子。
“50年勝利號”的錨鏈下就有這樣一個融池,這位女“極友”就是為了在融池中留影,輕輕把腳探入融池,突然踏空,陷了進去。她整個人順著裂洞,穿透融池底部,直接向下墜落。冰水瞬間灌入她的防寒服,人變得極為沉重,斷裂處的冰晶,鋒利地切到她脖頸處……千鈞一發(fā)!如果沉入冰海,人就會無可控制地隨海流漂移。一旦錯過融池這個裂口,她再有力氣,也無法向上頂開鐵蓋般的冰層……北極點冰野,看似柔和美麗,實有深邃敵意隱藏其下。
幸好該女子少年習泳,技藝甚高,再加上她學理工科出身,頭腦清晰,性格堅毅,危急時刻并未慌亂。隨波逐流40秒之后,她不斷地踩著水,以保證頭部不陷入冰海之中。她丈夫不會游泳,站在融池邊驚駭不已,不知如何施救。女“極友”有條不紊地自救,先是踩水至冰面與水交界處,舉起穿著防寒服的手臂,輕攀冰層邊緣。接著引身向上,盡量將身體平行于冰面,連續(xù)側滾翻。這樣一部分身體攀上冰面,再向遠處相對堅固的冰層緩緩爬行,始終讓局部冰層承受的壓力不要過大,以防再次垮塌……她丈夫趕緊伸出援手,終把她從冰水中搭救出來。
盡管該女子此刻淡定地坐在我面前,以一個理科生的縝密思維和邏輯性,平穩(wěn)有序地述說那個過程,我依然屏住呼吸,心臟狂跳。如果是個不會游泳的“極友”,如果沒有這女子的臨危不亂和精湛技術,或者冰水一下子沒過她的頭,涌動的暗流將她瞬間裹挾推走,如果她凍僵的手腳開始抽筋,如果這個透亮的融池整個塌陷……我不敢繼續(xù)想象下去。
女“極友”說,她落入的那個融池,周圍并沒有插警戒紅旗,而且,在附近的探險隊隊員目睹險情并未施救。她說:“對這一點,我能理解。融池在不斷變化中,冰裂也不可預測。我們出發(fā)前,是簽了生死狀的。極地探險的規(guī)則,是在極端情況發(fā)生時,其他人并沒有施救義務。在此誠摯呼吁今后所有到北極點一游的人,不要在淺層冰水中留影。海冰不可捉摸,讓我們以敬畏之心,遠離暗藏殺機的絕美融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