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錢鐘書并稱“南饒北錢”,錢鐘書先生稱他是“曠世奇才”;他與季羨林并稱“南饒北季”,季羨林先生說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師”。金庸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學術(shù)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饒宗頤自少稟承家學,飽覽群書。家中的天嘯樓是當時粵東最大的藏書樓,藏書數(shù)以萬計。少年饒宗頤感覺學校的教育并不適合自己,寧愿獨自一人躲進天嘯樓里自學。
饒宗頤自小被父親訓練寫詩、填詞,寫駢文及散文,在父親的悉心栽培下,饒宗頤打下了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培養(yǎng)了超強的自學能力。
1932年,饒宗頤續(xù)編父親《潮州藝文志》,于《嶺南學報》刊登。1938年,中山大學因為日軍南侵而遷往云南。饒宗頤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時認識了王云五和葉恭綽。從此他正式開始了國學研究。
1962年,饒宗頤獲得號稱西方漢學之諾貝爾獎的法國法蘭西學院“漢學儒蓮獎”。1993年12月,他獲得由法國文化部頒授的文化藝術(shù)勛章。
2000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授予大紫荊勛章,以表彰他在學術(shù)領域的杰出成就。
2013年,饒宗頤榮任法蘭西學院銘文與美文學院外籍院士,成為亞洲首位獲得此榮銜的漢學家。
2011年12月,經(jīng)選舉,饒宗頤成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
2013年3月,在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饒宗頤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2013年10月,他被杭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授予“杭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學術(shù)著作
有人如此評價饒宗頤先生:“他有三顆心,第一顆叫好奇心,第二顆叫孩童心,第三顆叫自在心,一顆比一顆高”。持著這三心,饒宗頤在智慧的求索中執(zhí)著,而不為執(zhí)著所累。
他的研究領域廣泛,出版著作60余部,囊括上古史、敦煌學、甲骨學、簡帛學、詞學、史學、經(jīng)學、禮樂學、宗教、書畫等。在此,我們選擇了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幾部作品,一起來感受饒宗頤先生治學之廣闊。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shù)文集》一書由饒宗頤先生親自校訂,集其主要著作之大成,幾乎涵蓋國學研究的所有領域。文集共14卷20大冊,近1200萬字,涉及儒學、道學、佛學,詩、詞、文、史,目錄、考古、敦煌學,音律、書法、繪畫、甲骨文等,在很多領域都達到了國際漢學界的前沿,堪稱我國 20 世紀國學研究的一座豐碑。
《中國史學上之正統(tǒng)論》是中國史學史上的一個歷來討論熱烈的概念,饒宗頤先生費時五年,深入研究,窮其原委,成就鴻篇?!吨袊穼W上之正統(tǒng)論》分為通論、資料兩大部分。編纂形式獨具一格,既是史學專著,又是史料匯編,兩者有機結(jié)合。是饒宗頤代表作之一。
《饒宗頤集》分為五部分:經(jīng)史新論、文學綜述、書畫通議、詩賦拾珠、散文馀馥,是從其70多種著作和900多篇文章遴選出來的精華。在此可領略到大師長流不息的求知欲、永無止境的創(chuàng)造力和求真、求正、求是的治學精神。正如他本人所言“做學問就是求真、求是和求正,做人也是這樣。”
饒宗頤先生不僅是一位學術(shù)大家,而且是一位藝術(shù)巨擘。他在傳統(tǒng)的藝術(shù)——詩、書、畫、琴各領域,都有高深的造詣。在詩詞方面,饒宗頤在少年時代就曾以作《優(yōu)曇花詩》而有神童之譽。青年時代一卷《瑤山詩草》,被稱為 “抗戰(zhàn)史詩 ”。此后,饒宗頤一直持續(xù)著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
在書畫方面,他的造詣尤深,山水、人物、花鳥兼能,各體書法無不精通。書法作品包括甲骨、金文、簡帛、篆、隸、楷、行、草等各體書法,以及晉、唐、宋、元及明遺民諸家筆意。繪畫作品,自上世紀 50年代至今各類形式的創(chuàng)作,如敦煌白畫、禪畫、西北宗山水、荷花等。
饒宗頤認為,各種藝術(shù),其理都相通,音樂與書法的基本道理自然也是一樣。“書道如琴理,行筆譬諸按弦,要能入木三分。輕重、急徐、轉(zhuǎn)折、起伏之間,正如吟猱、進退、往復之節(jié)奏,宜于此仔細體會。”
饒宗頤平生最欽佩莊子的“參萬歲而一成純”這句話,這句話出于莊子的齊物論。饒宗頤的書畫創(chuàng)作上就運用了很多齊物思想。他認為,臨摹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作。所以他的臨摹作品,其實都是創(chuàng)作作品,因為他在臨摹過程中,必然還有自己的構(gòu)型、用筆,每一筆還是他自己創(chuàng)作出來的,不是別人給他創(chuàng)作出來的。
國學大師季羨林的評價:饒宗頤的研究視野無限開闊
“饒先生對國內(nèi)考古和文物刊物之熟悉,簡直遠達令人吃驚的程度。即使參觀博物館或者旅游,他也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時時注意對自己的學術(shù)探討有用的東西。地下發(fā)掘出來的死東西,到了饒先生筆下,往往變成了活生生的有用之物。再加上他對國外的考古發(fā)掘以及研究成果信息靈通,因而能做到左右逢源,指揮若定。研究視野,無限開闊?!?/p>
清華大學研究員李均明的評價:饒公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兼?zhèn)?/p>
“饒公是少有的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兼?zhèn)涞娜瞬?,這也就是說為什么饒公能夠成為百科全書式的賢人。他的視野比較廣,知識面很廣了以后,看問題針對性很強,角色的轉(zhuǎn)化能夠做得很好。他做學術(shù)的時候,邏輯思維比較嚴謹。他搞藝術(shù)的時候,就換一種方式,能夠心潮澎湃。”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素的評價:饒公的研究對吐魯番學是開創(chuàng)性的
“饒公在吐魯番學方面寫的文章并不多,但是他做的研究對于吐魯番學來說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他起步比較早,那個時候?qū)懙奈恼掠泻芏喔哒斑h矚的見解,直到現(xiàn)在仍然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p>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shù)館館長李焯芬的評價:他有一個不老的好奇心
“饒公是一個很有童心的人,他心中很清明,很自在。另外,他有一個不老的好奇心,你給他提一個問題,一個古代歷史的問題,或者是一個文學的問題,他就會去想,去看書,最后在他研究的基礎上,寫一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