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堯 張玉花
(北京化工大學,北京100000)
剪紙藝術是中國一項民間傳統(tǒng)藝術,古已有之,剪紙是手工藝人使用剪刀或是刻刀等工具在紙上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藝術行為活動。據(jù)考證剪紙藝術的歷史可追溯至北朝時期,唐朝曾專門有詩歌描述剪紙藝術“剪采贈相親,銀釵綴鳳真。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隨著一千五百余年歷史進程的推進與剪紙藝術的不斷發(fā)展,全國多地均有剪紙藝術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剪紙藝術以其鏤空的藝術的特點,給人以玲瓏剔透的質感和藝術上的享受,經過千余年的歷史發(fā)展,由于地理環(huán)境、經濟條件等種種因素的區(qū)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剪紙風格樣式。較為典型的代表是南方地區(qū)的剪紙藝術風格具有明顯的精巧細致特征,陜北地區(qū)的剪紙藝術則透露出古樸與粗獷的性格。
剪紙藝術的創(chuàng)做使用工具簡單,但是擁有多種表現(xiàn)技法,例如撕、燙、拼色、染色、勾描等等。通過種種技法巧妙的應用與結合使剪紙藝術充滿了較高的藝術性與裝飾性。同時剪紙藝術因材料易獲得、技法易于掌握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愛與追捧。剪紙藝術的用途較為廣泛,從剪紙的用途上來看,可以將其分為裝飾類、俗信類、稿模類與設計類。從紋樣來來看大致可以將剪紙藝術歸納為人物、鳥獸、文字、花果、樹木、蟲魚等。
在節(jié)日期間人們通常將剪紙貼在窗上、門上或是燈上等以烘托營造喜慶的氛圍。一張紙、一把剪刀即剪出萬千世界、表現(xiàn)的是嬉笑怒罵。
剪紙藝術具有大眾化與易操作性的特點,全國多地均有剪紙藝術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黑龍江流域內的剪紙藝術是我國剪紙藝術體系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黑龍江省綏化市的縣級市海倫更是被稱為“剪紙之鄉(xiāng)”。隨著歷史進程的發(fā)展與民族文化的融合,黑龍江的剪紙藝術變得獨具特色。
黑龍江剪紙藝術其中一個特點是掛“墻花”。曾經北方的冬天室內保溫效果不是很好,窗戶上結有大量雪霜,難以在窗戶上貼住窗花,因此誕生了獨特的貼在墻上的墻花,墻花的題材一般是以花、鳥、蟲、魚等題材形式出現(xiàn),寓意著勞動人民對第二年豐收的希望與祝福。
另一個特點即是“掛錢”。在過年時手工藝人會用紙剪一個寬邊緣,下方為一排穗子的長方形紙片,掛在門楣或是房檐上。掛錢的中心部分則書寫著迎春納福之類的吉祥話,吉祥話的四周則是銅錢、祥云之類的裝飾紋樣。色彩繽紛的掛錢隨風搖曳、翩翩起舞更加襯托著節(jié)日的一片祥和氛圍。也同樣懷著人民群眾對未來的祝愿與祈福。曾有傳說掛錢要在中秋節(jié)過后摘掉,否則這家人第二年會經常打瞌睡,影響勞作。隨著時代的變遷,習俗的轉變,掛錢已經成為家庭中的常駐裝飾。
早期黑龍江剪紙藝術的風格與南方剪紙藝術的精致典雅不同,其藝術特征具有粗獷而豪放的特點。正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黑龍江剪紙的刀鋒即透露著力量與豪邁。黑龍江的剪紙技術方式特色鮮明,黑龍江剪紙在采用陰刻手法剪出圖案后使用煙將其熏黑。在紙張鏤空處背面鋪以紅色紙張。陰刻的是技術手法給人以渾厚的視覺效果。白山黑水之間體現(xiàn)出濃厚的東北地域特色。為了使剪紙的畫面變得富有層次感與變化感。黑龍江剪紙藝術會使用襯色與壓色的技法工藝,即在剪紙的背面附上色紙或事在剪紙的上面貼上色紙,通過層層顏色的差異與變化,使畫面變得靈動且充滿節(jié)奏感。
黑龍江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長期交織融合,闖關東過去的關內人同樣帶去了他們的剪紙技法與特點。通過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新的創(chuàng)作風格,剪紙的風格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體現(xiàn)出了陰陽互補、剛柔并濟的風格特點。
黑龍江剪紙藝術將客觀的的圖形對主觀的精神形象進行客觀的具體表達。通過符號化的表達使得其具體的表意被固定下來。畫面平面化是剪紙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黑龍江的剪紙藝術主要是通過點線面的有機結合,創(chuàng)造出生動活潑的畫面。剪紙藝術的另一個顯著特征即是將三維畫面巧妙的轉變成二維平面。剪紙藝術的出現(xiàn)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裝飾作用。黑龍江剪紙藝術中蘊涵著對傳統(tǒng)文化與禮儀的傳承與發(fā)揚。手工藝人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在紙張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使畫面更加富有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這些特征也體現(xiàn)著黑龍江剪紙藝術的獨特性與藝術文化底蘊。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便捷。文化之間的影響也同樣是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的,我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也同樣需要保持本心,知道自己文化的根源。探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尋找屬于本國的文化自信,尋到屬于中國的元素符號。
通過探析黑龍江剪紙藝術,對黑龍江剪紙藝術的特點與文化底蘊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對于日后根據(jù)其進行再創(chuàng)作或是進行衍生品的設計提供了理論的支持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