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就在大陸和美國關系緊張之際,臺美關系卻持續(xù)升溫。有消息稱,今年6月美國在臺協(xié)會(AIT)臺北辦事處新址舉行落成典禮,美國或派重量級官員參加。這一時竟讓島內(nèi)不知是喜是憂。有臺媒7日直言,如果是美國新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出席,將被解讀為特朗普在貿(mào)易議題上利用臺灣施壓大陸,蔡英文當局真心高興不起來。
最大考驗將出現(xiàn)在6月
英國最新一期《經(jīng)濟學人》刊登題為《臺灣再度成為中美之間沖突熱點》的文章,談到臺灣即使不愿成為中美沖突熱點,也無法避免。文章列舉了美國近期一系列所謂“友臺舉動”:親臺官員陸續(xù)上任,包括前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1月出任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對華鷹派代表、前美國駐聯(lián)合國大使博爾頓即將接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以及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在3月訪臺期間,向蔡英文保證美國對臺承諾不會改變。
而陸美臺三方關系面臨的最大考驗將出現(xiàn)在6月?!督?jīng)濟學人》稱,屆時AIT臺北辦事處新址將舉行落成典禮,外傳美方將派一名內(nèi)閣官員出席,而如果此人是博爾頓,勢必讓大陸大為震驚,可能將此解讀成特朗普政府只是拿臺灣當籌碼,要在貿(mào)易議題上向大陸施壓;如果嚴重的話,大陸也可能認為,美方一連串對臺動作是持續(xù)在改變臺灣現(xiàn)狀,已嚴重觸及陸方對美劃下的紅線。據(jù)臺灣《中國時報》7日介紹,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是美國總統(tǒng)在國家安全相關事項的主要參謀,隸屬總統(tǒng)辦公室。這個職位自1953年設立,總統(tǒng)無須經(jīng)參議院同意即可任命,因此他們與官僚體系的國防部無關,可向總統(tǒng)直接提供超然獨立的意見。有人因此認為,該職務層級幾乎等同于國務卿,其中幾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地位甚至超過國務卿,如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等。
或成臺灣“不可承受之重”
針對《經(jīng)濟學人》猜測博爾頓可能6月訪臺,臺“外交部”發(fā)言人李憲章沒有證實。前“外交部長”程建人稱,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若來,將是歷來訪臺最高層級的美國在任官員,這將造成“相當大的沖擊”,“到底對我們好不好,不用講大家應該知道”。前駐英代表劉志攻稱,這將代表美國對臺政策的一大轉(zhuǎn)變,大陸看在眼里一定會有反應,甚至會非常強硬。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陳一新分析稱,博爾頓來臺的可能性目前無法排除,但美國是否真需要派這么高層級的官員也是問題。他認為,5月就有個觀察點,即“美臺國防工業(yè)會議”在高雄舉行,美國若派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來臺,因為該層級以前也曾訪臺,大陸反應可能不會如此之大;但6月若真是博爾頓來臺,層級之高可能是臺灣“不可承受之重”,蔡英文應該會曉得后果嚴重。陳一新列舉說,大陸可能會盡快促成與梵蒂岡建交,打擊臺灣,或在中南美洲促成“斷交潮”,“外交困臺”;或吸納人才、軍事威懾,“下手會更重”,兩岸關系將雪上加霜。至于綠營能否因此吸引選票,陳一新則不以為然。他說,目前臺海局勢已與馬英九剛卸任時不同,連被形容成“天然獨”的臺灣年輕人登陸工作意愿都大幅提升,兩岸對立如果再升高,綠營未必能討到什么便宜。
特朗普像“恐怖情人”
“中華戰(zhàn)略學會”研究員張競7日撰文認為,蔡當局必須深思,若臺灣成為華盛頓政治操作的籌碼,“最后的賬單”是否將由臺北單獨埋單,而這代價又有多大?香港中評社稱,“臺灣旅行法”生效后,美國已有多名高級官員及政客訪臺,不斷刺激大陸,而AIT新址啟用,代表一個新亂源出現(xiàn)。特朗普如果借機搞“一中一臺”,踐踏大陸底線,大陸只能強力回擊,沒有其他選擇。
《中國時報》7日稱,臺灣的處境越來越像夾心餅。一方面特朗普頻打“臺灣牌”的舉動,就像“恐怖情人”,看似拼命對臺送大禮,卻是臺灣不可承受之重;另一方面,北京持續(xù)放話要美別打臺灣主意,氣勢更讓臺灣提心吊膽。文章說,對于特朗普異乎尋常的“熱情”,臺灣根本沒有說“不”的權利,但對臺美頻頻眉來眼去,北京不可能無條件容忍,勢必采取一定反制措施,到頭來第一個受害的便是臺灣,“換言之,眼下臺灣處境更像是一塊夾心餅干,夾在陸美之間動彈不得,就連喘氣空間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