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傳偉,軒世成,鄭翠華,蔣衛(wèi)東,項明成,張孟琨
(一拖(洛陽)鑄造有限公司,河南洛陽 471004)
在消失模生產(chǎn)中,往往發(fā)現(xiàn)在鑄件的頂端或鐵水最后融合的部位出現(xiàn)鑄造缺陷,如冷隔、皺皮、渣孔等,造成鑄件廢品率較高[1]。為減少廢品鑄件,根據(jù)鑄件的結構特點,結合砂型鑄造溢流冒口工藝,在消失模工藝中引入溢流工藝措施。砂型鑄造工藝中常采用溢流冒口來容納充型過程中的末端不良鐵水,即將鐵水充型時的末端不良鐵水沖入溢流冒口,從而保證鑄件部分鐵水的純凈度。下面舉例說明消失模工藝采用溢流工藝的應用方式[2]。
圖1 原工藝方案
圖2 銷耳輪廓不清晰
1.1.1案例介紹
M300.21B.101變速箱殼體是中馬力拖拉機上的鑄件,前期按原工藝(如圖1)生產(chǎn)的鑄件尾端的兩個圓形銷耳輪廓不清晰,加工時出現(xiàn)黑皮,造成鑄件報廢,位置如圖2圖示。
1.1.2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
鐵水在充型過程中,白模不斷氣化并通過涂料層排出,前沿鐵水在充型過程中逐步降溫,當鐵水上升進入圓形銷耳內部,溫度偏低的鐵水對白模的氣化能力降低,白模氣化殘留物漂浮在鐵水表面并隨鐵水上升,當鐵水充滿圓形銷耳時,白模氣化殘留物滯留在銷耳上部,造成銷耳外形不規(guī)整。根據(jù)溢流冒口的特點,在兩個銷耳上端增加溢流塊(如圖3),并用兩個方形泡沫片相連,這樣,可將鐵水充型時進入圓形銷耳中的不良鐵水引入溢流塊,從而保證鑄件圓形銷耳外形輪廓完整(見圖 4)。
圖3 增加溢流方案
圖4 銷耳輪廓清晰
1.2.1案例介紹
M304D.37.101傳動箱殼體在生產(chǎn)時發(fā)現(xiàn)內腔隔板圓孔上部出現(xiàn)冷隔(見圖5),造成鑄件報廢。
1.2.2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
經(jīng)分析認為,鐵水在充型過程中進入隔板圓孔上端時,出現(xiàn)了兩股冷凝鐵水相向流動,兩股冷凝鐵水碰頭時,由于鐵水溫度相對偏低,不能夠融合一起,造成該部位產(chǎn)生冷隔缺陷。根據(jù)溢流冒口的特點,在鑄件內腔隔板圓孔上部和上部拉筋直徑增加長方形溢流塊(如圖6),使鐵水在該部位碰頭后繼續(xù)上升,進入上部長方形溢流塊,保證了鑄件該部位的外形完整。
圖5 內腔隔倉板冷隔
圖6 增加溢流方案
1.3.1案例介紹
SZ1204.39S.101末端傳動殼體是一拖(洛陽)鑄造有限公司消失模分廠生產(chǎn)的較大批量的鑄鐵件,在生產(chǎn)時發(fā)現(xiàn)鑄件小端常有皺皮缺陷產(chǎn)生(如圖7),造成鑄件不良品數(shù)量居高不下,皺皮嚴重的鑄件按報廢處理。
1.3.2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
從圖7中可以看出,皺皮產(chǎn)生在鑄件末端鐵水最后充型的地方,雖然放置了兩個V形溢流塊,但由于V形溢流塊尺寸小,不能有效排除末端的冷凝鐵水。為此,對組模工藝做了適當調整(見圖8),在兩個V形溢流塊上面增加了一個長條形溢流塊。生產(chǎn)出的鑄件外觀清晰(見圖9),消除了皺皮缺陷。
1.4.1案例介紹
后蓋(12JSD200T-1707015)為一拖(洛陽)鑄造有限公司外協(xié)鑄鐵件,鑄件單重36.8公斤,前期采用串澆工藝(見圖10),生產(chǎn)的鑄件外觀缺陷多(見圖11),無法滿足客戶要求。
1.4.2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
從圖10中可以看出,原工藝方案無法排出鐵水充型時末端的不良鐵水。為消除鑄件外觀缺陷,對組模工藝進行了調整,將串澆改為單澆,在鑄件的最上端增加溢流塊(見圖12)。澆注后的鑄件外觀平整,無渣孔、氣孔缺陷(見圖13)。
圖7 鑄件皺皮缺陷
圖8 增加溢流方案
圖9 鑄件皺皮消除
圖10 原工藝方案
圖11 鑄件外觀質量差
圖12 改進工藝方案
圖13 鑄件外觀質量好
(1)溢流工藝做為砂型鑄造生產(chǎn)中的常用手段,移植到消失模鑄造生產(chǎn)中,擴大了該工藝的應用范圍。
(2)溢流工藝做為一種工藝措施應用到消失模生產(chǎn)中,有效地解決了鑄件生產(chǎn)中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目前,在一拖(洛陽)鑄造有限公司的消失模生產(chǎn)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忠士,鄒澤昌,占菊鳳.電動機外殼的消失模鑄造工藝研究[J].中國鑄造裝備與技術,2017(6):60-62.
[2] 梁加芳,何帥偉,鄭翠華,等.消失模鑄造工藝在一拖鑄造公司生產(chǎn)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鑄鐵,2017(5):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