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story of Chinese freehand painting reflects the aesthetic pursuit of ancient Chinese artists. The freehand brush work emphasizes the semblance in the spiritual aspect. This kind of artwork does not chase for the physical similarity and the cooperation of reality. And it might be the essence of freehand brush work that it mostly grasps the most obvious or essential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Creating freehand painting requires continuous learning from the forebears, traditions and nature, which is a process of integrating“gradually understanding” with“awakening”. The freehand spirit of ink and wash painting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man and nature", which has always been adhered to by Chinese 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using freehand painting to show 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art. It is foreseeable that Chinese freehand paintings will receive more attention.
詩由心生,畫由心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此畫之道也。
縱觀中國寫意繪畫的歷史,其中無不折射出古代文人藝術家的審美追求。表達,要求寫神而不致空泛,不能離開具體的物象;寫形而不能離開神的主導思想、神的精神世界。中國水墨寫意畫在明代得到迅速發(fā)展,以徐渭的潑墨大寫意花鳥畫為代表,一時名家輩出。徐渭憑借自己特有的藝術才華,成為中國藝術史上最富成就的寫意畫大師。其畫風清新空靈,恣情汪洋,自成一家,他提出的不求形似求神韻的創(chuàng)作原則,成為后世寫意畫創(chuàng)作者的共同追求。徐渭寫意花鳥繪畫的特點是情勝于境,意勝于形,不拘泥于枝節(jié),講究整體的氣勢,講究意境,隨性而發(fā),隨情而動。其筆墨大膽潑辣,氣骨俱盛,運筆縱橫。徐渭善潑墨、破墨,淋漓酣暢,神韻煥發(fā)。這對之后幾百年來的寫意繪畫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畫風經(jīng)過明代的陳老蓮、清代的八大和石濤以及揚州八怪中的李鱓、鄭板橋、李方膺、羅聘及晚清的趙之謙、虛谷、吳昌碩,還有現(xiàn)代畫家齊白石、潘天壽等人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強大的文人寫意畫歷史。
蘇軾說“畫竹必先成竹于胸中”。這里的竹完全超越了現(xiàn)實,是人們心目中的竹,被中國文人賦予了美好的人格象征,這也是中國五千年文化思想浸潤的結(jié)果。再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吳作人的駱駝、黃胄的驢等,都被賦予了各自的感情和人格色彩,并各自以獨特的寫意手法體現(xiàn)出永恒的魅力與精神。雖然都是水墨寫意,但其表現(xiàn)手法和筆墨風格卻不盡相同,各具魅力。以八大山人以例,他的繪畫以大筆水墨寫意為主,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chuàng)造了高曠縱橫的繪畫藝術風格。八大繪畫藝術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張力充沛,氣勢雄壯;筆情恣縱不拘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筆法不求完整而反得完整。主張“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齊白石,他的花鳥畫洋溢著自然的勃勃生機,而其山水圖奇異不落舊蹊,淳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tǒng)的文人畫風相融合,極富創(chuàng)造精神。徐悲鴻的水墨奔馬,融匯了東西方繪畫技法,既有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線條造型和筆墨之美,又能品味物象局部的體面造型和光影明暗,將中西兩大繪畫體系中一些繪畫要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自然逼真地獨創(chuàng)了中西合璧的寫實藝術風格。還有潘天壽、吳冠中等也都是風格突出、極富個性的藝術家。
寫意畫的線條要有節(jié)奏、徐急、枯濕、濃淡、飛白,用墨要濃淡相宜、濃破淡、淡破濃,筆法、墨法的運用要相得益彰,這是寫意繪畫的創(chuàng)作者所必須掌握的表現(xiàn)手段。另一方面,寫意繪畫的創(chuàng)作還要對西方傳統(tǒng)繪畫中的透視關系、解剖比例、明暗關系、靜態(tài)動態(tài)等有深入理解與實際的掌握,之于繪畫形式語言的這種駕馭能力,對創(chuàng)作者打造個人的藝術風格大有裨益。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控制形的變化是創(chuàng)作者藝術表現(xiàn)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有了對形的控制能力,也就具備了創(chuàng)作寫意畫的基本能力,并會進入寫意繪畫創(chuàng)作的自由天地,最終擁有自己的繪畫風格。
創(chuàng)作寫意繪畫作品,需要不斷向前輩學習、向傳統(tǒng)學習、向自然學習,是“漸悟”“頓悟”相結(jié)合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應取“博而后精”的態(tài)度,學習、學習、再學習,既要讓自己的風格逐步形成而又不失規(guī)矩。寫意畫是允許創(chuàng)作者自由想象的世界,所謂“形隨神上才逸情”,再者,“古人之須眉不能長我之面目”,寫意繪畫藝術家需要不斷探索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法,其作品才真正具有生命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僅是社會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需求,也是藝術自身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
中國畫分三個層次。一是狀物,物象之形躍然紙上,惟妙惟肖,此為寫實之能力。二是寫景,物象的寫實升華為意境,形而下抽象為形而上。三是造境,在寫景能力的基礎上表達心中之境,“補天之缺”,筆墨間流露出世間無有的浩然之氣,咫尺之間覺萬里之遙。這三個層面不單是繪畫技術提高的問題,它實質(zhì)是繪畫藝術所經(jīng)由的“具象—印象—抽象”的一個漸入過程。這個過程是表現(xiàn)與升華的過程,感悟形而上的寓意,掌握形而下的表現(xiàn)。相應滴,畫家的創(chuàng)作必然也要經(jīng)過三個階段:一是追求物象逼真,“形”的準確與否為美的標準;二是“似與不似之間”;三是物象主觀化,物象隨意識而自立。這三階段也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主流人群對藝術認識的不斷深化和社會進化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需求。
繪畫欣賞有三個境界:讀畫、賞畫、品畫。畫家要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作水平,必須提高對繪畫作品的鑒賞力,這也是一個相當復雜也很難說清楚的問題。因為每一個人對美的認識都有差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極其常見的。但也不是絕對沒有共識存在,這種共性就是我們經(jīng)過長期認識、判別積累起來的被公認是行之有效的審美經(jīng)驗。培養(yǎng)讀畫、品賞的能力,就是鑒賞力,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不斷提高的過程,也就是常說的養(yǎng)心、養(yǎng)眼之道。值得一提的是,在具備了一定藝術鑒賞力的情況下,還必須堅持多讀、多品經(jīng)典藝術作品,并向取得成功的藝術家學習。鑒賞力的提高,既可以從好的作品中汲取經(jīng)驗,同時也能辨別出自己繪畫中存在的不足,并而找到改進、提高的方法。如果能在這方面不斷努力,就可以使畫家不斷明確自己繪畫風格的獨立性,找到明確的創(chuàng)作方向以及實施的方式和方法。事實證明,這是培養(yǎng)一個藝術家非常好的方法。中國寫意畫教學應該從提高賞畫、品畫等鑒賞力的提高入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進入21世紀,我們一直期盼用自己的寫意畫來展現(xiàn)中國的文化藝術精神并為世界藝術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也相信這一崇高的目標是能達到的。中國寫意畫的創(chuàng)作觀念是開放的,中國寫意繪畫,不僅表現(xiàn)手法多種多樣,而且所使用的材料及工具也是豐富的。水墨畫的寫意精神,就是一直以來中國文化所堅持的“人與自然相互融合”這一哲學觀念的延續(xù),這也意味著寫意繪畫的存在空間之巨大,任時間流逝而不能磨滅。我們真的應該感謝先賢的創(chuàng)造,在有意或無意中開辟了這一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而讓中國寫意精神隨著新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復興,則是我們當下畫家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展示新視覺、新形象、新感覺,發(fā)揚寫意繪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保持寫意繪畫的表現(xiàn)元素與創(chuàng)作觀念的生命力,相信中國寫意繪畫在新的歷史時期將會有更進一步的發(fā)展。
寫意繪畫在當下的發(fā)展,需要與傳統(tǒng)不斷展開對話,從今天看昨天思未來,是一種思路,這種思路和方法是我們的先輩一直實踐的,事實證明也是行之有效的,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發(fā)展寫意中國畫,首先要體悟“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審美追求,神韻之美強調(diào)的是一種心理感覺。黃賓虹先生在解釋“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時說過:“畫有三,一絕似物象者,此欺世盜名之畫;二絕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寫意,魚目混珠亦欺世盜名之畫;三唯絕似又絕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畫?!边@是黃賓虹先生對藝術作品的評判標準,直指到寫意繪畫的真諦。這是對寫意繪畫表現(xiàn)物象、傳達精神的準確詮釋,也是寫意畫明確追求的一種境界。黃賓虹的繪畫創(chuàng)作強調(diào)整體把握,主觀意識的體現(xiàn)相比于古人更加明確,在他的繪畫作品里,物象與情感的融合更和諧。黃賓虹的寫意繪畫創(chuàng)作觀念,影響了當代一大批寫意畫家的創(chuàng)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藝術作品形式創(chuàng)造的豐富性要求越來越強烈,主觀意味豐沛的作品,無疑更受歡迎??梢灶A見,未來的中國寫意畫主觀性會更強烈,個性化風格的作品也將會得到更多關注。就目前中國畫壇現(xiàn)狀而言,我們的創(chuàng)作觀念需要進一步開放,寫意精神的表現(xiàn)形式也需要進一步拓寬,表現(xiàn)的內(nèi)涵需要進一步深入,如果能做到這一切,那就是我們文化復興到來的春天。
Born in 1957 in Nanc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Lv Yuqiang graduated from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Lv is a member of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ommittee of China Ethic 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painter of Zhigo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cademy, painter of Nanchong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cademy.
Lvs artworks which have won many National awards have been collected by lots of organizations. Collection of Lv Yuqiangs Artworks and Collection of Lv Yuqiangs Freehand Paintings were published in 2008 and 2011 respectively. National Media have reported him and his artworks in recent years.
呂渝強,生于1957年,四川省南充市人,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書畫函授大學。中國民族文化研究院書畫委員會學術委員,四川省致公書畫院畫師,南充市政協(xié)書畫院畫師。
作品《咱家的雞》2005年榮獲“今日中國書法美術大展”金獎;《國恥莫忘》獲“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 30萬遇難同胞60周年書畫名家展”銀獎,并被紀念館收藏;《群猴圖》獲“首屆世界華人藝術大展”銅獎,人民畫報社收藏,參加國際(北京、東京、紐約)巡展。2003華夏書畫聯(lián)誼活動榮獲中華慈善總會支援貧困地區(qū)特別貢獻獎;中國國際(亞洲)新聞社、中國文藝杰出成就獎組委會授予其工藝美術金獎;“中國電影百年書畫大展”榮獲佳作獎。
《呂渝強作品集》《呂渝強寫意畫集》分別于2008年和2011年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中國功勛人物呂渝強專刊》于2013年3月在中國當代藝術家出版社出版;《國家藝術人物呂渝強??酚?013年9月在中國文聯(lián)國際出版社出版;《國家文化傳承人物——呂渝強》于2014年3月在中國國際藝術出版社出版。
作品《巴蜀丘色》《閑風》《鄉(xiāng)田晨煙》《清語》《夏歌》《群豬圖》入選《中國網(wǎng)教名家書畫教材教程》;《春暖》等入編西冷印社《雅竹清風書畫集》(2015年);《葫蔭》等入編西冷印社《當代杰出藝術家書畫集》(2016年);《清秋》等入編《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2013年第7期;《鄉(xiāng)田晨煙》等入編《中國藝術家報·藝術大家》。論文《談寫意繪畫》發(fā)表于《中國書畫》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