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什么是閱讀思維?筆者認為,一切通過閱讀文字信息或形成文字信息來處理和解決問題所進行的思考便是閱讀思維。作為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尤其是對于少數(shù)民族邊遠落后地區(qū)的學生來講,具有重要意義。
一、英語閱讀思維培養(yǎng)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缺乏語言學習環(huán)境。在少數(shù)民族邊遠落后地區(qū),這種情況更為明顯。學生英語學習意識不強,多數(shù)教師也是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長期以來,教師普遍認為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不夠勤奮,學生掌握詞匯量少、刷題少、文章背得少,所以就用聽寫、大量練習、要求背誦課文等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成績。但實際效果往往事與愿違,不但問題沒有解決,還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即使有些學生的成績提高了,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大,甚至許多學生放棄了英語學習。學生不理解,抱怨多;教師很辛苦,成就低。
二是學生們普遍認為學英語就要死記硬背。初中英語的學習,屬于語言學習的原始積累期,讓學生背單詞是師生都很常用的方法。初中的英語文章比較淺易,用背單詞、逐字翻譯的辦法尚能應付;但到了高中情況就大為不妙了,學生突然發(fā)現(xiàn)句子變長了,變復雜了,逐字翻譯,似乎每個字詞都能看懂,連在一起卻看不懂了。學生不解文意,不懂句子,遇到問題靠直覺、靠語感,考試的時候連蒙帶猜地選答案,選對了便沾沾自喜,但這些都不代表掌握了語言學習的真諦。例如莎士比亞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其中沒有一個生詞,但學生始終不明白“生還是死”的意思從何而來。在教學實踐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教師需要關注此類問題,加強自身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能夠引導學生真正掌握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思維。
二、如何培養(yǎng)英語閱讀思維
1.提高對英語的語義辨析理解能力
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認清英語語句、語篇等語言現(xiàn)象內(nèi)在的邏輯和基本規(guī)律(語法規(guī)律、詞匯規(guī)律、表達規(guī)律等),能夠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用邏輯開展語句篇章閱讀、分析,重在理解語意,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理解語言文字信息和表述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的基本功,提升學生中英文雙語轉(zhuǎn)換(bilingual transition)的能力與效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要教會學生如何才能真正讀懂句子的意思,領會整篇文章的思想。學生只有讀懂了,才會從中獲得自信,積累閱讀經(jīng)驗并掌握閱讀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學習力。
2.在語段中積累詞匯和語用能力
掌握一門外語離不開對詞匯、語法、語句的學習,但是不能孤立、割裂地進行。英語不是我國學生的母語,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因此要充分利用英語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匯、掌握語法、理解語句,分析和認識它們在文章中的應用特點,提高對語意的邏輯判斷和理解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閱讀思維自然會發(fā)展起來。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偏重知識點的講練,教學過程碎片化,過于關注學生掌握了多少語法知識、背了多少詞匯,強調(diào)知識記憶,缺乏對篇章理解的引導和訓練,無趣而低效。隨著高中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英語語用能力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學界和業(yè)界的關注,篇章教學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核心,凸顯了對學生語義信息理解能力的重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
3.分析詞匯、語法、語句的規(guī)律
通過分析詞匯、語法、語句的規(guī)律可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思維。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最笨的辦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直接訓練學生理解看懂句子和文章語義的能力,讓學生在理解句子和文章語義的過程中去領悟和掌握英語的基本規(guī)律,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讀懂句子、看懂文章),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自信力必會隨之提高,使愿學、愛學、會學、易學成為常態(tài),學生將終身受益,也達到了英語閱讀思維培養(yǎng)的最終目標。
4.通過語境理解詞匯意義
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思維要在上下文的語境中進行。要使學生了解英文字詞在詞典中所給的中文意思是一種參考,即字詞的含義有一定的“取值范圍”,相當于其上限意義和下限意義。每一個學習者都要通過文章的前后文,即一個單詞所處的語境來判斷其含義,不應死板教條地對應詞典中的翻譯。例如《安妮日記》中的“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一句,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描述,學生將其翻譯為:夜黑如墨,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文章背景。二戰(zhàn)期間,為躲避德國納粹的搜捕,安妮一家東躲西藏,在終日不見天日的密室中避難。在這樣一個夜晚,安妮獨自一人,窺視夜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她思緒萬千,內(nèi)心震撼,惶恐惆悵。這句話反映出了她當時的心境。
二是字詞分析。句子三次用到定冠詞the,因此定冠詞的用法成為理解句子的關鍵?;A語法對定冠詞有這樣的描述:已知的、確定的、都知道的。實際上,所謂“已知、確定、都知道”就是劃定了范圍。此外,要讓學生想想看,風、雨、閃電雷鳴難道不也是有特定范圍(或大?。┑膯??這個范圍便合了開頭的論述:字詞有其意義的“取值范圍”,也就是上限意義和下限意義。因此,寓情于景,學生自然就能從文字上感受到作者所望見的一角夜空不是一般的黑而是“夜黑如墨”,風雨不是一般的風雨而是“狂風暴雨”,閃電不是一般的閃電而是“電閃雷鳴”,這樣的理解就更貼合作者的心境。
5.重視語境中的關鍵詞
要選擇語境中的重點或關鍵詞,通過對這些詞的理解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英語閱讀思維。比如 clear的詞意是“明確的,清晰的”;bright的詞意是“明亮的”,句子“At midnight the sky became clearer and the stars grew brighter”形容夜空能夠清晰地看見星星,但是其中兩個劃線的形容詞卻沒有使用其原形clear和bright,而是使用了比較級形式。這說明天上少有云彩,所以天空越來越清晰(clearer),星星就顯得越來越明亮了(brighter),也就是星光在晴朗的夜空中顯得愈發(fā)璀璨之意。教師用這種方式啟發(fā)學生,就可以使他們豁然開朗,于是就有了學生這樣的譯文:午夜云稀,星空璀璨。如此簡潔又富有詩意的翻譯,既準確又優(yōu)美,使整個英文句子得到了提煉,學生的思路也因此而更加開闊明朗了。
6.重視句型結構的判斷
句型結構是一種高效的判斷工具,基礎階段的學生必須掌握好句型結構的分析規(guī)律,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語法,從而更好地理解句子。以“Suddenly, he found(find) that he had run out of salt.”一句為例。其一,完整的句子要有謂語,否則不成立;其二,謂語必須是動詞。此句中find放在主語he之后,后面跟從句,所以find是謂語,而謂語就需要考慮時態(tài)和語態(tài)的變化:find后面有從句作為賓語,用了主動形式,所以只要考慮時態(tài)的變化,再根據(jù)上下文判斷,find一詞用過去時。教師應避免讓學生依靠“刷題”提高成績,應通過更精煉的句型和語法,分析在學習中有代表性的問題,幫助學生形成閱讀思維。
7.加強對定語從句的理解
對從句的理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在英語的三大從句中,定語從句是最容易學習的從句,但也是最令學生感到糾結困惑的從句,特別是定語從句的語義理解是學習定語從句的第一大難點。如果學生能按以下要領進行理解就會迎刃而解學會主從分離,先看懂主句,再看懂從句,盡量不要把定語從句機械理解為“……的”,最后再將各句子意思串聯(lián)在一起,按英語順序去理解句子,培養(yǎng)英語思維。如下面這段話。
In our study of 343 businesses, the companies that chose to go, go, go to try to gain an edge ended with lower sales and operating incomes than those that paused at key moments to make sure they were on the right track.
教師可指導學生分析“In our study of 343 businesses, the companies ended with lower sales and operating incomes than those”(在對343家公司所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這些公司銷售下滑,營業(yè)收入比起那些公司降低了)是主句;“that chose to go,go,go to try to gain an edge”(選擇試圖獲得競爭優(yōu)勢)是用來說明companies的從句;“that paused at key moments to make sure they were on the right track”(關鍵時刻會停下來以確保公司運營行進在正確的軌道上)是說明those的從句。最后學生自主翻譯并理解為:在對343家公司所進行的調(diào)查研究時發(fā)現(xiàn),這些公司(選擇試圖獲得競爭優(yōu)勢)銷售下滑,營業(yè)收入比起那些公司(關鍵時刻會停下來以確保公司運營行進在正確的軌道上)降低了。
三、總結與反思
英語學習離不開記憶。從實踐效果看,在理解句子、篇章的基礎上,對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的記憶就可以事半功倍,就不再是割裂語境的死記硬背,記憶活動就有了情境性與趣味性。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越通透,理解力就越強,記憶效果也就越好,閱讀思維會自然而然地發(fā)展起來。在三年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在高一階段加強基礎訓練,選擇難度較低的文章布置作業(yè),由學生先翻譯,然后在課堂上逐句分析講解,教會學生如何理解句子,分析語境和重點句的特點,總結規(guī)律,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感、頓悟規(guī)律、積累經(jīng)驗,并逐漸能夠舉一反三;在高二階段,開始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的組織結構,學會鑒賞英語文章的精妙之處,領悟和掌握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讓學生用英文擬寫提綱和框架,以此促進閱讀的深入;進入高三階段,學生已能夠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聯(lián),這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通過閱讀來提高寫作水平,實際上達到了以寫促讀的效果。以上無論哪個階段,都應強調(diào)通過理解句子和上下文的意思來識記詞匯,并且越是常見詞,越應引起重視。
總而言之,任何技能的獲得都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與磨練。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可有效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他們能學、會學、愛學,真正學會英語并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