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作家李敖罹患腦瘤不治,于3月18日離世,享年83歲。他的最后一條微博停留在2018年2月1日,是為慶?!独畎阶詡鳌返某霭姘l(fā)行。這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在簡介中寫道“這可能是他最后一部自傳”,現(xiàn)在,“可能”二字被劃去。
李敖1935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時“九一八”事變不到4年,為了不做亡國奴,全家遷至北平,然而不久又是“七七事變”,最終于1949年舉家遷臺。80歲的時候,李敖說:“我立志要活到一百歲;但可以前瞻一百,總結(jié)八十……我要用我的八十定性、定位,顯靈給人,使人感到,后世的子孫,很難想象‘這世界上曾經(jīng)走過這樣一位血肉之軀’?!?/p>
和微博名“哈囉李敖”一樣瀟灑,《李敖自傳》40多萬字,李敖以幽默詼諧的筆調(diào),筆記體的形式,記錄了一生中的點滴片段:在北京上小學,在臺灣上中學、上大學,談戀愛,追姑娘,寫文章,出書,坐牢,被梁實秋拒絕,被錢穆賞識,受胡適幫助……
《李敖自傳》責任編輯付如初說:“李敖是一個太特殊的人物,他與‘五四’時期的人物,比如李濟、梁實秋等都有過直接接觸;與嚴復的孫子嚴僑也關(guān)系密切——嚴僑是共產(chǎn)黨,最早在李敖心里種下了左傾的種子。所以說,李敖是一個銜接,是銜接舊時代和新時代的一代文人,同時又是銜接大陸和臺灣的一代文人?!?/p>
楊瀾曾于1999、2001、2010年3次在臺北采訪李敖,“最佩服他的,不是唇槍舌劍,而是做學問的刻苦”。李敖17歲時一頭扎進中國古典著作中,可以挑出錢穆的錯誤,后來又研究西方的文史哲著作,在沒有電腦的時代,對知識的歸納搜索本領(lǐng)達到令人驚嘆的水平。楊瀾在采訪時問過他關(guān)于生死的問題,李敖說:“哈哈,我從不傷感。傷感是一種負面情緒,它剛一出現(xiàn),我就把它消滅掉了!”
去年查出腦癌后,李敖寫下了一封絕筆信,信中透著少見的溫情:“我這一生當中,罵過很多人,傷過很多人;仇敵無數(shù),朋友不多。醫(yī)生告訴我:你最多還能活3年,有什么想做、想干的,抓緊!我就想,在這最后的時間里,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作個告別,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nèi)松凶詈笠淮螘?,‘再見李敖’之后,再無相見?;蛟S我們之前有很多殘酷的斗爭,或許我們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希望通過這次會面,能讓我們都不留遺憾。不留遺憾,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