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波
在許多中國人眼里,日本是一個小國。但從人口的角度來講,日本有約1.27億人,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是排名前十的大國。人一多,不同地區(qū)的人自然顯現(xiàn)出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就像北京人和上海人不同一樣,日本的東京人也與大阪人迥異——就連乘自動扶梯,也是東京人站左邊,大阪人站右邊。有一種說法是,因為過去的江戶(即東京)擁有許多武士,而武士大多將刀劍佩戴在身體左側(cè),用右手拔刀,因此為了便于拔刀,習慣站在左邊;大阪則自古是商業(yè)城市,最多的是商人,而商人右手拿算盤,因此習慣站在右邊。還有一種說法是,1967年大阪出現(xiàn)了第一條自動扶梯,并在3年后舉行了世界博覽會。為了方便外國游客,大阪按照國際慣例,實施了自動扶梯右側(cè)站立的規(guī)則,并固定下來。
東京人與大阪人的不同還體現(xiàn)在時間觀念上。日本著名鐘表公司“精工”曾做過一個調(diào)查,其中有這么一個問題:“從點菜到把菜端上來,你能夠在餐館心情較好地等待多長時間?”回答“30分鐘以內(nèi)”的人中東京人占12%、大阪人僅占3%。由此看出,大阪人要比東京人急躁。這種時間觀上的不同體現(xiàn)在多方面。比如到銀行取錢時,東京人會規(guī)矩地排隊等待,大阪人則在排隊時探頭探腦,好像在問:“怎么還沒有完?”再比如過馬路時,東京人會左右張望一下再過人行道,大阪人則急沖沖地就走了過去。
一家日本電視臺在東京和大阪各選了一個24小時便利店做了一個測試節(jié)目:派演員假扮顧客去插隊。插隊前,演員會征求排隊顧客的同意:“我有急事,又只買一包煙,讓我先買行嗎?”日本人一般不會拒絕這種請求。但戲劇性的情節(jié)在后頭。當售貨員收款時,音樂突然響起。售貨員故作驚喜地喊:“祝賀您,您是我們店第100萬位客人,可以去公司總部領(lǐng)取一輛跑車?!蓖膺@名“獲獎者”插隊的東京人,會一臉苦笑地認命。那大阪人呢?他跟售貨員大聲抱怨:“那獎本來應該是我的!讓他插隊買煙可以,大獎不能讓他拿?!本退恪矮@獎者”要離開,大阪人也抓住他不讓走,非要分一半不可。
我在日本20多年,總體感覺是,東京人比較安靜,在意別人的想法,所以講話委婉,讓人覺得溫和、有禮。而大阪人喜好熱鬧,為人熱情,不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有話就直說,經(jīng)常會嚇你一大跳,但也正因為開放的性格,出了很多笑星和“侃爺”。乘坐出租車時,東京的司機基本處于無語的狀態(tài),而大阪的司機會熱情地招呼,甚至能和你聊上一路。
東京人和大阪人之所以會形成不同的性格,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是因為東京人多為公務員和大公司總部職員,所以做事謹小慎微、保守內(nèi)斂,而大阪人做生意的多,民風奔放大膽。受到商人文化的影響,大阪人買東西喜歡殺價,要知道如果你在東京和店家討價還價,店家會認為:“這個人怎么這么沒素養(yǎng)?”這么一比,我覺得啊,還是大阪人比東京人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