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新遠
不少人曾問我:“你焦慮嗎?”我一般都回答:“沒有什么可焦慮的?!蔽沂墙?jīng)受過苦日子的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上了我以前希冀的生活,最壞的情況不過是重新變得一無所有。
我常想,人為什么去賺錢?當然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我同許多人一樣有虛榮心,被他人認可的欲望甚至更強烈。
這與我童年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在特殊時期,父親被錯認為有“土匪”歷史,因而在老家衡陽沒了工作,一家人被下放到農(nóng)村。冬天,村里人偷走了我們家的棉被,就是為了將我們趕走。母親只得帶我們流落到城里,成了黑戶。我們沒有布票、糧票,沒有住的地方。母親去糧站免費幫忙打掃衛(wèi)生,就是為了在掃地的時候搜集米袋里漏出來的米粒。
童年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的童年是黑色的,心里的底色絕對紅不起來。然而,人與人最大的區(qū)別是如何改變這種底色,所以我早年拼命讀書,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
當年,考上大學是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我這個長期讓左鄰右舍瞧不起的人卻考上了。于是,從學校放假回家時,我就將那個鮮紅的?;談e在身上,故意在人群里走來走去。但很快,我就對這種表演沒有了興趣。
我也努力賺錢,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和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是現(xiàn)在,我不再那么在意外人對我的評價。最典型的例子是,每當我大姐自豪地向別人介紹我在北京如何如何時,我一定會當面告訴別人,不要相信,那是吹的,我只是一個在北京混街頭的讀書人。
2017年過去了,社會雖然有缺陷,卻在不斷進步。我目睹了它的成長,也為此感到欣慰,正如我從一個流浪家庭的兒子走到現(xiàn)在一樣,我想,時間終會抹去我們的焦慮。(摘自《廉政瞭望》2018年第1期圖/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