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元代貨幣在海外貿(mào)易中的流通

      2018-04-11 02:17:22吳晶晶
      大連民族大學學報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紙鈔銅錢金銀

      吳晶晶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 政法與歷史學院,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00)

      有元一代,海外通商的國家或地區(qū)東到東亞,南至東南亞,西南抵印度洋沿岸諸地,西達非洲,西北經(jīng)地中海通歐洲,地域之廣博,貿(mào)易之頻繁,均屬中國古代海外貿(mào)易史的頂峰。海外貿(mào)易發(fā)展盛況空前,貨幣成為元代對外貿(mào)易交往的“媒介”,在舶商與外商之間暢通無阻,其發(fā)揮的作用不言而喻?,F(xiàn)今學術(shù)界對元代貨幣的研究多注重國內(nèi),相比海外較少。本文在史實記載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以往研究成果,通過著重闡釋三個方面即元代貨幣的國內(nèi)發(fā)行概況與海外流通情況、市舶則法中關(guān)于貨幣的禁運規(guī)定、對元代和通商國家的影響,復原歷史面貌,理清發(fā)展脈絡(luò),試對元代貨幣在海外貿(mào)易中的流通做一個全方位探析。

      一、 元代貨幣的國內(nèi)發(fā)行概況與海外流通情況

      1.紙鈔。元朝是中國首次在全國范圍內(nèi)通行紙鈔的王朝,終元之世共有六位統(tǒng)治者發(fā)行過紙鈔,具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建元前發(fā)行的地方性流通紙鈔。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實(何實)以絲數(shù)印置會子”[1]。太宗八年(1236年),“詔印造交鈔行之”[2]。十二年(1240年),“(劉肅)及行楮幣,公私賴焉”[3]。憲宗三年(1253年),“又立交鈔提舉司,印鈔以佐經(jīng)用”[4]。該階段發(fā)行的紙鈔由于名目不同,鈔值不穩(wěn),通行范圍只包含蒙元統(tǒng)治區(qū)及被征服區(qū),不得出境;第二階段,建元后發(fā)行的全國性流通紙鈔。世祖中統(tǒng)元年(1260年),“始造交鈔,以絲為本”[5]。同年,“又造中統(tǒng)元寶鈔”。至元十二年(1275年),“添造厘鈔”[5]。至元十五年(1278年),“以厘鈔不便于民,復命罷印”[5]。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遂改造至元鈔”[5]。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改造至大銀鈔”[5],待仁宗即位,下詔罷廢。順帝至正十年(1350年),重印中統(tǒng)鈔,“至元寶鈔,通行如故”[6]。此階段發(fā)行的紙鈔是金銀復本位制(中統(tǒng)交鈔除外),為保證順利通行,元廷制定了一系列較為完備的管理措施包括規(guī)定紙鈔為法幣且無限法償、嚴格控制發(fā)鈔量并保有充足的鈔本準備金、設(shè)立專門管理機構(gòu)頒行管理條例、積極防偽控制物價穩(wěn)定幣值。

      元鈔由于信譽保值,不僅給國內(nèi)經(jīng)濟帶來了極大便利,還流往海外在異域暢行,逐漸成為共享資源,在國際貿(mào)易中承擔起“世界貨幣”的職能。據(jù)《元史》載,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遣馬速忽、阿里赍鈔千錠往馬八圖求奇寶”[7]。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高麗忠烈王派人前往益都府,以麻布一萬四千匹兌換紙鈔,請求通商。一些國家或地區(qū),元鈔與當?shù)刎泿艃稉Q形成匯率,受到貿(mào)易雙方青睞。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中記述,交趾“民間以六十七錢折中統(tǒng)鈔一兩。官用止七十為率”[8]。此外,諸如烏爹、羅斛等當?shù)刎泿哦寂c元鈔有固定匯率。

      2.銅錢。元代規(guī)定紙鈔為主幣,為平準鈔法曾多次下令廢止銅錢,又因銅原料受限、鑄造成本高、易磨損不便攜帶等因素,導致銅錢在市面上流通較少。但銅錢流通歷史悠久徹底摒棄實屬困難,所以元廷還是保存了銅錢作為輔幣的功能。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法幣,朝廷官鑄,可以流通,包括年號錢、紀年錢、紀值錢、權(quán)鈔錢等。另一種是厭勝錢,有官鑄亦有私造,用于壓邪攘災和喜慶祈福,不能流通,包括供養(yǎng)錢、廟宇錢、生肖錢、花錢等。前者使用普及,鑄造相對較多,后者用途單一,受眾范圍較窄。上述兩類銅錢,元代每位統(tǒng)治者當政時期都發(fā)行過,在此不加贅述。[9]特殊的鑄幣發(fā)行在《元史》中有三次記錄,都服務于革新鈔法:第一次是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盧世榮主持理財改革時奏請“括銅鑄至元錢(至元通寶),及制綾券,與鈔參行”[10];第二次是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變革鈔法時,鑄銅錢二等,“其錢曰至大通寶者,一文準至大銀鈔一厘;曰大元通寶者,一文準至大通寶錢一十文”[5];第三次是順帝至正十年(1350年),當時物重鈔輕,鈔法虛弊,朝廷下令“仍鑄至正通寶錢與歷代銅錢并用,以實鈔法?!盵6]。

      元代冶煉技術(shù)先進,制造的銅錢精美,深得外國人喜歡。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日本遣商人持金來易銅錢,許之”[11]。十九年(1282年),“以鈔易銅錢,令市舶司以錢易海外金珠貨物”[12]。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有日本商船本意投往慶元購買銅錢、藥材、香貨等物,卻遭風劫在平陽州停泊。[13]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日本將軍足利直義派了兩條船來中國貿(mào)易,規(guī)定不管賺錢與否,回去一定要繳銅錢五千貫,以建造天龍寺。以后每年派遣天龍寺船,往來中國”[9]。元朝的周邊國家或地區(qū),商業(yè)活動中同樣使用銅錢,如交趾、爪哇等,應該也是通過海外貿(mào)易流出去的。

      3.金銀。金銀身為貴金屬在流通領(lǐng)域一直受到人們追捧,早在汗國時期,金銀與紙鈔參行,建元后朝廷將金銀集中轉(zhuǎn)做鈔本,與紙鈔相權(quán),并且多次下令禁止于民間通行(此處僅指貨幣,不包含社會生活等其他用途),為防止私下交易專門頒行鈔法整治條畫對非法行為做出相應的懲處細則。元朝實行的是金銀復本位制,規(guī)定可持鈔自由兌換金銀。中統(tǒng)鈔發(fā)行時,互兌價例是:“課銀每定:入庫價鈔一百二兩五錢,出庫價鈔一百三兩。白銀每兩:入庫價鈔一兩九錢五分,出庫價鈔二兩?;ㄣy每兩:入庫價鈔二兩,出庫價鈔二兩五分。赤金每兩:入庫價鈔一十四兩八錢,出庫價鈔一十五兩”[14],差價即手續(xù)費;至元寶鈔發(fā)行時,互兌價例是:“每花銀一兩,入庫官價至元寶鈔二貫,出庫二貫五分。白銀各依上買賣。課銀一定,官價寶鈔二定,發(fā)賣寶鈔一百二貫五百文,赤金每兩價鈔二十貫,出庫二十貫五百文”[14];至大銀鈔發(fā)行時,“每一兩準至元鈔五貫,白銀一兩,赤金一錢”[5]。金銀互兌價例通常是一比十,產(chǎn)金區(qū)略低些,有一比八、一比六、一比五等不同比價。

      元朝的海外貿(mào)易中金銀使用頻繁,舶商用金銀在海外博易物貨,外商帶金銀來元朝兌換紙鈔以通貿(mào)易。世祖至元十年(1273),“詔遣札術(shù)呵押失寒、崔杓持金十萬,命諸王阿不合市藥獅子國”[15];至元十四年(1277年),日本商人攜帶黃金來元朝博易銅錢;舶商在龍涎嶼“貨用金銀之屬博之”[16],明家羅“舶人興販,往往金銀與之貿(mào)易”[17],像這般“貿(mào)易之貨”使用金銀的國家或地區(qū)很多,諸如占城、賓童龍、真臘、文老古、蘇祿、古里地悶、高郎步等等,許多商業(yè)活動都樂于收受金銀。需要作出說明的是,隨著金銀由海外大量涌進國內(nèi),元代的金銀流入量超過輸出量,貿(mào)易始終處于優(yōu)勢地位。

      二、市舶則法中關(guān)于貨幣的禁運規(guī)定

      元代對于海外貿(mào)易中貨幣的禁限原則是不禁紙鈔進出口,唯禁貴金屬出口,以及子進口。朝廷制定這樣的禁限原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其一,紙鈔是元廷發(fā)行的法定貨幣,外商可持鈔在國內(nèi)買賣,舶商在海外貿(mào)易亦能使用,它在商品交換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與金屬貨幣無異;其二,貴金屬金、銀、銅國內(nèi)產(chǎn)量有限,但用途廣泛,常常用于朝廷賞罰、賦稅征收、軍國務資、工匠安置、貯藏、鈔本、皇室貴族購買海外珍寶特產(chǎn)等等,本就供不應求,更加杜絕外流;其三,市面流通的子總價值一旦超多商品總額勢必引發(fā)通貨膨脹,導致鈔法混亂,朝廷多次下令嚴禁私進入云南。

      為貫徹執(zhí)行禁限原則,元廷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制定實行了《市舶則法二十三條》(以下簡稱“至元法”)[20],后于延祐元年(1314年)重新修訂施行了“市舶則法二十二條”(無定稱,以下簡稱“延祐法”)[21],對貨幣進出口與非違行為做出了詳細規(guī)定:(1)至元法第七條“如將帶金銀違禁等物下海,并將奸細歹人回舶,并元委保人及同結(jié)甲人一體坐罪”,延佑法第七條改為“如將帶金銀違禁等物下海,或?qū)⒓榧毚跞嘶夭?,并元委保人及同結(jié)甲人一體坐罪”;(2)至元法第十四條“金、銀、銅錢、鐵貨、男子婦女人口,并不許下海私販諸番物。如到番國,不復前來,亦于元賚去公驗空紙內(nèi)明白開除,附寫緣故。若有一切違犯,止坐舶商船主”。延佑法拆分成第一條和第十九條,第一條改為“金、銀、銅錢、鐵貨、男子婦女人口、絲綿、段疋、銷金、綾羅、米糧、軍器,并不許下海私販諸番。違者,舶商、船主、綱首、事頭、火長,各決壹伯柒下,船物俱行沒官。若有人首告得實,于沒官物內(nèi)壹半充賞。重者,從重論。發(fā)船之際,仰本道廉訪司嚴加體察”。第十九條為“如到番國不復回程,卻于元賚公驗空紙內(nèi)開除,附寫緣故。若有一切違犯,并依前罪,止坐舶商、船主”;(3)至元法第十九條“如番人回還本國,亦于所坐番船公驗內(nèi)附寫將去物貨,不致將帶違禁之物”。延佑法第十九條改為“番人回還本國,亦于所在番船公驗內(nèi)附寫將去物貨,不許夾帶違法之物”;(4)至元法第二十一條“舶商下海開船之際,合令市舶司輪差正官一員,于舶船開岸之日,親行檢視各各大小船內(nèi)有無違禁之物。如無夾帶,即時開洋,仍取檢視官結(jié)罪文狀。如將來有人告發(fā),或因事發(fā)露,但有違禁之物,及因而非理搔擾舶商、取受作弊者,檢視官并行斷罪。肅政廉訪司臨時體察”;延佑法第二十條改為“舶商下海開船之日,仰市舶司輪差正官壹員,親行檢視各各大小船內(nèi)有無違禁之物。如無夾帶,即時放令開洋,仍取本司檢視官重甘罷職結(jié)罪文狀。如將來有人告發(fā),或因事發(fā)露,但有違禁之物,決杖捌拾柒下,解見任,降貳等。受財容縱者,以枉法論。卻不得因而非理搔擾舶商。本道肅政廉訪司嚴加體察”。

      延佑法重申了至元法關(guān)于貨幣的禁限條款,并將違禁品提前到第一條加以強調(diào),結(jié)合兩部則法的相關(guān)條款綜合分析(以下參照至元法試做論列,延祐法與其差異之處另做說明):(1)舶商泛海經(jīng)商,必須請領(lǐng)總司衙門簽發(fā)的公驗(大船專用)和公憑(柴水小船專用),回港時上交市舶司用作征稅標準。公驗后附八張空白紙,泉府司用訖印信,交付綱首,內(nèi)容填寫貨物清單及隨船人員,如有填抄不盡或弄虛作假,許人首告,事發(fā)見官,按漏舶處理,船貨沒官,三分一獎勵舉報人,延佑法改為一半貨物充賞舉報人;(2)舶船開船之前,市舶機構(gòu)指派官員親自上船核實驗憑所錄舶貨,查看有無違禁品,檢視官不得無理刁難舶商。若無夾帶,即可放行。如走私事發(fā)或?qū)碛腥烁姘l(fā),檢視官一起斷罪,肅政廉訪司負責監(jiān)督。延佑法進而規(guī)定,檢視官決杖八十七下,解見任,降貳等,有收受財物縱容者,以枉法罪論處;(3)舶商不得攜帶違禁品出海,倘若不回國須在驗憑內(nèi)寫清緣由。如將違禁品與奸細歹人帶回,委保人及同結(jié)甲人一體坐罪。外商回國販回的貨物同樣需要在驗憑中寫明,不準夾帶違禁品,若有一切非法行為,舶商、船主連坐。延佑法改為舶商、船主、綱首、事頭、火長,各決杖一百七下,船貨充官,如果有人告發(fā),許船貨的一半充賞舉報人。開船之前,本道廉訪司負責監(jiān)督;(4)各處市舶司派遣廉能官迎海對回帆舶船封堵坐押,責令舶船返回原請發(fā)船市舶司,清空船只,舶貨入庫,搜檢隨船人員后才令其上岸。行省、行泉府司、市舶司選派檢抽官員每年定期在船舶回港時到到抽解處所,等待舶船帶來,照例封堵,依次檢查,不準走露消息。監(jiān)抽官不得逾期,非理刁難舶商。

      三、對元代和通商國家的影響

      元代貨幣在海外貿(mào)易中流通,紙鈔主要影響通商國家,相較銅錢影響國內(nèi)經(jīng)濟。

      元代紙鈔是貨幣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的通行范圍不僅限于國內(nèi),還走出國門享譽海外,其世界意義和歷史意義都極為深遠,這在中國古代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史載,中統(tǒng)鈔流通初期,幣值穩(wěn)定,鈔本充盈,具有良好的信譽,朝臣胡祗遹說:“中統(tǒng)建元,鈔法初立,公私貴賤愛之如重寶,行之如流水”[22]。意大利人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元朝時見到國人使用紙鈔,“凡州郡國土及君主所轄之地莫不通行。臣民位置雖高,不敢拒絕使用,蓋拒用者罪至死也。茲敢為君等言者,各人皆樂用此幣,蓋大汗國中商人所至之處,用此紙幣以給費用,以購賞物,以取其售物之售價,竟與純金無別。其量甚輕,致使值十金錢者,其重不逾金錢一枚”[23]。誤以為是“大汗專有方士之點金術(shù)”。類似見聞在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撰寫的《伊本·白圖泰游記》中也有提到。外商販來貨物直接與皇室官府交易,付給紙鈔,外商再用紙鈔購買所需商品轉(zhuǎn)販回國。紙鈔儼然成為了元朝對外交往的“名片”,一些國家甚至效仿元朝發(fā)行自己的紙鈔。波斯乞合都時代、印度的杜格拉克朝、日本的足利將軍時期、高麗等國競相模仿,尤其在波斯,紙鈔的樣式完全仿照元鈔的款式,如在鈔面印上漢字“鈔”,設(shè)立了鈔庫。元鈔成為“信用貨幣”,與各國貨幣掛鉤形成匯率,在貿(mào)易交往中擔負起“世界貨幣”的職能,跟隨鄭和下西洋的費信撰有《星槎勝覽》一書,里面涉及“(暹羅國)以海貝八代錢,每一萬個準中統(tǒng)鈔二十貫”[24],此時明朝已經(jīng)建國,可見元鈔是當時國際商業(yè)往來中通用時間較久的貨幣。

      “以損中國無用之貲,易遠方難制之物”[25]始終是元代堅持奉行的通商原則。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詔行中書省唆都、蒲壽庚等宣布:“諸蕃國列居東南島嶼者,皆有慕義之心,可因蕃舶諸人宣布朕意。誠能來朝,朕將寵禮之。其往來互市,各從所欲?!盵26]統(tǒng)治者積極鼓勵開展海外貿(mào)易,客觀上加速了貨幣流通。日本多次來元朝求購銅錢,為顯示大國地位,盡管是違禁品,依然應允。顯然,這是元廷為招徠日本商人而采取的一種特殊措施。宋代銅錢外泄引發(fā)“錢荒”,元代以此為戒,禁止銅錢出口。即使朝廷屢下禁令,但銅錢外流的情況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許多違禁品照樣下海,防不勝防。特別是海外對銅錢的需求,誘使走私貿(mào)易產(chǎn)生,在沿海地區(qū)舶商們窖藏銅錢,少則十幾斤,多則幾百斤,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光廣東順德縣荔村出土的一批,就達六千多斤。大量銅錢流往海外,屢禁不止,元末紙幣不斷貶值,原因很多,銅錢外流是其中之一。

      猜你喜歡
      紙鈔銅錢金銀
      要是我會鑄造銅錢
      銅錢
      幼兒100(2023年21期)2023-06-21 02:20:54
      你知道古代圣旨和紙鈔是怎樣防偽的嗎
      科學大眾(2021年9期)2021-07-16 07:02:42
      燃情歲月金銀潭
      海峽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8
      銅錢草
      “三八”節(jié),來自金銀潭醫(yī)院的最美心愿
      海峽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7:44
      昔日“氣死龍王爺” 如今變身金銀山
      銅錢草上的小洞
      民國時期紙鈔上的防偽暗記
      德珍:畫夢里千年金銀錯
      火花(2015年5期)2015-02-27 07:41:57
      阜新市| 鄢陵县| 临桂县| 临夏县| 揭阳市| 遵化市| 辽阳市| 裕民县| 张家川| 明星| 哈密市| 贵德县| 华池县| 曲水县| 大悟县| 龙川县| 隆回县| 乳山市| 江阴市| 鹿邑县| 淳安县| 吴桥县| 科技| 营山县| 繁昌县| 兴安盟| 高陵县| 通许县| 铁岭县| 萨迦县| 竹溪县| 山东| 松滋市| 瓮安县| 建昌县| 长顺县| 班玛县| 阜城县| 信丰县| 聂拉木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