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傳學,柳廷俊
(河海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黨的十九大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代重任,“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雹倭暯剑骸稕Q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頁。要完成“過河”的任務,就要解決“舟”和“橋”的問題。離開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無法有效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早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石,是共產黨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一項重要的戰(zhàn)略任務。要完成好這一重要任務,就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準確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迫切要求,全面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更加能動地推動這項工作。
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用十二個詞來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分精煉,便于識記。但是精煉的東西一般比較抽象,而抽象的東西容易造成解釋多樣化,甚至造成誤讀。事實正是如此,由于這些價值觀尤其是“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在西方國家長期宣傳,以至于有人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西方國家宣揚的“普世價值”沒有什么區(qū)別,造成嚴重誤讀。要避免這種情況,必須借助于科學方法對價值觀加以分析。
一般的概念要置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之中進行解讀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馬克思指出:“哪怕是最抽象的范疇,雖然正是由于它們的抽象而適用于一切時代,但是就這個抽象的規(guī)定性本身來說,同樣是歷史條件的產物,而且只有對于這些條件并在這些條件之內才具有充分的適用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頁。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們的一切法律、政治、哲學和宗教等等觀念歸根結底都是從他們的經濟生活條件、從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產品交換方式中引導出來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48頁。一定的社會價值觀產生于一定的生產方式,因此價值觀只有聯(lián)系特定的生產方式才能得到正確理解。馬克思指出,平等和自由的觀念在古代就有,但它和資產階級倡導的平等和自由完全不同,現(xiàn)代意義上的平等和自由恰好是古代的自由和平等的反面?!肮糯淖杂珊推降惹∏〔皇且园l(fā)展了的交換價值為基礎,相反地是由于交換價值的發(fā)展而毀滅。”*《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頁。在古希臘,柏拉圖也談自由、公正,不過他所說的自由公正與奴隸沒有關系,只有少數(shù)自由民才享有自由,奴隸只是會說話的工具。自由民有強制奴隸勞動的“自由”。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不再是強制勞動,而是工人自由地出賣勞動力,做一天活拿一天工資。資產者認為這是公正平等的,“難道資產者不是斷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嗎?難道它事實上不是在現(xiàn)今的生產方式基礎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嗎?”*《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頁。但在馬克思看來這極其不公正,因為資產者無償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頁。在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只能享有“出賣勞動力的自由”,平等就是“勞動力交換的平等”。民主也只是為少數(shù)人所享有,“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是一種殘缺不全的、貧乏的和虛偽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數(shù)人享受的民主。”*《列寧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1頁。因此,資本主義社會所標榜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只要與經濟關系聯(lián)系在一起,就立刻顯現(xiàn)出它們的真實含義。
對于“愛國”“友善”“和諧”等價值觀同樣需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進行解讀?!皭蹏辈⒉痪哂衅者m性價值,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其內涵差別很大,甚至相反。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分析了“愛國主義”的內涵,區(qū)分了不同性質的“愛國主義”。“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愛國主義’,有我們的愛國主義。對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愛國主義’,共產黨員是必須堅決地反對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0頁。“友善”“和諧”價值觀在西方國家表現(xiàn)為廣泛宣傳的“博愛”。早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宣揚“愛”“博愛”的思想家非常多。唯物主義者費爾巴哈想建立一種倡導人與人之間的“愛”的宗教。他竭力夸大愛的社會作用,宣揚愛是一個創(chuàng)造奇跡的神。無獨有偶,德國“真正的社會主義”者也持同樣的觀點。1846年1月5日,“真正社會主義者”在紐約出版了德文周報《人民論壇報》,其主筆是該派代表人物——德國新聞工作者海爾曼·克利蓋。他在將近一年時間里連續(xù)發(fā)表文章揭露當時社會不公正的狀況,積極宣傳共產主義。然而海爾曼·克利蓋認為共產主義就是“愛”的教育。他在《告婦女書》中,宣稱“婦女是愛的祭司”“愛的使徒”,而認為男人利欲熏熏,爭權奪利,是災難和動亂的制造者,把世界變成了“恨的王國”,所以世界需要婦女來拯救。怎么拯救呢?克利蓋認為用“愛”來拯救。他告誡婦女,“只要你們利用自己的影響,整個腐朽的恨的王國就會垮臺而讓位給新生的愛的王國,……愛和自制可以獲得一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頁。恩格斯嚴厲批判這種不分階級、不分群體的“愛”,指出這種愛是為一切社會、一切民族、一切階級、一切時代設計出來的,因此它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都不適用。對于“真正的社會主義”者企圖把共產主義學說歸結為關于“愛”的多情善感言詞,馬克思、恩格斯憤然指出這是在共產主義的招牌下販賣基督教的骯臟貨色。1847年6月,在倫敦舉行的正義者同盟改組大會上,馬克思、恩格斯提出把“人人皆兄弟”改為“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叭巳私孕值堋斌w現(xiàn)的是資產階級博愛思想,而“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則強調“愛”是具體的、歷史的,沒有什么超越階級的“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于思想上層建筑,它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反映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價值追求。在社會主義社會,由于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人民群眾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新的經濟基礎賦予核心價值觀全新的內涵?!案粡姟⒚裰?、文明、和諧”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價值準則。只有聯(lián)系具體的經濟基礎才能劃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其他性質社會價值觀的本質區(qū)別,準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價值觀像空氣一樣彌漫在我們周圍,每時每刻都在影響人們思想。在思想領域沒有真空地帶,不同的價值觀相互交織、相互滲透。“思想文化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就必然會去占領;社會主義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就必然會去占領?!?《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1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輿論領域大致有紅色、黑色、灰色‘三個地帶’。紅色地帶是我們的主陣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帶主要是負面的東西,要敢于亮劍,大大壓縮其地盤;灰色地帶要大張旗鼓爭取,使其轉化為紅色地帶?!?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求是》,2016年第9期。紅色地帶代表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灰色地帶和黑色地帶代表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紅色、黑色地帶相互對立、此消彼長,這種態(tài)勢將長期存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可以深刻洞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擴大紅色陣地迫切要求。
1.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存在容易滋生以利己為核心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敖y(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頁,第289頁。我國是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本質體現(xiàn)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筑在這一經濟基礎之上。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當前經濟結構中,除了公有制經濟之外,還存在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成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和發(fā)展的不平衡性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fā)展留下了廣闊的空間。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持增長、促進創(chuàng)新、擴大就業(yè)、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時必須清醒看到非公有制經濟并非社會主義經濟,它容易滋生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拜金主義等社會意識,形成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深刻闡述了建立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共有的社會意識是“利己觀念”?!澳銈?資產階級——引者注)的利己觀念使你們把自己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從歷史的、在生產過程中是暫時的關系變成永恒的自然規(guī)律和理性規(guī)律,這種利己觀念是你們和一切滅亡了的統(tǒng)治階級所共有的?!雹堋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頁,第289頁。這種利己觀念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因此,建筑在非公有制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造成消極影響。
2.意識形態(tài)歷史繼承性給價值觀教育帶來消極影響。意識形態(tài)一旦形成就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不是憑空而來,它與之前的社會思想文化存在繼承關系。恩格斯指出:“歷史思想家在每一科學領域中都有一定的材料,這些材料是從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維中獨立形成的,并且在這些世代相繼的人們的頭腦中經過了自己的獨立的發(fā)展道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7頁,第732頁。當然,這種繼承存在兩種可能,一是汲取歷史的精華,二是承襲歷史的糟粕。在一定歷史時期起進步作用的意識形態(tài),都是在批判繼承先前歷史材料有價值成分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比如,西歐文藝復興運動時期思想家宣稱自己的任務是恢復被神學和教會扼殺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實際上他們是依照新興資產階級的意愿對古希臘、羅馬文化進行重新選擇和加工。文藝復興時期他們大力弘揚古希臘、羅馬世俗文化中關于關心人、尊重人的進步思想,提倡人性,反對神性,提倡人權,反對神權,提倡知識,反對愚昧,表達了資產階級的價值追求。與之相反,先前意識形態(tài)中的糟粕也可以被承襲下來。恩格斯曾經對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美國進行評論,指出美國在意識形態(tài)上繼承大量的歷史糟粕?!懊绹且粋€獨特的國家,它是沿著純粹資產階級的道路發(fā)展起來的,沒有任何封建的舊東西,但在發(fā)展過程中卻從英國不加選擇地接受大量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的意識形態(tài)殘余,諸如英國的習慣法、宗教、宗派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22頁。我國是有著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家,以特權、等級為核心的封建主義思想文化根深蒂固。鄧小平指出:“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tǒng)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tǒng)很少?!?《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頁。封建社會生產關系已經被消滅,但封建思想糟粕并沒有隨著舊生產關系的消滅而立刻絕跡。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繼承性,這些思想糟粕仍然會在新的社會形態(tài)下繼續(xù)存在,甚至會以新的形式沉渣泛起、粉墨登場,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消極影響。
3.異質性意識形態(tài)要素相互作用嚴重制約了價值觀教育效果。恩格斯晚年豐富和發(fā)展了歷史唯物主義。針對有人認為唯物史觀就是經濟決定論的論調,恩格斯指出,經濟條件歸根到底制約著歷史的發(fā)展,但經濟因素并不是唯一決定因素?!罢?、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fā)展是以經濟發(fā)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fā)生作用?!雹堋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7頁,第732頁。表明意識形態(tài)各個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共同對經濟基礎產生重要的能動作用?!罢巍⒎?、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意識形態(tài)要素相互作用是歷史唯物主義重要原理,體現(xiàn)了意識形態(tài)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當各要素協(xié)同發(fā)展,形成合力,則會對經濟基礎產生正面的能動作用。當各要素之間相互掣肘,內耗增大,對經濟基礎產生消極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必然體現(xiàn)在“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要素之中。各意識形態(tài)要素形成強大合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才能深入持久,入腦入心。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ヂ?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使人們信息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在信息開放的環(huán)境之中,西方國家的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要素將對我國政治、哲學、法律、文學、藝術等意識形態(tài)要素產生負向作用,嚴重消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迫切而重要的任務。在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要從經濟基礎、思想上層建筑要素、人民群眾利益和群眾的主體功能四個方面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
1.重視經濟基礎的決定功能,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把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個人的價值準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不僅需要運用教育引導、輿論宣傳等方法,還要重視經濟基礎的決定功能。馬克思在批判青年黑格爾派曾經指出:“意識的一切形式和產物不是可以通過精神的批判來消滅的,不是可以通過把它們消融在‘自我意識’中或化為‘幽靈’‘怪影’‘怪想’等等來消滅的,而只有通過實際地推翻這一切唯心主義謬論所由產生的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才能把它們消滅?!?《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頁。表明現(xiàn)實社會關系在消除各種謬論中的決定作用,因為人們的意識是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社會關系的改變而改變。1869年9月,共產國際巴塞爾代表大會召開,在大會上巴枯寧妄圖通過“廢除繼承權是社會革命的起點”的口號。馬克思指出這個口號是錯誤的,因為財產繼承權本質上屬于上層建筑。“同其他所有的民法一樣,繼承法不是現(xiàn)存社會經濟組織的原因,而是這種經濟組織的結果,是這種經濟組織的法律結果,這種經濟組織是以生產資料即土地、原料、機器等的私有制為基礎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頁,第88頁。“我們應當同原因而不是同結果作斗爭,同經濟基礎而不是同它的法律的上層建筑作斗爭?!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頁,第88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解決價值觀教育的問題不能僅僅局限于上層建筑領域,而要延伸到經濟基礎之中。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人民群眾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厚的物質基礎,因此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堅決抵制全盤私有化思潮。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中,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不動搖,讓公有制經濟成為一種“普照的光”,改變其他經濟成分的色彩和特點,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生產中的積極作用,努力減少其在思想建設中帶來的消極影響?!氨仨毢敛粍訐u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fā)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48頁。只有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建筑其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在群眾頭腦中深深扎根。
2.發(fā)揮意識形態(tài)要素的整體功能,匯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強大動力。意識形態(tài)是由多個要素組成的有機系統(tǒng),各個要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經濟基礎。整體的功能并不等于組成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協(xié)作把許多力量融合為一個總的力量而產生的新力量。”*《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9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一條紅線貫穿于政治思想、法律、哲學、文學、藝術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要素之中。各個要素形成合力才能發(fā)揮最大效能。列寧曾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整塊鋼”鑄成的,決不可去掉任何一個基本前提、任何一個重要部分。否則就會“一爪落網,全身被縛”,落入資產階級反動謬論的懷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要素應該也是“一整塊鋼”,決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體現(xiàn)在政治思想、法律、哲學要素之中,也要體現(xiàn)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之中。如果要素之間功能相互抵觸,就會從總體上消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作用。在和平時代,文藝作品以其形象性、生動性、通俗性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觀看文藝演出、參加文藝活動、閱讀文藝作品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xiàn)地體現(xiàn)在文藝創(chuàng)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3頁。如果在文藝作品宣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觸的價值觀,就會侵蝕社會主義文藝陣地,進而影響人們對社會主義“政治思想、法律、哲學”等意識形態(tài)要素的認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每個要素都要同向發(fā)力,充分發(fā)揮意識形態(tài)要素的整體功能,批判各種錯誤思潮,共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3.注重利益機制的協(xié)調功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大眾認同。利益問題是馬克思走向歷史唯物主義的橋梁,也是他深入認識社會現(xiàn)實的切入點。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思想與利益的密切關系,指出利益因素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百Y產階級在1789年革命中的利益決不是‘不合時宜的’,它‘贏得了’一切,并且有過‘極有影響的成效’,盡管‘激情’已經煙消云散,盡管這種利益用來裝飾自己搖籃的‘熱情的’花朵也已經枯萎。這種利益是如此強大有力,以至勝利地征服了馬拉的筆、恐怖主義者的斷頭臺、拿破侖的劍,以及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受難像和波旁王朝的純血統(tǒng)?!?《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頁。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隱藏在資產階級法律、道德和宗教背后的利益實質?!胺?、道德、宗教在他們看來全都是資產階級偏見,隱藏在這些偏見后面的全都是資產階級利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于思想上層建筑,要讓群眾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在于理論本身邏輯多么嚴密,而在于理論是否能夠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必然會使自己出丑。黨的十九大報告在談到前進道路上存在的困難和挑戰(zhàn)時指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巨大,群眾在就業(yè)、教育、醫(yī)療、居住、養(yǎng)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頁,第43頁。解決好這些實際問題是群眾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黨和政府要把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作為奮斗目標,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中有更多獲得感。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4.尊重群眾的主體功能,激發(f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生動力。唯物史觀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既是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也是指導工作、制定決策的重要方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中,人民群眾既是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對象,也是價值觀實踐的主體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群眾思想中長期扎根并能得到持久踐行,必須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功能,促進自我教育,激發(f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生動力。教育是知、情、意、行的轉化過程,“知”是前提,“行”是目的,“情”和“意”是內生動力的源泉。自我教育是激發(fā)自身內生動力的重要形式。毛澤東提倡人民群眾“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是民主的即說服的方法,而不是強迫的方法。”*《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6頁?!罢f服的方法”就是要求群眾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自覺參與社會實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和領悟核心價值觀。結合日常生活、挖掘身邊典型有助于發(fā)揮群眾的主體功能,從細節(jié)入手、從小事著手可以有效促進群眾自我認知、自我教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社會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真切感受到這些變化。如果群眾之間能夠相互教育、相互啟發(fā)、相互比照,放大感知效應,必能有效生成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內生動力。近年來,在群眾中涌現(xiàn)出來“最美教師”“最美醫(yī)生”“最美司機”等道德模范和先進典型,他們來自于普通群眾之中,立足于平凡崗位,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追求。挖掘這些身邊榜樣和凡人善舉有助于營造崇善尚美的社會氛圍,同時也讓群眾感到先進人物的可親、可敬、可學,“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雹萘暯剑骸稕Q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頁,第43頁。身邊的先進人物是群眾中的一員,他們的事跡必然會引起群眾的自我評價,激發(fā)比學趕超的熱情,在此基礎上群眾很容易提出自我新要求,形成自我新認識,從而把學習先進人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覺持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