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規(guī)則的改變,相機的套裝鏡頭再也不是鏡頭中的魚腩部隊。新一代套頭不僅在功能上日漸完善,畫質方面也有了長足進步。我們接下來就將為你推薦其中8只具有代表性的鏡頭,并為你解讀它們所代表的技術發(fā)展方向。
佳能相機套頭推薦/索尼相機套頭推薦/尼康及富士相機套頭推薦/M4/3系統(tǒng)相機套頭推薦/套頭進化的四大關鍵技術/逼近專業(yè)的套頭
佳能相機套頭推薦
佳能豐富的相機和鏡頭群提供了大量選擇,即使是套頭也有很多種。下面列出的幾種是我們的推薦,也是適用范圍最廣的選擇。
非全副的絕配
佳能EF-S 18-1 35mm F3.5-5.6 IS USM
對焦快 視頻優(yōu)化拍攝 畫質不錯
作為隨佳能EOS 80D推出的套裝鏡頭,EF-S 18-135mm F3.5-5.6 IS USM的功能可謂相當全能。它不僅具備等效29-216mm的焦距范圍,覆蓋廣角與長焦,還具備1片UD鏡片和1片非球面鏡片的特殊鏡片組合,畫質相當出色。這只鏡頭還搭載了佳能的光學防抖系統(tǒng),可以補償約4級快門速度。但最重要的是,這只鏡頭具備快捷的NANO USM超聲波馬達。正是這一馬達系統(tǒng),還造就了這只鏡頭的另一項獨特功能——視頻拍攝。
這只鏡頭的底部具備變焦齒槽和電動變焦的觸點,在搭配需要另購的PZ-E1電動變焦適配器后,能實現(xiàn)順滑的電動變焦效果。由于佳能目前許多機型都具備全像素雙核對焦,視頻拍攝能力很強,因此這只鏡頭的變焦功能可以說是對視頻創(chuàng)作的又一大幫助。讓這只鏡頭更具特色,因此被列入我們的推薦名單之中。
全畫幅入門好選擇
高畫質 輕便 高性價比
佳能EF 24-105mm F3.5-5.6 IS STM
高畫質 輕便 高性價比
提到24-1 05mm鏡頭,人們想到的可能是帶有紅圈的EF 24-105mm F4L IS USM和其第二代產品,而忽略了佳能EOS 6D Mark Ⅱ的套頭EF 24-105mm F3.5-5.6 IS STM。沒有紅圈的后者外形上就更為低調,價格也更加親民,比L版本低了2000-3000元。但低調的外表之下,這只鏡頭的畫質并沒有打太多折扣,各個焦段的表現(xiàn)更是超越了第一代的24-105mm F4L鏡頭,與第二代L級鏡頭的差距也不大。其他功能方面,像光學防抖、適合視頻拍攝的STM馬達、鏡頭變焦鎖等也都具備,完全能滿足多數(shù)用戶的需求。
EF 24-105mm F3.5-5.6 IS STM的另一個優(yōu)勢在重量方面,比最新的第二代L級24-105mm鏡頭輕了近一半,在與EOS 6D Mark Ⅱ這樣的輕量級全畫幅機身搭配時更具優(yōu)勢。從這個角度考慮,這只套頭顯然更加適合不愿意負擔過重的旅行人群。
其他值得推薦的佳能相機套頭
佳能
EF-M18-150ram
F3.5-6.3 IS STM
等效焦距:29-240mm
大變焦 輕便 銀色版
為佳能EOS M無反系統(tǒng)設計的EF-M18-150mm F3.5-6.3IS STM是典型的旅行大變焦鏡頭,但是它的體積卻比多數(shù)同規(guī)格鏡頭要纖細小巧,重量僅300g。畫質方面,由于具備2片非球面鏡片和1片UD鏡片,各焦段下的解像力都很出色,色散控制也屬上佳。難能可貴的是,這只鏡頭還有相機界并不多見的銀色版本,搭配白色或銀黑配色機身時更加相得益彰。
適馬
18-200m m F3.5-6.3
DC MACRO OS HSM
等效焦距:29-320mm
大變焦 輕便 高性價比
屬于適馬C級的18-200mm F3.5-6.3 DOMACROOS HSM重量只有430g,比多數(shù)單反鏡頭都要輕。但光學防抖、超聲波馬達等功能卻一樣不少,同時,這只鏡頭的長焦端也達到了200mm,比原廠套頭的135mm更長,對于動物、風景和其他需要特寫的拍攝題材來說靈活性更高。其不足2000元的售價更是讓其極具性價比。
索尼相機套頭推薦
索尼的鏡頭陣容愈發(fā)完善,下面介紹的幾只套頭都是不久前才發(fā)布的,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無論是功能還是畫質都非常出色,足以對抗傳統(tǒng)的相機豪強。
輕便高畫質的旅行伴侶
索尼E18-135mm F3.5-5.6 OSS
輕巧 高畫質 近攝強
作為目前索尼A6300等APS-C畫幅微單相機的最新套頭,這只E 18-135mm F3.5-5.6 0SS體現(xiàn)了索尼(和其他許多鏡頭生產廠家)在鏡頭設計方面的許多特點。比如更傾向于保證畫面的銳度,而在可以通過后期校正的畸變方面有所妥協(xié)。再比如盡可能縮減體積,降低重量,以符合旅行人群的需要。
具體來看,這只E 18-135mm F3.5-5.6 OSS在全焦段的銳度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但是廣角端的畸變和暗角比較明顯,需要結合機身的自動校正來使用。它的近攝能力也很出色,0.29倍的放大倍率已經(jīng)可以將很小的物體充滿畫面了。在旅行時,這樣的近攝能力能讓這只鏡頭適用于更多的拍攝題材,特別是用來獲得更明顯的背景虛化效果。總之,這只鏡頭的實用性相當不錯,是索尼非全畫幅機身用戶的好詵擇。
索尼全畫幅相機套頭推薦
索尼FE 24-105mm F4G OSS
同規(guī)格最佳畫質 比較輕巧
雖然并非套裝鏡頭,但是24-105mm這個規(guī)格讓索尼FE24-105mm F4G OSS成為了與其他家同規(guī)格套頭對比時的直接目標,它也很適合作為索尼A7RM3、A7RM2等高畫質全畫幅微單相機的搭檔,因為它的優(yōu)點非常簡單直接——在24-105mm或24-120mm全畫幅鏡頭中,這只鏡頭能提供最好的畫質表現(xiàn)。
同時,它還具備光學防抖、超聲波馬達、防塵防潮性能、可自定義功能按鍵等用戶喜聞樂見的功能和配置,體積和重量也控制得相當不錯。當然,它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昂貴的售價。目前9999元的官方報價,讓它比同類鏡頭普遍高出一大截。所以這只鏡頭更適合那些對畫質有著極高要求的專業(yè)攝影師和攝影發(fā)燒友,對普通用戶來說,或許低端一些的鏡頭更劃算。
其他值得推薦的索尼相機套頭
索尼
FE 24-240mm
F3.5-5.6 OSS
等效焦距:29-320mm
相對輕便 大變焦
如果你使用的是索尼的全畫幅微單相機,并且更看重大變焦范圍而非畫質,那么FE 24240mm F3.5-5.6 OSS應該是你的不二之選。這只原廠鏡頭提供了240mm的長焦端焦距,并具備光學防抖功能,目前還沒有類似焦段的鏡頭問世。它能讓你在旅行中拍攝從風光到動物的寬廣題材范圍。當然,這只鏡頭5050元的官方價格不算很低,畫質也比24-105mm這類鏡頭略遜一籌。
騰龍
18-200mm F3.5-5.6 Di Ⅲ VC
等效焦距:27-300mm
大變焦 輕便 高性價比
這是騰龍專為索尼非全畫幅微單相機推出的大變焦鏡頭(也有同規(guī)格的其他卡口單反相機型號)。它的體積和重量都略大于索尼自家的18-135mm鏡頭,但焦距也更長,對于更喜歡使用長焦進行拍攝的用戶來說,這只鏡頭更為合適,售價方面也比原廠更低。只不過由于推出較早,在畫質上與原廠18-135mm鏡頭還存在一定差距。
尼康及富士相機套頭推薦
尼康套頭依然是經(jīng)典款值得推薦,反觀富士的無反相機鏡頭則新品迭出,其中值得推薦的型號相當豐富,我們甄選的是其中最新也最具特色的一只。
寶刀不老的準專業(yè)鏡頭
尼康AF-S尼克爾24-120mm F4G ED VR
變焦比 高畫質 性價比
與多數(shù)對手24-105mm的變焦范圍相比,尼康這只鏡頭的長焦端更長一些,達到了120mm,但光圈依然是恒定的F4,這讓它加分不少。雖然推出時間較早,但它的配置和功能并不落伍,光學防抖、超聲波馬達一樣不少,只是缺少如今多數(shù)專業(yè)級鏡頭都具備的防塵防潮性能。在畫質方面,由于采用了5枚特殊鏡片,因此綜合素質相當不錯,即使在搭配高像素機身時也能勝任。總的來說,它的畫質與佳能24-105mm F4L二代鏡頭差不多,略遜于索尼最新的FE 24-105mm F4G OSS。當然其價格也僅有后者的一半左右。
但不得不說,尼康這只鏡頭值得推薦的部分理由也是因為目前沒有更好的替代產品,24-85mm F3.5-4.5G VR的畫質一般,變焦比也更小。尼康近年來常規(guī)鏡頭的更新乏力略見一斑。
富士非全畫幅相機套頭推薦
富士XC 15-45mm F3.5-5.6 OIS PZ
廣角 電動變焦 銀色版 小巧
作為近期隨富土X-A5推出的套頭,富士XC 15-45mmF3與-5.6 OIS PZ賣點十足。這是富士推出的第一款采用電動變焦的鏡頭,不僅大大縮減了鏡頭長度,還實現(xiàn)了更為平順的變焦效果。與佳能鏡頭類似,這都是對如今相機拍視頻做出的優(yōu)化調整。
對于靜態(tài)影像的拍攝來說,這只鏡頭最吸引人的地方還在于廣角焦距,15mm的廣角端物理焦距相當于全畫幅上的約23mm,比多數(shù)非全畫幅套頭等效28-29mm的焦距廣了不少。這只鏡頭也搭載了光學防抖功能,有利于彌補長焦端最大光圈較小的短板。畫質方面,3片非球面鏡片和2片超低色散鏡片帶來了良好的解像力,也讓其更廣的視角更為實用。最后,這只鏡頭同樣提供了銀色和黑色兩個版本,對于本就顏值出色的富士相機來說更加合適。
其他值得推薦的相機套頭
騰龍
SP 24-70mm
F2.8 Di VC USD
大光圈 防料 性價比
如果你覺得尼康原廠鏡頭的選擇余地不大,那么不妨關注下副廠,特別是同樣5000元價位的騰龍SP 24-70mm F2.8 Di VCUSD。雖然這只鏡頭目前已經(jīng)有了更進一步的第二代G2版本(價格更貴),但第一代版本的性價比無疑更高。對于多數(shù)用戶來說,大一級的光圈能帶來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無疑對人像和弱光拍攝更具吸引力。
富士
XC16-50mmF3.5-5.6 OIS Ⅱ
等效焦距:24-75mm
廣角 絕版 性價比
這或許是在富士XC 15-45mmF3.5-5.6 OIS PZ推出之前我們能推薦給你的最實惠的富士相機套頭了,它具備等效24-76mm的經(jīng)典焦距,并內置了3片非球面鏡片和1片超低色散鏡片,畫質不俗。這只鏡頭的體積控制也很出色,并且具備黑色和銀色兩種版本。其中銀色版本在搭配銀黑或棕色機身時會顯得更加協(xié)調好看。
M4/3系統(tǒng)相機套頭推薦
小巧的M4/3陣營套頭與之前推薦的產品完全不同,它們不僅具備合理的焦段,還有令人倍感放心的防護性能,對于視頻拍攝的支持也相當?shù)轿弧?/p>
只缺一個徠卡標
松下Lumix G
12-60mm F3.5-5.6 POwer O.I.S.
焦距 防抖 防護性
松下旗下有兩只12-60mm鏡頭,一只是徠卡標的12-60mm F2.8-4,另一只則是我們要介紹的12-60mm F3.5-5.6。雖然光圈打了點折扣,但這只松下G85的套頭價格只有前者的一半,對入門級用戶來說是更實惠的選擇。何況從實用性上來說,二者都提供了等效24-120mm的使用焦段,并且畫質都非常出色,而210g的自重甚至讓它比許多定焦鏡頭還要輕。比起全畫幅,或許M4/3系統(tǒng)機型的像素沒那么高,虛化沒那么強,但是這套系統(tǒng)絕對更加便攜,更加輕便。
與同為M4/3陣營的奧林巴斯相似,這只松下鏡頭也實現(xiàn)了出色的防護性能,并具備鏡頭防抖。在與松下帶有機身防抖的相機搭配時,鏡頭防抖能協(xié)同工作獲得出色的補償效果。這只鏡頭也為4K視頻做了光圈和自動對焦方面的優(yōu)化,能讓你更好地發(fā)揮松下相機普遍具備的出眾視頻拍攝性能。
三防大變焦悍將
奧林巴斯M.ZUIKO DlGlTAL ED12-100mm F4 IS PRO
大變焦 恒定光圈 超強防護
作為奧林巴斯旗艦機型OM-D E-M1 Mark Ⅱ的套頭,這只12-100mm F4 IS PRO的性能也同樣令人驚嘆。特別是由于M4/3系統(tǒng)2.0的裁切系數(shù),讓其等效焦距達到了24-200mm,已經(jīng)步入了大變焦鏡頭的范疇。但它的光圈值又是恒定的F4,體積也沒有因此變得過于巨大,重量只有561g。可以說在焦距、光圈和重量方面都做到了極致。
與之相應,4片非球面鏡片和5片ED鏡片的奢華組合帶來了出色的畫質,可以與機身五軸防抖協(xié)同工作的鏡頭光學防抖則能提供良好的出片率。廣角端僅有15cm的最佳對焦距離還能讓其實現(xiàn)微距拍攝的效果。此外,這只鏡頭還具備奧林巴斯招牌的強悍防塵和防水濺能力,并在鏡頭上設置了一個自定義功能按鈕。對在嚴苛環(huán)境中拍攝的專業(yè)攝影師來說,這些性能可以提供最令人放心和貼心的使用體驗。
其他值得推薦的M4/3卡口套頭
松下徠卡
DG VAR10-ELMARIT12-60mm F2.8-4ASPH.POWER O.I.S
等效焦距:24-120mm
大光圈 超強防護 出色做工
就像剛才提到的,松下還提供了12-60mm焦距的徠卡版鏡頭,這只鏡頭乍看之下只是光圈大了一級,但如果你親自使用過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鏡頭的做工還是操作時的手感,徠卡版都要更為出色。在性能上,它的畫質也更勝一籌??傊?,它完全對得起鏡頭上徠卡的標識和高出一倍的售價,如果你想體驗更好的鏡頭,那么它值得一試。
奧林巴斯
M.ZUIKO DIGITAL ED 12-50mmf/3.5-6.3 EZ
等效焦距:24-100mm
超強防護 電動變焦
這是隨奧林巴斯E-M5推出的套裝鏡頭,但現(xiàn)在看來依然并不算落伍。它有等效24-100mm的實用焦段,并且畫質不錯,還具備與高端系列相同的MSG對焦系統(tǒng)。特別是搭載了電動變焦功能,對于視頻拍攝來說,可以獲得平滑的變焦,避免手動變焦時出現(xiàn)的頓挫感。這只鏡頭的微距拍攝能力也頗為強悍,能實現(xiàn)等效0.72倍的放大倍率。
套頭進化的四大關鍵技術
我們?yōu)槟憧偨Y了套頭逆襲背后的技術驅動力,并更加深入地討論了技術進化背后的用戶需求變化,這同樣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影像文化和用戶習慣的改變。
1適合視頻拍攝
新對焦馬達技術不管是被不同的廠家稱為NANO USM、STM、EZ還是PZ,新一代套頭上普遍采用的對焦馬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更加適合進行視頻拍攝。它們在視頻拍攝時能進行更平滑的合焦動作,不會產生晃動感。此外,有些套裝鏡頭的變焦也采用了馬達驅動,而不依賴于手指擰動鏡頭提供的動力。這就讓視頻拍攝時的視角改變更為自然平穩(wěn)。
馬達改進的背后是用戶對于相機需求的變化,以往的相機主要被用來拍攝靜態(tài)照片,是不折不扣的照相機。但如今的相機還要作為旅行、婚禮、日出生活中的主力視頻拍攝工具。隨著廠家推出的相機視頻功能愈發(fā)強大,如今一套入門級單反或無反相機,已經(jīng)能讓你拍出以往需要專業(yè)設備才能獲得的視頻效果了。
2讓新手更省心
普及的光學防抖
以往光學防抖功能是專業(yè)級鏡頭才會配備的功能,但目前無論是采用鏡頭防抖的廠商還是機身防抖的廠商,大多在自家的套裝鏡頭上搭載了這一功能。這一點你從索尼、松下和奧林巴斯身上就能看出來。這幾家廠商的機型都具備機身防抖,但也都能配合套裝鏡頭的光學防抖實現(xiàn)更好的效果。
之所以這樣做,一部分原因是這些鏡頭的用戶大多是初學者,容易出現(xiàn)手抖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套頭的焦距已經(jīng)不再止于中焦,很多已經(jīng)達到了100mm以上的中長焦距,此時鏡頭防抖的效率更高。與此同時,很多套頭的微距拍攝能力也非常強悍,能提供0.3倍或更大的放大倍率。而在近攝時,鏡頭的光學防抖也能起到更為明顯的效果,避免拍出來的影像模糊不清。
3畫質不再是軟肋
特殊鏡片的應用以前我們只有在為全畫幅相機量身定制的24-105mm高端套頭,或是大變焦鏡頭上看到非球面鏡片與低色散鏡片,但如今即便是18-135mm這樣的非大變焦、非全畫幅套頭中也大量使用了這兩種特殊鏡片。并且很多廠家也將自己最新的納米級鍍膜技術應用于套裝鏡頭,進一步提升了其畫質表現(xiàn)。
這些在畫質方面的改變,無疑讓套頭的實用性大大提升,也逐漸擺脫了“狗頭”的稱號。實際上在相機整體邁上2000萬像素的現(xiàn)在,也的確需要這些技術來保證畫面的清晰銳利。其背后反映了人們對于畫質的關注度比以往要大得多,高品質攝影已經(jīng)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在背景虛化的優(yōu)美程度、光圈數(shù)值等方面,套頭依然還與專業(yè)鏡頭有一定差距。
4更加耐用
防潮防塵性能
鏡頭的防護性以往一直被認為只是專業(yè)攝影師才需要的功能,但如今眾多套裝鏡頭也都具備了防塵防潮設計。這一新趨勢也說明了套頭用途的擴展,它們不再是新手拿來練手的廉價貨,用用就丟掉,而是會隨著使用者走遍世界。在這一過程中,雨水、沙塵都是家常便飯,因此套頭防護性的提升可以大大加強其耐用性,不至于買來沒多久就進灰或損壞。很多鏡頭的前組鏡片也采用了耐污的鍍膜技術,更容易去除手指或其他物體留下的痕跡。
當然,除M4/3系統(tǒng)外,其他系統(tǒng)的套頭的防護性普遍還是弱于專業(yè)級鏡頭的,你也不能真的帶著它們在大雨中使用。但是應付一般的小雨和灰塵是沒什么問題的,你可以比以往更加放心地使用。
逼近專業(yè)的套頭
與以往相比,新一代套頭的價格略有提升,但它們也能滿足你更多的需求。并且與專業(yè)鏡頭相比,它們依然算是比較廉價的選擇。接下來我們就將幫你總結一下新一代套頭的特色。
或許你還記得當年既沒防抖也沒超聲波馬達的1 8-55mm套頭,在那個時代,套頭總是被看作低端、廉價的代名詞,也是升級時被扔掉或賤賣的產品。但通過我們剛剛的推薦,你會發(fā)現(xiàn)如今的套頭已經(jīng)與以往大不一樣了。更好的做工、更全面的功能,連防護性能都已經(jīng)今非昔比。
在不同的題材方面,新一代套頭的適用性相當廣泛,從風光到旅行,從照片到視頻,這甚至是專業(yè)鏡頭都無法做到的。我們對不同鏡頭的題材適應性進行了主觀打分,你能從下面的表格中看到。在看具體品牌型號時,你會發(fā)現(xiàn)與老牌的佳能、尼康相比,像索尼這樣新興的相機廠商提供的套頭質量甚至更為出色,只不過其售價也有點昂貴。而無反相機的套頭正如這一相機分類本身那樣,呈現(xiàn)出更靈活多樣的形式,并且有不少中高端型號問世,絲毫不遜色于以往的專業(yè)鏡頭。
總之,如今的套頭在沒有花費你太多金錢的前提下,提供了比以往更好的品質和功能,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