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愛珍
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春風吹進,農(nóng)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也悄悄發(fā)生改變。守著幾分田地、幾座山,安于溫飽的思想已經(jīng)被新農(nóng)村的農(nóng)民們拋在腦后,外出務工打拼自己的夢想,逐步奔向小康的農(nóng)民越來越多。這本是振興經(jīng)濟的好事,但是,那些留守家中的孩子卻變成了不是孤兒的“孤兒”,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孩子心理產(chǎn)生極大影響。有些孩子變得自立自強;但更多的留守兒童內(nèi)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孩子是父母在外打工,加上監(jiān)護人的嬌寵溺愛,形成了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孩子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他們的生活變得迷惘,心靈漸漸迷失,行為開始反常。
嵐城明德小學現(xiàn)有學生327人,其中留守兒童55人,孤兒1人,殘疾兒童2人,因病致貧8人,單親18人,其他26人?!傲羰貎和摇背闪⒂?007年,2012年4月由縣婦聯(lián)掛牌,面對學校“留守兒童”逐年居高不下的態(tài)勢,學校領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把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和教育作為學校的一項常規(guī)工作來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學校實行留守兒童寄宿生制。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陰影。
學校實行寄宿制能使留守兒童每天與同學和老師在一起,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jiān)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學校寄宿制的規(guī)范化管理和集體生活,有助于父母不在身邊、缺失家庭教育的留守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集體生活更容易使孩子們覺得充實,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消除孤獨感;學校實行寄宿制讓留守兒童住進學校,統(tǒng)一食宿,統(tǒng)一學習,能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科學、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學校營養(yǎng)餐(食堂供餐)的實施既調(diào)整了學生的飲食結構,又增加了學生的營養(yǎng)含量,切實保障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學?!傲羰貎和摇钡拈_設,讓學生走進模擬家庭說說心里話,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發(fā)泄心中的郁悶,有如回家的感覺。
二、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lián)系卡制度。
學校在新學年學生報到注冊時將父母外出務工情況,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jiān)護人及委托監(jiān)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個人信息,為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三、充分發(fā)揮各方教育作用,幫助其樹立生活的自信。
首先,學校實行了教職工對留守學生的結對幫扶關心制度,涌現(xiàn)出嚴寒為他們送上衣服、饑餓為他們送去糧款的樊艷梅等教師;各科任教師充分利用校訊通這一平臺,與家長進行語言上、情感上的交流。
其次,我進農(nóng)家家訪,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家庭背景,與他們拉家常,說心里話給予他們信心和勇氣;學校請進對教育關注的社會各界人士以召開家長會的形式共同探討對“留守兒童”的教育。2014年6月我成為“嵐河民間愛心社”會員,多次參加愛心社幫扶活動,在2015年10月份我通過“嵐河民間愛心社”與北京安心貸公司,對嵐城明德小學和順會中學的留守貧困兒童深入了解與走訪,共幫扶了13名貧困兒童(嵐城小學10名,順會中學3名),共申請幫扶資金14820元,讓這13名留守貧困孩子有學可上,進行定期與不定期家訪,定時與不定時的專題講座。
再次,為更好地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動態(tài),分析其心理成因,各班建立了以班長為首的調(diào)查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飯桌旁、休息時間、深入他們中間摒棄各類傷心的話,拋開敏感的話題用同學的口吻,同齡人的思維與他們談心,甚至帶他們走進自己家中為他們縫新補舊,充分發(fā)揮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幫助他們樹立對生活的自信心。
四、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我一直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組織教師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學生喜聞樂見的諸如:趙凱麗老師的繪畫、剪紙、嵐城面塑大師手把手面塑活動、劉建文老師的口琴合奏等廣泛吸納這些“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進來,擴大其與同學的交流范圍和接觸面,從而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充實了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感覺到學校不是家卻勝似家。這些校內(nèi)教育活動,有序地強化學生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對他們戰(zhàn)勝社會上的不良誘惑將會起到積極作用,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筑起一道有效的屏障。
五、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在對所有兒童進行良好知識教育的同時,更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群體。在課程教學和平時的管理中,學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沉下身來,走進他們中間進行推心置腹的交流,進行慈母般的溝通,幫助他們平穩(wěn)度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同時,轉(zhuǎn)變留守兒童的“四老”人員陳舊的家教觀念,轉(zhuǎn)變對孫輩重養(yǎng)輕教,嬌慣溺愛的情況,引導這些老人更新觀念,提高素質(zhì),學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涉及到千家萬戶,將會影響到我們農(nóng)村山區(qū)的經(jīng)濟建設,進而影響到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因此,我校將會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提升到政治的高度,全校教師親力親為反復抓下去,做到對留守兒童不放棄,不拋棄。我相信: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只要我們用真誠去面對,用愛心去感化,留守兒童同樣會擁有花一樣的年華。
關愛無邊,親情漫漫。我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和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一樣,固守著這份清貧,守護著這方神圣,用我的愛心去點燃“留守兒童”的希望,讓他們的生命沐浴燦爛的陽光,使他們真正走出心靈的荒漠,回到親情的綠洲。我奉獻著、幸福著、快樂著,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