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1939年春,陳寅恪收到牛津大學漢學教授的聘書,決定舉家赴英國。1940年9月,陳寅恪到香港準備好全家的護照,但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最終困居港島。
緊接著,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以數(shù)萬人進攻香港,香港淪陷。陳寅恪及家人擠不上逃難的飛機,以致滯留香港。
日軍占領香港后,陳寅恪離開暫時任教的香港大學,在家閑居。他曾自述那段時間自己的情形:“12月8號太平洋戰(zhàn)爭又起,時交通阻塞,無法離去。香港為日本所占領,只好空坐家中半年?!?/p>
離開香港大學,無任何收入來源,全家生活立即陷入困頓。陳寅恪的小女兒美延曾回憶當時的艱苦生活:“孤島上生活艱苦,交通阻斷,學校停課,商店閉門。百姓終日惶惶不安,家家沒有存米,口糧更是緊張。母親又生病,仍須費盡心機找全家吃的口糧,也只得控制我們進食。紅薯根和皮都吃得挺好,蒸后拌干稀的米飯,當時稱‘神仙飯,就很不錯了。”
1942年元旦,陳寅恪感慨萬千,曾作《元旦感賦》一首,其末聯(lián)云:“劫灰滿眼看愁絕,坐守寒灰更可哀?!?/p>
眼看春節(jié)來臨,駐港日本憲兵首領得知陳寅恪乃世界聞名的學者。于是,他們極力籠絡這位聞名天下的學者,無非是想讓他以自己國內(nèi)外的知名度為日本效勞。
憲兵隊送面粉給斷糧多日的陳家,陳寅恪斷然拒絕。據(jù)陳哲三所述:“有日本學者寫信給軍部,要他們不可麻煩陳教授。軍部行文香港司令,司令派憲兵隊照顧陳家,送去好多袋面粉。但是,憲兵往屋里搬,陳先生、陳師母往外拖,就是不吃敵人的面粉?!?/p>
在蔣天樞寫的《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中有這樣一句話:“聞香港日人以日金四十萬元強付寅恪辦東方文化學院,陳寅恪力拒之,獲免?!?/p>
泱泱華夏,浩瀚青史,它一定會記得,1942年,除夕晚上,困居香港的國學大師陳寅恪一家,每人只喝了半碗稀粥,全家分食了一個鴨蛋,算是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
(責任編校/楊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