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馮驌迷戀綠植。他在家的時間除了睡覺,就是倒騰家里隨處可見的綠植。
他把采光最好的位置留給了2.15米長的大花池,火燒面麻石的外殼包裹著綠泱泱的植物——水竹、垂葉榕、楓樹、虎尾蘭、雞蛋花……馮驌沒有刻意搭配植物品種,只盼著植物瘋長?;ǔ卦诔鞯拇扒埃绾箨柟饷土遥瑡少F的植物養(yǎng)不活,留下的植物都很皮實。為了保持濕度和通風,一臺小風扇和加濕器在花池前晝夜工作。
在剛睡醒的清晨或下班回家的晚上,馮驌有時會站在花池邊上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哪株植物耷拉葉子,葉尖焦了,顏色變淡,都會引起他的注意。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家居生活平臺“好好住”的創(chuàng)始人,這是屬于他的放空時間。
墻頂上掛著吊蘭,邊柜擺滿盆栽,沙發(fā)旁是兩棵千年木,還有盆栽被見縫插針地擺在了冰箱頂上、餐車邊上、樓梯轉(zhuǎn)角、洗手臺邊、臥室窗邊。在這個改造后才有100平方米的loft里,27種植物無秩序地茂盛著。
今年2月,向往熱帶生態(tài)景觀的馮驌勤儉持家2個月才買下了一個巨大玩具—全封閉的熱帶植物缸。在這個光照充足、可以造霧、定時噴淋的透明玻璃缸里,石頭、枯木、藤蔓和其他各種植物交纏在一起,郁郁蔥蔥,像是真的偷來一片熱帶。
馮驌去年才搬進這個家。這是他大學畢業(yè)10年來的第10次搬家,前9次都是租的房。每次租房,馮驌都會進行改造。他給一個30平方米的小開間換過馬桶,舊馬桶臟得令他惡心,他自己掏錢換了個新的,“才200塊錢,我以前以為很貴?!睂Τ鲎馕莞膭幼畲蟮囊淮问瞧甙四昵霸趭W運村旁租的一室一廳。他把墻重刷了一遍,所有窗簾都扒下來換成自己的,廁所里的鏡架、臺面換新的,房子里所有的燈全部換掉,慘白色的塑料吸頂燈換成吊燈。就連門把手,他都自己跑建材城買了新的。房東被他這番改造震住了,同意馮驌提出的把渦輪洗衣機換成滾筒洗衣機的要求。兩年后,這個被打理得極好的房子要轉(zhuǎn)租,消息發(fā)出第二天就被租走了。
剛畢業(yè)工作時,同事聽說他租房還帶改造,覺得他“有病”,“這是房東的房子,你干嘛要這樣?”對穿衣吃飯都不太講究的馮驌唯獨對住房有自己的追求,“那個時候(國內(nèi)家居意識)的貧瘠更在于大家自暴自棄,就是說我沒有買房子,租房子我就湊合。好多人就覺得我租個房子,我把它改一改,便宜了房東,那根本不是便宜了房東,你不覺得那個東西你湊合住,住到又臟又惡心的,其實是難為自己嗎?”
越來越多租房的人愿意在家居上投入更多,他們會根據(jù)房子的不同情況去改造和修繕它—這正是目前中國年輕人對于居住的新概念。一位住在北京五環(huán)邊的新農(nóng)村改造房的租戶,在鋪滿大塊白瓷磚的廚房里搭了一個田園風的灶臺—兩條板凳上擱著一塊淺色木板,墻邊吊著一根可以收納、掛東西的樹枝,灶臺邊隨意地裸露著灰色水表和斑駁掉漆的鐵質(zhì)水管,樸素、趣致,同時也美。
對馮驌來說,他喜歡待在家里,那就得把家里打理好。他尤其重視照明,對光源的要求細致到色溫、照射角度和范圍、亮度等。他家有許多燈,射燈、燈帶、落地燈、臺燈、壁燈、吊燈……對馮驌來說,生活中最大的儀式感就是開燈—干什么事開什么燈,不同心情開不同的燈,這讓他獲得了極大的心理滿足。
他見不得直接光源,家里樓梯照明隱藏在樓梯一側(cè)假墻底的凹槽里,打開燈,“像是灑滿明亮燭光”。臥室沒有常見的頂燈,而是在木床下的凹槽裝一圈燈帶,柔和的光正適合看電視。就連2米長的開放式洗手臺也有獨特的照明設(shè)計,洗手臺下的隱藏燈帶把地面照得明亮干凈,鏡子兩側(cè)的壁燈打開,光像金色瀑布一樣墜落在灰色洗手臺上。
裝修新家之前,馮驌總結(jié)了自己10年的租房經(jīng)驗,把自己的生活習慣、獨特喜好以及新家可能的特點寫了一個備忘錄,確定設(shè)計師后就發(fā)給對方看。作為家居App創(chuàng)始人,馮驌認為這是這些年國內(nèi)家居觀念的變化之一:在還沒買房子或者準備買房子的時候,大家就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關(guān)注和琢磨怎么裝修。
好幾年前,有人向馮驌抱怨,家里都裝修好一年了也沒法入住,因為“家具沒買齊”,馮驌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贊同國外一些家居雜志的做法,不拍攝入住不到一年的家,因為入住不到一年不能體現(xiàn)真實生活狀態(tài)的家,在軟裝上可能還不夠妥當?!袄系挠^念就是我在入住之前,我要把家里所有的家具全部買齊。只要入住了,跟家居所有相關(guān)的事情就都不管了。現(xiàn)在慢慢大家都有意識了,裝修只買真的必需的家具,先住進去,以后慢慢地把整個家的軟裝(完善)?!?/p>
越來越多人把家居當做一種生活方式,他們會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展現(xiàn)在家居上,把家變成集合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場所。有的年輕人喜歡金屬質(zhì)感的東西,家里充滿了黃銅色的器物—桌子、吊燈、燈座、置物架、淋浴噴頭、窗框……甚至還請朋友從米蘭五金店帶回了黃銅色的門把手,開門時握住它是屋主每天回家最具儀式感的一刻。
說不清是否是天賦,馮驌中學時就對家居很有想法。別人看美劇沉浸在劇情中,他卻對劇中人物的家尤其感興趣。電視里老外家里居然能刷大藍墻,還能裝黃色窗簾,鋪淺色地板而不是紅木地板。他看《急診室的故事》,覺得搶救室里綠色的墻太好看了,劇中一位黑人醫(yī)生的單身公寓里刷著深藍色的墻,回到家一開燈,幽暗的感覺讓馮驌也特別想體驗一下。
機會來了。家里搬新家,父親主導裝修事宜,但他偏愛中式風格—少不了紅木椅子和紅木地板。還在上高一的馮驌表示抗議,父親干脆地說,“你自己房間的毛坯房我不給你裝了,你自己弄去吧!”馮驌很興奮,周末就到建材城挑選地板、窗簾、家具,再讓父親過去付錢。
他為人生第一個由自己設(shè)計的房間選擇了淺色的樺木地板和淺色家具,“就整個跟我爸那個是另外一個世界,一推開門就是另外一個世界?!瘪T驌在房間里掛上黃色窗簾,把墻刷成天藍色,藍色是他往白漆里倒色漿自己調(diào)出來的。住進去沒多久,馮驌覺得很不舒服,常常感到不開心,甚至有點抑郁了,冬天的時候尤其難過。后來他才知道,包圍著他的藍色純度太高,色調(diào)太冷,看久了會有不適感,而美劇里別人家的藍色都是有灰度的。
父親給了馮驌裝修自己房間的權(quán)利,這樣的機會對當時大多數(shù)年輕人來說很稀有。馮驌不少同學的房子都是父母來決定如何裝修,微博上也經(jīng)常有網(wǎng)友跟馮驌控訴父母—這是被控訴最多的問題之一—“我不喜歡這樣的風格,但是不行,我爸讓我一定要買紅木家具。”馮驌認為這是認知不對等的狀態(tài),喜歡家居的人和家居觀念停留在傳統(tǒng)上的人必然存在的矛盾。
“在家居行業(yè)里普遍的觀點就是,中國人在家居審美上面是有斷層的。而在英國或者美國很多人家居審美、家居常識、裝修常識都是從父母、爺爺奶奶、曾爺爺曾奶奶一代代傳下來的。中國至少是從70后開始就面臨著一個家居觀念重建的過程?!瘪T驌說。2014年以后,這樣的控訴減少了,馮驌覺得年輕一代的父母越來越開明,“就是錢給你,你自己決定,房子是你住,你自己開心就好?!币灿胁簧偃烁纱嘧约嘿J款或攢錢,真正掌握裝修大權(quán)。
大學畢業(yè)后,馮驌幫經(jīng)常出差的母親裝修過兩套房。第一套房裝修時,母親不相信二十來歲的馮驌能搞定,要求他找個裝修公司。馮驌找了一家知名裝修公司。這家公司直截了當?shù)馗嬖V他,房子要做歐式吊頂,全屋走雕花石膏線,要給窗和門包上厚厚的框,房頂四周都要做燈池。即便馮驌提出只做一排燈池而不是一圈燈池,裝修公司也不接受,“要做就做一圈?!瘪T驌和這家公司爭吵起來,“他們有很強的東西要輸出給你,根本沒有必要做的東西也給你做,特別復雜,因為那些他全都可以收錢?!?/p>
馮驌沒退讓。去見裝修公司提供的設(shè)計師時,他往桌子上撂了他帶來的20多本家居雜志,每一本都做了標記,一本一本翻給設(shè)計師看。
“那時候不少所謂的設(shè)計師其實就是銷售,他說怎么裝就怎么裝。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對和錯,什么是合適不合適,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為什么傳統(tǒng)裝修公司裝的房子都跟樣板間、跟酒店一樣,就是因為他們也不會問你有什么需求,所有房子到他那兒先做吊頂,燈池,石膏線,然后包窗、包門,也不給你改戶型,更不會給你拆墻了?!?/p>
盡管和父親在家居審美上有差異,喜歡逛家居店的父親對馮驌也產(chǎn)生了影響。1998年宜家在北京開了第一家門店后,父親每年都會帶馮驌去逛上兩三次,那個年代東西昂貴,在宜家買一個馬克杯都要猶豫很久。
父母離異,馮驌小時候和父親在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房間里住了12年。房間里有一張父親1991年買的羅馬尼亞風格的紅木色雕花亮面床,三個被書壓彎隔板的通頂書柜,一套音響和很多CD。兩扇朝西的窗戶在每個晴天的下午都有陽光灑進來,朝北的窗戶外是一個院子,栽了十幾棵比房子還高的楊樹,起風時葉子嘩嘩作響,夏日蟬鳴如在耳邊。在這個房間里,馮驌第一次理解了什么是家。
現(xiàn)代年輕人的家與舊日記憶也并非完全割裂。一個90后屋主在裝修時,給家里刷上衛(wèi)生墻,所有白墻搭配上淺綠色墻裙,沙發(fā)披上蕾絲沙發(fā)巾,客廳一角掛著梅花鏡,時間一下被拉回了八九十年代——童年時,他和外公生活在一起,記憶中的外公家一直被痕跡斑斑的綠墻裙包裹,重回那個消失的年代是他裝修這間屋子的最大期望。
走進一間有一面玻璃墻的小會議室時,馮驌直接忽略了雙人沙發(fā)椅,隨意地坐在像個米袋一樣的懶人沙發(fā)上。這是“好好住”辦公室里號稱最有風格的會議室。
位于13樓的辦公室有一長溜朝西的落地窗,每到下午五六點,落地窗能把日落框成一幅幅畫。辦公室的各個角落里擺著十幾種綠植,其中一株琴葉榕越長越瘋,葉子比手掌大幾倍。
2011年,還在門戶網(wǎng)站做新聞圖片編輯的馮驌注冊了一個微博賬號,在此之前周圍沒什么人能跟馮驌談?wù)摷揖印T谖⒉┥?,他分享了很多從國外家居網(wǎng)站看到的好看又有可取之處的家居照片,聚集了一批家居愛好者。3年后,馮驌把這個愛好變成了職業(yè)。
這幾年,家居越來越成為一個廣泛的話題?!拔矣X得這個時代整體的(家居)品位是好的?!?馮驌說。他發(fā)現(xiàn)很多能比較開心地裝出自己房子的人其實已經(jīng)遞進到了另一個層次,他們能夠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也有相應的知識儲備、常識儲備,能夠去相對平等地跟裝修公司、跟設(shè)計師、跟施工隊去交流。
越來越多的家居風格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皻W美、日本的家居審美是蠻穩(wěn)定的,很少出現(xiàn)像中國人這樣的,今年喜歡這個,明年喜歡那個,重建一個審美體系或者家居觀念的時候會有特別強烈的振蕩的狀態(tài)。2014年原木風、小清新特別地流行,2015年、2016年北歐風又流行了……每一年都有新流行的東西,但那些流行過的東西并沒有消失,更多元更豐富了,家居是不太存在過氣這件事的?!?/p>
馮驌并不提倡過分強調(diào)風格,普通人的家很少有典型的單一的風格,更多的是混搭。2014年他和團隊調(diào)查了全球21個城市的airbnb上的民宿,從斯德哥爾摩到倫敦、紐約、東京、上海、悉尼,發(fā)現(xiàn)每一個大城市年輕人的家居整體是相似的,都是一種相對混搭的狀態(tài)。有的用戶家里剛裝修出來是純美式或純歐式的,住上一年就“什么都不是”了。馮驌說,“這是很常見的一個狀態(tài)。你要維持一個純種風格的家是很難很難的。生活就是很混亂的一個過程,也可能住住就亂了。”
他更倡導一個舒服的家,而不只是停留在好看,“你不要把你的注意力focus在我到底家里要走什么風格,你要把你注意力focus在你家里應該滿足什么功能,什么樣的需求,怎么讓你住得更舒服?!?/p>
有用戶把自己的家裝修成了“搖擺大魔王電子風”。這是她自己取的名字,因為風格太多太混雜。硬裝剛做完時,北歐風格還很顯著,隨著軟裝一點一點添置,元素越加越多——熱帶風的地毯、日式和風的壁紙、意大利古典風的裝飾品……她自得其樂,“無論什么風格,自己舒心最重要?!庇腥税鸭依锔脑斐闪四疚莅鎙oft,一根巨大的圓木支撐著二層木地板,木樓梯也只靠兩根沒處理過的圓木柱支撐。還有人為了不占地方,打破了雙層樓就要有樓梯的慣例,直接安了個半封閉式的電梯,黑色扶手和玻璃圍欄看起來就像個小陽臺。
今年34歲的馮驌在家居審美上也有了變化,以前他喜歡設(shè)計感強的東西,現(xiàn)在他更喜歡簡單又實用的東西。有做家居編輯的朋友去馮驌家里看過,覺得他家看不到什么東西,沒有任何風格?!昂芏嗳讼M约旱募矣袠撕灒尨蠹疫^目不忘,我覺得這個是不重要的……如果把家比喻為一個人的話,我現(xiàn)在的家就像是一個你看一眼記不住它長什么樣,但是時間久了會覺得這個人特別舒服的一個人?!?/p>
生活中的馮驌喜歡待在家里,他一般不把工作帶回家,在家他只想做“廢柴”。他最高紀錄是在家待了10天,只為了交電費出了一次門。那10天里他在家看電影,打理植物,花盆太多,他就給植物們換換盆。
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馮驌如今待在家里的時間只剩下睡覺時間,他并不滿意現(xiàn)在的狀態(tài),“現(xiàn)在根本沒有以前那么儀式感的生活,現(xiàn)在是什么日子啊,就是工作。在家醒了就得上班來了?!眲?chuàng)業(yè)不易,馮驌周末也得出去見人會客,“我一個做家居的人,在家待的時間卻挺少的,我特別羨慕我們家的貓?!彼钇诖茉谀骋粋€周末的早晨躺在客廳的沙發(fā)上看電視,哪兒也不用去,就在家里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