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煒等
現(xiàn)在的一些重要會議都設置有分組討論環(huán)節(jié),今年記者參加某地紀委全會的一場分組討論,印象深刻。
當召集人說完開場白后,有一名基層紀委書記率先要求發(fā)言。只見他拿出了厚厚一疊打印好的稿子,開始抑揚頓挫地讀起來。開頭就是稱贊全會報告的站位有多高,認識有多深刻,再談自己所在地方政治生態(tài)現(xiàn)在如何的好。一二三四五……他一路跟著讀下去,一直到“第七”才結束,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小時。
坐在記者身前的一名紀委委員終于“忍不住了”,舉手向主持人示意,得到允許后客氣地表示:抱歉打斷半分鐘,我看召集人不好提醒,我來提醒,建議各位發(fā)言最好不要作報告,注意控制時間。
接下來的幾人的發(fā)言都比較短,有的發(fā)言甚至感覺剛開頭就結束了,頗似蜻蜓點水。
此時,坐在會場上一直未發(fā)言的上級紀委領導插了一句:請大家暢所欲言,我們開這個會是討論會,不是述職會,重在討論,大家可以把一年來工作中的做法和困惑都說出來嘛。也不是要一個說了下一個才能說,覺得存在爭議的就要質疑、討論,不然為啥叫分組討論?沒有碰撞哪里有火花?
“每次到黨風廉政社會評價的時候,就像自己的小孩參加高考一樣,壓力很大?!?/p>
“我們的信訪渠道在不斷暢通,今年舉報數如果還要下降的話,可能有困難?!?/p>
“我們區(qū)一些紀檢組‘三轉有回頭的趨勢,有可能是被‘迫的?!?/p>
……
有了領導的鼓勵,會場氣氛逐漸開始活躍,大家不再按座位順序發(fā)言,有發(fā)過言的,被一個話題吸引,再次談起了自己的感受。直到討論會結束,不少人還意猶未盡,三三兩兩還在會場或走道上繼續(xù)談論剛才的一些話題。
李天銳
今年1月,記者到外省采訪,一家國企紀委書記王峰講了紀委以公開為抓手,做好紀檢工作的故事。
“老實說,我們紀委原本只在半年一次的黨委會上做一個小時的報告,很少單獨亮相,分公司對我們了解不多,對反腐也有待重視。”王峰說,該企業(yè)在省內有多家分公司,但人少事多,監(jiān)督觸角延伸不到位。
后來,該國企紀委乘著反腐熱潮,向黨委提出,單獨開一個正風肅紀相關的會議,既公開通報紀委工作,又學習紀律要求。“原本我們沒打算通知子公司,發(fā)文時黨辦疏忽了,仍按原來開黨委會的要求給下面發(fā)了文,還通過視頻開到分公司下屬單位?!?/p>
“報黨委同意后,我們趕緊‘加塞議程,增加觀看警示教育片,公開反映問題線索的渠道等?!蓖醴逭f,這次會議很成功,既被黨委肯定,也被其它省屬國企效仿。幾個分公司負責人也說,想不到紀委還做了這么多事。
下一個季度,該國企又召開黨風廉潔建設會,點名道姓公開通報了有關分公司管理人員共5人被查出的“四風”問題,發(fā)文到分公司后引起很大震動。“尤其是一名擬提拔分公司正職的人員,因公車私用被給予黨內處分,讓大家警醒了起來?!?/p>
通報后一個月,公司開另一個大會,分組討論時意外停電。等待恢復的間隙,很多人都在自發(fā)聊起上述人員違紀被查這事。王峰看到,五十多個人的會場,都在聊這件事,都說別犯事,得不償失啊,很多還是邊遠分公司的一線技術人員。
“我們嘗到了公開的甜頭,也通過公開發(fā)現(xiàn)了線索,找到了工作的抓手,樹立了威信。一個例子是,現(xiàn)在企業(yè)要提拔中干,事先都要征求紀委的意見。因人選存在廉潔問題,紀委已經否決了兩例,這是對事業(yè)負責?!蓖醴逭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