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峰
在桂軍民簽名的知情同意書中,明確寫著:“銀豐研究院沒有保證、擔?;虺兄Z生命延續(xù)研究計劃在未來一定會成功,也不能準確預測未來醫(yī)學科技的發(fā)展時間表?!?/p>
8月14日,在過世近百日后,山東濟南女子展文蓮登上了《科技日報》的頭版頭條,成為這則標題為《死亡“暫?!保阂旱蘩锏年庩柎┰健返男侣勚鹘?。
大約五個月前,49歲的展文蓮在平靜中去世。家人為其舉辦了追悼會,置辦了墓地。一切都遵照當地風俗舉辦,看不出異樣。
當時鮮有人知道,她的墓只是一個衣冠冢。其真身被放置到了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下稱“銀豐研究院”)的低溫醫(yī)學研究中心內,以頭朝下的姿態(tài)放置在一個容積2000升、高約4米的不銹鋼液氮罐內,里面是零下196℃的極低溫。每隔10天到半個月需要補充液氮,這樣做的目的,是期待未來醫(yī)學科技發(fā)展后,可以“起死回生”。
展文蓮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低溫保存者的新聞被報道后,人體冷凍期待復活的話題,迅速躥升為網絡熱門搜索詞。目前,這個話題在微博上的討論已接近1億人次。
持續(xù)火熱的同時,爭議聲也不絕于耳。該技術有多少科學依據?是否有商業(yè)炒作之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對此持何種立場?
銀豐研究院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負責人說,因前期媒體報道較多,該項目已引起合作單位齊魯醫(yī)院和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目前,行政主管部門都還沒有給該項目定性。
“祖籍河南、生在新疆、長在新疆。上海體院畢業(yè)后,來山東工作,和妻子展文蓮是初中同學,兩人今年同為49歲?!惫疖娒裨跐弦患殷w校任職,妻子生前在一家銀行工作。
去世幾個月了,展文蓮的照片、刺繡作品等仍然在家里擺放著。
2015年6月,一向身體健康、愛好運動的展文蓮被查出罹患肺癌。2016年12月12日,展文蓮住進了齊魯醫(yī)院。
2017年2月,患病一年多的展文蓮,癌細胞多發(fā)轉移。知道妻子康復無望后,桂軍民將她轉去了齊魯醫(yī)院舒適醫(yī)療綜合病房(臨終關懷病房)。
有一次,桂軍民和病房主任類維富聊天,無意間聽到銀豐研究院正在研究的“人體冷凍(人體低溫保存)”技術。
類維富提到的這項技術,意味著人的遺體在一定條件下,保存在極低溫環(huán)境下,等到未來醫(yī)療水平可以攻克這種疾病時,死者有望被喚醒。
類維富是人體冷凍技術的追隨者。他曾表示,“先不提復活的事情。你把人冷凍起來,就相當于在家里放了一個醫(yī)藥‘滅火器?!?/p>
類維富將冷凍遺體理解為一種“生物醫(yī)藥資源”,他本人是銀豐生命延續(xù)計劃的會員。他認為,這種嘗試可以緩解病人和家屬心理壓力,帶來安慰和期望。
聽了類維富的介紹,桂軍民幾乎毫不猶豫地相信了這個技術。
此前,他從來沒有和銀豐研究院打過交道。之后,他隔三差五地跟該研究院的專家團隊接觸,打聽人體低溫保存手術的操作流程、技術未來的發(fā)展,以及手術中存在的風險等。專家團隊告訴他其中的風險:人體冷凍降溫時,可能會有冰晶刺破細胞膜和血管,這樣細胞將失去活性、沒有辦法實行血液循環(huán),就將失去冷凍價值。
但桂軍民依然有期待?!耙驗楝F(xiàn)在冷凍卵子、精子等都成功了。以此類推,我也相信人體冷凍后可以復活。”
當時,展文蓮已經無法順暢地表達意愿,但思維依然清晰。桂軍民很含蓄地告訴妻子,說她這個病現(xiàn)在暫時治不好,現(xiàn)在有個技術,可以先好好睡上很長一段時間,以后有可能再醒來。妻子點了頭。
2017年4月,桂軍民先后簽署了兩份文件——與銀豐研究院簽訂了生命延續(xù)計劃知情同意書;與齊魯醫(yī)院簽訂了遺體捐贈同意書。
就這樣,展文蓮的遺體,被定向捐獻給了有遺體捐獻接受資格的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她由此成為銀豐研究院科研項目“生命延續(xù)計劃”的志愿者。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是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合作單位。資料顯示,該醫(yī)院是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委屬(管)醫(yī)院、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山東大學的附屬醫(yī)院,始建于1890年,現(xiàn)系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
2017年5月8日凌晨4點01分,49歲的展文蓮在病床上呼吸和心跳停止,醫(yī)生宣布她臨床死亡。
銀豐科學院提供的材料介紹說,按照人體低溫保存技術的實施流程,在她生命終點即將來臨之前,銀豐研究院的臨床響應團隊已在醫(yī)院周邊待命了40多個小時。在主治醫(yī)生按照法定程序宣布臨床死亡之后的兩分鐘內,幾位臨床響應專家迅速向她的體內注射了抗凝、抗氧化和中樞神經營養(yǎng)等藥物,并通過循環(huán)系統(tǒng)快速輸注冰鹽水進行物理降溫,同時實施氣管插管,啟動呼吸機和Lucas2等心肺支持設備,以保障身體供血供氧,維持機體生理功能。
13分鐘后,展文蓮的遺體被專用救護車快速運往銀豐研究院低溫醫(yī)學研究中心,準備開始至關重要的灌流置換手術。
灌流置換手術是人體冷凍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即通過動脈插管,外部用體外循環(huán)機支持血液流動,從而用冷凍保護劑將人體內的血液置換出來。這是一條類似流水線的精確工作流程。經過一系列程序操作后,展文蓮身體內外溫度都穩(wěn)定在了零下190度以下。整個手術過程持續(xù)了55個小時。
5月10日晚,桂軍民和幾位家人來到銀豐研究院,來見展文蓮最后一面,整個見面過程僅有10秒左右。
隨后,十多名研究人員對展文蓮的遺體深深鞠躬后,她的身體被一層睡袋包裹好,存放在金屬艙中。然后,再通過吊裝設備將金屬艙裝入罐中,并蓋好。至此,她的身體被轉移至零下196℃的液氮罐中,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銀豐研究院相關科研人員每天都來監(jiān)測罐內的液位、內外溫度以及罐體不同點的溫度,每隔10~15天,他們會向罐內補充液氮。
在展文蓮被冷凍近百日后,一場活動,讓該事件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8月13日,銀豐生物舉辦了一場媒體見面會,對外展示這個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技術成果。銀豐生物董事長生德偉、代理總裁龐勇、銀豐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以及參與首例低溫保存手術的醫(yī)學專家悉數到場。
關于展文蓮人體冷凍的新聞經報道后,關于銀豐研究院的來頭,以及這項技術是否有商業(yè)目的問題,也引發(fā)熱議。
資料顯示,銀豐研究院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于2015年出資成立。這是一家主攻基因工程、干細胞技術開發(fā),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低溫保存與復蘇,細胞治療及再生醫(yī)學轉化的專業(yè)研究機構。
2015年,銀豐研究院發(fā)起設立了山東省銀豐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旨在推動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它資助4項研究計劃:生命延續(xù)研究計劃、組織器官銀行計劃、(干)細胞醫(yī)學轉化研究計劃和基因工程計劃。
銀豐研究院所屬的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冊資本1億元。其官網顯示,截至目前,銀豐生物所轄公司已達26家,涉及臍血儲存、基因檢測、細胞治療等多個領域。
從2013年開始,銀豐團隊就開始接觸人體冷凍。團隊去往俄羅斯和美國的人體冷凍機構參觀,還和他們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
無論是銀豐研究院還是桂軍民都說,展文蓮的冷凍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豐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桂軍民稱,這個事情他一分錢沒花,只是為了表達心意,他向該基金會捐贈了一點錢。但他沒有透露具體捐款數額。
做人體冷凍需要不菲的費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犊萍既請蟆吩y豐研究院一位工作人員的話,披露了這項手術的費用構成:液氮罐,40萬;程序降溫設備,40萬;體外循環(huán)機,100萬;呼吸機,七八萬。另外,實驗室搭建需要500萬元等。“每做一次冷凍,光是冷凍保護劑的費用就是二三十萬。還有手術的其他耗材費用,專家費用,救護車費用等等?!?/p>
人體進入低溫保存狀態(tài)后,每隔10天到半個月需要補充一次液氮,這一費用大約為每年5萬元。
“目前全是投入,沒有收益。”銀豐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負責人賈森坦言。
盡管銀豐團隊反復強調該項目的非營利性質,但有輿論還是認為,該項目隱含著商業(yè)性,現(xiàn)在即便“全是投入”,將來時機成熟,也會走向商業(yè)化。
關于“生命延續(xù)計劃”是否具有商業(yè)化的趨勢,銀豐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曾表示,如果人體冷凍技術能成功,這意味著“所有人生的目標都是冷凍自己”?!叭澜缟峡赡軟]有比這業(yè)務更大的了吧?”賈春生說,如果能完成復蘇,是肯定會商業(yè)化的。
該負責人認為,現(xiàn)在這項研究離市場化、商業(yè)化還有一段距離?!霸擁椖拷窈笫欠駮虡I(yè)化,也是基于復蘇成功后才去討論的問題。目前看,該項目還處在科學研究的一個摸索嘗試階段。復蘇這個技術難題沒解決,也就無法談商業(yè)化?!?/p>
“我們這個研究的目標是讓低溫技術得到更多人關注,吸引更多科技工作者參與,建立一個器官庫(器官銀行),延長器官保存時間。這個項目不管爭議多大,這個價值就出來了?!边@位負責人說。
人體冷凍的新聞被報出后,很多人表示有一種“現(xiàn)實版科幻片”的感覺,有人認為銀豐研究院的這個項目就是“偽科學”。
一前述銀豐負責人表示,有爭議甚至被質疑,至少說明這個研究受到了關注。
該負責人稱,該項目有嚴格的科學依據。他稱,人體冷凍的決定要提前做好,才能預留出準備時間給科研團隊。
要實施人體冷凍,銀豐研究院人體低溫保存項目的美籍專家阿倫·德雷克給出了醫(yī)學上的標準。他認為以下幾種情況應排除在外:死于自殺或突發(fā)意外,身旁沒人無法立即介入的;身體有殘缺或有傷口,無法實施灌流的;腦死亡已無低溫保存意義的。此外,還需遵循當地遺體捐獻條例。
銀豐科學院提供的材料顯示,德雷克為山東省“引領齊魯”海外特聘專家。他曾就讀于美國克萊頓大學醫(yī)學院,主攻心臟外科體外循環(huán)灌注和外科院前急救,20余年的工作經歷積累了豐富的體外循環(huán)灌注和院前急救經驗。2009年,他被阿爾科(Alcor,全球最大的人體保存機構)聘請為臨床響應中心主任,在該機構工作7年間,他參與了70多例人體保存手術。2015年1月,他完成了泰國2歲女童馬瑟琳的人體冷凍手術。同一年,他和團隊實施了重慶女作家杜虹的人體冷凍手術之后,受邀到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進行參觀交流。2016年4月,他正式加入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
德雷克認為,死亡并非不可逆。就算心臟停跳、呼吸停止,人的身體和大腦還會存活一段時間。在阿爾科,冷凍人被稱為“病人(patient)”。
德雷克認為,人體冷凍術不是為冷凍而冷凍,其目標是能夠成功復蘇,并且更重要的是,復蘇的個體有記憶,有自我認知的身份和個性特征。如果這些真的能恢復,就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在接受鳳凰網山東頻道采訪時,德雷克曾被問到人體冷凍術是不是偽科學的問題。他表示,很多人認為沒有證據就不是科學或者是偽科學,這不公平。就器官保存、移植而言,在沒有研究成功進行實操之前,很多人也說那是偽科學,彼時他們不認為器官冷凍經過長時間保存后,能通過移植來匹配人體,延續(xù)生命。他說,需要看到的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相關人員在為科學而不斷的研究、探索,這一過程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
“我理解那些把人體冷凍術定義為偽科學的人的想法,但我認為,那是這些人沒有看到未來這一領域的樣子。正是因為沒有看到,我們才不斷追求,不斷努力。”
德雷克稱,他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人們不理解、不接受。因為就目前條件看,這項技術不是每個人都認為這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沒有保障,不知道最終能否成功?!白畲蟮奶魬?zhàn)是讓人們相信這是一個科學的東西,是值得研究的,進而去了解它,接受它?!?h3>無法兌現(xiàn)的復活期
銀豐基金會負責人賈森認為,冷凍人體是低溫生物學發(fā)展的終極目標。細胞冷凍,下一步就是組織器官,再下一步,就是人體。“人體冷凍只是一種通俗化表達,更為科學的表述,應該是人體低溫保存”。
但是,從現(xiàn)實來看,這樣的終極目標有些遙不可及。
統(tǒng)計顯示,自誕生首次人體冷凍案例(1967年1月19日,美國物理學家貝德福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被人工冷藏)后,截至2016年底,全球已有300多位被醫(yī)學上判定為死亡的人參與人體冷凍,但至今沒有一例復蘇。甚至,在實驗室中,目前還沒有哪怕是小白鼠等動物身上,取得低溫冷凍再復活的成功案例。
桂軍民簽名的知情同意書中,明確寫著:“銀豐研究院沒有保證、擔?;虺兄Z生命延續(xù)研究計劃在未來一定會成功,也不能準確預測未來醫(yī)學科技的發(fā)展時間表,復蘇技術基于未來醫(yī)學技術的巨大進步?!?/p>
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表示,現(xiàn)在能成功實施低溫保存的,只有相對簡單的生物學對象,連人體器官的低溫凍存都非常困難,遑論人體。
銀豐研究院一位受訪者稱,目前國家對低溫技術還缺少認知與重視。他舉例稱,今年7月21~23日,由國際低溫生物學會和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協(xié)會主辦的世界低溫生物科技與生命資源庫大會在合肥召開,“這樣一個學術性的大會參會人員不超過300人,很多媒體都不知道有這個會議。”
德雷克坦言,對于人體冷凍后的復活,首先要解決疾病的治愈問題,其次復溫技術也遠不成熟,比降溫更麻煩,同樣面臨冰晶刺破組織的損害問題。但是,如果未來人體真的能夠復蘇,其面對的倫理和法律問題仍是難題。
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yī)師賈旺曾經表示,凍存的神經組織即使恢復了活性,能否移植到另外一個身體上去,并產生新的生命,還要跨過脊髓鏈接,中樞神經再生等多重艱巨的挑戰(zhàn)。
桂軍民也知道,人體冷凍技術成熟,不會是一個短期的事情。“對于研究院來說,他們只做低溫保存研究,剩下的醫(yī)學問題不是他們考慮的?!?/p>
他對這樣一個科研項目的持續(xù)性也有擔心。因為,目前項目實施還是單純依靠銀豐公司注資,將來如果母公司不注資了,或經營出現(xiàn)不良狀況,會不會影響項目的實施,這一點也存在疑問。另外,即使這個技術成功了,也不一定能在自己妻子身上取得成功。
“當然,這些后續(xù)經費等問題,不是我們應該考慮和擔心的,現(xiàn)在能做到的是,按照協(xié)議辦事就行?!?/p>
對于外界一些質疑聲,桂軍民認為這說明社會公眾對這個科研項目的認知度還不夠?!暗谝唬覀儾贿`法;二,我們沒給任何人帶來傷害;第三,還間接給社會、家人做了點貢獻,感情上有一種延續(xù)。”
從沒有開過微博的桂軍民,產生了開微博的想法,“主要是想把我原原本本的話說出來?!?/p>
(摘自《東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