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亞洋
摘要:大學生是青年中的優(yōu)秀分子,是民族的希望與國家的未來。開展大學生文明素養(yǎng)與修德思想教育,不僅是黨和國家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符合時代特點與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學習與生活現狀。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修德觀;文明素養(yǎng);大學生修德教育
一、關于大學生文明素養(yǎng)教育背景分析
(一)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修德的希望與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修德問題所提出的希望與要求是其青年修德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青年為何要修德”“青年要修什么德”“青年如何來修德”三部分,核心內涵是教育青年立志、指導青年成才、引領青年報國。習近平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p>
(二)青年修德問題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世界發(fā)展趨勢
青年是全球治理的可持續(xù)力量,崇德修身應是青年成長的基本方向和首要選擇。古語有云:“德者,本也?!钡赖轮趥€人、社會、國家都有基礎性意義。習近平青年修德觀不僅立足本國青年,強調修德的重要作用,對于“德”的認識,更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視野。每個個體的生活都是由許多細微小事組成的,從生活的小德入手累積成大德,以大德引領小德,用小德涵養(yǎng)大德。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將自我成才與民族命運、國家發(fā)展聯系在一起。
(三)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對于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學生要使自己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人,必須使自己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這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統一體,三者缺一不可。對學生進行道德禮儀教育,讓他們學會怎樣“做人”,從小事做起,從日常言行培養(yǎng)起;不僅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得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這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夠動搖的。
二、影響大學生文明的原因分析
(一)價值錯位——大學生不文明行為產生的主體性因素
惡是人的自由意志的產物,道德與行為主體的價值認知有關。如果在價值觀上發(fā)生錯位,就可能發(fā)生不文明行為,甚至走向罪惡深淵。
(二)個人與社會的錯位
人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一個根本性的價值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自我與他人或社會的關系,把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結合起來。發(fā)生個人與社會錯位的人大都主張個人利益第一,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惜損害他人或社會的利益。
(三)奉獻與索取的錯位
奉獻與索取是人生的兩種基本狀態(tài),也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基本參數。只講索取而不講奉獻的人,則一定成為卑鄙的人,不道德的人,甚至是一個惡人。個人在自我索取的同時必須顧及到對他人的奉獻,在向社會索取時必須同時為社會集體做貢獻。
三、如何培育大學生文明素養(yǎng)教育
(一)在積極培育上,形成學校、社會、家庭等網絡教育合力
高校要注重積極社會制度作用的發(fā)揮,注重學校、社會及家庭等方面的積極教育合力。習近平總書記認為青年道德觀的形成要靠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方面來共同努力。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任務,就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注重引領青年培養(yǎng)積極的道德品質。
(二)教師引導是努力進步的階梯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教師要發(fā)揮“工程師”的作用,就要心無旁騖,甘守三尺講臺,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責任使命,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恪盡職守。同時,教師也要注重以德立身,加強以德施教,“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guī)范相統一。”
(三)青年模范是大學生學習的榜樣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習近平總書記注重青年模范人物在中國夢實現道路途中的指導示范作用。青年模范是時代鮮明的旗幟,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進取,用自己無悔的青春經歷激勵廣大青少年,以發(fā)揮名人示范效應,彰顯榜樣力量,促使他們的人格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全社會也應形成合力,既要尋找供大學生學習的青年模范人物,又要加強對其宣傳和引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和滲透力,發(fā)揮榜樣的無窮力量。
(四)自我教育是提升道德境界的方法
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重要教育方法之一,對提高青年大學生自身的道德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堅持以教師教育、課堂教學為主體的同時,也要加強大學生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統一,教育大學生積極掌握自我教育方法,主動接受教育,并能調動群體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發(fā)揮團體教育的作用,促使大學生自覺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樹立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觀念,并能通過多方面途徑培養(yǎng)自己積極的人格特質,健全心理健康素質,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四、總結
大學階段是人生重要的轉折期,是人從自然人完全轉換為社會人的一個過渡期,在這一時期,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逐漸發(fā)展成熟并趨向于穩(wěn)定;但是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和他們的社會閱歷,導致他們較為追求個性,標新立異,缺乏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遇事多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難以顧及到全局,進而表現出急功近利、心態(tài)浮躁、不遵守禮儀規(guī)范等現象。因此,大學生文明素養(yǎng)與修德思想教育應作為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重視,應貫穿于小學、中學、大學教育的全過程,特別是大學教育應使大學生能自覺樹立大學生文明素養(yǎng)與修德思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
[2]習近平致全國青聯全國學聯的賀信[N].浙江日報,2015-07-25.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