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洪 楊蒼洲
(1.福建省泉州第六中學 362000;2.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 362000)
楊蒼洲(1979.12- ),男,福建省泉州人,本科,理學學士,中學高級教師,從事中學數(shù)學教學、高考命題研究.
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為菱形,E、F分別是BB1、DD1的中點,G為AE的中點且FG=3,則△EFG的面積的最大值為________.
本題考查了立體幾何的相關概念,空間向量的計算,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讓學生通過理解題意,準確地作出圖形,進行計算,實現(xiàn)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應用意識,讓學生通過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實現(xiàn)考查學生的運算求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考查學生將立體問題平面化處理的能力,體現(xiàn)了化歸與轉(zhuǎn)化思想的考查.
本試題以“阿波羅尼斯圓”為背景進行設計,同時設計了線段長度與三角形面積之間的換算問題.“阿波羅尼斯圓”是滿足到兩定點的距離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的點的軌跡問題,本題將這一關系隱藏在立體圖形中顯得不明顯,學生很可能會直接采用向量法進行求解,學生如果能將該問題從復雜的立體圖形抽取出來,就能有廣闊的思維空間,大大降低題目的難度和計算量.
思路1 直接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通過坐標來計算FG,得到一個方程,再將三角形的面積用未知數(shù)來表示,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它的最大值.
思路2 將圖形從立體中抽取出來,轉(zhuǎn)化為在等腰△AEF中,△EFG的面積的最大值問題.接下來可以采用三角法,解幾法和平幾法等多種方法進行求解.
解法1 連結(jié)AC,BD,A1C1,B1D1,設AC∩BD=O,A1C1∩B1D1=O1.
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為菱形,顯然OA,OB,OO1兩兩垂直.
所以a2+9b2+c2=36.
圖1
由已知條件可知:△AEF是等腰三角形,G為AE的中點,
解法2 (利用阿波羅尼斯圓)
圖2
以FG的中點O為原點,F(xiàn)G所在的直線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如圖2).
又AF=AE=2AG,設A(x,y),
又S△EFG=S△AFG,所以S△EFG的最大值也為3,
所以△EFG的面積的最大值為3.
圖3
解法3 如圖3,由已知條件可知:△AEF是等腰三角形,AE=AF,FG=3.
設AG=EG=x.
在△AFG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EFG的面積的最大值為 .
解法4 在等腰△AEF中,過A作AP⊥EF于點P,過G作GQ⊥EP于點Q.
設AP=2a(a>0),EF=4b(b>0),
又因為FG=3,
所以△EFG的面積的最大值為3.
圖4 圖5
解法5 在等腰AEF中,取AF的中點H,連結(jié)EH交FG于點O.
所以當sin∠EOF=1時,即∠EOF=90°時,S△EFO取到最大值2.
所以△EFG的面積的最大值為3.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3).
[2]楊蒼洲,崔紅光.探究2016年高考四川卷函數(shù)導數(shù)試題的命題方法[J].中學數(shù)學雜志,2016(11).
[3]楊蒼洲,李仲青.2014年高考大綱卷壓軸試題命題手法探究[J].數(shù)學通訊(下半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