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蘭,黎淑芳,盧冠銘,廖明華,鄧 敏,陳永誠,文力軍
1.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口腔科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腺體外科 (百色 533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給生命安全和生活質(zhì)量都形成嚴重影響,且發(fā)病率呈現(xiàn)明顯的增長趨勢[1]。化療是乳腺癌綜合治療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復發(fā)率,并使生存時間得以明顯延長[2]。但化療往往會造成患者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口腔潰瘍則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發(fā)生率高達24.8%~67%[3]??谇粷儼l(fā)生后不但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會耽誤患者的進食,致使機體免疫力下降而影響預后。口腔潰瘍屬中醫(yī)“口瘡”、“口糜”等范疇,發(fā)生多因中焦脾胃不運,熱結(jié)心脾,并熏及上焦所致。我們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聯(lián)合西瓜霜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聯(lián)合涌泉穴外敷對乳腺癌化療后口腔潰瘍進行治療,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化療后口腔潰瘍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分別命名為A組、B組、C組、D組及對照組,每組各20例。對照組年齡26~60歲,平均(42.85±10.23)歲;乳腺癌分期Ⅲ期10例,Ⅳ期10例;卡氏評分70-100分,平均(88.09±9.15)分;化療方案:多西他賽+吡柔比星13例,多西他賽聯(lián)+環(huán)磷酰胺7例;口腔潰瘍分度:Ⅰ度8例,Ⅱ度8例,Ⅲ度4例;口腔潰瘍病程3~6d,平均(4.53±0.82)d。A組年齡28~61歲,平均(43.19±10.57)歲;乳腺癌分期Ⅲ期12例,Ⅳ期8例;卡氏評分60~90分,平均(86.93±9.26)分;化療方案:多西他賽+吡柔比星11例,多西他賽聯(lián)+環(huán)磷酰胺9例;口腔潰瘍分度:Ⅰ度6例,Ⅱ度9例,Ⅲ度5例;口腔潰瘍病程3~8d,平均(4.69±0.97)d。B組年齡30~60歲,平均(42.46±10.34)歲;乳腺癌分期Ⅲ期9例,Ⅳ期11例;卡氏評分60-90分,平均(85.18±9.74)分;化療方案:多西他賽+吡柔比星13例,多西他賽聯(lián)+環(huán)磷酰胺7例;口腔潰瘍分度:Ⅰ度8例,Ⅱ度7例,Ⅲ度5例;口腔潰瘍病程3~9d,平均(4.73±0.92)d。C組年齡28~60歲,平均(41.65±10.18)歲;乳腺癌分期Ⅲ期11例,Ⅳ期9例;卡氏評分70~90分,平均(87.61±9.55)分;化療方案:多西他賽+吡柔比星9例,多西他賽聯(lián)+環(huán)磷酰胺11例;口腔潰瘍分度:Ⅰ度5例,Ⅱ度8例,Ⅲ度7例;口腔潰瘍病程3~10d,平均(4.78±1.02)d。D組年齡26~61歲,平均(41.84±11.53)歲;乳腺癌分期Ⅲ期8例,Ⅳ期12例;卡氏評分60~80分,平均(85.68±9.07)分;化療方案:多西他賽+吡柔比星13例,多西他賽聯(lián)+環(huán)磷酰胺7例;口腔潰瘍分度:Ⅰ度4例,Ⅱ度8例,Ⅲ度8例;口腔潰瘍病程3~11d,平均(4.85±1.08)d。所有患者均為女性,乳腺癌診斷依據(jù)病理檢查,口腔潰瘍診斷及分度則依據(jù)《口腔黏膜病學》中有關標準,排除化療前口腔黏膜損傷、距離本次治療1個月內(nèi)行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使用史、外用藥物治療史、白塞氏綜合征、對相關藥物過敏者,所有家屬及患者對本研究均清晰知曉,并自愿同意加入,五組患者年齡、口腔潰瘍分度等情況經(jīng)比較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聯(lián)合西瓜霜治療:分別在餐后、飲水后及睡前采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國藥準字號為H20058018)各漱口一次,后將西瓜霜(國藥準字號為Z45021599)噴灑在潰瘍上,對于存在深部潰瘍創(chuàng)面的患者,可先使用蘸有生理鹽水的無菌棉簽輕涂潰瘍表面,后再噴灑西瓜霜,每10 d為1個療程。A組行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國藥準字號為H22026380)治療:確定足三里位置,常規(guī)皮膚消毒,7號針頭垂直刺入穴位,待患者出現(xiàn)酸麻脹痛感,且回抽無血后注入胸腺肽,1 ml/每側(cè),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各療程間休息2 d。B組行吳茱萸穴位外敷:溫水浸泡雙足10 min,擦干后在足底部找出涌泉穴的位置,將用醋調(diào)和后的吳茱萸粉敷于其上,涂抹直徑約10 mm,厚約3 mm,后使用紗布妥善固定2 h,2次/d,每6 d為1個療程。C組同時行足三里注射及吳茱萸外敷,具體操作方法同A、B組。D組在C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復方氯己定含漱液聯(lián)合西瓜霜治療,操作方法與對照組相同。所有患者均進行2個療程的治療。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指標為五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疼痛消失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治療效果參照文獻[5]擬定,痊愈:患者治療后口腔疼痛、進食困難等癥狀完全消失,潰瘍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顯效:患者治療后口腔疼痛、進食困難等癥狀有輕微存在,潰瘍創(chuàng)面仍有小部分未愈合;進步:患者治療后口腔疼痛、進食困難等癥狀雖較為明顯,但較治療前有減輕,潰瘍創(chuàng)面有明顯縮小;無效:患者治療后口腔疼痛、進食困難等癥狀無變化或加重,潰瘍面無減少或加重??傆行?(痊愈+顯效+進步)/各組例數(shù)×100%。免疫功能測定項目包括CD3+、CD4+、CD8+及CD4+/CD8+,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液3ml,置于無菌抗凝試管中,采用免疫酶法進行測定。
1 五組治療效果比較 A組、B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C組和D組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其他三組,且D組明顯高于C組,見表1。
2 五組疼痛消失和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 A組、B組及對照組疼痛消失和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無明顯差別;C、D兩組疼痛消失和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明顯較A、B組及對照組短,且D組明顯較C組短,見表2。
表1 五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與C組相比較,#P<0.05;與D組相比較,△P<0.05
表2 五組疼痛消失時間和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 d)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與C組相比較,#P<0.05;與D組相比較,△P<0.05
3 五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五組治療前CD3+、CD4+、CD8+及CD+4/CD8+均無明顯差別;B組與對照組治療后CD3+、CD4+、CD8+及CD4+/CD8+仍無明顯差別,A、C、D三組治療后CD3+、CD4+、CD8+及CD4+/CD8+無明顯差別,但均明顯高于B組與對照組,見表3。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4-6],口腔潰瘍的發(fā)生多與免疫功能失調(diào)及內(nèi)分泌紊亂有關,而在病程中占據(jù)主導作用的則為細胞免疫,特別是T淋巴細胞亞群的重要性最為明顯。若T淋巴細胞亞群數(shù)量不正常,機體免疫紊亂,則易誘發(fā)口腔潰瘍的發(fā)生[7-8]。腫瘤患者受自身病情影響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加之化療藥物對參與機體細胞免疫的各功能細胞的殺傷作用,故CD3+、CD4+、CD8+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呈現(xiàn)明顯降低趨勢[9-10]。因此,對口腔潰瘍的治療除積極對癥、支持外,還應適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
表3 五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與A組相比較,&P>0.05;與A、C、D組比較,#P<0.05;與D組相比較,$P>0.05
復方氯己定含漱液的主要成份為葡萄糖酸氯己定和甲硝唑,兩者均具有抑制口腔內(nèi)病原菌生長的作用;而西瓜霜噴霧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復方氯己定含漱液與西瓜霜噴霧劑的聯(lián)合使用,對化療所致的口腔潰瘍能形成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存在總體療效欠佳、療程較長的弊端。
本病的發(fā)生多因飲食不潔,濕熱蘊結(jié)心脾而發(fā)口瘡;或情志過極、五志化火及心經(jīng)有熱,心火循經(jīng)上炎而致口舌生瘡;或久病傷陰,虛火上浮,氣沖上焦而熏發(fā)口瘡。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jīng),具有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扶正祛邪等作用,胸腺肽具有促T淋巴成熟的作用,經(jīng)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注射液,能有效的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形成免疫應答反應,從而增強機體免疫能力。吳茱萸辛開苦降,能引火下行,而涌泉穴則為腎經(jīng)井穴,以吳茱萸外敷涌泉穴能達到引火歸元和引火下泄的作用。我們將100例乳腺癌化療后口腔潰瘍患者隨機分為A、B、C、D及對照組五組,其中A組行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注射液;B組行醋調(diào)吳茱萸外敷涌泉穴;C組則同時采用A組和B組兩種治療方式;對照組采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聯(lián)合西瓜霜治療,而D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吳茱萸穴位外敷,經(jīng)比較顯示,A、B及對照組三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無明顯差別(P>0.05),均明顯低于C、D兩組(P<0.05),而C組治療的總有效率又明顯低于D(P<0.05)組,同時D組疼痛消失時間和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也明顯較其他幾組短(P<0.05)。在機體免疫功能方面,D組治療后CD3+、CD4+、CD8+及CD4+/CD8+與A、C兩組雖無明顯差別(P>0.05),但明顯高于B組和對照組(P<0.05)。表明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聯(lián)合西瓜霜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吳茱萸穴位外敷能有效的提高乳腺癌化療后口腔潰瘍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縮短治療時間,其機制可能與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關。
[1] 徐 川,于小偉,李莎羅,等.益氣健脾湯聯(lián)合化療對乳腺癌生活質(zhì)量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陜西中醫(yī),2016,37(9):1160-1161.
[2] 楊瑞玲,張迎舟,耿翠芝,等.TA方案與TC方案在乳腺癌保乳術后輔助化療中的比較[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5,14(3):226-228.
[3] 駱文瑤,楊燕芳.銀菊花液含漱治療化療后口腔潰瘍79例[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3,20(2):207-208.
[4] 張青霞.穴位按壓配合昂丹司瓊治療乳腺癌化療后惡心嘔吐78例[J].陜西中醫(yī),2013,34(3):350-351.
[5] 錢偉華,劉蓮芳,潘迎英.甘草瀉心湯加味含服治療化療后口腔潰瘍64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6,48(9):39-40.
[6] 馮紅杰,勞 逸.康復新液與思密達對白血病兒童化療性口腔潰瘍的臨床療效[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4,17(6):68-770.
[7] 周 芳,李 東,王丹楊,等.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大鼠模型免疫功能與血清因子的變化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4,43(8):942-944.
[8] 趙浩堂,張 璇,陳慶梅,等.小兒化毒散治療小兒口腔潰瘍78例的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6,11(4):653-655.
[9] 楊學敏,王曉洪,陳立峰,等.二氫楊梅素對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大鼠TNF-α及NF-κB p65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17):2612-2617.
[10] 金 璐,郭 濤.T細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家族Tim-3分子與腫瘤免疫[J].國際免疫學雜志,2013,3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