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菊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2
腦出血是發(fā)生在腦實質(zhì)內(nèi)的非外傷性出血。該病的發(fā)病急、病情變化迅速,致死率與致殘率均較高。該病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頭痛頭暈、失語及意識障礙等。近年來,隨著護理科學的發(fā)展,臨床上對腦出血所致意識障礙患者在進行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顯著改善了其預后,提升了其生活自理能力[1]。為了進一步證實該護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對我院神經(jīng)外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腦出血伴有意識障礙的患者9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神經(jīng)外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腦出血伴有意識障礙的患者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這 48例患者的納入標準為 :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腦出血的診斷標準。2)經(jīng) MRI 或 CT檢查確診其患有腦出血。3)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4)其家屬簽署了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為 :1)存在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障礙。2)合并有顱腦腫瘤。3)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對照組48例患者中有男 31 例、女17 例;其年齡最小的為 45 歲,最大的為 82 歲,平均年齡為(63.5±7.8)歲。觀察組48例患者中有男 30例、女 18 例 ;其年齡最小的為 46 歲,最大的為 80 歲,平均年齡為(63.6±7.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措施,
1.2.1 進行心理舒適護理 腦出血所致意識障礙患者多存在頭暈、失語等癥狀,無法進行正常的溝通和交流。護理人員可使用肢體語言(如關切地注視患者、輕握患者的手等)與患者進行交流,以增加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可采用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認真解答他們的疑問,告知他們相關的注意事項,指導他們對患者進行言語和行動上的鼓勵與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來自親情的溫暖。護理人員還可在病房內(nèi)播放節(jié)奏輕柔、舒緩的音樂,以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緊張、焦慮的心情[2]。
1.2.2 睡眠舒適 病房溫度保持在 22 ~ 24 ℃ 左右,濕度要保持在 55% 左右,勤換衣物、床單位等,定期進行開窗通風,保證病房內(nèi)空氣流通、清新,定時為病房進行清洗消毒處理。由于患者顱內(nèi)壓增高,頭痛、頭暈,往往難以入睡,長時間睡眠不足會導致患者更加煩躁,因此,要保持舒適、安靜、整潔的病房環(huán)境,以保證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
1.2.3 飲食舒適護理 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質(zhì)、高維生素、低脂、低鹽飲食,戒煙戒酒,控制飲水量在 1200 ~1500 ml / d。吞咽障礙患者給予其軟食或流食。在進食時抬高床頭至 30°,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緩慢進食,以免發(fā)生嗆咳,引起誤吸。在患者鼻飼過程中,控制單次鼻飼量在 200 ~400 ml,溫度在 38 ~ 40 ℃,4 ~ 6 次 / d,鼻飼后要求患者保持半坐位 30 ~60 min,避免體位過低引起食物反流。
1.2.4 體位舒適 要求患者臥床休息時取仰臥位,抬高頭部 30°左右,每 2 h 幫助其翻身拍背 1 次,翻身過程中要加大受力面積。此外,正確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翻身、活動關節(jié)等肢體活動,對于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應積極開展康復訓練,幫助其早日恢復正常。
1.2.5 社會護理 責任護士需事先對患者以及家庭支持系統(tǒng)進行準確評估,調(diào)動患者家屬積極態(tài)度,解釋相關疾病情況,以獲得患者家屬的理解、支持;結(jié)合患者的愛好特點安排相關趣味性活動,禁止其使用冷漠言語傷害患者。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與對照組的81.25%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提高(93.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在進行護理前,兩組患者ADL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護理后,兩組患者ADL的評分均高于護理前,而且觀察組患者ADL的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腦出血的發(fā)病率顯著升高。該病患者常伴有意識障礙等臨床表現(xiàn),不僅增加其痛苦,也給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有研究顯示,對腦出血所致意識障礙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實施舒適護理可促使其大腦皮質(zhì)出現(xiàn)新的興奮灶,從而改善其病情,提升其生活能力。舒適護理模式是蕭豐富先生在 1998 年首次提出的一種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能使患者在治療期間實現(xiàn)精神和身體上的自我滿足和安寧,通過調(diào)動其記憶和思維,刺激其觸感與聽覺,促使其意識恢復。綜上所述,對腦出血意識障礙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措施可以顯著的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同時消除患者內(nèi)心不良情緒,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張小鳳,馬麗萍.舒適護理模式在NICU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OL].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S1):576-577.
劉博,馬曉麗.舒適護理在繼發(fā)性高血壓并發(fā)腦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7,23(16):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