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寶路
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與財經(jīng)的跑口記者們絕對不會想到,一場價值37億美元的收購生意,最終的流量收割者居然來自心靈雞湯界。
這簡直令人有種看著自己的孩子日漸長成了隔壁老王模樣的痛心感悟。
作為摩拜單車拋頭露面的常態(tài)人物,胡瑋煒在這個共享經(jīng)濟的明星項目成長中期曾說過一句名言:失敗了就當做公益。如今已被美團納入囊中的摩拜,公益尚未完成,這場眼球生意的最后落腳點,也被10萬加的締造者們苦心搶走。胡瑋煒像是一個被釘上墻的標簽,成為摩拜故事的最大注腳:瞧,那個在同齡人中冉冉升起的佼佼者。
傳奇總會成為頂禮膜拜的對象,那些主動來自底層的仰望無形中更烘托出傳奇的可貴性。喬布斯、貝索斯、扎克伯格、馬斯克,甚至還包括布林和佩奇,這是新世紀頭20年來自西方的封神榜。他們執(zhí)拗、個性、不循規(guī)蹈矩墨守常規(guī),造就了今天時代潮流的獨特性。
至于中國的商業(yè)故事,因為許多不可描述也不便展開的緣由,往往很難提煉出自我特色。公關套路和市場包裝在時下看來更加重要。于是,種種充滿戲劇性的演義風格外傳開始像野草一樣發(fā)瘋生長。
人民需要放鞭炮,人民更需要在柴米油鹽的寡味生活里加一點料,成為街頭巷尾津津樂道的談資來維持已經(jīng)相對有限的社交。所以你能明白為什么當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普遍岌岌自危的時候,《知音》 《故事會》以及《讀者》都并沒有跳出來大吐苦水為積極轉型表態(tài)。虛妄的精神食糧是焦慮社會緩解自我深陷的一劑良藥,像財新網(wǎng)總編王爍在他還沒有接班之前在博客里表達的:需要適時適度地活在表層。連他自己都需要通過搓麻將的方式,從深水中探出頭來喘一口氣。
所以,胡瑋煒自然成為一個最新被供參照的優(yōu)良標的:三年時間,從一名默默無為的女記者,華麗轉身成為了在資本游戲的漩渦里套現(xiàn)15億元的成功離場者,輔之以那句“失敗了就當做公益”的格局眼界,怎能不讓同齡人垂涎眼羨?然而,1982年出生的她,才36歲??!年紀輕輕未達不惑就踏上了成為白富美、當過總經(jīng)理、走上人生巔峰的道路。
你看你看,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害不害怕?焦不焦慮?擔不擔心?
葫蘆娃一出生就以打怪救爺爺為己任,保蒼生除蟲豸,算起來甩了3歲就當上皇帝的溥儀一萬個胡瑋煒。但你對此只會嗤之以鼻:葫蘆娃?溥儀?一個逗小孩子的動畫角色一個投胎有道,胡瑋煒卻是我們普通人中的一員。
這樣用身份拉近距離感的同時,還順帶給自己過上另一種生活提升了無限可能性。就像圍著圍裙炒菜時揮動鍋鏟將一滴熱油不慎炸向手背虎口刺激出來的痛感:我也需要一個轉折。但卻忽略了在時勢造英雄的唯物邏輯里,英雄的出現(xiàn),往往就像《功夫》中包租公和包租婆看著迷途青年星仔遭受重創(chuàng)后,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還能逐漸恢復的身體時感嘆的四個字:萬中無一。
接下來的套路清晰明了: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你想你的生活發(fā)生飛躍性的改變嗎?你還在日復一日的庸庸碌碌迷茫度日嗎?終極三問像極了皮褲愛好者汪峰老師在轉身后始終不變地質(zhì)問:同學,你的夢想是什么?
午夜電視購物的邏輯尚且如此,只不過終端落點,選擇在了24小時不斷電的智能手機上。大學時半睡半醒間上的《傳播學概論》誠不欺我,如今普羅大眾的腦回路都纏繞在了這塊小小的智能芯片和玻璃觸摸屏上。當一篇《摩拜創(chuàng)始人套現(xiàn)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冒著火花開始霸屏時,毛孔開始擴張,毛細血管開始膨脹,血脈賁張后慣性的撒點青春期激情,只是時間問題。
且不說一則小文顯示出來的財務知識硬傷和情緒鼓動目的,是否有意為之。故意賣個破綻、留有瑕疵也是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們常有的小手段——當然這是誅心猜測——畢竟,爭議性才是流量最大的入口。
這個社會焦慮嗎?坦率地說,一個讓92年后生人都能夠自覺歸于中年人的群體,除了用自嘲和喪文化遮掩的外在鏡像,和與之相矛盾地快節(jié)奏踏步緊跟每個趨之若鶩時代腳印的實際動作,就已經(jīng)很明顯暴露出了他們的內(nèi)心。
十年前,有“打工皇帝”之稱的唐駿寫了一本《我的成功可以復制》,雖然最終證明是“我的學歷可以復制”,但他的出發(fā)點終究是販賣虛假希望;十年后,“知識付費”開始販賣“知識焦慮”,雞湯達人開始販賣“成功焦慮”,時尚博主們開始販賣“搭配焦慮”……出發(fā)點變了,結果卻沒有些許改變:或多或少,流量也好,電商也罷,都是一筆商業(yè)世界里的生意。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在新傳播時期營銷手法的一種進步?
我的朋友謝璞在朋友圈里寫到:韓寒怒斥《摩拜創(chuàng)始人套現(xiàn)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是對的。比賽勝利的一方更適合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其實我是真的很恐慌,害怕被拋棄。
后來他把這個邏輯的溯源,寫在了一篇與美團王興有關的東西里:籃球給予王興許多的印記,“‘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由領先者/勝者的啦啦隊帶頭喊比較合適。這是我在高中籃球賽時學到的道理?!?/p>
起碼現(xiàn)在,甚至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里,還在跟滴滴和阿里斗智斗勇的王興,是會把這句話暫時咽在嗓子眼兒里的。
電影《無間道》中,韓琛將5個臥底送入警隊時在佛像前說:算命的說我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不過我不同意,我認為出來混的,是生是死要由自己決定,路怎么走自己選了。然后將手中的結義酒一飲而盡再舉杯一砸以示決心,儀式感十足。
結果包括他自己、劉建明以及其他幾個臥底接下來的命運,在這個瞬間直接注定。
對那些輕易被焦慮和解藥二者終日纏身的中年人們,這里也只能送一句:一帆風順!干杯,各位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