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光樓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任何學校的管理都離不開規(guī)范和紀律。而所謂“管理”,一是指“管”,二是指“理”。管者,拘束之意也,具有剛性,是一種硬約束;理者,道理之謂也,具有柔性,是一種軟約束,即梳理、引導,讓教書育人的教師自覺地明理、懂理,進而依理而行。
然而,近年來不少學校為圖省事而疏于理,于是購買了“人臉識別”考勤機,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管卡壓教師。不管教師發(fā)生什么事情,只要考勤機上顯示你遲到、早退或曠班,一律按規(guī)定“問斬”,而且還口口聲聲說它是最公正無私的“包黑”。其實,這種冷冰冰的以罰代管的治校方式很傷教師的心。
從筆者二十多年前剛上班時的彈性坐班,到打卡簽到,再到指紋簽到,發(fā)展到今天風行各校的“人臉識別”考勤,我不敢恭維這是管理上的進步。我固執(zhí)地認為,這種從企業(yè)“拿來”的管理“法寶”極不適合學校。原因有三:首先,因為企業(yè)職工上班時間僅為8小時,而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校時間何止8小時,他們“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白+黑”“5+2”對學生的教育、對備課的研究、對工作的思考是每時每刻的。蘇霍姆林斯基不是說過“準備一節(jié)歷史課用一輩子時間”嗎?教了一輩子書的于漪也曾表示,一輩子都在學做教師。其次,企業(yè)職工是在生產(chǎn)線上刻板地制造一個個標準件,更多追求的是產(chǎn)品數(shù)量,而教師無論是上課,還是和學生談心,都是在發(fā)至內(nèi)心的教書育人,做著“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良心活,干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其工作效果是無法用尺子來衡量的,因為轉化一個孩子不是一句話兩句話、一天兩天能辦到的,而且教師的潛在工作量和效果是肉眼看不到的,有時教師的一句點化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第三,教師難免會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和家長或學生談話、醉心于備課或批改作業(yè)而耽誤了點名考勤,面對冰冷的考勤機和扣分罰款等高懸的“利劍”,很可能造成教師心理上的反感、情感上的疏離,進而挫敗工作熱情。
“你把他當人看,他給你出牛力;你把他當???,他給你不出力?!苯逃木薮罅α?,首先來自教師。只有教師在學校辦學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能感受到溫暖,他們才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協(xié)助校長落實其心中的教育理想。中國知名教育家李希貴在他主掌的學校時有一個規(guī)定:遇上雨雪天氣,不允許懷孕教師上班。他曾說:“這既是對老師的愛護,也是學校降低管理成本的考慮。天氣不好,路面濕滑,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不但老師本人痛苦、家庭不幸,而且學校也要在人力、物力上全力以赴。天氣惡劣,懷孕教師一天半天不上班,表面上缺了課,實際上他們往往會千方百計地來彌補,把損失降到最低?!?/p>
以人為本的管理才能贏得人心。尊重教師、相信教師,才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其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當校長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才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自然會出“牛力”;相反,校長不把教師當人看,教師會心存芥蒂,就不愿出力,甚至出“邪力”。因此,校長必須牢固樹立從“管理”到“服務”、從“控制”到“解放”、從“用人工作”到“用工作育人”等管理理念,徹底變革傳統(tǒng)的監(jiān)管式、行政約束式的管理方式,實施以激勵,尤其是以情感激勵為主要方式的人本化管理。
有溫情的考勤方式才是最理想的,因為管理的溫情可以激發(fā)教師的激情!當教師感到被欣賞、信任、尊重和期待時,他們就會備受鼓舞,就會煥發(fā)出極大的工作熱情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