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源
黃昏時分,來到甘棠湖,湖邊有數(shù)米曲橋伸向湖水,水上有亭,月未出,江里浸著往事模糊的影子。
湖面開闊,風吹水漾,打著流水的慢板,都督已率船而去、船已把三國帶走,只留下八十公頃的湖水,留下周字旗在暗淡的高空飄揚。
湖中央有條李堤,堤中央是思賢橋,橋邊有銀杏數(shù)棵,風行葉落,亂了湖水的彈奏,一只白鷺遠遠飛來,仿佛是周郎。
回龍磯從漩渦中躍起,立在江岸三十七米,鎖江塔立在回龍磯上,伸向空中又是三十多米。
要鎮(zhèn)江,得高且壯,影子橫水而過,重量可壓漩渦,不讓它興風作浪,如孫大圣的金箍棒,頂天立地,托天鎮(zhèn)海。
青磚砌身,六面菱柱,塔分七層,有七級浮屠之意,青石檐腰,微微平出,每層檐角微翹,掛以銅鈴,陣陣江風吹來,鈴鐺悅耳動聽。
每層雕有小龕,供入塔內(nèi)瞭望,頂層覆缽為鐵制,托缽層如蓮瓣承仰,呈吉祥安泰意,塔旁有望江樓一座,鐵牛瑞獸數(shù)頭。
從明朝至今,四百余年,三次地震,望江樓塌,鐵牛跌陷江中,唯寶塔屹立??箲?zhàn)時期,塔身遭日軍炮轟,三處塔身穿孔,寶塔如受傷戰(zhàn)士,微微面江前傾,但仍然傲然挺立,如九江人民不屈的抗戰(zhàn)精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如今的寶塔又被九江人民當成文峰塔,已成當?shù)貏倬?,護佑著一方水土和人民。
臨江古樓,樓高三十一米,外三層、內(nèi)四層、青墻黛瓦,飛檐翹角,四面回廊,古樸莊重,重建之樓具有明顯的仿宋風格。
此樓原為酒樓,主打九江封缸酒,唐朝詩人韋應(yīng)物被貶時途遇此樓,惆悵中把酒臨風,面對一江茫茫天色,寫下了“始罷永陽守,復(fù)臥潯陽樓”的千古詩句;宋朝蘇東坡某天郊游,看到樓前酒旗迎風,就興然上樓,也許是必然,也許是酒太醇美,喝了個酩酊大醉,三分醉意,七分詩意,欣然寫下了“潯陽樓”幾個大字;最讓潯陽樓名噪一時的還是《水滸傳》,宋江樓壁題反詩,后來遭人污陷,梁山好漢為救宋江前來劫法場,天不怕地不怕的漢子們,風風火火大闖江州,大碗喝酒,快意思仇,寫下了不朽傳奇。
登臨四樓頂層,在此可遠眺廬山、近觀長江,無邊往事瀟瀟去,不盡長江滾滾來,憑欄追昔,天空喧嘩,不如退去,留下趙公的“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的楹聯(lián),在江濤和燈火中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