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計科憲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被視為“中國新四大發(fā)明”之一的移動支付也快速進入每位普通市民的生活。
1月29日至2月12日,15天時間里,記者因故深度體驗了一把“無現(xiàn)金生活”。
事情的起因很偶然:周一上班時,一摸兜,一分錢的現(xiàn)金都沒有。又一想,街邊小攤販都在車上掛著二維碼呢,干脆,試試不帶現(xiàn)金,看能不能把一天應付下來。
就這樣,開始了一段特殊的體驗。
事后查起來,當天的消費記錄,包括買早點、滴滴打車、午餐、便利店購物等,每一次小交易進行得都很順暢。
再加上使用公交卡乘坐地鐵和公汽、刷公共自行車,一天下來,并沒感到“無現(xiàn)金”有什么不方便的。一切都順理成章,又似乎超出預想。加之取現(xiàn)金倒是不很方便,就又繼續(xù)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的無現(xiàn)金生活。
其間,早點攤、蔬果攤、便利店、蛋糕店,為孩子買卷子、藥店買藥、乘坐出租車、超市購物、買電影票……仔細翻看半個月的消費記錄,幾乎涵蓋了所有日常的生活場景,都實現(xiàn)了無障礙移動支付。
只有一次稍微費了點事。那是下班回家在路邊買菜時,遇到位第一天使用微信收款的攤主。她沒有像別人那樣打印出一張二維碼,而是要顧客掃她的手機二維碼。她還不太熟悉這套手續(xù),需要別人幫忙才弄好。
沒能使用移動支付的情況,遇到了兩次。一次是在電力公司營業(yè)廳購電時被告知還不能手機購電,最終通過刷銀行卡買到了電。營業(yè)廳工作人員說,她們正在爭取盡快實現(xiàn)手機購電。另一次是在路邊想買一小把拐棗,因為攤主沒有二維碼而只得作罷。
隨后的日子里,在每次購物付款前都會問一句:“可以手機支付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會成為每個人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