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計科憲 梁芝芳 秦凱風
“西安年·最中國”彰顯文化自信和國際范兒,成為春節(jié)旅游市場的一匹黑馬。這說明我們可以打的牌很多,可以干的事很多。關鍵看有沒有大格局、敢不敢謀、善不善抓、會不會干。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
剛剛過去的狗年春節(jié),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上千萬游客在西安領略了一個“最中國”的春節(jié),“西安年·最中國”也由此成為一個最具價值的文化IP——據(jù)統(tǒng)計,春節(jié)七天,西安共接待游客1269.49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收入103.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56%和137.08%,成為春節(jié)旅游市場的一匹黑馬。
“西安年”是從農歷小年開始預熱的。
小年夜,位于西安曲江核心的大唐不夜城唐人街30萬平方米區(qū)域內,千姿百態(tài)的燈光造型點亮陜西大劇院、西安音樂廳等文化地標,流光溢彩地向世界展示了夜西安的超靚顏值。
這場壯麗的燈光秀,拉開了“西安年”的大幕。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點亮儀式還得到北京、上海等11個城市的友情助陣,形成“西安春節(jié),九州同賀”的陣勢。
劉 強/攝 /
此后,西安年的味道一天比一天濃烈。
天壇祭天、城墻燈會、舞龍舞獅、祈福廟會、社火芯子,無人機燈光秀、“和諧的心跳”、燈光彩焰電音趴,花車巡游、桑巴勁舞、時尚走秀、花市迎春、美食體驗……18大類182項傳統(tǒng)與時尚交相輝映、東方與西方同臺亮相、民俗與高雅融合呈現(xiàn)的文化旅游活動,呼啦啦如孔雀開屏一般,似乎要把幾千年中國年的元素全部展現(xiàn)在市民和游客面前。
不要說外地游客,就是本地市民也大感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如果巡天一游,就會看到,西安已然變成一片狂歡的海洋——
作為“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的大主角,曲江新區(qū)集中策劃了10大組團、30多場文化活動。尤其是大唐不夜城燈火輝煌,晝夜難分,3D激光秀亮化的街區(qū)和仿古建筑群使人仿佛置身于盛唐的夢幻中。雖是寒冷天氣,但“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炫美,讓人疑似百花未曾凋零。這里也成為春節(jié)人們發(fā)朋友圈的“打卡”圣地。
小雁塔薦福文化大廟會開設了傳統(tǒng)文化體驗區(qū),把穿越融入廟會體驗中,游客穿漢服、學禮儀,親身感受與禮樂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穿越時空體驗不一樣的春節(jié)。
正月十五晚,西安高新區(qū)創(chuàng)業(yè)咖啡街區(qū),500架無人機騰空而起,宛若夜空中的精靈。伴隨游客的喝彩聲,漫天飛舞的無人機光點逐漸匯聚成“福”“西安年”“硬科技”“國際”“創(chuàng)新”等字樣和圖案。
古城墻、大明宮、永興坊、芙蓉園、漢城湖、 陂湖、隋唐天壇、大唐西市……一點一點連成片,都熠熠閃光。
這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的大片一經首映,便收獲了開門紅。春節(jié)期間,僅曲江核心區(qū)一處就接待市民游客475.2萬人次,大唐不夜城現(xiàn)代唐人街320萬人次,成為春節(jié)期間全國年味兒最濃、人流量最大、關注度最高、傳播面最廣、點贊率最多的熱點和亮點街區(qū)。
“最中國”的“西安年”,也吸引了眾多洋面孔,F(xiàn)acebook等國際知名社交網站上發(fā)布的活動盛況,更是引發(fā)了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網友的熱議。
“沒來特想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边@句不無夸張的話道出了許多游客真實的感受。
可以說,凡是來了的,都被吸引,都能找到自己認為最中國、最正宗、最有味、最夢幻、最幸福、最濃重的年味兒。
這樣的大動作,當然使西安成了各路媒體關注的焦點。春節(jié)期間,《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東方衛(wèi)視等中央及地方媒體報道“西安年·最中國”活動上百次,累計閱讀和點擊量超過1.8億次。
“我們要讓西安市民都能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年味兒,也讓過年期間來西安旅游的中外游客都愛上西安,在這里過個‘最中國年’?!?這是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的許諾。
從“過年”到“最中國”,是質的提升和飛躍。
按照這樣的定位,西安努力把“西安中國年”打造成國內首個“中國年”節(jié)慶品牌和新春節(jié)慶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
為此,西安未雨綢繆,主動走出去開展宣介,吸引外地人到西安過中國年。
1月8日,西安在廈門拉開了“西安年·最中國”宣傳推廣序幕。多個小分隊先后赴廣州、北京、天津、上海、蘇州、成都、貴陽等13個主要客源市場和高鐵開通城市舉辦主題推介。
從事后看,這些推介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春節(jié)期間,“西安年”主會場、遍及城鄉(xiāng)的分會場乃至全市街巷商場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游客和天南海北的口音就說明了這一點。而據(jù)統(tǒng)計,春節(jié)期間,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日均運送旅客12.2萬人次,創(chuàng)下新高。
西安各區(qū)縣各開發(fā)區(qū)各部門也全員動員、傾力投入、通力合作,共同為西安年鋪好“底子”。
灞橋區(qū)白鹿倉首屆中華絕技文化大廟會上,各種民間絕技絕活、華陰老腔、高空走鋼絲等齊上演,精彩而又刺激,讓游客大飽眼福。
西咸新區(qū)灃東新城舉辦昆明池景區(qū)新春廟會,眾多非遺傳承人與游客面對面交流,傳播傳統(tǒng)手工制作的魅力和非遺文化。
富平、閻良“富閻同城”慶新春文化系列活動,用傳統(tǒng)民俗社火和頗具地方特色的非遺演出書寫年味兒雙城記……
“年味兒”就是“文化味兒”。在這一點上,西安豐富的旅游資源及其背后深厚的歷史文化,支撐起“西安年”的“里子”。
事實上,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西安一直處于兩難之境。“西安年·最中國”則提供了一種破解思路。一方面,深入發(fā)掘傳統(tǒng)歷史文化資源的豐富內涵,不斷拓展“西安年”的內容,另一方面,以五星級店小二的水準,不斷提升旅游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品質,打造城市新風貌。
可以說,豐富多彩的活動喚醒了人們對年的記憶,特別是一些富有文化意味的年俗活動,滿足了人們對更高品質年味兒的追求。
正如有的專家所說,“西安年·最中國”是一次成功的文化闡述與城市營銷。
目前,作為城市節(jié)慶品牌,“西安年·最中國”已經以申請國家非遺及世界非遺的名義正式推出。
乘勢而上,西安已經提出,要珍惜“西安年·最中國”這個IP,進一步深挖文化內涵,彰顯文化自信,努力打造國家級文化品牌活動,為提升展示文化自信貢獻西安力量。
不僅如此。還要看到,在“西安年”鑼鼓喧天背后,是一帶一路,是國家中心城市,是關中平原城市群——諸多國家戰(zhàn)略的不斷聚焦、升級,為西安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政策動力。
特別是“一帶一路”,為西安帶來巨大機遇。最近幾年,絲路國際藝術節(jié)、絲路國際電影節(jié)、絲路旅游國際博覽會等大型人文交流活動陸續(xù)在西安舉辦,“一帶一路”海關高層論壇、絲綢之路旅游部長會議、二十國集團婦女會議和農業(yè)部長會議等重要國際活動相繼登場,曾經聯(lián)通東西方文明的古絲路起點正重新顯露出國際范兒。
一方面,既深挖傳統(tǒng)文化,彰顯中華優(yōu)秀文化迷人魅力,又內引外聯(lián)、擴大開放、廣泛交流、深度合作、攜手共贏;另一方面,既緊扣國家戰(zhàn)略、主動作為,又從“煙頭”和“廁所”抓起,既抬頭看路又低頭干活,把西安的勢能轉化為動能,是辦成“西安年”這事背后更深的邏輯。
正因為如此,早在“西安年”之前,西安就已經展現(xiàn)了非常精彩,收獲了非常關注——從“煙頭不落地”的全民舉動到“最多跑一次”的政府新貌,從打造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到多措并舉推進“人才安居”,舉辦“西商大會”“全球硬科技大會”,西安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嶄新的城市面貌、政府風氣、多方環(huán)境,都在全面散發(fā)“西引力”。
春節(jié)期間還發(fā)生了一個頗有意味的小插曲:因受古城文化和美食吸引而來西安旅游過年的一對河南夫婦,在聽說了西安戶籍新政后,捎帶著就把戶籍準遷手續(xù)給辦了。
人才和企業(yè)擇木而棲、“民生九難”逐步改觀、飆車式的經濟發(fā)展速度讓人才流、資金流、技術流、消費流不斷向西安輸送。
據(jù)了解,自2017年3月戶籍新政2.0版本推出,至年底西安即新增落戶25.7萬人,人才凈流入量居全國大城市前列。今年春節(jié)假日期間,19個區(qū)縣辦理落戶2078個,不斷創(chuàng)造和刷新著一個個“西安速度”。
2月7日,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并提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加快將關中平原打造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可以說,國家戰(zhàn)略不斷聚焦,西安可以打的牌很多,可以干的事很多?!瓣P鍵看有沒有大格局,敢不敢謀,善不善抓,會不會干?!?/p>
面對又一份新年大禮包,西安要把辦“西安年”的勁頭堅持下去,才能擔起這樣的國家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