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復配劑對桑薊馬的田間防效及對家蠶的安全性

      2018-04-26 01:01:22楊一平林蔚紅戴建忠孫海燕錢秋杰陳偉國
      蠶桑通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配劑吡蚜粒劑

      楊一平,林蔚紅,戴建忠,孫海燕,錢秋杰,陳偉國

      (海寧市蠶桑技術服務站,浙江 海寧 314400)

      桑薊馬是桑園中的常見害蟲,俗名舉尾蟲,屬纓翅目、薊馬科。桑薊馬在浙江一年發(fā)生8~10代,尤以夏、秋季長期高溫干旱時繁殖迅速,為害嚴重[1]。桑薊馬成蟲、若蟲均以銼吸式口器刺破桑葉葉背或葉柄表皮,吸取汁液,受害桑葉失水硬化,甚至枯焦落葉。桑薊馬蟲體小,成蟲活動力強,發(fā)生世代多,田間增殖快,因此防治難度大,容易產生暴發(fā)性為害。針對桑薊馬的為害習性,具有內吸性的樂果是目前主要防治農藥,但由于長期單一使用樂果,導致桑薊馬抗性增強,防治效果下降,且樂果的持效期短,在桑薊馬蟲量暴發(fā)時難以有效遏制[2~3]。吡蚜酮和烯啶蟲胺是近年來新開發(fā)的吡啶雜環(huán)類和煙堿類殺蟲劑,對桑薊馬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對家蠶的毒性較低,在桑葉上的殘毒期較短,吡蚜酮和樂果混配對桑薊馬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4~7]。楊華[8]研究發(fā)現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復配劑防治溫室煙粉虱的增效作用明顯,農藥生產企業(yè)也開發(fā)了烯啶蟲胺和吡蚜酮的復配劑,登記防治對象為稻飛虱、蚜蟲。我們選取了市售烯啶蟲胺單劑、吡蚜酮單劑、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復配農藥,于2017年秋季開展了對桑薊馬的田間防效和對家蠶的毒性試驗,以期為桑薊馬防治農藥的篩選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1.1 供試農藥

      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農藥登記證號:LS20140198);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農藥登記證號:PD20140816);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烯啶蟲胺20%+吡蚜酮60%)[上海滬聯生物藥業(yè)(夏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農藥登記證號:PD20140917]。

      1.1.2 供試家蠶

      蠶品種為“白玉×秋豐”,浙江省海寧市新興蠶種制造有限公司生產。1~2齡蠶在常規(guī)條件下桑葉飼養(yǎng),3齡起蠶供試。

      1.1.3 田間防效

      海寧市斜橋鎮(zhèn)斜西村果桑園,“粵椹大10”品種,4年生,中低桿養(yǎng)成,每667 m2桑園栽200株。

      1.1.4 毒性試驗

      海寧市蠶桑站試驗桑園,“荷葉白”品種,12年生,中桿養(yǎng)成,每667 m2桑園栽800株。

      1.2 田間防效試驗方法

      1.2.1 農藥處理

      參考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等3種供試殺蟲劑的推薦濃度,分別設置試驗濃度: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7500倍(67 mg/L)、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500倍(200 mg/L)、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500倍(533 mg/L)、3000倍(267 mg/L)和6000倍(133 mg/L),共5個農藥處理,以清水為空白對照。每處理以4株桑樹為1個小區(qū),重復3次,共12株桑樹。清水空白對照安排于試驗桑園外側,5個農藥處理隨機排列,各處理間設2行桑樹作隔離保護。

      1.2.2 噴藥方法

      采用15 L電動噴霧器,各處理與兩邊相鄰的保護行桑樹同樣噴藥處理,減少保護行的桑薊馬遷飛到處理區(qū)桑樹上產生的誤差。

      1.2.3 調查方法

      在試驗計劃確定的調查日(噴藥前、噴藥后1 d、4 d、7 d和14 d)清晨分別調查各處理區(qū)的桑薊馬蟲量。每株桑樹隨機選取1個長勢中等偏上的枝條做好標記,噴藥前、后均調查固定枝條全部葉片上的桑薊馬蟲量,分別記載若蟲和成蟲數量,計算各小區(qū)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

      1.2.4 田間防效數據計算

      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計算公式如下:

      采用DPS10.15版數據處理軟件Duncan新復極差測驗法進行多重比較[9],檢測藥劑處理校正防效的差異顯著性。

      1.3 急性食下毒性測定方法

      經預備試驗,將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等3種殺蟲劑均稀釋成5~7個梯度濃度,取適熟桑葉分別浸入不同濃度的藥液中1 min,取出后自然晾干,置于保鮮盒內備用,各處理區(qū)供試20頭3齡起蠶,在溫度26.5℃±1℃、相對濕度75%~85%的恒溫室內飼喂藥葉24 h后,改用新鮮無毒桑葉繼續(xù)飼養(yǎng)至4齡餉食,每天調查家蠶幼蟲中毒死亡數,以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重復3次。采用DPS統計軟件對藥液質量濃度對數與幼蟲死亡率概率值進行線性回歸分析[9],求出致死中濃度(LC50)和95%置信限。

      1.4 殘毒期試驗方法

      殘毒期試驗以噴藥濃度和采葉養(yǎng)蠶間隔時間為雙向處理組合。

      噴藥濃度分別為: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2500倍(200 mg/L)、5000倍(100 mg/L)和7500倍(67 mg/L),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500倍(533 mg/L,其中烯啶蟲胺133 mg/L,吡蚜酮 400 mg/L)、3000倍(267 mg/L,其中烯啶蟲胺67 mg/L,吡蚜酮200 mg/L)和6000倍(133 mg/L,其中烯啶蟲胺33 mg/L,吡蚜酮100 mg/L)。因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500倍田間防效供試濃度遠低于對家蠶的急性毒性,故不再設置殘毒試驗處理。

      6種稀釋藥液各噴于10株桑樹,枝條頂端最大葉位以上用標簽標記,防止采摘噴藥后新生長的桑葉。噴藥后1 d起每天采摘桑葉飼喂3齡起蠶,持續(xù)1個齡期,以4齡起蠶為調查終止日(每個濃度與間隔時間組合均不再出現中毒癥狀蠶)。各試驗小區(qū)供試30頭蠶,重復3次。

      1.5 家蠶中毒癥狀觀察

      3種供試殺蟲劑稀釋濃度為: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2500倍(200 mg/L)、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000倍(500 mg/L)、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500倍(533 mg/L),分別浸漬桑葉后晾干,飼喂3齡1 d蠶和5齡1 d蠶,觀察記錄家蠶中毒癥狀。

      1.6 試驗期間天氣

      田間防效試驗期間(2017年8月3日~17日)天氣:平均氣溫29.8℃,最高氣溫34.9℃,最低氣溫26.0℃,平均日照6.4 h,累計降雨量84.1 mm。殘毒試驗期間(2017年9月4日~23日)天氣:平均氣溫24.1℃,最高氣溫28.2℃,最低氣溫21.0℃,平均日照3.8 h,累計降雨量91.8 mm。

      2 結果與分析

      2.1 3種殺蟲劑對桑薊馬的田間防效

      2.1.1 對桑薊馬成蟲的防效

      表1 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及其復配劑對桑薊馬成蟲的防效Table 1 Efficacy of Nitenpyram,Pymtrozine and their Composite Agen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dult Mulberry Thrips

      從表1可以看出,噴藥后1 d,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33 mg/L、267 mg/L、533 mg/L和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67 mg/L對桑薊馬成蟲的校正防效在96.51%~99.70%,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均極顯著優(yōu)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00 mg/L的校正防效84.55%。噴藥后4 d、7 d和14 d,各藥劑處理的校正防效均比噴藥后1 d的下降,其中噴藥后7 d和14 d的校正防效僅為47.43%~69.63%和31.04%~41.95%,表明供試殺蟲劑對桑薊馬成蟲的速效性良好,但持效期較短。

      2.1.2 對桑薊馬若蟲的防效

      表2 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及其復配劑對桑薊馬若蟲的防效Table 2 Efficacy of Nitenpyram,Pymtrozine and Their Composite Agen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berry Thrips Nymphs

      對桑薊馬若蟲的校正防效見表2,噴藥后1 d,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533 mg/L極顯著優(yōu)于其它4個處理,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67 mg/L顯著優(yōu)于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67 mg/L,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67 mg/L顯著優(yōu)于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33 mg/L,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33 mg/L顯著優(yōu)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00 mg/L。噴藥后4 d和7 d,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533 mg/L對桑薊馬若蟲的校正防效分別為80.16%和89.53%,優(yōu)于其它處理。噴藥后14 d,各處理對桑薊馬若蟲的校正防效下降到18.49%~30.76%,已失去防治價值。

      2.1.3 對桑薊馬成蟲和若蟲的綜合防效

      表3 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及其復配劑對桑薊馬成蟲若蟲的綜合防效Table 3 Comprehensive Control Effect of Nitenpyram,Pymtrozine and Their Composite Agent on Adults and Nymphs of Mulberry Thrips

      從表3可見,噴藥后1 d,對桑薊馬成蟲和若蟲的綜合校正防效,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533 mg/L的97.46%顯著優(yōu)于267 mg/L的91.33%,極顯著優(yōu)于其它處理;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67 mg/L的91.33%與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67 mg/L的86.30%差異不顯著,極顯著優(yōu)于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33 mg/L的81.54%、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00 mg/L的52.18%;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67 mg/L的86.30%與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33 mg/L的81.54%差異不顯著,極顯著優(yōu)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00 mg/L的52.18%;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33 mg/L的81.54%極顯著優(yōu)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00 mg/L的52.18%。噴藥后4 d、7 d、14 d,各處理的校正防效均比噴藥后1 d的明顯下降,其中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533 mg/L以噴藥后4 d、7 d的85.29%和83.45%為最高,其它處理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

      2.2 3種殺蟲劑對家蠶的急性食下毒性

      3種殺蟲劑對家蠶3齡起蠶的急性食下毒性差別較大(表4),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的半數致死濃度(LC50)為4202.4884 mg/L,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的LC50為11.3863 mg/L,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的LC50為45.8659 mg/L。按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中烯啶蟲胺含量20%計算,其LC50為11.4665 mg/L,與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的LC50基本一致,可見,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家蠶的毒性主要來自于烯啶蟲胺成分。參照2005年制定的《化學農藥環(huán)境評價試驗準則》草案的農藥毒性等級劃分新標準[10],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家蠶的經口急性毒性等級為低毒級(LC50>200 mg/L),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為高毒級(0.5<LC50≤20 mg/L),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為中毒級(20<LC50≤200 mg/L)。

      表4 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單劑及復配劑對家蠶的急性食下毒性測定結果Table 4 Determination of Acute Toxicity of Nitenpyram,Pymtrozine and Their Composite Agent on Silkworm Bombyx mori

      2.3 2種殺蟲劑在桑葉上的殘毒期

      由表5可見,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2500倍(200 mg/L),噴藥后9 d采葉飼喂3齡起蠶的死亡率仍達100%,噴藥后17 d的無中毒癥狀及死亡蠶發(fā)生。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5000倍(100 mg/L)和7500倍(67 mg/L),分別在噴藥后15 d和13 d無中毒癥狀及死亡蠶發(fā)生。

      表5 2種殺蟲劑在桑葉上的殘毒期測定結果Table 5 Determination of Residue Period of the Two Pesticides in Mulberry Leaves

      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500倍(533 mg/L)、3000倍(267 mg/L)和6000倍(133 mg/L),分別在噴藥后17 d、13 d和9 d不再出現中毒癥狀及死亡蠶。

      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3000倍中烯啶蟲胺的有效成分含量為67 mg/L,與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7500倍相當,對家蠶的殘毒期均為13 d以上;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500倍中烯啶蟲胺的有效成分含量為133 mg/L,略高于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5000倍的100 mg/L,二者對家蠶的殘毒期分別為17 d和15 d以上。

      2.4 3種殺蟲劑對家蠶的中毒癥狀

      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2500倍(200 mg/L)飼喂3齡蠶和5齡蠶,15 min和30 min后開始表現出中毒癥狀:吐液、胸部膨大、腹部縮短,然后尾部上翹;5齡蠶扭動、亂爬,部分有脫肛;3齡蠶吃藥葉2 h左右死亡,5齡蠶吃藥葉48 h仍未死亡。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500倍(533 mg/L)飼喂3齡蠶和5齡蠶,約40 min和60 min后出現與烯啶蟲胺相似的中毒癥狀;3齡蠶吃藥葉4 h左右死亡,5齡蠶吃藥葉48 h仍未死亡。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000倍(500 mg/L)飼喂3齡蠶和5齡蠶,均未出現中毒癥狀和死亡蠶。

      3 討論

      3.1 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單劑及復配劑對家蠶的毒性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3齡起蠶的半數致死濃度(LC50)為4202.4884 mg/L,約等于供試農藥的119倍稀釋液,遠高于1500~4000倍的推薦使用濃度,即吡蚜酮對家蠶的毒性較低。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和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3齡起蠶的LC50分別為11.3863 mg/L和45.8659 mg/L,后者是前者的4.03倍,其中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中烯啶蟲胺的有效成分含量為1/4,可見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家蠶的毒性幾乎完全來自于烯啶蟲胺。

      從連續(xù)飼喂3齡蠶一個齡期的試驗結果看,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2500倍(200 mg/L)、5000倍(100 mg/L)和7500倍(67 mg/L)的殘毒期分別為17 d、15 d和13 d,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500倍(533 mg/L)、3000倍(267 mg/L)和6000倍(133 mg/L)的殘毒期分別為17 d、13 d和9 d;其中50%烯啶蟲胺可溶粉劑7500倍(67 mg/L)與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3000倍(267 mg/L)處理區(qū),二者的烯啶蟲胺有效成分相等,均在噴藥后13 d無中毒癥狀及死亡蠶發(fā)生,表明二者在桑葉上的殘毒期相符。

      3.2 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單劑防治桑薊馬的可行性

      烯啶蟲胺、吡蚜酮與目前防治桑薊馬的常規(guī)殺蟲劑樂果相比,三者的殺蟲機理各異,對家蠶的毒性和安全性差異也較大[4-7],根據本試驗結果,結合此前的試驗報道認為,烯啶蟲胺對桑薊馬的防效最優(yōu),吡蚜酮其次,樂果最差;同時,烯啶蟲胺對家蠶的毒性也明顯大于吡蚜酮和樂果。因此,選擇何種殺蟲劑必須兼顧防效和安全性的矛盾,吡蚜酮和樂果適用于養(yǎng)蠶前和蠶期中使用,對家蠶比較安全;當桑薊馬蟲量高發(fā),距蠶期有一定的間隔時間,可使用烯啶蟲胺,防治效果好,但須注意烯啶蟲胺不同劑型對家蠶的安全性也有較大差別[11]。

      3.3 烯啶蟲胺和吡蚜酮的復配防治桑薊馬的效果

      本試驗采用市售烯啶蟲胺、吡蚜酮單劑及二者的復配劑,并在試驗設計中考慮單劑與復配劑有效成分質量濃度的對應關系。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67 mg/L按兩種有效成分比例計算,分別為吡蚜酮200 mg/L和烯啶蟲胺67 mg/L,從田間防效結果看,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復配劑優(yōu)于烯啶蟲胺單劑和吡蚜酮單劑,表明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復配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但這種增效作用似乎不夠顯著,可能因為供試復配劑登記防治稻飛虱和蚜蟲,卻不一定適宜于桑薊馬的防治。因此,針對防治桑薊馬的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復配比例尚需進一步篩選優(yōu)化。

      [1]王建新,徐錦松,何春華,等.桑樹害蟲的系統預測及其防治[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

      [2]陳偉國.防治桑薊馬的農藥篩選與應用[J].蠶桑通報,2012,43(3):8~11.

      [3]錢銀川,陳偉國,孫海燕,等.桑園常用殺蟲劑對桑薊馬田間防效的評價[J].中國蠶業(yè),2006,27(1):43~44.

      [4]陳偉國,郁志華,孫海燕,等.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對桑薊馬的防效試驗[J].蠶桑通報,2009,40(1):12~14.

      [5]陳偉國,戴建忠,楊一平,等.10%烯啶蟲胺水劑對桑薊馬防效及對家蠶殘毒期試驗[J].中國蠶業(yè),2016,37(1):16~19.

      [6]陳國祥,陳偉國,姚士桐,等.吡蚜酮對家蠶的安全性測試[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8,(3):361~363.

      [7]董瑞華,陳偉國,孫海燕,等.殺蟲劑吡蚜酮和樂果混配使用對桑薊馬的毒力與田間防治效果[J].蠶業(yè)科學,2014,40(4):607~612.

      [8]楊華.烯啶蟲胺和吡蚜酮單劑及復配劑對溫室煙粉虱的防治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9]唐啟義,馮明光.DPS數據處理系統[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0]王靜,朱九生,高海燕,等.7種農藥對家蠶的毒性評價及中毒癥狀學觀察[J].生態(tài)毒理學報,2010,5(1):57~62.

      [11]唐小蘭,陳偉國,孫海燕.10%烯啶蟲胺水劑和60%烯啶蟲胺可濕性粉劑對家蠶的急性食下毒性測定[J].中國蠶業(yè),2014,35(1):31~34.

      猜你喜歡
      配劑吡蚜粒劑
      聚天門冬氨酸和殼聚糖復配劑對東北春谷光合生產特征及產量的調控效應
      作物學報(2022年11期)2022-08-31 09:11:54
      水煤漿添加劑自動配劑控制方案設計
      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劑的配方研制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3:42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劑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劑的制備
      世界農藥(2019年3期)2019-09-10 07:04:14
      控制釋放農藥顆粒劑吡蚜酮防治稻飛虱田間藥效試驗總結
      異戊橡膠配劑系統控制方案的實現
      化工管理(2017年36期)2017-03-07 06:59:17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防治水稻白背飛虱效果研究
      耕作與栽培(2015年1期)2015-07-22 08:27:00
      惡性競爭導致吡蚜酮價格下滑
      今日農藥(2014年12期)2015-03-30 17:44:04
      青浦区| 思南县| 延安市| 龙海市| 台南市| 天镇县| 峡江县| 黄山市| 芮城县| 洪湖市| 甘谷县| 准格尔旗| 平原县| 奎屯市| 宽城| 班戈县| 仲巴县| 乌恰县| 潼关县| 鹤庆县| 普宁市| 东兴市| 东港市| 华蓥市| 秦皇岛市| 淮阳县| 浦江县| 四子王旗| 察隅县| 石泉县| 科技| 菏泽市| 左权县| 洪雅县| 咸丰县| 开原市| 江油市| 汽车| 湖北省| 呼和浩特市|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