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妍
摘要: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普及,城市形象的傳播也隨傳播生態(tài)的變革產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诖髷祿某鞘行蜗髠鞑?,依托技術優(yōu)勢,在融媒介環(huán)境下,通過整合運用跨媒介、互動式、體驗式及智能化等多種傳播方式和手段,尤其重視打通線上線下相聯通的傳播生態(tài)鏈,使得受眾細分更加科學,信息推送更加精準。這既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大眾傳媒壟斷的局面,也彌補了城市形象傳播單純依賴行政力量推進的諸多弊端,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發(fā)展趨勢,也是當前城市形象建設過程中亟需思考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大數據 城市形象 傳播
經濟全球化的迅速蔓延,使得國家間競爭日益激烈,并將戰(zhàn)火燃至城市間競爭。為爭奪優(yōu)勢資源,提高綜合競爭力,城市普遍重視向世界展示自己,以躋身“世界級都市俱樂部”。由于城市形象在城市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傳播以大眾媒體為載體。依托媒介載體,打造優(yōu)質城市形象無疑正是城市提升國際化傳播視野和軟實力的必要手段。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普及,城市形象的傳播也隨傳播生態(tài)的變革產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尤其是2012年“大數據元年”以來,大數據不僅影響國家的綜合國力,更影響著國際戰(zhàn)略格局。在以大數據為特色的行業(yè)革命席卷中華大地之時,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城市形象傳播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發(fā)展趨勢,也是當前城市形象建設過程中亟需思考的重要課題。
大數據時代城市形象傳播的挑戰(zhàn)與機遇
挑戰(zhàn):去中心化和噪音流等因素的干擾。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微博、微信、QQ等媒介工具逐漸普及,人人皆可為自媒體。而新媒體與生俱來的數字化、交互性、個性化、即時性、虛擬性及開放性等特點,尤其是其信息發(fā)布和接收主體呈現多樣性、自發(fā)性、隨意性和隱蔽性等態(tài)勢,衍生出的信息傳播的去中心化、碎片化,甚至是噪音流的干擾,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主導地位造成一定沖擊,使得城市形象的傳播面臨著復雜嚴峻的考驗。尤其是當城市形象傳播遭遇突發(fā)事件時,如何利用大數據監(jiān)控輿情、引導輿論,維護良好的城市形象值得深思。以2016年發(fā)生在廣州番禺的火燒崗垃圾填埋場沼氣泄漏謠言事件為例,因該垃圾填埋場對周邊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及自身存在的安全隱患,受到當地居民抵制。在對該垃圾填埋場堆體監(jiān)測與評估項目實施招標工作緩慢推進之時,關于該垃圾場沼氣泄露的謠言開始在互聯網上傳播、發(fā)酵。雖然事態(tài)發(fā)展最終得到控制,謠言被澄清,但不實的負面新聞及危機公關工作的滯后,還是或多或少影響了廣州良好的城市形象。如何在大數據時代摒棄去中心化和噪音流等干擾因素開展城市形象傳播任重道遠。
機遇:開辟出提升傳播效果的新渠道。大數據時代帶來先進的傳播技術,這為城市形象的傳播開辟出提升傳播效果的新渠道。一方面,大數據豐富了城市形象傳播的內容及形式。以往城市形象由政府主導的大眾傳播媒介進行傳播,或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或拍攝城市宣傳片,并通過行政干預的手段進行推廣。傳播內容和傳播手段既陳舊落后,也非受眾所能接受。進入大數據時代,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即時性和便捷性,城市形象可以多種形式得到傳播。尤其針對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大數據細分受眾、精準推送的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打造出城市形象傳播的新陣地。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傳播媒介的交互性,破除以往城市形象宣教式的傳播模式,豐富多彩的內容、科學精準的推送、便捷貼心的互動,極大地激發(fā)了民眾參與城市形象傳播的熱情,真真正正地開辟出一條傳播效果提升的新渠道。北京市抓住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這一契機,通過新媒體渠道發(fā)布創(chuàng)意動畫產品《“一帶一路”篆記》;通過在中央媒體及所屬新媒體、海外社交媒體賬號,及論壇新聞中心滾動播出城市形象宣傳片《北京》等一系列基于大數據的融媒體形象傳播,多角度展現了北京形象中傳統(tǒng)與現代相交融的多姿多彩。
基于大數據的城市形象傳播策略
樹立城市形象的大數據傳播理念。合適的治理技術是治理體系現代化切實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媒介。利用大數據技術的精準性、細分化等手段,能夠有效地優(yōu)化城市形象傳播過程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就需要從思想上摒棄對大數據的抵觸情緒。此外,基于杰里米·邊沁的圓形監(jiān)獄理論,生活在網絡環(huán)境中的受眾,像身處圓形監(jiān)獄中,隨時隨地都處于被數據“監(jiān)控”的狀態(tài)。受眾的播放記錄、搜索內容、購買信息等諸多大數據,被系統(tǒng)抓取,并被整合為大數據分析整理,最終成為國家政策落實或企業(yè)重大決策的參考依據,能夠更加迎合受眾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城市管理機構首先要樹立城市形象的大數據傳播理念。在進行城市定位、人文精神凝練、引導民眾等的頂層設計之時,就重視運用大數據傳播理念。部門與部門間、部門與民眾間更是要秉承大數據開放、包容的精神,打破壁壘,獲取城市形象傳播的效果最大化。以基于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今日頭條”為例。該平臺于2017年初啟動的“了不起的城市——千城千面中國行”項目,通過人工智能,對海量的頭條閱讀大數據進行分析,通過不同的探究維度對不同城市的魅力特點進行挖掘解讀,助推城市形象傳播直達目標受眾,反響良好。
整合運用多種大數據傳播技術。城市形象的傳播首當其沖離不開硬件設施設備的支持。一方面,云計算、物聯網及大數據的整合為大數據時代的城市形象傳播提供了強大功能保障。以往以文字或圖表等形式存貯的大數據庫,如今早已被視頻、圖像、音頻等形式取代,使得受眾更加喜聞樂見。利用大數據,可以對不同的目標受眾進行精準推送。已躋身國際大都市的廣州市,就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網上票務市場的管理,不僅使得門票使用率獲得極大提升,還解決了票務出售、轉讓不規(guī)范甚至惡意競爭的行為。線上線下的門票互動模式,營造了良好的“互聯網+票務”的發(fā)展方向。大數據精準營銷的運用,還使得民眾更加便捷地獲取演出信息和服務,越來越多的優(yōu)質節(jié)目通過網絡實現交流、宣傳。而這一系列微小的進步,恰恰幫助城市形象傳播邁進了一大步,收獲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另一方面,還要重視建立依托大數據傳播技術的公關干預系統(tǒng)。整合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打造城市形象傳播融媒體平臺。培養(yǎng)一批有社會影響力的大V,基于大數據技術開展圍繞城市形象的精準傳播,形成“草根”力量。利用大數據分析系統(tǒng),建立輿情預警機制。
加快培養(yǎng)一專多能型的人才隊伍。傳播城市形象,不僅要加強自身硬件設施建設,為美化城市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礎,還需要加大人才隊伍建設投入,加快推進高素質人才引進。行業(yè)發(fā)展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驅動靠人才。尤其是當前媒體環(huán)境早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是需要加快培養(yǎng)一專多能型的人才隊伍。我們雖然早已身處大數據時代,但圍繞大數據的學科和專業(yè)建設還亟需完善。作為新興技術力量的大數據,如何與產業(yè)發(fā)展相融合仍有待于不斷探索和思考。面對新時代、新形勢,必然要以新要求來武裝人才隊伍。目前國內走在大數據人才培養(yǎng)前列的當屬廣州市。該市于2016年成立了國內首個新聞大數據實驗室。通過學界與業(yè)界間就人才培養(yǎng)開展跨界合作,尤其是圍繞全球化與全媒體背景下區(qū)域與城市形象的研究和實踐展開深度合作。首開大數據與城市形象傳播人才培養(yǎng)之先河,值得推廣。
結語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普及,這項技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受眾投入其中。在城市形象傳播的過程中,政府尤其要重視利用大數據的技術優(yōu)勢。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zhàn)略”,《促進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及《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jiān)管的若干意見》相繼公布,加快大數據部署與深化大數據應用被列為國家戰(zhàn)略,雙管齊下勢在必行。以成功舉辦2017年《財富》論壇的廣州市為例,該市正是在將城市形象作為品牌宣傳推廣的基礎上,依托大數據技術,通過在全球13個著名城市開展路演活動,細分參會意見領袖的個性化需求,精準將其發(fā)展為城市形象宣傳推廣的“志愿者”,最終順利站上國際舞臺,取得城市形象傳播的巨大成功。只有依托新技術、新平臺,以大數據理念武裝城市形象傳播,整合運用多種大數據技術為城市形象傳播保駕護航,加快培養(yǎng)掌握大數據技術和傳播學理論知識的一專多能型的人才隊伍,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唐皇鳳,陶建武:《大數據時代的中國國家治理能力建設》,《探索與爭鳴》,2014(10)。
《“了不起的城市”落地大半個中國 呈現千城千面》,搜狐網,2017/08/2,http://www.sohu.com/a/166435472_157267.
晉浩天:《大數據人才培養(yǎng)之路該如何走》,《光明日報》,201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