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提取工藝對辣椒籽油品質(zhì)及香氣成分的影響

      2018-05-03 02:02:52甄潤英
      食品與機械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辣椒油辣椒素籽油

      甄潤英

      沈文嬌1,2

      何新益1,2

      王海鳳1

      劉 斌3

      馮長祿3

      (1.天津農(nóng)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天津 300384;2.天津市農(nóng)副產(chǎn)品深加工技術(shù)工程中心,天津 300384;3.天津市鴻祿食品有限公司,天津 301713)

      目前對辣椒籽的研究大多數(shù)集中于其油脂的提取工藝或提取率上。高含油量油料作物的油脂提取多采用壓榨和溶劑法。桑林等[1]以石油醚(60~90 ℃)為溶劑,用恒溫攪拌法提取辣椒籽油;劉裕紅等[2]采用常溫石油醚浸提法提取10 h獲得了較高的辣椒籽油提取率。張峰等[3]建立了超聲輔助法提取辣椒籽油的二次回歸模型。目前在研究油脂品質(zhì)方向的文獻中常見對辣椒籽或其脂肪酸組成的報道,李聚源[4]對不同地區(qū)線椒制備的辣椒籽油脂肪酸組成進行分析;常彩萍等[5]測定了辣椒籽油中脂肪酸組成,發(fā)現(xiàn)了34種脂肪酸,表明辣椒籽油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優(yōu)質(zhì)食用植物油;寧娜[6]分析了9個品種的辣椒籽脂肪酸,共鑒定出10種脂肪酸,研究結(jié)果表明9個品種辣椒籽脂肪酸的差別在于提取方法的不同。

      油脂揮發(fā)性成分與油脂食用感觀密切相關(guān)。SPEM-GC/MS方法被普遍用于多種植物油揮發(fā)性成分的鑒別研究,其中包括油脂特征香氣的辨別[7]、加工過程對油脂香氣形成的作用[8],貯藏期間油脂香氣的變化[9]等。周萍萍等[10-11]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葵花籽油的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利用優(yōu)化后條件對葵花籽油進行分離鑒定,共鑒定出97種化合物;魏長慶等[7]采用HS-SPME-GC-MS技術(shù)鑒定了46種胡麻油揮發(fā)性物質(zhì);屈小媛等[12]利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shù)對藍莓籽油中的活性物質(zhì)成分進行鑒定,共分離出67種化合物。

      作者前期工藝研究已得到較好的酶解-乙醇輔助法制備辣椒籽油的工藝條件[13](該方法提取的辣椒籽油,不需要過度精煉,且有目的地除去了油料中的一些有毒因子)。本研究擬在此基礎(chǔ)上根據(jù)過氧化值、酸價、色澤、脂肪酸組成、揮發(fā)性物質(zhì)等指標,比較酶解-乙醇輔助法和乙醇常溫浸提法提取的辣椒籽油的品質(zhì)及香氣成分,以期為后續(xù)辣椒籽油的開發(fā)提供數(shù)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設(shè)備

      辣椒籽:新一代朝天椒辣椒籽,含水量8%,產(chǎn)地河南;

      市售辣椒油:天津市鴻祿有限公司;

      氫氧化鈉、甲醇、三氟化硼、異辛烷、氯化鈉、無水硫酸鈉、己烷:色譜純,天津市光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氣質(zhì)聯(lián)用儀:Agilent7890A 5975C型,美國安捷倫公司;

      分光色差儀:CM-5型,柯尼卡美達公司;

      電子分析天平:FA2204B型,上海佑科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旋轉(zhuǎn)蒸發(fā)器:RE-2000型,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

      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 1200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辣椒籽油的制備

      (1) 酶解-乙醇浸提法制備辣椒籽油:稱取一定量60目辣椒籽,在1%果膠酶-中性蛋白酶,酶量比例3∶7 (g/g),料液比1∶8 (g/g),pH值4,酶解溫度46.81 ℃,時間3 h條件下酶解,酶解完成后,在70 ℃下加入4倍體積乙醇浸提2 h,旋蒸回收乙醇,得到酶解-乙醇浸提法制備的辣椒籽油,備用。

      (2) 乙醇常溫浸提法制備辣椒籽油:乙醇為溶劑,稱取一定量60目辣椒籽,按料液比1∶7 (g/g)加入乙醇,在溫度35 ℃下浸提16 h,旋蒸回收乙醇,得到常溫浸提辣椒籽油,備用。

      1.2.2 辣椒籽油理化性質(zhì)測定

      (1) 酸價:辣椒籽油屬于深色油脂,按 GB/T 5009.37—2003測定辣椒籽油的酸價時,滴定終點難辨,故按照邢立民[14]的改進方法進行測定。

      (2) 過氧化值:按GB/T 5538—2005 《動植物油脂過氧化值測定方法》執(zhí)行。

      1.2.3 辣椒素含量的測定

      (1) 準確稱取辣椒籽油2.50 g于100 mL燒杯中,加入四氫呋喃和甲醇(1∶1)混合液20 mL,用塑料膜封口后,使用超聲波清洗器提取30 min;過濾收集,將濾渣連同濾紙重新加入20 mL有機混合液,繼續(xù)超聲10 min,重復2次。將3次濾液合并后濃縮(50 ℃旋轉(zhuǎn)蒸發(fā)),然后用混合液定容至50 mL,經(jīng)0.45 μm濾膜過濾后進行色譜分析。

      (2) 色譜條件:色譜柱ECO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為體積比80∶20的甲醇-水溶液,流速1.0 mL/min,柱溫37 ℃,紫外檢測器波長280 nm,進樣量10 μL,結(jié)果按照王燕等[15]的方法計算。

      1.2.4 辣椒籽油脂肪酸測定 按照GB/T 17376—2008《動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備方法》和GB/T 17377—2008《動植物油脂脂肪酸甲脂的氣相色譜分析法》對不同工藝辣椒籽油和市售辣椒油進行脂肪酸分析。

      1.2.5 辣椒籽油揮發(fā)性物質(zhì)測定

      (1) 固相微萃取條件:分別取5 mL 辣椒籽油于15 mL萃取瓶中,加入磁子置于攪拌器上,把老化好的萃取頭插入,在50 ℃下平衡30 min,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解析3 min,進行分析。

      (2) GC條件:HP-5MS柱(30 m×0.25 mm×0.25 μm);柱箱起始溫度40 ℃,保持1 min;再6 ℃/min升到160 ℃,保持4 min;然后10 ℃/min升到220 ℃,保持1 min,于230 ℃運行3 min;載氣為He,流速為1.0 mL/min;不分流進樣。

      (3) MS條件:電子轟擊離子源(EI),電子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30 ℃,全譜掃描,掃描范圍(m/z)33~65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制備工藝對辣椒籽油理化指標的影響

      常溫浸提法和酶解-乙醇輔助結(jié)合法制備的辣椒籽油基本呈橙黃色,壓榨法辣椒籽油顏色較深,呈紅色,可能與浸提條件下辣椒中脂溶性色素溶出較少有關(guān)。由表1可以看出,與市售辣椒油相比,各工藝辣椒籽油L*值基本差別不大。

      表1 制備工藝對辣椒籽油理化指標的影響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different chilli seed oil

      DB51/T 492—2005標準建議辣椒油的酸值≤4.0 mg/g,過氧化值≤12 meq/kg??梢姼鞴に嚴苯纷延偷乃醿r和過氧化值均在范圍內(nèi),且酶解-乙醇輔助法制備的辣椒籽油過氧化值低于其他工藝,但酸價相對較高,說明辣椒籽油的游離脂肪酸較高,有優(yōu)化必要;過氧化值較低,說明初期辣椒籽油的氧化不嚴重。

      2.2 不同工藝辣椒籽油中辣椒素含量

      由表2可知,制備工藝對辣椒籽油總辣椒素含量的影響極顯著(P<0.01),酶解-乙醇輔助法有助于辣椒素的釋放,使辣椒籽油中辣椒素含量升高,其辣椒素達到1.46 mg/g,利用斯科維爾指數(shù)法(SHU)表示辣度為22 653,辣度級別達到7級。而常溫浸提法制備的辣椒籽油辣椒素達到0.54 mg/g,辣度達到6級,均高于市售辣椒油的辣度值??赡苡捎诿附馐沟美苯纷鸭毎械睦苯匪赜行艹觯⑶颐附鈺r的溫度高于30 ℃;而常溫浸出法對細胞內(nèi)的物質(zhì)溶出性差,使辣椒素溶出量變少。可見合適的制備工藝對辣椒籽油辣椒素的釋放有積極影響,這對辣椒籽油的利用有參考價值。

      2.3 制備工藝對辣椒籽油中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辣椒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豐富,對3種不同工藝制備的辣椒籽油進行分析,共分離鑒定出14種脂肪酸,包括豆蔻酸、棕櫚酸、棕櫚一烯酸、十七烷酸、十七烷一烯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山崳酸、木焦油酸。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工藝制備的辣椒籽油之間脂肪酸組成差異不大,但含量差異較大。常溫浸提法和酶解-乙醇輔助法制備的辣椒籽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分別為14.89%和16.3%,總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別為79%和77.86%,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分別為8.13%,8.06%,多不飽和脂肪酸分別為70.87%,69.8%??梢?,2種工藝對脂肪酸組成和含量影響不大,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影響不顯著(P>0.05),但對飽和脂肪酸影響顯著(P<0.05)。

      表2 制備工藝對辣椒籽油辣椒素含量的影響Table 2 The content of capsaicin in different chilli seed oil

      酶解-乙醇輔助法明顯降低了辣椒籽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與市售辣椒油相比,2種工藝辣椒籽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均低于市售辣椒油,而不飽和脂肪酸均達到75%以上,張甫生等[16]對辣椒籽毛油和精煉辣椒籽油的脂肪酸進行了測定,飽和脂肪酸分別達24.23%和26.21%,高于此2種工藝制備的辣椒籽油和市售辣椒油,不飽和脂肪酸分別達75.77% 和73.79%,低于此2種工藝所得??梢姶?種工藝能夠有效降低辣椒籽油中的飽和脂肪酸,提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對辣椒籽油的開發(fā)有益,又因為酶法-乙醇輔助法所達提取率高于常溫浸提法約40%,酶解-乙醇輔助法提取辣椒籽油優(yōu)勢明顯。

      另外,李聚源[4]對紅線辣椒籽油的脂肪酸作了報道,其脂肪酸種類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此2種工藝下的數(shù)據(jù),最高達到77.7%。而表3數(shù)據(jù)表明,酶解-乙醇輔助法制備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特別是亞油酸可達69.4%,作為人體必需功能性脂肪酸,與多種生命機能作用相關(guān),孫遠明等[17]研究指出食物脂肪的消化率與熔點相關(guān),食物脂肪中所含不飽和脂肪酸又決定了熔點的高低,熔點隨著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增多而降低,消化率增高。可見,辣椒籽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越高,越有助于其消化率的提升。因此,酶解-乙醇輔助法制備的辣椒籽油具備高營養(yǎng)和高食用價值特點。

      2.4 制備工藝對辣椒籽油中的揮發(fā)性物質(zhì)的影響

      采用GC-MS法,分別對常溫浸提法、酶解-乙醇輔助法制備的辣椒籽油進行分析,鑒定色譜圖見圖1~3,揮發(fā)性成分結(jié)果見表4。

      表4 不同工藝制備辣椒油的揮發(fā)性成分?Table 4 Analysis of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chilli seed oil under process conditions

      續(xù)表4

      類別CAS號中文物質(zhì)名稱揮發(fā)性物質(zhì)含量/%常溫浸提酶解?乙醇輔助法市售辣椒油酯類000109?94?4甲酸乙酯3.59--1000222?86?6甲氧基苯乙酸甲酯0.45--000123?66?0正己酸乙酯2.34--000106?30?9庚酸乙酯0.29--000106?32?1辛酸乙酯0.32--000131?16?8鄰苯二甲酸二丙酯0.15--000687?47?82?羥基丙酸乙酯-0.37-002177?77?72?甲基戊酸甲酯-0.10-000096?48?04?羥基丁酸內(nèi)酯-0.34-003938?96?3甲氧基乙酸乙酯-0.12-019550?07?32,5?二甲基?3?己醇-0.67-000123?25?1丁二酸二乙酯-0.34-000101?97?3苯乙酸乙酯-0.28-000131?11?3酞酸二甲酯-1.38-000126?73?8磷酸三丁酯-0.64-000112?39?0棕櫚酸甲酯-0.11-000084?74?2鄰苯二甲酸二丁酯-0.17-000104?61?0椰子醛-0.21-000687?47?8L(?)?乳酸乙酯--0.27003938?96?3甲氧基乙酸乙酯--0.25醛酮類000066?25?1正己醛3.75--000098?01?1呋喃甲醛0.35-0.61000110?12?3異庚酮0.18--000111?71?7正庚醛0.63-0.27000100?52?7苯甲醛2.48--000090?02?8水楊醛0.29--000872?50?4N?甲基吡咯烷酮0.18--000098?86?2苯乙酮0.57--000124?19?6壬醛0.64--000112?31?2癸醛0.14--000431?03?82,3?丁二酮-0.44-000110?43?02?庚酮--0.12000110?62?3戊醛--2.05000078?84?2異丁醛--0.74000096?17?32?甲基丁醛--0.57001576?87?0反式?2?戊烯醛--0.31000505?57?72?己烯醛--0.25057266?86?1(Z)?2?庚烯醛--1.25004313?03?5反式?2,4?庚二烯醛--0.11001125?12?8崖柏酮--0.36羧酸類000142?62?1己酸1.08--000064?19?7乙酸6.980.2021.12000079?09?4丙酸0.43-0.19000503?74?23?甲基丁酸-7.32-000116?53?02?甲基丁酸-0.59-000079?31?2異丁酸-0.18-

      續(xù)表4

      類別CAS號中文物質(zhì)名稱揮發(fā)性物質(zhì)含量/%常溫浸提酶解?乙醇輔助法市售辣椒油雜環(huán)類002103?88?02?巰基?4?苯基噻唑;0.40--003777?69?32?正戊基呋喃0.73--001758?88?92?乙基對二甲苯0.35--000719?22?22,6?二叔丁基苯醌0.26--005910?89?42,3?二甲基吡嗪-0.09-014667?55?12,3,5?三甲基吡嗪-1.43-000095?16?9苯并噻唑-0.92-288246?53?7N?(2?三氟甲基苯)?3?吡啶甲酰胺肟-0.08-001139?30?6氧化石竹烯-0.09-000872?50?4N?甲基吡咯烷酮-0.65-001124?11?42,3,5,6?四甲基吡嗪-6.05-005989?27?5右旋萜二烯0.850.6813.97萜烯類018172?67?3左旋?beta?蒎烯--0.48000099?85?4萜品烯--0.88000586?62?9萜品油烯--0.37000091?16?7鄰苯二甲醚0.11--醚類000104?46?1茴香腦2.203.04-000627?50?9乙基乙烯硫醚-0.18-010152?76?8甲基烯丙基硫醚-2.78-1000194?22?718?冠醚?6---036887?04?4甘油單甲醚--7.93000625?51?4N?(羥甲基)乙酰胺-1.24-酰胺類078191?00?1N?甲氧基?N?甲基乙酰胺-0.43-000067?71?0二甲基砜0.480.23-其他004282?42?21?碘壬烷0.65--1000348?93?11?碘癸烷0.19--027458?90?8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物0.14--000090?05?1愈創(chuàng)木酚-3.64-000108?95?2苯酚-0.57-000096?76?42,4?二叔丁基苯酚-0.27-000128?37?02,6?二叔丁基對甲酚-0.26-002440?60?0O?甲基異脲--0.50017082?09?6反?肉桂酰氯--0.40000932?66?11?乙酰環(huán)己烯--0.14

      ? “-”表示未檢出。

      圖1 常溫浸提法辣椒籽油揮發(fā)性成分總離子峰圖Figure 1 The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chilli seed oil extracted at room temperature

      圖2 酶解-乙醇輔助法辣椒籽油揮發(fā)性成分總離子峰圖Figure 2 The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chilli seed oil extracted by enzymolysis

      由表4可以看出,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分別對常溫浸提法、酶解-乙醇輔助法和市售辣椒油進行揮發(fā)性物質(zhì)成分的測定,鑒定度均在70%以上,各工藝揮發(fā)性物質(zhì)結(jié)果具有一定差異。

      由表4可以看出,酶解-乙醇輔助法辣椒籽油中鑒定出的揮發(fā)性物質(zhì)多于常溫浸提法和市售辣椒油。辣椒籽油中揮發(fā)性物質(zhì)主要是由烴類、醇類、酯類、醛酮類、羧酸類和雜環(huán)類組成(表5)。烴類化合物在常溫浸提法、酶解-乙醇輔助法所制備辣椒籽油中的比例分別是10.96%,11.64%,種類較多,其中還包括部分烯烴,烯烴類物質(zhì)相對活潑,與醛或脂肪酸可以反應(yīng),間接對風味產(chǎn)生影響。如羅勒烯具有花草香,相對清新淡雅的味道。

      圖3 市售辣椒油揮發(fā)性成分總離子峰圖Figure 3 The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capsicol

      表5 制備工藝對辣椒籽油中揮發(fā)性化合物種類的影響Table 5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 chill seed oil under process conditions

      2種工藝下的醇類化合物分別占4.89%,8.21%??梢娒附?乙醇輔助法制備的醇類化合物較多,醇類化合物大多氣味清新,如芳樟醇具有濃青帶甜的木青氣息[18]。醛酮類化合物分別占9.21%,0.44%??梢钥闯鲈诔亟岱ɡ苯纷延椭?,醛酮類占比較大,而酶解-乙醇輔助法的醛酮類較少,醛類通常具清香風味,且感官閾值較低,如壬醛有蠟蜜花香氣,對辣椒籽油的香氣有一定影響。酯類分別占7.21%,4.73%,徐丹丹等[19]認為乙醇作為溶劑會與油脂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但由表3可以看出,酶解-乙醇輔助法并未使酯類物質(zhì)增加。羧酸類分別占8.49%,8.29%。其中,乙酸占比最大,市售辣椒油中乙酸達到21.12%,常溫浸提法達6.98%,而酶解-乙醇輔助法僅0.20%,遠低于其他。雜環(huán)類物質(zhì)分別占1.74%,9.32%,主要包括2-正戊基呋喃、2,3-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等,盧可可等[10]表明吡嗪類化合物呈烤香味,如2,3,5,6-四甲基吡嗪有牛、豬脂的熱香氣;2-戊基呋喃具有豆、果香的特征。

      辣椒籽油中的揮發(fā)性成分較為復雜,包含多種物質(zhì)。不同工藝間辣椒籽油的揮發(fā)性成分的數(shù)量及含量顯著不同,目前尚缺乏有關(guān)辣椒籽油的特征香氣成分研究,特征香氣難以確定,可見辣椒籽油的復雜成分有深入研究價值。

      3 結(jié)論

      通過氧化值、酸價、色澤、脂肪酸組成、揮發(fā)性物質(zhì)等指標,比較了酶解-乙醇輔助法和常溫浸提法對辣椒籽油的品質(zhì)及香氣成分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各工藝辣椒籽油的酸價和過氧化值均合格,且酶解-乙醇輔助法有助于辣椒素的釋放,使辣椒籽油中辣椒素含量達到1.46 mg/g,而常溫浸提法制備的辣椒籽油辣椒素為0.54 mg/g,兩者均高于市售辣椒油。辣椒籽油中共分離鑒定出14種脂肪酸,制備工藝對辣椒籽油脂肪酸含量有影響,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影響顯著。酶解-乙醇輔助法明顯降低了辣椒籽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與市售辣椒油相比,2種工藝辣椒籽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均低于市售辣椒油,而不飽和脂肪酸均達到75%以上。

      經(jīng)鑒定,酶解-乙醇輔助法提取的辣椒籽油中揮發(fā)性物質(zhì)鑒定出了56種,與常溫浸提法52種和市售辣椒油42種相比,鑒定物質(zhì)較多。綜上,制備工藝對辣椒籽油的理化指標、脂肪酸含量及揮發(fā)性物質(zhì)均有影響,適宜的工藝制備辣椒籽油對辣椒籽附加值的提高有積極作用,但本研究未深入闡述不同工藝對辣椒籽油品質(zhì)影響的機理,工藝對辣椒素物質(zhì)的溶出將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 桑林, 江秀明.辣椒籽油的提取及組成的研究[J].糧油加工, 2008(4): 59-61.

      [2] 劉裕紅, 趙國華.辣椒籽油的提取、脂肪酸組成及穩(wěn)定性研究[J].糧油加工, 2009(5): 50-53.

      [3] 張峰, 仇農(nóng)學.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超聲波輔助提取辣椒籽油及脂肪酸組成分析[J].中國油脂, 2008, 33(11): 38-43.

      [4] 李聚源.紅線椒籽油中脂肪酸組成分析[J].中國油脂, 2003, 28(6): 43-44.

      [5] 常彩萍, 申少斌, 宋玉民.辣椒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0, 38(6): 3 133-3 134.

      [6] 寧娜.辣椒籽的油脂和蛋白質(zhì)研究[D].重慶: 西南大學, 2011: 1-5.

      [7] 魏長慶, 周琦, 劉文玉.HS-SPME-GC-MS分析新疆胡麻油揮發(fā)性成分的技術(shù)優(yōu)化[J].食品科學, 2017, 38(14): 151-157.

      [8] 劉蕾.加工技術(shù)對夏秋綠茶香氣變化的影響[D].杭州: 浙江大學, 2010: 3-7.

      [9] 楊繼紅, 王華.美國大杏仁烘烤和貯存過程中的香氣成分分析[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0, 38(12): 210-214.

      [10] 周萍萍, 黃健花, 宋志華, 等.濃香葵花籽油揮發(fā)性風味成分的鑒定[J].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2, 37(14): 128-131.

      [11] 周萍萍, 黃健花, 李佳, 等.烘烤條件對葵花籽油風味和品質(zhì)的影響[J].中國油脂, 2013, 38(12): 1-5.

      [12] 屈小媛, 楊毓銀, 謝小林, 等.藍莓籽油揮發(fā)性成分的GC-MS分析[J].中國調(diào)味品, 2014, 39(6): 124-127.

      [13] 沈文嬌.辣椒籽油的制備及其在肉制品中的應(yīng)用[D].天津: 天津農(nóng)學院, 2017: 26-41.

      [14] 邢立民.深色油脂酸值測定新方法的研究[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 2008(8): 80-81.

      [15] 王燕, 夏延斌, 夏菠, 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辣椒素及辣度計算[J].辣椒雜志, 2006(1): 37-41.

      [16] 張甫生, 寧娜, 肖麗, 等.精煉辣椒籽油的品質(zhì)分析研究[J].食品工業(yè), 2013, 34(5): 163-167.

      [17] 孫遠明, 余群力.食品營養(yǎng)學[M].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 2006: 54-55.

      [18] 盧可可.辣椒籽油的亞臨界萃取工藝及其揮發(fā)性香氣物質(zhì)研究[D].鄭州: 鄭州大學, 2016: 26-36.

      [19] 徐丹丹, 李祁廣, 羅松, 等.辣椒籽油提取工藝優(yōu)化[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2): 98-100.

      猜你喜歡
      辣椒油辣椒素籽油
      辣椒顆粒度對辣椒油品質(zhì)及風味影響的研究
      吮手指
      華聲文萃(2022年2期)2022-03-08 20:06:28
      氣相色譜-離子遷移質(zhì)譜技術(shù)分析摻入不同比例大豆油的原香型菜籽油對四川糊辣椒油風味的影響
      辣椒素對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TRPV1通路相關(guān)性研究
      辣椒素預(yù)防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鳳丹籽油對小鼠H22腫瘤的抑制作用
      牡丹籽油對大鼠燙傷模型的治療作用
      中成藥(2017年8期)2017-11-22 03:19:23
      跟蹤導練(三)2
      辣椒素-預(yù)防胃潰瘍的發(fā)生
      橡膠籽油基復合型環(huán)保增塑劑用于PVC的研究
      中國塑料(2015年9期)2015-10-14 01:12:31
      阳山县| 九江县| 栾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 会宁县| 商南县| 横峰县| 合作市| 潼南县| 武定县| 城固县| 岗巴县| 江城| 曲麻莱县| 叙永县| 泗阳县| 合肥市| 林周县| 正安县| 鄱阳县| 桐梓县| 旌德县| 西林县| 新安县| 中牟县| 永寿县| 桐柏县| 军事| 柳林县| 双城市| 原阳县| 通榆县| 伊吾县| 梁平县| 温宿县| 宣威市| 曲靖市| 沂南县| 扬中市| 阳东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