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5月2日至3日訪問朝鮮。由于朝韓首腦會晤剛剛舉行過,朝美峰會處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王毅的這次出訪受到諸多猜測,其中有些很不靠譜,比如宣稱中國擔心“被邊緣化”,因此在這個特殊時間點上派王毅去平壤做外交努力,等等。
按照我們的理解,王毅此次出訪朝鮮,首先是落實中朝兩國領導人3月份北京會晤時關于加強兩國聯(lián)系和戰(zhàn)略溝通的決定。中朝加強交往,這既有半島局勢近來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推動,也有中朝傳統(tǒng)友誼恢復、發(fā)展的牽引,它是計劃性和有條不紊的反映。
有意思的是,在半島事務上的“中國邊緣化論”不絕于耳,這是一些人非常淺薄的輿論造勢游戲。這種說法在很多專業(yè)人士看來完全是反常識的,釋放的往往是對中國半島政策甚至對中國本身的負面情緒。它們經不起推敲,因而是表達對中國不滿的快消品。
中國不是國際輿論生產大國,做事重實際效果。習金會的發(fā)生過程是保密的,結束之后才發(fā)公告。但是首爾對金文會做足文章,對應了韓國的政治需求。金特會還沒舉行,但舉行地點就像猜謎一樣,吊世人的胃口,特朗普總統(tǒng)需要預支這份成績。
有人做了形象的比喻,美朝關系如何,將是解決半島問題的天花板。中朝關系如何,則是解決這個難題的地板。
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作用和角色并非北京強求的。中國是地緣最靠近半島的大國,是朝鮮政治上的大后方和最大經濟合作伙伴,同時是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還是半島問題聯(lián)合國框架的支柱之一。沒有中國參與,半島就實現(xiàn)無核化和永久和平達成一攬子協(xié)議是不可思議的。
發(fā)展中朝傳統(tǒng)友誼不僅符合中朝兩國的利益,而且是推動半島走向永久和平的重要正資產。面對美韓同盟,中國是朝鮮在半島無核化路上維護自己合法利益的堅定支持者,中朝友好關系也將是朝鮮戰(zhàn)略自信的穩(wěn)定來源之一。中國對半島無核化及建立和平機制的監(jiān)督也具有實質意義。
朝韓和朝美首腦會晤都是北京樂見其成的,準確說,它們恰是中國對半島局勢發(fā)展的期待。今年以來半島局勢的大跨度變化高度契合中國的利益,那些關于中國會“吃醋”的說法是把市井心態(tài)強行塞進國際政治中并加以放大,讓“小心思”代替國家利益的大權衡。
中國參與半島和平進程也決非怕遭冷遇的“面子工程”,而是中國的國家利益使然,是這一進程對中國的客觀需求。中國不是高調的表演者,但是半島和平真正壓軸的那一幕,沒有中國鼎力支持,是決不可能實現(xiàn)的。
中國社會、尤其是東北社會真誠希望半島和平進程成為不可逆的,東北有的城市據(jù)說房價都上漲了,這是人們樂觀預期的寫照。對進一步發(fā)展中朝友好合作,中國社會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在平壤宣布停止核試驗之后,中國民眾對朝鮮的善意出現(xiàn)新的釋放。
朝鮮方面也對發(fā)展中朝傳統(tǒng)友誼展現(xiàn)出極大熱情,金正恩委員長不久前兩次會見中聯(lián)部部長宋濤,多次探望在朝鮮出車禍的中國游客,中朝這一系列互動讓人們對兩國關系的未來廣泛看好。
“中國邊緣化論”更像是一些宣揚者的愿望。遺憾的是,中國是半島邊上的一座大山,而非稻草垛。這是任憑一些人怎么忽悠都改變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