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
槐
槐樹是比較接近人間的一種樹。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只在有人煙的地方才有槐樹,很少在荒山野嶺、原始大森林里見到。它那樣子也富于人間氣息,一株株矗立于城郊與村落,巋然、粗壯的樹干撐開蓊郁的枝葉,似乎與生活在其周邊的人們有一種默契的相依,并總會給予他們以庇護(hù)——槐樹都是藹然長者。
或許正因?yàn)榇?,中國人才將“南柯一夢”的幻境傳說設(shè)計于槐樹之下。這篇出自唐人李公佐筆下的故事,稱淳于棼家居廣陵,飲酒古槐樹下,醉后夢入古槐穴,見一城樓題大槐安國。且很快被其王招為駙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諸事順?biāo)?,兒孫滿堂……何其美哉!我想,淳于氏之所以有這樣的夢境,大約就與古槐樹給人以親切感并散發(fā)出一種溫馨的氣息大有關(guān)系。童年時觀劇——家鄉(xiāng)的黃梅戲《天仙配》,看到七仙女請老槐樹為其與董永證婚,后又約定來年在此樹下把兒子交與董永,老槐樹竟能開口說話,我既覺神奇又感到合情合理,我心中的老槐樹本來就是一副善良、溫厚樸拙的模樣。
傳說我們南方人都是從北方遷徙而來,說起老家,往往都會說是在山西洪洞的大槐樹底下,大約那里是戰(zhàn)亂后的移民分撥南下的中轉(zhuǎn)站??梢韵胍?,在多少中國人的心目中,大槐樹與家園已然合為一體了。
仿佛人們在遷徙過程中不僅帶著槐樹的影子,也帶上了槐樹的種子,所以在我國,槐樹幾乎遍地可見。我在家鄉(xiāng)周邊的各個村落里更是常常見到槐樹。它們簡直已成為鄉(xiāng)村的守護(hù)神。我所在的村莊里里外外就有十好幾株。它們都蓬蓬勃勃,在半空伸展枝丫,高大的樹干顏色卻都黝黑,有的還開裂有鱗片,仿佛曾經(jīng)烈火或雷擊,極富滄桑感。但是,每到春天,它們照樣萌發(fā)出無數(shù)的嫩芽,樹枝上掛滿蒼翠的葉片。那葉片呈橢圓形,淺碧嫩綠,陽光照上去,透明如翡翠,在枝頭搖曳得十分歡實(shí)。到了春末便作花——開始我并不知道槐樹還分國槐、刺槐兩種(國槐無刺,刺槐則有),它們的花期是不同的。國槐三四月便開花,簇生濃密,點(diǎn)綴在枝葉間,恍如團(tuán)團(tuán)白雪;而刺槐要到七八月才開花,沿枝爆發(fā),累累垂垂。幸運(yùn)的是我們村莊里兩種槐樹都有,所以能長時間欣賞到槐花的芳姿,感受到槐樹的生機(jī);尤其是春天,在清新的春風(fēng)里聞到槐花那淡淡的甜馨氣息,是很令人愉快的。每見此景,我都在想:這么美好的花朵,除了觀賞,當(dāng)有更大的用途,不然任其凋零多么可惜。后來,我從書中知道,有許多地方把槐花摘下來糅進(jìn)米粉,蒸成糕點(diǎn),便成了有名的“槐花糕”,但在我家鄉(xiāng)從未見人這么做過,也許是鄉(xiāng)親們都太忙碌,無暇顧及,或許在饑荒年月曾以槐花為食也未可知哩。
但槐樹之于我還有更難忘的記憶,那就是我曾抓住它的根須在池塘里學(xué)過游泳。臨水而立的槐樹高聳入云,它的根須也就龐大,分成好幾大股,深深地扎入泥土,有一半浸沒于水中,正好成了我們這些頑童浮水時的抓手。我們伸出雙臂,雙手緊扣槐根,而身子浮起來,雙腿拍打,久而久之,再大膽地松開雙手,我們便學(xué)會了游泳。所以,夏日里,我們一得到機(jī)會就會來池塘里練習(xí),而那高高聳立的槐樹似乎也從枝葉間俯視著我們,用樹蔭庇護(hù)我們,更用它的手牽著我們,拽著我們,我們的心里便安然得很,一點(diǎn)兒也沒有危險感。但是我的母親是不放心的,嚴(yán)戒我下水,一聽我在玩水,便會手持竹竿來攆。有一次我聽小伙伴們說我母親找來池邊了,便慌忙伏在一棵大槐樹的根須下,只露出半個頭在那里,竟沒有被母親發(fā)現(xiàn)。槐樹在我心里的那份親近感自是其他樹莫與倫比的。
“嘉樹吐翠葉,列在雙闕涯。旖旎隨風(fēng)動,柔色紛陸離?!弊罱x到三國時魏國繁欽的詠槐詩,我是喜歡的,因?yàn)樗鼘懗隽嘶睒潇届?、柔和、沉靜的風(fēng)貌,何況“雙闕”也讓我想到家鄉(xiāng)的村落屋宇?!洞呵镌飞嫌幸痪洌骸盎敝詺w也?!贝蠹s“槐”字跟懷念之“懷”同一個音,是為了提醒人不要忘懷故土、家園吧,這也證明我之所謂槐樹跟人間、家園總是貼得很近并非虛言。這么一想,我心頭的鄉(xiāng)思便更加濃重了,可是,我何時可以“言歸”呢?
桐
關(guān)于桐樹,我已經(jīng)寫過,這里不想重復(fù)。但近來覺得還有一些可談的。
首先,桐樹高約四五米,正好適合小孩子們在上面攀爬、打鬧,即便不慎跌落也無大礙,何況它遒勁的枝丫旁逸斜出,伸得老長,高度也不過一米左右,我們在上面躥跳、蕩悠都很穩(wěn)當(dāng),所以我們那時常在放學(xué)后來這樹上追逐打鬧。其次,桐子摘下來后,鄉(xiāng)親們就把它堆在樹與樹之間的空地上,沒過幾天,青橘似的桐子便變得烏黑,而剝開,內(nèi)仁卻是雪白的,一黑一白,非常分明,給人印象深刻。剝桐子的大多是婦女、孩子。大家圍坐在桐子堆邊上,一邊剝桐子,一邊說笑,小孩子們則互擲桐子玩樂,氣氛是很愉快的??上щS著生產(chǎn)隊的解散,村莊周圍的桐樹不知什么時候消失了,那么多林圃都開墾成了莊稼地,大約是因?yàn)橥┳淤u不出幾個錢吧,鄉(xiāng)親們似乎有點(diǎn)兒“短視”,我為這片桐樹林感到可惜。
從書中我知道中國古代的“桐”,大多是指梧桐。那么,李商隱的名句“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所說的“桐花”,也很可能是指梧桐花了。但家鄉(xiāng)的油桐花也確是好看,花繁而葉并不密,所以花不為葉所掩,花朵簇生于樹冠,整棵樹便如戴白雪,如披白云,整片林子就可想而知。葉不密,是因葉片闊大。少年就喜歡詩歌的我雖稱不得是只“雛鳳”,但也確實(shí)想試發(fā)一兩句“新聲”哩,便多次來此林中尋覓“靈感”,常常凝視著這些生意盎然的花朵,心中涌動著不可名狀的詩興。有時還看見有蜜蜂飛來采蜜。那時,我還能背誦課文《荔枝蜜》,便想蜜蜂要是采桐花是否也能釀成“桐花蜜”呢?荔枝是甜的,桐子不可能是甜的,那么桐花蜜是甜的還是不甜呢?心下疑惑。又見那小巧的蜜蜂輕盈地飛來,像一架微型直升機(jī)似的從容不迫,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赝T诨ㄈ锷希X得十分可愛,不由心神發(fā)癡,便不自覺地拿一片桐葉去撲捉,果然捉到了一只蜜蜂,不想它毫不留情地用針喙透過葉片刺了我一下,我的手指一陣銳痛,便松開了葉片,讓蜜蜂飛走了。《桐花蜜》當(dāng)然沒有寫成。但這一印象卻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
家鄉(xiāng)的縣名正是取自“桐”,極有可能就是因?yàn)楸究h多有桐樹生長。我小時候就知道全縣境內(nèi)都盛產(chǎn)桐油。我還記得,隊里賣了桐子,有時就是去換桐油,我家里還分得過一小桶。那桐油清亮極了,略帶一點(diǎn)兒黃色,極像流過巖石的清泉。我過去知道,用它來髹漆木器可以防腐?,F(xiàn)在我還了解到,它還可以用來制墨。《詞源》上有一個詞條“桐花煙”是這樣解釋的:“用桐油燒煙,是制墨的原料。宋《墨記·桐花煙如點(diǎn)漆》:‘潭州胡景純專取桐油燒煙,名桐花煙。其制甚堅薄……每研磨間,其光可鑒,畫工寶之,以點(diǎn)目瞳子,如點(diǎn)漆云?!蹦枪糯娜瞬豢苫蛉钡臅鴮懝ぞ?,家鄉(xiāng)的桐油用來制墨當(dāng)也不會少吧?而家鄉(xiāng)素來文風(fēng)鼎盛是不是也與此有些關(guān)系呢?
據(jù)說,家鄉(xiāng)被命名為“桐”,最初還是一個諸侯國哩?!对~源》釋“桐”之三:“春秋國名?!蹲髠鳌ざǎü┒辍罚骸┡殉!蹲ⅰ罚骸?,廬江舒縣西南有桐鄉(xiāng)?!标P(guān)于“桐鄉(xiāng)”,《詞源》也有解釋:“地名,春秋時桐國地,在今安徽桐城縣北。漢大司農(nóng)朱邑曾任桐鄉(xiāng)薔夫,為民敬信,死后葬于此?!笨梢娂亦l(xiāng)的歷史多么久遠(yuǎn),無怪其人文是如此發(fā)達(dá)。
我多么想在家鄉(xiāng)再能見到那一株株伸展著遒勁枝丫,開出燦爛繁花,結(jié)出累累青果的桐樹,不僅要在我家所在的村莊周圍有,而且在全縣(現(xiàn)已改為市)境內(nèi)的山坡或野地里都不時地能見到,那該多好??!因?yàn)槟菢硬琶逼鋵?shí)??!
楓
“廣天一夜/暖如血?!焙W拥脑姼琛稐鳌烽_頭兩句留給人的印象就十分深刻。確實(shí),每屆深秋,天氣漸寒,萬物黯淡,唯有一楓,葉紅似火,在寂寥的夜空下,豈不給人以格外溫暖的感覺?
每當(dāng)吟誦海子的這句詩,我總要想起家鄉(xiāng)村東北頭的那株紅楓,它好像是周圍幾個村落唯一的一株楓樹,所以在我的心中印象突出。它是那么高大,粗壯的軀干拔地而起,在兩三米的高度上撐開枝丫,形成樹冠,秋天,一樹紅葉嘩嘩閃閃,是多么的顯眼,雖在幾里地之外也會看見。因此,它就成為我們村的“標(biāo)志性”植物,游子歸鄉(xiāng),老遠(yuǎn)看見它就會激動,就知道到家了。它生長在一片空曠的場地上,地面幾乎光滑如鏡,可以在上面晾曬稻谷。我真不知道這株楓樹是如何汲取養(yǎng)分而讓自己長得這么茁壯、高大,也沒有向鄉(xiāng)親們打聽過它經(jīng)歷了多少歲月,從它的模樣看,起碼在我的曾祖父時代就會有的。那么它曾看過這個村莊的多少變遷,看到多少代人在這里出生、長大、生兒育女,然后又死去?。】墒?,這樣一株百年以上的老樹也是說沒就沒了,而且就在我的少年時代,仿佛還沒來得及讓我好好地欣賞它、觀察它、研究它,一下子就消失了。一開始我并沒有注意,忽然有一天,怎么感覺到這塊地方這么不對勁、如此空曠呢?這才猛醒過來,老楓樹沒了!老楓樹被人伐掉了!說真的,這比村莊里一位老人的過世還要令我傷心哩。
從此,我家周邊的幾個村落再也看不到一株楓樹了。后來,每當(dāng)我讀到有關(guān)楓樹的詩文,如屈原《招魂》中的詩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擊千里兮傷春心?!狈路鹩挚吹搅藬?shù)千里外、數(shù)十年前家鄉(xiāng)的那株紅楓。
《爾雅·釋木》上說:“楓,欇欇?!彼稳肆_愿的《爾雅翼》據(jù)此談到楓樹得名的由來:“說者曰,天風(fēng)則鳴,故曰欇欇?;蛟茻o風(fēng)自動,有風(fēng)則止。按《說文》‘木葉搖白謂之欇,則欇與風(fēng)同義矣。”可惜家鄉(xiāng)的那棵楓樹不在了,不然也可察看一下它是如何“無風(fēng)自動”,有風(fēng)反而靜止的。
這多么像世上的人事代謝啊,你注意它的時候,它仿佛沒甚變化,而你不注意的時候,忽已物是人非,有時連物也沒了。就拿家鄉(xiāng)那棵楓樹附近的幾戶人家來說,方家的那個素來有些桀驁的小兒子,在楓樹伐去的前一年參了軍,在部隊上待了四五年,又回鄉(xiāng)當(dāng)了隊里的拖拉機(jī)駕駛員,他家也從楓樹邊幾間東倒西歪的屋子搬到了村南頭;而二爹爹家的門,原本是對著楓樹開的,楓樹消失后沒幾年,他也過世了,連同他那絕好的理發(fā)手藝和他年輕時候曾經(jīng)有的一段傳奇性愛情故事。當(dāng)然,令我傷心的還是新一哥哥,他當(dāng)了幾年大隊支書,卸任不久卻慘死于一場車禍,幸好他的兩個兒子都克勤克儉,成了家立了業(yè)。當(dāng)年,我去看楓樹,都要經(jīng)過這幾家的門口,和他們打聲招呼,都得到他們親切的回應(yīng),如今逝者長已矣,我想再回到過去也不可得。
吳其濬說:“江南凡樹葉有杈歧者,多呼為楓,不盡同類?!币簿褪钦f,有的被稱為楓樹的,并不一定真的是楓,有可能是櫨,是槭,如北京西山的紅葉樹。而據(jù)《植物名實(shí)圖考》記載,楓樹即楓香樹,而楓香樹屬金縷梅科,落葉大喬木,高可達(dá)四十米。據(jù)此可知,我家鄉(xiāng)的楓樹是名副其實(shí)的“楓”樹?!掇o?!飞现v,楓香樹的根、葉、果均可入藥,能祛風(fēng)除濕,通經(jīng)活絡(luò)。我家鄉(xiāng)的楓葉正是如此。我記得那株楓樹的果實(shí)有乒乓球那么大,上有絨刺,顏色接近烏黑(也可能是由紅變黑),成熟后便落地,一落地我們便去撿起來把玩,而大人卻要把它們收藏起來,當(dāng)有誰生了病,便用它煎水服下。這樣說來,楓樹是多么可貴的一種樹,我更加懷念家鄉(xiāng)那唯一的一株楓樹。
椿
就是一個小小的村落,隨著時光流逝,也總是能感覺到它在變動不居,比如我的堂姊小滾子(我記不得她的大名了,很抱歉),她家原本是在村頭東山坡的尾巴上,沒有幾年卻搬到村中心廢棄的打谷場上了。隨著那幾間老房子一起消失的,還有在它后面的那一排椿樹。
應(yīng)該說是兩行椿樹才對。因?yàn)榇粯涓叽螅瑯渑c樹的空隙也大,如果稍稍往外移一點(diǎn)兒位置,還可以載一棵椿樹,這樣便錯落開了,遠(yuǎn)望去還是一排。那椿樹確實(shí)是長得好,一株株茁壯挺拔,有一種排云直上的氣勢。有很長的一截樹干不生枝葉,顯得很光滑。生長在一起更有一種雄偉的氣勢,仿佛天生就該生長在這里,誰也摧不垮、挪不動。它們安然地在頂上撐開一些枝葉,灑下碧綠的樹影,樹蔭下是我們童年做游戲的好地方。我們幾個小伙伴不知在這里比賽過多少次,看誰爬得最高。我們當(dāng)然不可能爬到頂上去,一是它高,二是上面也沒有遒勁的枝丫。至于我們在樹旁彈彈子、跳房子則是經(jīng)常干的事。夏日里來卻是為捕蟬,樹高葉長,似乎蟬也更喜歡在那上頭棲息,叫得也更起勁。
近些年我在城里生活,每到春天,總看到街頭有賣椿樹的嫩芽嫩葉的,人們都以為是一味很好的蔬食。但是當(dāng)年,我們似乎連堂姊家屋后的這一排樹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直到上了小學(xué),我到堂姊家溫習(xí)功課——堂姊和她的妹妹都跟我在同一年級上學(xué),作業(yè)做完了,我正收拾課本準(zhǔn)備回家,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便問她們:“你們家屋后面的那幾棵樹叫什么名字?”“椿樹?!彼齻儺惪谕暤鼗卮?。“椿樹?為什么叫椿樹呢?”我又問了一個很傻的問題?!安恢?。但我們聽說,椿樹分兩種,有臭椿、香椿。我們也不知道這是香椿還是臭椿,估計是臭椿吧?因?yàn)槁犝f香椿的嫩芽是可以吃的,我們沒有吃過這樹上的葉子或嫩芽,就是過去,肚子餓得那么厲害,也沒聽誰說吃它的?!?/p>
啊,一棵樹還有這么多的學(xué)問,在這之前,我以為一棵樹就是一棵樹唄,現(xiàn)在才知道,這里頭還有分類,有復(fù)雜的知識,我不由得對功課一直做得沒我好的這兩姐妹肅然起敬,想當(dāng)時一定是連看她們的眼睛也是睜大了的。
這對姐妹帶給我的驚訝不止于此。又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做完功課——我不記得是不是老師特意囑咐我多跟她們在一起做作業(yè),這樣好提醒她們不要只記得做家務(wù)。我的那位堂妹忽然問我:“你說《水滸傳》上寫武松到景陽岡打虎,景陽岡下的酒店掛著‘三碗不過岡的牌子是什么意思?是說喝了三碗就不過岡呢,還是必得喝了三碗以上才過岡呢?”“武松打虎”,我是聽說過的——因?yàn)橄囊?,在這東山坡上納涼的時候,總有村里的老人講故事給我們聽,其中就有水滸故事,但我當(dāng)初不知道這故事出自哪本書,武松是什么時代的人,現(xiàn)在聽她一問,愣了一下,只得支吾以對。我問她們何以知道這個故事,她們便告訴我,是從一本舊語文課本上看到的?!罢n本在哪里?”“在里屋,我去拿給你看。”我的堂妹動作敏捷,轉(zhuǎn)身走入里屋,拿來一本破舊的課本,我翻開來看,這才囫圇吞棗地讀到了第一個水滸故事。這時候,我似乎聽到了一陣風(fēng)正吹過,屋后的椿樹發(fā)出了颯颯颯颯的聲音,似乎在笑我哩。
在這樹下,我還聽過生產(chǎn)隊召集的一次會議。不知因?yàn)楫?dāng)時世界上發(fā)生了什么大事,上面派人來給社員傳達(dá),正好借這幾棵椿樹遮陽歇蔭。幾個干部大聲地講了一通,我無心聽,也聽不太懂,但也有幾個名詞傳入我的耳朵,如蘇修、如勃列日涅夫。這勃列日涅夫是何許人也,我不知道,所以回家去問媽媽,媽媽說是蘇聯(lián)的頭子。我至今還記得聽會時鄉(xiāng)親們坐在板凳上那一個個彎伏著的背影。
這都是我想起椿樹時浮現(xiàn)出來的抹不去的印象。一晃二十年過去,那幾棵椿樹也是說消失就消失了,雖然它們長得那么高大、那么挺拔。我一直在學(xué)堂里念書,而我那位堂姊和她的妹妹,早已把書“歇了”(家鄉(xiāng)語“歇書”即輟學(xué)),原因就是因?yàn)樗齻兌际桥ⅲ夷赣H去世得早。大姊在家招贅了一個女婿,又一連生了好幾個女孩,而小妹嫁到外地,難得回來一次。再說,自從她倆輟學(xué),我就很少去她們家,當(dāng)然也沒有去別人家做過功課。
我后來讀到莊子《逍遙游》上的話:“上古有大椿者,以八百歲為春,以八百歲為秋。”心里非常驚訝:真的會這樣嗎?
李 成:安徽桐城人。1994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學(xué)碩士。先后在《十月》《詩刊》《鐘山》《散文》《美文》《文匯報》《上海文學(xué)》《中國文化報》等報刊發(fā)表詩歌散文六百余篇(首),有作品被《新華文摘》《散文選刊》《讀者》等轉(zhuǎn)載或收入《星星詩刊50年作品選》《2010年散文排行榜》等多種選本,出版散文集《故鄉(xiāng)味》,詩歌結(jié)集《裸夜》《海水動蕩不?!贰睹孛埽荷裨捙c現(xiàn)實(shí)》?,F(xiàn)在新華社某部門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