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當今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網(wǎng)絡逐漸覆蓋千家萬戶,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微課程在這種背景之下應運而生。它以視頻為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外對課堂內某個知識點進行教學的過程,作為資源保存下來,可以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查看。而且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快進、后退、暫停、重復播放,使用便捷,有利于學生專門學習自己不會不懂的東西。那么,微課程對語文教學有哪些積極的影響呢?
在寫景的散文中,生花妙筆的語句層出不窮,運用多類詞語、多種修辭、感官、句式等可以讓這些句子更具表現(xiàn)力、感染力、節(jié)奏感。因此,培養(yǎng)學生賞析優(yōu)美語言的能力成為本類課文學習的重點。如,朱自清的《春》一課,通過微課的展示可以直觀地呈現(xiàn)以下內容:
(一)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
1.“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p>
2.“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p>
“朗潤”“漲”“紅”等詞寫出了春的潤澤,春水渙渙,春日暖暖,從它們的變化過程寫出了春回大地的生動景象?!白薄疤伞钡榷际莿釉~,這幾個詞語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春草給人帶來的歡樂,從側面襯托出了春草的美好,這些詞語生動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
(二)活潑靈動的修辭。
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边\用反復、擬人的修辭寫出了盼望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
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個比喻句構成排比句式,不僅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及音樂美,而且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春花爭艷、萬紫千紅的繁盛情景。
(三)美不勝收的多種感官體驗。
“春風圖”從觸覺、嗅覺、視覺、聽覺等感官方面,將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使讀者讀來如沐春風,如身臨其境一般。
(四)錯落有致的不同句式。
1.“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多用短句,寫出了野花的細小、明艷,節(jié)奏明快,口語化強,韻律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
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p>
“嫩嫩的,綠綠的”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 放在句末,這是一個倒裝句,通過倒裝句式強調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也使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對于敘事散文,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以及環(huán)境描寫和側面描寫,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人物形象、性格,起到突出、深化文章主題的作用。這些對指導學生寫作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形象多樣的描寫方法是制作微課的一個重點。
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課,可以這樣設計:
從題目看,“懷念”的是母親的偉大、無私,把“懷念”又定格在“秋天”里,蘊涵哪些深意呢?
(一)劃出關于描寫母愛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小組交流。
教師歸納:母親默默忍受、寬容、勸慰、呵護,這種偉大的愛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突出中心,深化主題。
(二)作者把“懷念母親”定格在“秋天”這個季節(jié),有何深意呢?
默讀體會1、3、7段三次看花的內容,從不同的背景、結果中感悟環(huán)境描寫的多種意蘊,3分鐘后全班交流。老師歸納:秋天是一個成熟的季節(jié),有理性的思考,更有思想的沉淀。面對困境,作者不會再感嘆命運的無情,而是有了直面磨難的勇氣和決心;完成遺愿,告慰先人;深化主題,突出中心。
有了本節(jié)微課的學習,學生在遇到多種描寫時,通過體味推敲這些描寫的形象特征、含義作用,就會對文本主題了然于心,學習中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
對于學生來說,讀文章時首先要理清文章思路,怎樣梳理呢?有經驗的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找出語段之間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銜接過渡性的語句,就可以理清結構思路。但對于學生,這些“火眼金睛”需要不斷反復學習訓練,通過強化才能“煉就”。如果教師有側重地把這些課例錄制成微課,學生就會有例可援,逐漸積累語文學習的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所以,在閱讀文章時,找出文中起承上啟下、銜接性作用的過渡性語句,就會像找到路標一樣,指引學生理清作者的思路。
總之,課堂教學是基礎,微課程教學是補充,兩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學海無涯,教無止境,時代在發(fā)展,教學只有在改革中才能與時俱進,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