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林
(湘西自治州畜牧工作站,湖南 吉首 416000)
豬自從被人類馴化之后,其肉產品在人類食物消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豬肉為人類提供了高品質的蛋白質[1]。浦市鐵骨豬又稱浦市黑豬,是湖南省瀘溪縣浦市鎮(zhèn)人民經過長期選育形成的地方品種,是湘西黑豬的一個重要類群,屬肉脂兼用型[2]。浦市鐵骨豬遺傳性能穩(wěn)定、繁殖力強、耐粗飼、抗病性強、肉質鮮嫩,且非常適合山區(qū)純種飼養(yǎng),也是開展雜交優(yōu)勢利用和培育、新品系的親本品種,篩選最佳雜優(yōu)組合的優(yōu)良地方豬種(基因)資源[3]。瘦肉型的杜洛克豬是西方現(xiàn)代豬種,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胴體品質好、眼肌面積大和瘦肉率高等優(yōu)點[4]。巴克夏豬是源于英國的培育豬種,迄今為止已有300余年的歷史,以肉質優(yōu)良,盛產雪花瘦肉聞名[5]。目前,世界豬肉產品的消費需求呈現(xiàn)多樣化和優(yōu)質化,現(xiàn)代豬育種仍保持對生長速度、瘦肉率和飼料利用率的改良,此外重點加強對繁殖性狀、肉質的選擇[6]。本試驗旨在通過以浦市鐵骨豬為母本,分別用杜洛克和巴克夏為父本進行雜交,測定其初生重,對比其育肥效果,為我國地方豬種遺傳資源的保護及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試驗于2015年2月20日~2016年1月20在瀘溪縣原種浦市鐵骨豬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進行。
選擇體型差異不大的健康浦市鐵骨豬經產母豬12頭,浦市鐵骨豬種公豬、巴克夏種公豬、杜洛克種公豬各1頭。
1.3.1 試驗分組
2015年2月下旬,將選擇好的浦市鐵骨豬母豬12頭,集中免疫、驅蟲,預飼期為15d,隨機分成3組,每組4頭。試驗組A為浦市鐵骨豬母豬與杜洛克雜交;試驗組B為浦市鐵骨豬母豬與巴克夏公豬雜交;試驗組C為對照組,為浦市鐵骨豬,建立生產檔案記錄卡。
1.3.2 配種
試驗組A為人工授精,試驗組B和試驗組C為自然交配。
1.3.3 產仔
2015年6月中旬,母豬開始產仔,記錄產仔時間、產仔數(shù)、斷奶活仔數(shù)。
1.3.4 選豬
2015年8月,仔豬斷奶后,每組選2窩產仔數(shù)相近,產仔時間相近的進入下一飼養(yǎng)試驗。飼喂方式:出生~60日齡飼喂開口料(乳豬料),60~120日齡飼喂小豬全價料,120日齡~出欄飼喂粗糧(玉米、糠、麩皮、紅薯藤、白菜、蘿卜等)。
試驗豬達180日齡結算育肥試驗。
測定的生長性狀包括始重、末重、日齡、全期日增重。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軟件One Way ANOVA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進行Duncan's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產仔情況見表1。
表1 產仔情況 頭
由表1可知,試驗組A、B產仔總數(shù)與斷奶活仔數(shù)一致,試驗組C斷奶活仔數(shù)比產仔總數(shù)少1頭,表明浦市鐵骨豬母豬與杜洛克雜交后代和浦市鐵骨豬母豬與巴克夏公豬雜交后代,在試驗條件下,出生至斷奶無死亡,而浦市鐵骨豬的后代從出生到斷奶,試驗條件下兩窩豬仔共31頭,發(fā)生一例死亡。試驗中,死亡幼崽因為氣喘病致死,這可能是由于基因導致的先天發(fā)育不良。
肥育性能情況見表2。
表2 育肥情況 kg
由表2可知,試驗組A、試驗組B、試驗組C試驗豬的初生重差異不顯著(P>0.05)。從試驗豬斷奶開始,試驗組B體重高于試驗組A,差異不顯著(P>0.05),但這兩組與試驗組C差異顯著(P<0.05)。
浦市鐵骨豬母豬與杜洛克雜交后代和浦市鐵骨豬母豬與巴克夏公豬雜交后代的幼崽體質優(yōu)于浦市鐵骨豬后代幼崽的體質,且從產仔總量上看,前兩者也略高于鐵骨豬。從育肥性能方面,浦市鐵骨豬母豬與杜洛克雜交后代和浦市鐵骨豬母豬與巴克夏公豬雜交后代顯著高于浦市鐵骨豬。本試驗僅從產仔與育肥方面對浦市鐵骨豬母豬與杜洛克雜交后代,浦市鐵骨豬母豬與巴克夏公豬雜交后代,這兩者與鐵骨豬后代進行對比,關于肉質的優(yōu)劣還要進一步進行屠宰與分析檢測試驗。
[參考文獻]
[1] Miller E R,Ullrey D E.The pig as a model for human nutrition[J].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1987,7(7):361-382.
[2] 陳四海,符自葵.浦市鐵骨豬資源保護與開發(fā)利用[J].中國畜牧業(yè),2010(23):37-38.
[3] 張庸萍,彭小波.湘西黑豬(浦市鐵骨豬)保護利用現(xiàn)狀及建議[J].湖南畜牧獸醫(yī),2010(5):38-39.
[4] 章杰,羅宗剛,陳磊,等.榮昌豬和杜洛克豬肉質及營養(yǎng)價值的比較分析[J].食品科學,2015,36(24):127-130.
[5] 陶璇,楊雪梅,梁艷,等.巴克夏豬繁殖與生長發(fā)育性狀的選育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3(12):40-42.
[6] 劉榜,蔣騰飛,樊斌,等.外種豬遺傳改良進展與發(fā)展趨勢[J].豬業(yè)科學,2011,28(9):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