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中華》雜志看近代旗袍的演化

      2018-05-04 07:13:06陳宮張競瓊
      服裝學報 2018年2期
      關鍵詞:穿著者旗袍世紀

      陳宮, 張競瓊

      (江南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辛亥革命與新文化運動后,近代中國的報紙雜志等紙媒開始興起,如《良友》《申報》《中華》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吨腥A》雜志于1930年創(chuàng)刊,1941年??@十余年105期見證了當時社會的改革與文化的變遷。其中不少欄目、題材都與女性及其服裝有關,包括封面女郎、時裝服飾、廣告生活與演藝界等,可以從中了解到“旗袍”到“改良旗袍”的演化過程。

      目前對改良旗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形制與工藝方面,論文有陳研等[1-2]《近代旗袍的造型變革以及裁剪技術》《近代改良旗袍造型中的西方元素》等,相關論著有包銘新等[3]《中國旗袍》。但以民國文獻為基礎,對旗袍演化歷史進行考證的研究成果不多。文中則以《中華》雜志等近代文獻為研究基礎,從旗袍的造型結構、局部細節(jié)與搭配等方面入手,考證了從傳統(tǒng)旗袍向改良旗袍演化的過程,并對穿著人群的變化進行分析,為近代旗袍的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詳實的史料與數(shù)據(jù)支持[2-3]。

      1 結構的演化

      傳統(tǒng)旗袍的結構平直、衣身寬松、腋下略收、兩邊開衩,為平面直筒造型,其結構造型不注重三維空間的立體表現(xiàn),而更看重衣服作為遮蓋工具的象征意義和視覺效果。改良旗袍則在保留傳統(tǒng)旗袍款式特點的基礎上,將兩側(cè)擺縫由直線改為收腰的曲線,突出強調(diào)了胸部、腰部、肩部和臀部造型,采用胸省、腰省、肩縫和裝袖處理工藝,其基本造型結構由中式傳統(tǒng)的“H”型向西式摩登的“X”型發(fā)生了轉(zhuǎn)變[1]?!癏”型與“X”型旗袍的穿著如圖1所示。

      20世紀30年代初期,部分旗袍結構還保留著傳統(tǒng)旗袍的主要特征。《中華》雜志1930年第1~3期刊登的照片中,旗袍整體結構為“H”型的有6件,1931年第4~7期中“H”型旗袍有10件,1932年第8~14期中“H”型旗袍有49件,1933年第15~24期中該種款式仍有64件。這一時期的旗袍胸腰差值不明顯,外輪廓呈長方形,線條平直,衣身與衣袖順直而寬大[4](見圖1(a))。

      與此同時,另一類旗袍則由直線裁剪逐漸改為曲線裁剪,腰身越做越窄,整體造型偏向“X”型,意味著改良旗袍已經(jīng)開始形成[5]?!吨腥A》雜志1932年第8~14期中“X”型結構改良旗袍為13件,1933年第15~24期中有23件(見圖1(b))。這段時期是改良旗袍的發(fā)端期,但傳統(tǒng)的“H”型旗袍仍未消失,兩者并行不悖,讓不同人群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圖1 兩種旗袍的穿著Fig.1 Two kinds of cheongsam wearing pictures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旗袍廓形結構進一步改變,原來寬闊的腰身被進一步收緊,從傳統(tǒng)的直腰式樣轉(zhuǎn)變?yōu)槭昭綐?,省道開始出現(xiàn),胸線、腰線、臀線三者之間呈現(xiàn)出類似沙漏的造型,整體上已經(jīng)完成了由旗袍向改良旗袍的蛻變,結構上完全定型、成熟,數(shù)量上亦達到高峰。在《中華》雜志所示照片中,“X”造型的改良旗袍數(shù)量開始迅速遞增,其中1934年第25~30期中有21件,1935年第31~39期中有39件,1936年第40~49期中展示該種款式有73件[6-7](見圖2)。

      圖2 《中華》雜志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改良旗袍Fig.2 Cheongsam of China magazine in the middle of 1930s

      20世紀30年代末期至40年代初期,旗袍在造型結構上更加西化,工藝上運用了歸、拔、燙技術和西式服裝裁剪技術,采用胸省、腰省和肩省,其收腰的設計及胸部收省的加強,使整個旗袍看起來更加立體,完全與傳統(tǒng)造型相背離?!吨腥A》雜志1938年第62~71期中所示“X”型旗袍有15件,1939年第73~84期中所示有32件,1940年第85~96期中所示有26件,1941年第97~105期中所示有24件。但在對應刊期中偏向傳統(tǒng)“H”型的旗袍僅為1件、1件、0件和3件。

      “H”型和“X”型兩種旗袍在不同時期的數(shù)量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其大致分為3個階段,20世紀30年代初期是兩種款式旗袍的并列期,同時也是改良旗袍的發(fā)端期,此時改良旗袍數(shù)量較少,而保留傳統(tǒng)特征的“H”型旗袍占主導地位;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期,“H”型和“X”型旗袍在整體數(shù)量上有所變化,于1934年達到交界點,此后改良旗袍逐漸遞增,并達到頂峰,而“H”型旗袍數(shù)量開始減少,總體上呈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至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改良旗袍無論在造型結構上還是在穿用數(shù)量上都處于一個穩(wěn)定期。此時受戰(zhàn)爭影響,《中華》雜志所刊載內(nèi)容大多與戰(zhàn)事有關,時尚與生活類相關內(nèi)容有所減少。盡管該時期在《中華》雜志所刊出的改良旗袍與傳統(tǒng)旗袍絕對數(shù)量都在減少,但改良旗袍也始終保持著相對數(shù)量上的較大優(yōu)勢[8]。

      圖3 兩種廓型之間數(shù)量的變化Fig.3 Number of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profiles

      2 搭配的演化

      2.1 旗袍與外套搭配

      在從“旗袍”向“改良旗袍”完成結構變革的同時,與之搭配的服飾也發(fā)生了變化。

      《中華》雜志中所呈現(xiàn)的不同年代旗袍與不同種類外套搭配統(tǒng)計結果見表1,所對應的《中華》雜志刊載情況如圖4所示。從中可以看出,20世紀30年代初期,旗袍與傳統(tǒng)服飾搭配的現(xiàn)象尤為常見,所搭配的外套一般為中式坎肩或斗篷(見圖4(a));20世紀30年代中后期,改良旗袍與西式服裝的搭配成為主流,主要品種為大衣、披肩、短外套等,且數(shù)量激增(見圖4(b));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與旗袍搭配的外套基本上已經(jīng)定型,仍然是大衣、短外套和披肩這3類服飾,但所搭服裝中,傳統(tǒng)中式服已基本被西式服所替代[9](見圖4(c))。由此可見,旗袍與外套搭配方式的變化過程與改良旗袍的演化過程相一致,同時大衣、短外套和披肩等西式外套的增加也正是因為旗袍的廓形越來越趨于“X”型,這樣兩者才能更加協(xié)調(diào)地搭配在一起[10]。

      表1 不同年代旗袍與外套的搭配

      圖4 《中華》雜志不同時期旗袍與外套的搭配情況Fig.4 Matching of cheongsam and jacket at different period in China magazine

      2.2 旗袍與西式皮鞋搭配

      歷年《中華》雜志可見女鞋共計210款左右。按鞋跟高度可分為高跟、中跟與平跟3類。

      《中華》雜志歷年所刊皮鞋數(shù)量統(tǒng)計結果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20世紀30年代初期平跟皮鞋數(shù)量較多,高跟和中跟皮鞋所占比重較小。此時是改良旗袍的發(fā)端期,也是傳統(tǒng)旗袍與改良旗袍的并列期,該階段已開始搭配西式皮鞋,但還沒有盛行摩登的高跟鞋。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高跟皮鞋數(shù)量激增,中跟皮鞋比重也有所上升,平跟皮鞋反而略有下降。該時期是改良旗袍發(fā)展的高峰期,說明旗袍自身結構造型的變革與其配飾的變革方向一致,都有西化與摩登化的趨勢。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為改良旗袍的定型期,高跟鞋在數(shù)量上雖有所減少,但依然占據(jù)主導,可以看出高跟鞋數(shù)量的遞進過程與旗袍廓形的演化過程相一致。

      表2 《中華》雜志所刊登皮鞋數(shù)量

      2.3 旗袍與其他配飾

      《中華》雜志改良旗袍與其他配飾的搭配如圖5所示。

      2.3.1手套 20世紀30年代與改良旗袍搭配的手套通常都是分指手套(見圖5(a))。《中華》雜志中共計可見8款手套:1933年出現(xiàn)1款(第17期),1935年出現(xiàn)2款(第32期、第37期),1936年出現(xiàn)2款(第41期、第42期),1937年第53期、1938年第71期與1939年第80期各出現(xiàn)1款。

      2.3.2手包 作為20世紀30年代女性常用的重要配飾之一,手包可以搭配旗袍或者西式大衣,對服裝整體形象起到點綴作用(見圖5(b))。歷年《中華》雜志共見31款手包,即1932年第12期刊載1款,1933年第15~24期刊載8款,1934年第28期刊載1款,1935年第31~39期刊載3款,1936年第40~49期刊載6款,1937年第50~60期刊載8款,1938年第63期、1939年第74期、1940年第86期、1941年第100期各刊載1款。

      由此可見,手套、手包與改良旗袍的搭配常見于20世紀30—40年代,且隨著改良旗袍歷經(jīng)萌芽期、高峰期與穩(wěn)定期,其與手套、手包等服飾品的搭配也日漸豐富,并不斷朝著更加摩登與時尚的方向演進。從《中華》雜志歷年所載圖文分析,部分手套、手包的裝飾價值要大于實用價值,這進一步說明了服飾配件在塑造摩登女郎過程中起到的重要輔助作用。

      圖5 《中華》雜志改良旗袍與其他配飾Fig.5 Cheongsam and other accessories in China magazine

      3 細節(jié)的演化

      改良旗袍除了整體廓形在不斷變化之外,局部細節(jié)也開始有所改變,包括袖、領、底擺等方面。

      3.1 衣袖

      20世紀30年代初期,《中華》雜志中旗袍袖子多為 “倒大袖”的中長型樣式(見圖6)。“倒大袖”即為連袖,袖長過肘,袖口呈微喇叭狀(見圖6(a)、圖6(b))。1930年第1~3期中該袖型共計8款,1931年第4~7期有13款,1932年第8~14期有52款,1933年第15~24期有75款,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袖型大多與“H”型輪廓的旗袍相匹配(見圖6(c))。

      圖6 《中華》雜志中“倒大袖”款旗袍Fig.6 "Inverted triangle sleeves" in China magazine

      改良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完全定型,其造型與裁剪結構也更加西化,故“倒大袖”風光不再,改用細窄合體的袖型,并日趨漸短,《中華》雜志中短袖款改良旗袍如圖7所示。1932年第8~14期中短袖改良旗袍共計7款,1933年第15~24期中22款,1934年第25~30期中23款,1935年第31~39期中40款,1936年第40~49期中89款,1937年第50~60期中35款。與此同時,中長款袖型數(shù)量減少,1934—1937年在《中華》雜志中的數(shù)量分別為25款、23款、5款與6款。

      圖7 《中華》雜志中短袖款改良旗袍Fig.7 Reformed cheongsam with short sleeves in China magazine

      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旗袍袖長進一步縮短,甚至傾向于無袖,《中華》雜志中無袖款改良旗袍如圖8所示。1936年第40~49期開始出現(xiàn)無袖改良旗袍,共計16款,1937年第50~60期刊載9款,1938年第62~71期刊載7款,1939年第73~84期刊載25款,1940年第85~96期刊載22款,1941年第97~105期刊載15款。在1936—1939年間,與“H”型旗袍相匹配的中長袖型數(shù)量急劇減少,分別是2款、1款、0款與2款??v觀袖子的變化,其由長而短的過程與旗袍腰身由寬而窄的過程完全一致。此后還出現(xiàn)裝袖、墊肩等更加西化的結構與工藝,只是這些在《中華》雜志的照片中難以辨認,故不細述。

      圖8 《中華》雜志中無袖款改良旗袍Fig.8 Reformed cheongsam without sleeves in China magazine

      3.2 底擺

      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初,《中華》雜志中旗袍的下擺長度呈現(xiàn)時長時短的變化,總體趨勢是短—長—短。旗袍演化情況如圖9所示。20世紀30年代初,旗袍底擺短至膝蓋下方,開衩高度較低(見圖9(a));20世紀30年代中期,袍長加長,為了便于行走,兩側(cè)開衩開始變高;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旗袍底擺大多至腳踝以上,開衩高度相對增高,基本處于膝蓋上下,同時底擺的緄邊也日趨簡單,由原先寬大的緄邊向細窄演變(見圖9(b))。另《良友》雜志中《旗袍的旋律》一文亦記錄了這一變化過程(見圖9(c)): 1930年,旗袍底擺長度短至膝蓋左右;1931年與1932年,底擺長度齊至腳踝處,1933年與1934年旗袍在加長的同時,衩也開的更高了;1935年至1938年,又開始流行低衩,袍長卻加長至鞋面;1939年,袍長與袖長一起縮短,開衩又向上提高了一寸多[11]??梢姟吨腥A》與《良友》雜志所呈現(xiàn)的底擺長短變化趨勢是完全一致的。

      3.3 領、襟

      與其他方面的“突變”相比,改良旗袍的領、襟樣式基本保持不變,依然是立領和大襟右衽這兩個基本元素。20世紀30年代《中華》雜志中的旗袍領、襟如圖10所示。可以看出,旗袍領型樣式基本不變,領高略有變化,并減少了許多華麗的裝飾,僅僅保留了精巧的盤扣與纖細的緄邊(見圖10(a))。同時旗袍的門襟也依然少見變化,只是其鑲緄工藝由寬而窄,由繁而簡,常見“細香緄”“韭菜邊”等精細的樣式。正是由于領、襟等樣式?jīng)]有發(fā)生改變,一直保留著傳統(tǒng)特征,才得以使旗袍與其他種類的服裝區(qū)分開來,這種“穩(wěn)定”是旗袍與改良旗袍的款式基礎,也正因為如此,旗袍在進化中形成了改良旗袍,而沒有進化成為連衣裙(見圖10(b))。

      圖9 《中華》與《良友》中展現(xiàn)的旗袍底擺演化Fig.9 Evolution of cheongsam's hemline in China and Good Friend magazines

      圖10 《中華》雜志中的旗袍領、襟Fig.10 Cheongsam collar and front in China magazine

      4 改良旗袍的穿著者

      《中華》雜志中的旗袍不僅顯現(xiàn)了款式與結構,也顯現(xiàn)了穿著者的身份?!吨腥A》雜志所刊旗袍數(shù)量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近代旗袍穿著者身份可大致分為影星、名媛、學生與其他4種。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影星穿著58款,名媛穿著57款,而其他類別只有50款,說明旗袍在當時是一種時髦的、屬于社會中上層的服飾。進入20世紀30年代中期,穿著旗袍者中影星仍占較大比重,但是其他類別的穿著者數(shù)量突增,達到了127款,說明在影星、名媛等時尚人士的引領下,旗袍已被越來越多的階層接受[12]。改良旗袍不同身份穿著者如圖11所示。當時的《中華》雜志把影星作為重點報道對象,這對改良旗袍的普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胡蝶、周璇、徐來等當紅影星的影響下,大眾女性也紛紛開始效仿(見圖11(a))。另一方面,女學生也是旗袍穿著的主力軍,國立北平女子文理學院、上海中西女中等女校甚至以改良旗袍作為“準校服”[13](見圖11(b))。

      表3 《中華》雜志所刊登穿著者的身份

      圖11 改良旗袍不同身份的穿著者Fig.11 Improved cheongsam wearers with different identities

      由表3可以看出,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與中期,影星、學生與名媛穿著旗袍者較多;而當進入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其他人群開始更多地穿著旗袍(見圖12),學生與名媛穿著者的數(shù)量卻明顯下降,因為她們?nèi)プ分鸶有鲁钡倪B衣裙、絨線衣、運動衣等西式服飾了[14]。

      圖12 改良旗袍其他身份的穿著者Fig.12 Improved cheongsam wearers of other identities

      能登上《中華》雜志的女性無疑是20世紀前40年極為出色、稱職的時裝模特兒,而她們向大眾展示的主要服飾種類就是旗袍與改良旗袍。這些形象中的人與衣相得益彰,體現(xiàn)出近代中國婦女沖破封建牢籠思想后的形體美與氣質(zhì)美[15]。

      5 結語

      《中華》雜志所刊載圖文證實了改良旗袍發(fā)端于20世紀30年代初期,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完成了旗袍向改良旗袍的演化,同時其相應的配飾也發(fā)生了改變,從原先的中式坎肩、斗篷演變?yōu)槲魇酱笠?、短外套與披肩等。在保持了領、襟等基本樣式的同時,其衣袖、底擺等處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旗袍穿著者眾多,是近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女裝,許多近代文獻都反映了這一過程與現(xiàn)象,《中華》雜志也是其中之一。但因年代久遠與技術原因,其鑲、緄、盤扣等工藝細節(jié)未能看清,有待于與相關博物館館藏進行補充與互證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研,張競瓊,李向軍.近代旗袍的造型變革以及裁剪技術[J].紡織學報,2012,33(9):110-115.

      CHEN Yan,ZHANG Jingqiong,LI Xiangjun. Molding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ress and its cutting technology[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2,33(9):110-115.(in Chinese)

      [2] 陳研,張競瓊. 近代改良旗袍造型中的西方元素[J].紡織學報,2013,34(6):93-97.

      CHEN Yan,ZHANG Jingqiong. Western elements in molding of modern modified cheongsam[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6):93-97.(in Chinese)

      [3] 包銘新,馬黎.中國旗袍[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4] 伊凡.火把:評“長旗袍”:復古思想之又一面[J].循環(huán),1931,1(6): 6.

      YI Fan.Torch:a review of "long cheongsam":an other side of retro thought[J].XunHuan,1931,1(6): 6.(in Chinese)

      [5] 潘怡廬.旗袍流行之由來[J].綢繆月刊,1935,2(2): 104.

      PAN Yilu.Origin of the popularity of cheongsam[J]. Choumou Monthly,1935,2(2): 104.(in Chinese)

      [6] 莊立新.“海派旗袍”造型與結構的變遷[J]. 絲綢,2008,45(9):50-52.

      ZHUANG Lixin.The change of the style and structure of "Shanghai style cheongsam"[J].Journal of Silk,2008,45(9):50-52.(in Chinese)

      [7] 俞躍,趙明. 中國傳統(tǒng)旗袍工藝與造型的關聯(lián)性探析[J]. 絲綢,2013,50(5):23-27.

      YU Yue,ZHAO Ming. Relevance between craft and sha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eongsam[J].Journal of Silk,2013,50(5):23-27.(in Chinese)

      [8] 葉淺予. 新式旗袍[J].玲瓏,1932,2(67):788.

      YE Qianyu.New cheongsam[J]. Linglong,1932,2(67):788.(in Chinese)

      [9] 卞向陽. 中國近現(xiàn)代海派服裝史[M]. 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4.

      [10] 邵晨霞.“西風東漸”對民國時期服飾的影響[J]. 絲綢,2010,47(4):47- 49.

      SHAO Chenxia.Effect of "west wind east gradually" to the Republican period costumes[J].Journal of Silk,2010,47(4): 47- 49.(in Chinese)

      [11] 張競瓊.從一元到二元:近代中國服裝的傳承經(jīng)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185.

      [12] 夏燕靖. 影星與改良旗袍:還原民國女性服飾細節(jié)中的品位與時尚[J]. 裝飾,2014(9):66-70.

      XIA Yanjing.Film star and improved cheongsam:revivify the taste and fashion of female costum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J].Art and Design,2014(9):66-70.(in Chinese)

      [13] 項秋若. 一九四三級級史[J].墨梯,1946(1):37.

      XIANG Qiuruo.Grade history of 1943[J]. Moti,1946(1):37.(in Chinese)

      [14] 陳聽潮. 旗袍是婦女大眾的服裝[J].社會晚報時裝特刊,1934(1): 20.

      CHEN Tingchao. Cheongsam is a dress for women[J].Fashion Special Issue of Social Evening News,1934(1): 20.(in Chinese)

      [15] 方潔,張競瓊. 新舊海派服飾共同的精神內(nèi)涵探析[J]. 絲綢, 2008,45(1): 50-52.

      FANG Jie,ZHANG Jingqiong.Analysis of the common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new and old Shanghai style costumes[J].Journal of Silk,2008,45(1): 50-52.(in Chinese)

      猜你喜歡
      穿著者旗袍世紀
      漫步羅馬
      鳳凰生活(2023年12期)2023-12-10 19:34:02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世紀贊歌
      20世紀50年代的春節(jié)都忙啥
      1999,世紀大閱兵
      My School Life
      我來說說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新少年(2017年6期)2017-06-16 02:08:04
      著裝認知
      黨的生活(2016年2期)2016-03-12 01:02:46
      “求抱抱”饑渴癥患者必備
      大武漢(2013年5期)2013-04-29 00:44:03
      莱西市| 蒙城县| 英吉沙县| 伊宁县| 凤翔县| 武宁县| 图木舒克市| 孟村| 钦州市| 鲜城| 县级市| 库伦旗| 二连浩特市| 克山县| 呼和浩特市| 贵州省| 广平县| 江城| 榆社县| 黄冈市| 青州市| 永宁县| 卓资县| 大余县| 格尔木市| 西畴县| 台江县| 东丰县| 潍坊市| 弥勒县| 常熟市| 招远市| 色达县| 灌阳县| 通化市| 漳平市| 页游| 南皮县| 汝州市| 大名县|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