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曾有朋友問過我,為什么你選擇過一種自律的生活?
朋友會問我這個問題,大概是因為在她心里,有個“自律很苦”的刻板印象。我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之所以過上自律的生活,正是因為我是一個吃不了苦的人。把高倍數(shù)濃縮的苦分攤到每天中去,是我的最優(yōu)解。吃不了熬夜的苦,于是選擇早起;吃不了生病的苦,所以飲食清淡;吃不了節(jié)食的苦,所以經(jīng)常鍛煉;吃不了無趣的苦,所以喜歡看書……
我感覺,自律前和自律后,我過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我讀小學和中學時,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考分普遍中上。尤其六年級和初三時進步飛速,分別考上我省排名前三的中學。別人覺得我學習輕松,但只有我知道每逢考前必自殘的苦。爭分奪秒地猛學猛背,夜里睜不開眼睛就往眼皮上擦清涼油,早上起不來復習就使勁掐大腿,心里飽嘗極度焦灼心慌、緊張緊繃的劣質(zhì)滋味。
不知是命中注定還是發(fā)揮失常,高考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其實橫向比較也不差,但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了。高考失利沒有讓我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卻讓我懷疑自己的生活方式,就算沖刺時再苦再拼,依舊敵不過世事無常。
好在大學時遇上了我的貴人,同寢室的臺州姑娘。我后來的自律三寶,早睡、早起、愛奔跑,都是那時她教給我的。她幾乎每天早上5點起床出去讀英語,晚上七八點去操場跑步,晚上11點寢室熄燈時她已入睡。
我原先覺得她的自律,肯定伴隨著枯燥和苦澀,但一段時間相處下來,她笑起來上揚的嘴角,聊天中高頻的幽默,考試前坦然的自信,讓我懷疑枯燥苦澀的生活,解釋不了她開朗有趣的性格。
我人生中做得最對的一件事,就是打破“自律很難”的定勢思維,跟著她早睡早起、看書學習、護膚鍛煉。于是,沒考上理想大學的我,卻過上了理想的大學生活。起初確實需要一些自制力,堅持到過渡期后,就完全上癮了,至今還興高采烈地到處分發(fā)著“自律很爽”的小傳單。
我的親身感受與心理學家的研究結(jié)論大致吻合,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我越長大越發(fā)現(xiàn),喊苦喊累的并不是自律的人,反而是管不住自己的人。平時我聽到最多的自責聲音,來自于那些總是喊著要減肥,卻管不住嘴也邁不開腿的人;晚上說好早點睡,又玩手機玩到一兩點鐘的人;知道隨便發(fā)火不好,情緒上來就易燃易爆的人。
王小波說過,生氣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我理解這里的“無能”,不是沒能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而是連自己都管不住的無力和挫敗。
我很佩服只減了一次肥就瘦到至今的人,比如古同學。以前她因70公斤的體重感到自卑,高考完的那個假期,她給自己定下規(guī)矩:每隔一天就去長跑45分鐘以上,米飯只吃原先的一半,過午不食除了堅果和水果之外的零食。此后,她穩(wěn)定在50公斤的體重,陪她度過了在上海的大學光陰,在倫敦的讀研時光以及之后的打拼歲月。
最近一次碰面,她說依然每周運動三四次,不喝含糖飲料,很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當我問她12年如一日地管住嘴邁開腿是種怎樣的體驗時,她回答,“如果放任自己的懶和饞,那么注定活在自卑與自責當中,而自律讓我越來越有信心。持之以恒的自律,讓她有發(fā)光發(fā)亮的自信,因為一個能掌控體重的人,她能做到的,絕對不止控制體重這一件事。
自不自律是個分岔口,不自律讓人自責,變成了真正的難;而自律讓人自信,變成了真正的爽?,F(xiàn)在很流行“越自律,越開掛”的說法,開不開掛那是結(jié)果,其實自律的過程本身就很爽。它真的會讓人從內(nèi)到外地獲得一種高級而持續(xù)的愉悅感。身體里住著一個說到做到、言而有信的自己,是你發(fā)光發(fā)亮的原生動力,是你行走人間的通關文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