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兔子
作者群里一個相熟的小姑娘深夜發(fā)來好幾條微信,急切地找我?guī)兔Γf自己被群里的一位大V投訴抄襲,對方要訴諸法律途徑。
她聽說我們關系不錯,便來找我“曲線救國”,說:你能不能幫我問問她,看她愿不愿意私下和解?
所以你的確是先看了她的文章,然后才仿照人家的邏輯語言寫出了這一篇?我反問。
她給了肯定的答復后,回了我很長一段話,大意是她從大一開始,就一直想做文字類的工作,想做好公眾號給自己的簡歷加分,可是不知道為什么,總是沒有起色。每天過得焦慮又煩躁,然后發(fā)現(xiàn)了洗稿抄襲這條看似快捷又輕便的小路,效果竟出奇的好。
嘗到甜頭后,又怎么肯輕易罷手,她說:我知道錯了,可是我真的不能公開道歉啊,不然這個污點可能就洗不掉了,我畢業(yè)之后還打算入職新媒體公司呢。
我頓時覺得有點悲哀。正是因為年輕,所以急功近利,但抄捷徑的時候卻總是忘了,承擔身敗名裂之后陰影的,也只能是那個年輕的自己。哪有人是靠幾篇文章就能順利入職名企?任何一家企業(yè),更看重的都是人品,以及你是否有繼續(xù)走下去,走得更好的意愿和能力。
我剛畢業(yè)工作時,辦公室的主流風氣是逢迎拍馬奉承上級。跟我一同畢業(yè)的姑娘,從主管的外套到經(jīng)理的發(fā)型再到總監(jiān)英明神武的某項決定,可以夸上好幾個小時,可嘴笨如我,卻只會在她舌燦蓮花的時候目瞪口呆。理所當然的,她比我得到的便利更多,我提前三周就計劃好的假期,會因為她跟老板撒嬌就不得不泡了湯回來值班。我做更多的事,創(chuàng)造更好的業(yè)績,年終升職時,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她意氣風發(fā)。
我郁悶了一整年,跟朋友們吐槽:不就是溜須拍馬嘛,我現(xiàn)在不會還能一輩子不會,明年我也不悶頭干活了,大家一起拍,看誰贏過誰。
一個朋友冷靜地幫我分析:你不會在這家公司待一輩子,到了該走的時候,除了會吹捧逢迎之外,你有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資本?不是每個老板都偏愛會說好話的員工。退一步說,就算你在這家公司待到退休,萬一管理層換了人,對業(yè)績的需求勝過逢迎,到時候你難道要從頭學起嗎?我被她問得啞口無言,因為我根本沒想過任何“以后”,滿腦子都是眼下一畝三分地里的利益和不公平。
挪威的阿蒙森團隊和英國的斯科特團隊曾同時到達南極圈附近,準備向南極點進發(fā)。阿蒙森團隊只有5個人,而斯科特團隊有17人之多,可最先到達極點并順利返程的,卻是阿蒙森團隊。斯科特一行人不僅比阿蒙森晚了近一個月才到達極點,返程時又遇上暴風雪,最終無人生還。
研究者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差異:阿蒙森團隊的5個人借助雪橇,平均每人攜帶三噸物資,無論當天天氣如何,都要行進30公里,然后開始休息。可斯科特團隊正好相反,為了輕裝上陣,他們每人攜帶的物資只有一噸,天氣好時,最高行進60公里,天氣不好時,就睡在帳篷里詛咒惡劣的天氣。
南極圈天氣變化莫測,每天無論如何前進30公里,縮短的不僅僅是路程,還有人心中對于極端天氣的倦怠與畏懼?;爻瘫热ヂ犯觾措U,留下足夠的補給和熱源,便是給自己留下生的希望。沒有誰是靠著一腔熱血和一時僥幸走向終點的,更多可見的成功,與其說是靠激情和運氣,不如說靠的是合理的計劃和持久的堅持,在靠近輝煌的同時,也給自己留下退路。
我很喜歡一段話:原本以為,才華是一個門檻,后來懂事一點,覺得勤奮是一個門檻,再往后,當知道了自己既沒才華又不勤奮的時候,才發(fā)覺時間也是一個門檻。一件事,當你堅持了足夠久的時間之后,總會有所得,這種所得不在于名利,不在于你到底做出了多大的事,而在于你知道自己所成就的,也知道了自己的本分和局限。
成功的確沒那么容易到達,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留在那里,又如何走回來。畢竟摔個大馬趴,真的很疼,而且姿勢難看。